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方法篇一:沥青路面设计要求5.2 路面加铺结构材料(5%水泥稳定碎石、沥青碎石与沥青混凝土) 5.2.1基质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防水卷材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AC-20C和改性沥青AC-13C-13用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应达到表7.6所列的技术要求:表5.6 A级道路石油沥青70#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表5.8 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5.2.2 石料① 粗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粗集料是指2.36mm以上的集料,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改性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表5.7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水损害能力,粗集料宜选用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碱性硬质石料,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
如缺乏碱性石料,只能采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应添加抗剥落剂,使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
粗集料应满足下表5.10所示的技术要求。
② 细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硬质碎石轧制的机制砂作为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如缺乏碱性石料,只能采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应添加抗剥落剂。
如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11所列的技术要求:表5.10 石料技术要求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3表5.13 沥青混凝土用矿粉的质量要求5.2.4 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5级的条件下,需采用添加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好的抗剥落剂,或者采取掺加一定量的消石灰代替矿粉的方法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
5.2.5 沥青混凝土的级配与性能注:1、当石料与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达不到5级时,应采用添加抗剥落剂等措施使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达到5级。
①AC-13C混合料的级配:AC-13C的级配应满足下表所列的级配范围:表5.14AC-13C级配要求表5.11 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② 改性沥青AC-13C混合料的性能要求:改性沥青AC-13C的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表5.15 改性沥青AC-13C性能要求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表5.12所列的级配要求。
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沥青路面
一、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理论
设计方法的分类 1、经验,半经验法——使用经验或试验路结果为依 据 2、理论法——以弹性理论为基础,并由试验确定计 算参数的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了车辆荷载,交通 量,环境因素以及材料特性影响。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属于第2种
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 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 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 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应进行弯拉应力 验算。 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进行路面结构计算时,应考 虑各层间接触的条件。我国现行规范采用完全连 续体系为层间接触条件。
路面改造方案及新老路面拼接
新建路面结构
半刚性基层的强基 厚面式路面,既有半刚 性基层整体性强的优点, 又通过加大面层厚度抑 制了半刚性基层裂缝对 面层的影响,故值得继 续推广应用。
SMA13 SUP20
(4cm) (8cm)
SUP25
(8cm)
(36cm) (20cm)
水稳碎石 水稳再生料
1、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2、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步骤:
1)沥青面层结构
(1)沥青面层分层 沥青面层直接经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及以下的结构层。沥青面层可分为单层、 双层、三层结构。双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三层结构分 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的性能;中、下 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的性能; 下面层应具有耐疲劳开裂的性能。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选择三层沥青面层结构;二级、三级 公路一般选用双层结构;三级、四级公路一般可采用双层沥青 表面处治结构。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max R
R
sp
Ks
sp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由试验确定。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与材料的疲劳特性有关。
R
sp
Ks
Ks
0.09 Aa
N 0.22 e
/
Ac
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35
N 0.11 e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疲劳开裂 剪切开裂 收缩开裂 反射开裂
泛油、磨光
拥包、波浪
车辙
泛油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龟裂、坑槽
网裂
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
(1)疲劳开裂
r r
[[rRrR]]
—拉应力(结构层开裂)
(2)车
辙 LC [LCR ]—永久变形
高速、一级公路15mm 二级、三级公路20mm
