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导:常见的昆虫分类

合集下载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External structure of insects (cont’d)
Head Antennae can be
highly variable
Mosquito antennae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昆虫口器的常见类型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Proboscis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剌吸式口器
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 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 下唇:形成喙
上唇、上颚、下颚和舌合抱口针管适合吸取液体食物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依据
© 1996 C. Riley Nelson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Holometabolous Ecdysis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原变态
原变态 此类变态仅见于有翅亚纲的蜉蝣目昆虫, 它由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亚成虫期,这个 时期较短,呈静休状态。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复变态hyper-metamorphosis 是更为复杂化的全变态,除具有 全变态的特征外,其主要特征是幼虫各龄之间因习性的不同在外部形 态上也具有极大的差别。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几种变态类型的比较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原 变 态:卵—稚虫—亚成虫—成虫 完 全 变 态:卵—幼虫——蛹——成虫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观察昆虫活动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的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昆虫,发现不同昆虫的特征和习性,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能够明确昆虫和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昆虫活动,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和分类。

难点: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总结和归纳,能够准确的描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三、教学准备昆虫标本、显微镜、昆虫专题绘本、昆虫分类表等。

四、教学过程1.介绍昆虫教师先简单介绍昆虫的分类特征和种类,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六条腿,有翅膀,蜕皮等。

2.观察昆虫标本教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标本,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昆虫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3.观察昆虫活动教师将昆虫放在透明的容器中,并让学生观察昆虫的不同行为、习性等,并记录下来。

4.讨论和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比较观察的结果,找出不同昆虫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并归纳总结出昆虫的生活习性。

5.绘制昆虫图册让学生自行绘制昆虫的图册,并标注昆虫的名称和习性。

6.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为同学们讲述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积极性,是否能够正确的描述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等,同时从学生的昆虫图册中能够了解到学生们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共同讨论、小组讨论、自主绘图、小测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专业的爱好者或者科研人员来为学生们讲解昆虫的分类系统和生活习性,加深学生们对昆虫的了解;学生们可以利用自然素材和废旧物品,创造出各种小型的昆虫生态环境箱、昆虫模型等,拓宽学生们对昆虫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教案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教案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 生了解昆虫的分类方 法和原理,培养实验 设计与观察能力,并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 沟通能力。通过这些 实践目标,希望学生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昆 虫分类学的重要性和 应用价值。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分类方 法和原理
掌握昆虫分类的 基本方法和原理
提高团队合 作能力
通过合作完成实 验,提升团队协
提升了观察 和描述的能

认识到细节对分 类的重要性
昆虫分类学实验成果展示
01 学生实验报告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02 昆虫分类图鉴
展示学生对不同昆虫的分类
03 实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数据
展望昆虫分类学实验的发展方向
引入DNA分析技术
提升昆虫分类的准确性 探索昆虫亲缘关系
拓展实验内容
作技巧
培养实验设 计能力
学会设计和执行 昆虫分类实验
● 02
第2章 昆虫分类学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在进行昆虫分类学实 验前,必须准备好昆 虫标本和标本盒、显 微镜和显微相机、昆 虫分类图鉴、实验记 录表和笔记本等材料, 确保实验进行顺利。
实验环境准备
实验室的准 备和布置
确保实验环境整 洁和安全
实验的时间 安排和计划
保障实验进行有 条不紊
实验过程中 的安全措施
如何防止实验中 的意外发生
学生知识预备
学生对昆虫 特征和分类 方法的预习
了解昆虫的形态 特征和分类依据
学生的团队 分工和合作
训练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和沟通
能力
学生对实验 流程和注意 事项的了解
掌握实验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验教学人员培训
教师对昆虫 分类学知识 的深入了解

