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篇目:《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古代文化常识

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长亭——《雨霖铃》“对长亭晚”: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送别。

元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

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帝王遇登基、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永乐皇帝、

乾隆皇帝

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酹,以酒洒地,是向

鬼神敬酒的方式。

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建康,古称别称,今江苏省南京市,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拜——《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常用官职升迁词语:(1)授官:除拜(2)升官:迁擢(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7)大臣辞职:乞骸骨

斋戒——《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九宾——《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丈人——《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节——《苏武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太学——《张衡传》“观太学”: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张衡传》“遂通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张衡传》“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参见《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

孝廉——《张衡传》“举孝廉而不行”: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的科目名,意为孝顺父母、品行廉洁。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公车——《张衡传》“公车特征”: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下车——《张衡传》“衡下车”:下车,官吏初到任为“下车”。

乞骸骨——《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文学常识汇总 1、《<物种起源>绪论》作者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绪论,又叫导言,学术论述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情况等文体。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者是杨焕明,浙江温州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贾祖璋,浙江省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 5、《斑纹》的作者是周晓枫,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上帝的隐语》、《鸟群》等。获得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6、《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7、景泰蓝,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8、《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作者是俞孔坚,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等。 9、《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令伯,三国人。“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10、《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江苏昆山人。有《震川文集》。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 11、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例一般为每本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角色有末、旦、净、丑等。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一本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以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12、《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他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著录有十四种,现仅存三种《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破窑记》(全名为《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丽春堂》(全名为《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它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 王实甫善于以古典诗词酝酿气氛,锻炼字句,创造出诗一般的动人意境,形成十分优雅有风格。他和关汉卿分别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文采和本色两个流派。 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 1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切记王实甫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列) 15、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主要成就是戏剧,作品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又译为麦克佩斯)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

最新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必修一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doc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 ? ?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 ?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至易水上,既祖 ? ? ?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荆轲刺秦易水诀别高歌“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扬名天下。后人常用“易水”代指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 ? ? 变微、羽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 ? ? 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失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 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 ? ? 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沛公欲王关中 ? ? 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3.季父、亚父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古代文化常识必修

古代文化常识必修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必修四《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拿来主义》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廉颇蔺相如列传》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望海潮》 1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 崇 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4.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5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6.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7三秋:农历九月。 8.羌管弄晴: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9千骑拥高牙: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 旗帜。 10.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 指朝廷。 《水龙吟》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2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3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 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刻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5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6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7脍:把鱼、肉切细。 8刘郎才气:雄才大略的刘备。 9倩:请别人为自己做事。 10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11揾:擦拭眼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2.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3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元嘉——“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

语文教材必修一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所以平时要多督促孩子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哦。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完整版)必修三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3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另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4.蜀道难:《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高中语文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2018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

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体裁)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了春秋(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2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4)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5)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其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鸿门宴》 (1)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鸿门宴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3)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4)【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篇目:《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古代文化常识 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长亭——《雨霖铃》“对长亭晚”: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送别。 元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 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帝王遇登基、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永乐皇帝、 乾隆皇帝 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酹,以酒洒地,是向 鬼神敬酒的方式。 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建康,古称别称,今江苏省南京市,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拜——《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常用官职升迁词语:(1)授官:除拜(2)升官:迁擢(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7)大臣辞职:乞骸骨 斋戒——《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九宾——《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语文教材必修一的古代文化常识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所以平时要多督促孩子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哦。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