高速公路
—
其他等级公路
1.00
2 0.70~0.85 0.50~0.75
3 0.45~0.60 0. 50~0.75
≥4 0.40~0.50
—
2沥青路面设计依据
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满足结构层层间结合要求
沥青结合料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层与基层层 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沥青结合料面层之间应设置沥青 碎石、级配碎石联结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为20~30cm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沥青路面是道路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道路规划: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之前,需要进行道路规划,包括道路的线型、宽度、长度、位置、交通流量等参数的确定。
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地形分析:在道路规划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地形分析,以确定道路的地质条件。
这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因素,以及对道路的地形起伏、坑洼、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路面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以及路面的密度、厚度、花纹等参数。
4. 材料选择:在路面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考虑道路所使用的材料。
常见的沥青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油料、沥青脂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特点。
5.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混合料是路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
混合料的密度、流动性、压型性等参数需要通过试验检测来确定。
6. 路面施工: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季节因素、设备要求等因素,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各种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此外,还需要注重设计细节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确保路面的质
量和效果。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案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案是保障道路安全和交通畅通的重要环节。
沥青路面的设计需要兼顾耐久性、平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道路在各种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都能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和使用寿命。
1. 沥青材料选择:在设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
常用的沥青材料包括优质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再生沥青等。
考虑到高速公路的大车流量和高速行驶的特点,建议使用优质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作为路面材料,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2. 路面结构设计: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通常采用多层结构设计,以提高承载力和耐久性。
典型的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底层、面层和封面层。
- 基层:选用高质量的石料作为基层,确保基础承载力和排水性能。
石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 底层:底层起到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常采用矿渣、碎石或沥青混凝土作为材料。
底层的厚度和强度应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辆类型进行合理计算。
- 面层:面层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作为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抗水性。
面层的厚度一般为3~5厘米,可以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量和道路等级进行调整。
- 封面层:封面层主要是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性能。
采用特殊的沥青混凝土作为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剥离和抗水性能。
3. 路面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压实技术:对于路面材料的压实是确保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沥青混凝土的类型和厚度,选择适当的振动压路机和压实方法,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 拌合技术: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过程需要控制好拌合时间、拌合温度和拌合强度等参数,以保证沥青混凝土拌和均匀、完全固化。
- 面层平整度控制:高速公路的路面平整度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激光平调仪等先进设备,确保路面的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4. 养护与修复:完成沥青路面设计后,需要进行养护和定期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维持良好的行车环境。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交通流量测量和分析:根据道路的位置、车辆流量和行驶速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
2. 路面维护评估:评估路面的状况,包括裂缝、坑洞、陷水等问题,并确定维护措施,如填补裂缝、修复坑洞等。
3. 特殊路段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如弯道、上下坡和交叉口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4.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和土壤情况,确定适当的道路结构层次,包括基层、底层、中层和面层。