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

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

28.长翅目Mecoptera:蝎蛉,头延伸呈喙状,口器咀嚼式,两对翅大小及脉纹都相似,翅面有微毛;有些种类雄性生殖器膨大,状如蝎尾。
29.毛翅目Trichoptera:石蛾,体形极象鳞翅目蛾类,但口器为咀嚼式,上颚退化;翅上无鳞片而具细长,翅脉接近模式脉序。
30.鳞翅目Lepidoptera:观察蝴蝶、小地老虎,身体及翅面被有鳞粉,口器虹吸式,翅上有由鳞片组成的花纹。前胸小,背面有2小形领片;中胸很大,生有一对肩板。
23.鞘翅目Coleoptera:观察金龟甲,体壁坚硬,前翅加厚,成鞘翅,后翅膜质,折叠藏于前翅下,口器咀嚼式,触角鳃叶状,没有单眼。
24.拈翅目Strepsiptera:拈翅虫,雄虫只有一对后翅,脉纹放射状,前翅变为平衡棒,雌虫头胸部愈合坚硬,腹部囊状,短。寄生于同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体上。
3.双尾目Diplura :铗尾虫或双尾虫,无翅和复眼,触角线状或念珠状,尾须发达呈钳状或线状,口器内藏式。
4.缨尾目Thysanura:观察衣鱼或石蛃,体长而末端尖削,触角细长而分节多,体被鳞片,口器咀嚼式外露,腹末还有三条细条的分节尾丝。腹部腹面(特别是末几节)存在有成对的刺突或泡囊。
20.缨翅目Thysanoptera:观察蓟马,体小,细长,头略带后口式;口器圆锥形,锉吸式,触角线状,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
21.半翅目Hemiptera:观察蝽象,体壁坚硬而略扁;口器刺吸式,着生在头的前边,前翅半鞘翅。
22.同翅目Homoptera:观察蝉,体形和口器似半翅目,但区别在于同翅目的口器着生在头的后边,前翅质地均一。
2. 取油葫芦观察,触角比体长,雌性产卵器矛状,听器在前足胫节基部两侧,鼓膜外露,称为“开式”鼓膜,足跗节3节,代表螽斯亚目Tettigoniodea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三、实验内容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标本名称主要形态特征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蜻蜓目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脉翅目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实验二昆虫分类

实验二昆虫分类
通称蓟马。体长一般为0.5~7 mm,体黄褐、 苍白或黑色,有的若虫红色。触角6~9节。口 器锉吸式。翅2对,膜质,狭长形而翅脉少, 翅缘密生缨毛。足跗节端部生一可突出的端泡, 故又称泡脚目。大多植食性。
1.蓟马科 Thripidae
园林花卉上重要的有花蓟马等。
成 虫
隐 藏 于 花 朵 状
蓟马危害大花蕙兰状
虱、柑橘木虱、蒲桃木虱等。
危 害 状
梧桐木虱的危害状与若虫
5.粉虱科 Aleyrodidae
容易与介虫混淆。常见的有温室白粉虱、黑刺粉虱等均危害 多种园林植物。

若 虫

成虫
温室白粉虱的生活史
6.蚜总科 Aphidoide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 触角丝状,腹部有一对管状突起称“腹管”, 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6.粉蝶科 Pieridae 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或橙色,并带有黑色或红色, 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触角锤状, ,幼虫绿或 黄色,圆筒形,多皱纹,表面有许多绒毛或毛瘤,如 菜粉蝶等。
幼 虫
成虫
菜粉蝶
7.蛱蝶科 Nhymphalidae
中至大型,翅上具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足退化,前 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体色深,体表多具有成 对棘刺。
鳞翅目包括蝶类和蛾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是昆虫纲 中的第二大目。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mm。口器虹吸式,喙 由下颚的外颚叶形成,不用时卷曲于头下。翅一般2对,前后翅 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幼虫
多足型,俗称毛毛虫。具有3对 胸足。一般有2~5对腹足。腹足 端部常具趾钩。幼虫体表常具
各种外被物。蛹主要为被蛹。
雀纹天蛾 天蛾幼虫
5.夜蛾科 Noctuidae

