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QC-5型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QC-5型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QC-5型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一、核查目的:
1.1利用期间核查以确保大气采样器检定的可信度。
二、核查方式:
2.1由同一名检测人员依据JJG956-2013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进行操作,对大气采样器的外观及气密性、流量示值、重复性及计时误差进行核查。
三、核查步骤:
3.1调试设备至完好稳定状态,应充满电并保持流量输出的稳定。
3.2用肉眼观察仪器的外观和利用气密性测试装置对仪器的气密性进行测试。
3.3利用经计量检测部门检定且在有效期内的皂沫流量计对大气采样器的流量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进行测试。
3.4利用机械秒表对仪器的计时误差进行测试。
3.5QC-5型大气采样器的校准应包含300ml/min在内。
3.6认真记录结果,便于分析比较。
3.7测试温度应控制在23±2°C
3.8由公司检测部及质量负责核查监督工作。
四、分析与评价
4.1依据JJG956-2013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大气采样器在调试完好、稳定的状态下,大气采样器的外观及气密性应良好,流量示值误差应小于5%,重复性误差应小于3%及计时误差应小于2%.
4.2如果超出4.1条要求,应分析查找原因,如还是超出要求,应将大气采样器送还厂家进行维修,并重新检定。
五、期间核查记录。
北劳所qc-2a 大气采样器作业指导书

北劳所qc-2a 大气采样器作业指导书北劳所QC-2A大气采样器作业指导书一、概述北劳所QC-2A大气采样器是一种用于采集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空气污染治理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向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确保采样器的正确使用。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1 确保采样器通电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2 检查采样器是否与电源连接正常;1.3 检查采样器的采样头是否干净,如发现污染请及时清洁。
2. 设置采样参数2.1 打开采样器操作界面;2.2 在界面上选择相应的采样时间、流量和采样介质等参数;2.3 确认参数设置无误后,保存设置并开始采样。
3. 采样操作3.1 将采样器的采样头置于待采样的位置;3.2 确保采样头与待采样空气充分接触;3.3 按下开始采样按钮,采样器开始工作;3.4 采样过程中,注意观察采样器运行状态,确保采样正常进行。
4. 采样结束4.1 采样时间到达设定值后,自动停止采样器工作;4.2 关闭采样器操作界面;4.3 将采样头从采样位置撤离;4.4 关闭采样器电源。
三、注意事项1. 采样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避免受到外力干扰;2. 操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3. 采样器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4. 采样器的数据及操作记录应及时备份和整理,以备查阅。
四、故障排除1. 采样器无法正常启动:1.1 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松动或断开;1.2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供电;1.3 如以上情况均正常,建议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 采样器采样头无法吸附空气:2.1 检查采样头是否存在堵塞或污染;2.2 如发现问题,请及时清洁或更换采样头。
五、总结北劳所QC-2A大气采样器是一款高效可靠的大气采样设备,在环境监测和空气污染治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使用本指导书提供的操作步骤,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采样器,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受控号:
版本:第1版第0次修订第 1 页共 1 页
1. 目的
在采样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采样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GilAir-3、GilAir PLUS、IFC-2采样器的期间核查。
3 核查方法:
3.1 计时用机械秒表对采样器进行校正:设定时间为15分钟,记录校正时间。
3.2 流量稳定设定GilAir-3流量0.5 L/min、IFC-2 流量为20 L/min,GilAir PLUS 为5 L/min,,用空气流量校准器进行流量校正,测试采样15min的前后流量。
4 评定依据
以上方法作为评定仪器性能的依据是JJG 956-2000技术规范。
技术要求如下:计时误差:≤1% 流量前后误差:≤5%
5 期间核查周期
期间核查周期为6个月。
6 期间核查结果处理
对以上检查结果,应填写“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于年底统一归档。
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确定,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实施日期:
受控编号: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完整版本

批准日期:2016年 月 日实施日期:2016年 月 日颁发版 本:第2016年版(第0次修订) 文件编号:QZ/KC-171-2016 控制状态: 受控 非受控使用人: 发放编号:编制:检测室 审核:唐亮 批准:袁绪文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核查方法目录总则1、目的为了有效了解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3、核查内容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1) .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2) •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3) .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4) .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4、核查方式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B.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C.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D.实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E.用具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F.其他有效的期间核查方式。
5、核查周期1) .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可一年进行1-2 次。
2) .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6个月一次。
六、期间核查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七、期间核查方法具体的期间核查方法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1、概述(目的):为了解万能试验机状态,维护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特对该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2、依据:GB/T 228.1-2010及相应作业指导书。
3、技术要求: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 |存档值-实测值丨存档值X100%,力值的示值相对误差?<5%04、核查所用样品和数量:选用适合本试验机量程的抗拉强度的钢材,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若干段(长度满足相关要求,数量能应付突发事件)。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核查目的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大气采样器检定状态的可信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大气采样器、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粉尘采样器的期间核查。
3.核查项目常规核查、流量示值误差和流量重复性。
4.核查依据JJG 956-2013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 943-201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 520-2005粉尘采样器检定规程5.环境要求与标准器具环境温度:(15~30)℃,温度波动度≤±2℃;环境湿度:≤85%RH;电源电压:(220±22)V,电源频率(50±1)Hz;温度计:(0~50)℃,分度值≤0.2℃;秒表:分度值≤0.1s;真空压力表:压力测量上限10kPa,准确度等级优于1.5级;空盒气压计:量程范围(800~1060)hPa,最大允许误差±0.2hPa;皂膜流量计:最大流量不小于6L/min,准确度等级优于1.0级;孔口流量计:核查点100L/min,流量相对误差≤±1%。
6.核查方法6.1常规核查a.仪器结构完整,连接可靠,各旋钮应能正常调节;仪器外观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显示部分清晰完整;仪器说明书应对仪器流量及仪器承载能力进行说明;b.仪器铭牌清晰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出厂年月、编号、许可证标志及制造厂名称。