5. 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根据路面结构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适当的沥青混凝土配方,包括沥青含量、骨料种类和粒级等。
6. 施工方法选择:根据材料和设备的可用性、现场条件和工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铺设和压实等。
7.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施工参数的
监测和质量验收等,以确保路面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一个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路面状况、路段要求、结构设计、配方设计、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多个因素的工程设计过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量、重载车辆、气候条件、土质情况以及预算等因素。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提出一种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一、确定路面类型根据道路的功能要求和交通量情况,我们可以确定沥青路面的类型。
常见的路面类型有城市次干道、农村道路和高速公路等。
不同类型的路面对材料的要求和结构设计也存在差异。
例如,城市次干道由于交通量较大,需要考虑更高的耐久性和承载力,因此需要采用更厚的路面结构。
二、确定路面厚度路面厚度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沥青路面的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和土质条件来确定。
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道路需要更大的厚度来保证其承载能力。
根据设计规范,我们可以确定相应的路面厚度。
三、选择路基材料路基材料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关键的一环。
路基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选择路基材料时,需要考虑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胶结特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砾石、碎石等坚固的材料可作为路基材料,通过压实等处理方法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四、确定基层材料基层材料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分散交通荷载并传递到路基。
常见的基层材料有碎石、砂砾等。
在选择基层材料时,需要考虑交通量、土质条件、预算等因素。
一般来说,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路段需要采用较坚固的基层材料以提高承载力。
同时,预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实用的基层材料。
五、选择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关键的一环。
沥青混合料是通过沥青与骨料混合而成的,它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抗剥落性和稳定性。
在选择沥青混合料时,需要考虑交通量、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等因素。
例如,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道路需要选择抗水剥离性能好的沥青混合料以提高耐久性。
六、确定路面结构层数根据路面类型、交通量和预算等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数。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弯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与本地区的经验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个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冻害)。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 (7-1)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2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年平均增长率=5.4%γ。
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885.380.631587275.4%t e N N γηγ⎡⎤+-⨯⎣⎦=⎡⎤+-⨯⎣⎦=⨯=(次)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结果列于下表: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505.650.61807550()5.4%t e N N γηγ⎡⎤+-⨯⎣⎦=⎡⎤+-⨯⎣⎦=⨯=次4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1. 结构组合与材料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耐用性指数与路面设计标准
1.现有耐用性评级PSR的确定方法 由包括从事道路建设、维修的工程人员、汽车运输工作者、 车辆制造者、道路教育工作者的代表组成的小组,驱车行驶 在选定的路段上,按5分制进行评级。 2.现有耐用性指数PSI的确定方法 ①将各路面状况测定的物理量以PSR评级为一方,按以下公 式进行回归统计: b1 b2 b3 PSR=A0 A1 F1 A2 F2 A3 F3 ②经大量结果的回归分析已不是原来的现有耐用性评级PSR 为了加以区分,称之为耐用性指数PSI。
PSI=5.03-1.91lg 1 SV 0.032 c f 0.21RD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不同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的确定 AASHTO设计法规以20年为设计年限,在设计期间经过车辆 行驶后,最终耐用性指数PSI=2.5作为主要公路的设计标准, PSI=2.0作为次要公路的设计标准。
对于第一种,可表示为:
Lrd Lrd
对于第二种,可表示为: 0 0 低温缩裂 低温缩裂是一项同荷载因素无关的设计指标,即低温时结构 层材料因收缩受约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T 应不大于该温度时 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
T TR
推移 为防止沥青面层表面产生推移和拥起,可用面层抗剪强度标 准控制设计。即:
三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原因
(1)由于沥青路面压实不足、沥青混凝土层级配不合理导 致的早期破坏。 (2)高温车辙和变形问题 (3)由于路基压实不足引起的早期破坏 (4)高速公路表面功能,尤其是抗滑性能不足。
四 路面要求
要使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满足行车使用要求减少损坏, 路面各结构层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知道了初始MR,实际的疲劳重复作用次数Nf就可以计算出 来,进而可以得到每个分析周期的累计破坏:
ni Di = N fi