昆虫分类实验教案

昆虫分类实验教案

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 1 页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页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页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能够将常见昆虫进行简单分类;4. 培养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常见昆虫的分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昆虫的一些特点和昆虫分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教师讲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介绍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类型、翅膀形态等。

步骤三:实例展示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步骤四: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昆虫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行为等进行分类。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昆虫及其分类结果,并让其他同学对其分类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适时总结昆虫分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昆虫分类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特征的掌握情况;3. 评价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评价学生对常见昆虫的分类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去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并尝试将观察到的昆虫进行分类;2. 邀请专业人士或昆虫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昆虫分类的讲解和示范。

以上是《昆虫分类》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螽斯科:螽斯科昆虫,即我们
讲的蝈蝈和纺织娘。•它们触角呈 丝状,长过身体。雄虫靠前翅摩 擦发音,少数类群雌虫也可发音。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产卵 器为刀状或剑状,尾须短。
一、直翅目
3.蝼蛄科:是一类重要的地下 害虫,为害作物和蔬菜的根部。
触角短,前足特化为开掘足, 后足腿节不发达,不能跳跃。前翅 短,雄虫发音的发音器不发达。听 器与螽斯科一样也是位于前足胫节 基部。产卵器很短,不露出体外。 有一对很长的尾须。
六、鳞翅目
3.天蚕蛾科:本科昆虫身体都非常大,色彩鲜艳。触角双栉齿 状。口器不发达。多数种类后翅具飘带,两对翅中央常有透明 的窗斑。幼虫形态丑陋,身体上生有很多枝刺或延长的突起。
六、鳞翅目
4.夜蛾科:夜蛾是些中大形的蛾子。身体粗壮,多呈暗灰色,翅面上 斑纹丰富。夜蛾的喙很发达,能吸取果汁,在后胸两侧各具有一只鼓 膜听器。夜蛾幼虫身体粗壮,多数身上只具有原生刚毛,绝大多数为 植食性。
一、直翅目
4.蟋蟀科: 蟋蟀科昆虫又 叫蛐蛐,触角细长,超出身体。 后足为跳跃足。雄虫具发达的 发音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 部。产卵器细长,呈矛状,有 一对很长的尾须。
二、半翅目
半翅目的昆虫人们习惯地叫做”蝽象“,是一些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口器 为刺吸式,分节的喙由头的腹面前端伸出,弯向下方。前翅为半鞘质,可 分为爪片、革片和膜片三个部分;后翅为膜质,很多种类在胸部腹面后足 基节旁具臭腺开口,能挥发臭液,因此蝽象又被叫做"臭屁虫"。属不完全 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5.叶甲科:叶甲科昆虫,也叫金花虫,是些小型或中型的甲虫。它们的身 体有的是卵圆形,有的是长形。触角丝状,11节,长不超出身体的一半。叶 甲的成虫和幼虫都是植食性,如榆兰金花虫,就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种大害虫。
五、鞘翅目
6. 瓢甲科: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体背隆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 头小,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呈锤状。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大多数捕 食蚜虫、介壳虫等害虫。