6.2流量示值误差6.2.1小流量a.选取流量0.5L/mim(粉尘采样器选择5L/min为核查点)进行核查;b.核查前,除去仪器收集器及干燥瓶;然后将被核查仪器的进气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气口相连(见图1)。
待仪器稳定后,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核查点。
测定气体通过皂膜流量计固定体积V和时间t,同时记录核查环境的气压及温度,计算出皂膜流量计的工况流量RQ:()160?=tVQR式(1)中:V——皂膜流量计的体积,ml;t——气体通过皂膜流量计固定体积的时间,s。
图1流量示值误差的核查线路框图将RQ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实际流量SQ为:()2sss=TPPTRQQ式(2)中:P—核查环境大气压,kPa;SP—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kPa;T—核查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ST—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完整word版)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一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1采样工作流程1.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
2。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1.3现场采样前准备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1.1.4气态污染物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1.5颗粒物采样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
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一、目的:为确保大气采样器的正常运行和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大气采样器的核查操作。
三、术语定义:1.测点:指被采样的大气环境的位置。
2.校准气体:指用于进行大气采样器校准的气体,其成分和浓度已知,并且符合规定的标准。
四、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a.确保大气采样器的供电和仪器仪表正常工作。
b.核对校准气体的剩余量,如不足应及时更换。
c.检查采样器的气体通路是否畅通,无堵塞或漏气情况。
d.检查采样器的流量控制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e.理清测点的位置和采样时间。
2.校准操作:a.连接校准气体瓶和大气采样器的气体通路。
b.打开校准气体瓶的阀门,使气体进入大气采样器。
c.调整大气采样器的流量控制装置,使气体流量稳定在规定的数值。
d.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校准气体已充分混合。
e.使用校准工具对大气采样器进行校准,保证采样器的气体浓度准确。
f.关闭校准气体瓶的阀门,断开与大气采样器的连接。
3.核查操作:a.将大气采样器放置在测点上,保持稳定。
b.打开大气采样器的电源开关,启动仪器仪表。
c.确认大气采样器的气体通路畅通。
d.设置大气采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流量等参数。
e.开始采样,记录采样起止时间和采样时实际流量。
f.结束采样,关闭大气采样器的电源开关。
4.数据处理:a.将采样器中的样品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采样点的大气质量浓度。
c.将采样数据记录在相关表格中。
五、注意事项:1.在校准操作中,必须使用已知标准的校准气体,确保校准结果准确可靠。
2.校准气体的剩余量要随时检查,如不足应及时更换。
3.在核查操作期间,要确保大气采样器的气体通路畅通,没有漏气和堵塞现象。
4.在核查操作中,要保持大气采样器稳定,避免产生震动和干扰。
5.在核查操作中,要记录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时实际流量等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核查操作结束后,要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大气质量浓度。
【推荐下载】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精选word文档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篇一: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目录(一) 氟化物采集与计算(二) 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三) 大气降水采集(四) 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五) 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六) 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4.1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4.1.1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12.6厘米,高2.5厘米(不含盖)的平底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12.5厘米,内径11厘米)。
4.1.2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5.1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5.2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5.3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
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5.4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氟化物[μgF/(100cm2.d)]=(W-W0)/(S3n)3100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W0-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0.1 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 核查依据
3.1 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 《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 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 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
4.3 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100L/min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
4.4 温度计:范围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 气压计:测量范围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 核查要求
5.1 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
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 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 核查方法
6.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5.1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 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 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3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
6.2.2 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s 为:
Q s =Q ×T s ×T
P P P s V ⨯-)( (1)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3次,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100⨯-s s Q Q Q (2) 式中:δa —检定点示值误差; s Q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
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10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100⨯-Q Q Q o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Q—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流量的10次实际测量值的平均值,L/min;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值,L/min。
Q
o
7 期间核查周期
原则上为在该设备两次校准间隔内中期进行。
如发生测量仪器设备移位、维修等可能影响该仪器测量精度情况,应适时调整期间核查的时机或增加期间核查的次数。
8 核查结果处理
对仪器核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如果该仪器已经偏离校准状态,应查找原因,并采取维修、重新检定或停用、报废等相应措施,维修后的仪器经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9 实施日期
本检查方法自2013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
10.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