③温度开裂
横向裂缝的预测公式为:
C lg hac Cf 1 N
温度裂缝长度和裂缝数量的关系为: 平整度模型 预测IRI的模型根据不同类型基层分为以下几种 ①粒料基层和底基层
t G lg 0 lg N lg C0 1.5
这就是AASHTO试验路基本方程。
四 AASHTO经验设计法
主要成就: (1)首次将耐用性指数引进路面设计方法,而且提出了不 同道路等级应有不同的设计标准,使路面设计与使用要求形 成密切的关系。 (2)建立了不同轴载间的等效关系,使轴载轻重与交通量 多少对路面的作用建立了合理的关系,解决了过去设计方法 中已知未能解决的荷载问题。 (3)提出了路面结构数SN与加权轴载通过次数N之间关系 的基本方程,此结果是AASHTO方法的精华。 (4)初步确定了不同路面层材料的结构层系数,还引进了 地区系数的概念,给以后的设计法以有益的启发。
R sp
Ka
车辙 1979年美国联邦公路总署FHWA根据车辙发生的程度分成4 个等级,如下表所示。
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气候、交通等具体情况,提出了各自 的容许车辙深度,作为路面维修养护的极限标准。一些国家 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低温缩裂 目前对低温开裂的判断主要是将低温开裂温度作为重要的指 标,认为低温开裂就是因为低温使材料或结构内产生的温度 应力超过了材料或结构的抗拉强度而导致开裂的破坏,预估 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nsublayers
RD=
i 1
ip hi
①沥青材料层的永久变形 其最终模型修正为:
p k1 103.4488 T 1.5606 N 0.479244 r
其中:k1 C1 C2 depth 0.328196depth
2 C1 0.1039 hac 2.4868 hac 17.342 2 C2 0.0172 hac 1.7331 hac 27.428
第二节 AASHTO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一 AASHTO试验路
试验路与1962年提出报告,其主要成果有: (1)得出了路面耐用性指数与路面工作状态间的关系,并 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状况要求,提出了路面设计 标准。 (2)建立了路面设计方法的基本方程,提出了不同设计标 准的路面厚度计算列线图和不同路面材料的结构层系数。 (3)导出了不同车型轴载与数量间等效关系的轴载换算公 式。
五 AASHTO-2002力学经验-设计法
1.沥青路面设计过程 沥青路面设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2.设计输入参数 ①实验性输入参数及场地条件 ②设计输入水平 水平1:通过直接试验或测量获得的场地和材料性质。
水平2:利用相关性建立确定需要的输入。 水平3:运用国家或地区默认值来定义输入。 ③计分析期的输入处理 原始设计输入需要经过处理获得每个分析周期的交通、材料 和气候输入参数,包括各种轴载作用次数、沥青层温度、粒 料层的平均模量。季节性的输入处理在规范的软件中是自动 的。 3.新建沥青路面设计参数 ①参数信息;②交通信息;③气候条件;④路面结构。 4.沥青路面设计 永久变形 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车辙是由路面各层 的永久变形累加起来的。计算公式如下:
把汽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轿车和轻型货车,第二类为双轴 货车,第三类为三轴、四轴和五轴货车。然后根据其组成分 为Ⅰ、Ⅱ、Ⅲ、Ⅳ四种,履带车和铲车则根据其荷载分为Ⅴ、 Ⅵ、Ⅲ三种,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种类定交通指数,履带车 则根据它在交通流中占有的数量而定。
第四节 美国地沥青学会设计法
第三节 CBR设计法
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全称加州承载比,为测定土 基粒料基层材料相对强度的室内实验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道路局于1928~1929年进行道路调查时最先采用。 美国陆军工兵部队1945年以后,对CBR设计法又进行了研 究,并根据机场道面的观测资料和实际使用状况的总结,与 1956年提出了机场道面厚度与当量轮载及当量轮压的关系式:
age 20 IRI=IRI0 0.0463 SF e 1 0.00119 TCL T 0.1934 COVRD 0.00384 FC T 0.00736 BC T 0.00115 LCSNWP MH
N
vh
路面结构总的永久变形等于各层永久变形的叠加:
RDtotal RDAC RDGB RDSG
疲劳开裂 疲劳开裂的预测基于Miner的破坏积累法则。破坏用预测的 交通荷载重复作用次数与允许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之比来表 示,如下式:
D
i=1
T
ni Ni
0.854 N f 0.2659 c 4.325 10 3 3.291Sm
俄亥俄州立大学在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中,应用了断裂力学 的概念,从裂纹的扩展规律出发来研究疲劳性能。根据 P.C.Paris的理论,裂缝扩展规律公式为:
dc AK m dN
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控制应力的沥 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
对于热碾沥青混凝土: lg Nf 9.38 4.32lg 英国诺丁汉大学还建立了拉应变、疲劳荷载作用次数、沥青 含量和软化点的关系:
lg
14.39lg VB 24.2TRB 40.7 lg N 5.31lg VB 8.63lg TRB 15.8
美国沥青协会路面设计方法中疲劳方程:
一 路面的损坏现象及设计指标
疲劳开裂 以疲劳开裂为设计标准时,用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变或拉应力 不超过相应的容许值控制和设计,即:
r R r R
车辙 有代表性的控制车辙深度的指标有两种:一种是路面各结构 层包括土基的残余变形总和;另一种是路基表面的垂直变形
max R
坑槽 产生的原因有:面层龟裂松散又未及时养护;覆盖罩面的沥 青混合料质量不好或温度太低;面层沥青老化;管道沟回填 不实处理不当。 其他病害 如松散、脱皮、露骨、啃边等。
二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标准
疲劳开裂 英国设计规范疲劳方程: 对于密集配沥青碎石: lg Nf 9.38 4.16lg
(1)强度和刚度。组成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和路基必须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应力 和位移,从而防止出现开裂、坑槽、滑移、沉陷等破坏现象。 (2)稳定性。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能经受温度、水分、冰冻等各项自然因素的影响,高温时不 出现车辙、推移,低温时不产生缩裂及其他破坏现象。 (3)平整度。路面的平整度不仅与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的 强度、稳定性有关,还与施工质量和养护状况有关。路面不 平整度不仅影响行车速度和舒适程度,还会提前或加速路面 的破坏。 (4)抗滑性。路面不仅要平整且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保 证车辆在雨、雪天行驶时的安全。粗糙的表面可以通过改善 面层或磨耗层材料的组成来达到
②无黏结粒料永久变形 其最终标定模型为:
0 a N GB e r GB一般取1.673
N
vh
③土基的永久变形 其最终标定模型为:
a N SG
0 e r SG 一般取1.35
第十一章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