蜈蚣、蚰蜒、蝗虫、螽斯、天蛾、椿象
一、直翅目
1.蝗科
蝗科昆虫,即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蚱、蝗 虫。
身体粗壮,触角短,除极少数种类外, 均不超出体长。蝗虫前胸背板发达,呈 马鞍形,盖住中胸,常具有两对翅。雄 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听器 位于第一腹节两侧。产卵器粗壮,卵产 在地下。
一、直翅目
四、缨翅目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复眼发达,触 角较长,6-10节。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 器,前后翅均为缨翅。
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 渐变态。
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 翅仅具两条纵脉。有些种类无翅。雌虫腹部末端 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 向下弯曲。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园林植物 的重要害虫。
三、同翅目
5. 粉虱科,是一些小型的昆虫。虫体及 翅面上覆有一层白色蜡粉,触角7节。•翅 脉简单,前翅仅3条,后翅仅一条翅脉。• 粉虱科为过渐变态,若虫营固定生活。 本科为植食性昆虫,很多是花卉、蔬菜 上的大害虫,如温室白粉虱。
三、同翅目
6.木虱科 本科昆虫体小型,能飞善跳。触角细长,
共有10节,其端部具两条长短不一的刚毛。 口器由前胸腹面伸出,前翅比后翅坚实, 其上只有纵脉而无横脉。腹部末端无产卵 器。成虫、若虫常将蜡质分泌物覆于身体 之上。许多种类是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
六、鳞翅目 5.刺蛾科: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上密布厚厚的鳞片,口器退化。
翅面宽大,静止时呈屋脊状置于身体背面。幼虫蛞蝓形,少数种类体 上光滑无毛,但大多数种类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刺人剧毒。幼虫化 蛹在光滑、坚硬的石灰质茧中。刺蛾科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青 刺蛾、黄刺蛾等。
七、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类、虻类和蝇类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只有一对 膜质的前翅,而后翅特化为细小的平衡棒。口器为刺吸式,刮吸式或 者吮吸式。属完全变态。
二、半翅目
3.盲蝽科:昆虫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虫子,触角为4节,没有单 眼。前翅在革片上经常多出一个楔片,膜质部分常具翅室。本 科也多是一些植食性种类,如绿盲蝽、三点盲蝽等是常见的重 要害虫。
二、半翅目
4.猎蝽科:又叫食虫蝽,是一些中大型 的蝽类,头部在复眼后方缢缩,3节的喙 向腹面弧状弯曲,端部放置在前胸腹面 的一条纵沟中,这是识别猎蝽的主要依 据。猎蝽没有臭腺,以捕食虫子为生, 有时它可以捕食比本身大得多的昆虫。
八、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蜂子和蚂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 有两对膜质的翅,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叫并 胸腹节。第二腹节缩小成“腰”称作腹柄。雌虫具针状的产卵器, 有的种类具有刺螫能力,属完全变态类型,幼虫无足或多足,蛹为 离蛹。
八、膜翅目
1、叶蜂科:叶蜂身体粗短,前胸背板后缘深深的凹入。前翅有一个较粗的 翅痣,雌虫具有锯状的产卵器。叶蜂幼虫很象鳞翅目的幼虫,但腹足6~8对, 无趾钩,如蔷薇叶蜂。
五、鞘翅目
4.天牛科:天牛科昆虫,是中至大型的甲虫,身体狭长。•触角长,通常 超出身体,11-12节,鞭状。复眼呈肾状,围绕触角基部。天牛幼虫又 叫"哈虫",身体呈乳白或者黄色。胸足消失,胸腹节两面都有称作步 泡突的骨化区,司运动功能。多数天牛幼虫营钻蛀木材生活,是林业 上的大害虫。
五、鞘翅目
六,翅呈三角形,后翅外 缘波状,并常有一条尾状的飘带。凤蝶幼虫光滑无毛,前胸前缘伸 出的这个黄色器官叫“臭丫腺“,这是凤蝶幼虫的特征。主要为害 芸香科、樟科、伞形科等园林植物的叶片。
六、鳞翅目
2.蛱蝶科:蛱蝶科也是中、大型的美丽蝴蝶,具有各种鲜艳的色 斑。飞翔迅速而且活泼。本科蝴蝶的主要特征是它们的前足退化,很 短小。常缩起,休息时四翅不停扇动;幼虫 :颜色深,头部常有角状 突起,体上常有成对的棘刺;蛹为悬蛹。
五、鞘翅目
3.叩头甲科:叩头甲科昆虫,是小至大型的 昆虫,前胸很发达,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强 大的突起向后延伸于中胸腹板的深凹窝之中, 能够弹跳。握住腹部,它可以做叩头的动作。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胸背板后侧角明显后突。
幼虫身体光滑、坚硬,大多呈黄色,在地下 取食植物根茎,通称金针虫,是植物的重要地 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
三、同翅目 3.蚜科:本科昆虫因能够分泌蜜汁•俗称蜜虫。蚜科是些小形
的昆虫。触角长,通常为6节,触角第3节至第6节上常具有圆 形或者环形的感觉圈。多数蚜虫腹部具一对腹管,腹部末端 的突起部分叫尾片。蚜虫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害虫。
三、同翅目
4.蚧科:蚧科昆虫的雌虫身体圆形。 体壁高度硬化而形成介壳。体背面不分节。 本科昆虫固定取食,如:朝鲜球坚蚧, 日本龟蜡蚧等。
五、鞘翅目
1.金龟甲科:金龟甲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鳃片状,• 前足为开掘足,胫节外侧有齿。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 在地下生活。金龟子按食性可分为两大类群:粪食性金龟子, 俗称“屎克螂”和植食性金龟。很多植食性金龟是园林植物 上的大害虫,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五、鞘翅目
2.吉丁甲科:吉丁甲科昆虫,很象叩头甲,大多数具有美丽的金属 光泽,身体流线型。前胸和中胸紧密相接,不能弹跳。前胸背板 后侧角不向后突。幼虫体扁,以钻蛀枝干为食,它的幼虫俗称 “扁头哈虫”,如金缘吉丁虫等。
二、半翅目
1.蝽科: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为5节,少数为4节, 常具有2枚单眼,中胸小盾片很大,超出爪片的长度, 具有臭腺。本科大多数是植食性的害虫,例如斑须蝽、 黄斑蝽等。
二、半翅目
2.缘蝽科:昆虫中至大型,身体多数狭长, 两侧缘略平行。触角和喙管均为4节。小盾片 小,短于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具有5条以 上的纵脉。后足的腿节常常粗大,胸部没有臭 腺。为植食性昆虫,如为害棉槐等多种植物的 粗腿缘蝽等。
五、鞘翅目
鞘翅目昆虫也就是甲虫,是些微小至大型的昆虫。它们的前翅高 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 前翅之下。口器咀嚼式,属完全变态类型。
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 蛹多为裸蛹。
本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含有25万多种甲虫,其食性 也很复杂:有肉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等等。
八、膜翅目
2.姬蜂科:姬蜂是小至大形,身体细长的蜂子。它们的触角呈丝 状,前翅有明显的翅痣,翅面在小翅室下面有一条叫做第二回脉的 横脉,幼虫为其它昆虫的寄生蜂。
八、膜翅目
3.茧蜂科:本科昆虫身体 为小形,与姬蜂科非常相 象,但前翅没有第二回脉。 幼虫也是其它昆虫的寄生 蜂。
八、膜翅目
4.赤眼蜂科:身体微小,不足1毫 米。触角膝状,两复眼多为红色, 两对翅的翅脉退化,翅面上有排 列成行的纤毛。幼虫在其它昆虫 的卵中生活,是一种可以人工大 量繁殖,并广泛的应用于农林生 产防治多种害虫的寄生蜂。
二、半翅目
5.网蝽科:昆虫是些小型的蝽类,身体 扁平。触角4节,第3节特长,没有单眼。本 科最大的特点是前胸背板向前,向两侧延伸, 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与前翅一样, 全部呈网状花纹状。为植食性昆虫,如梨网 蝽。
三、同翅目
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口器刺吸式,其基 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 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 无翅。
五、鞘翅目
7.象甲科:本科是些小至大型的甲虫,它们的头部延长成喙状,因而 习惯上叫它们象鼻虫。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象 甲幼虫体胖,白色。头部发达,但无足,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
六、鳞翅目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 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取食吮吸花蜜。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 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全世界 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园林植物有关的有2个亚目。
本目昆虫包括蝉、叶蝉、蜡蝉、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等。
三、同翅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