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控制码编码原理

差错控制码编码原理
差错控制码编码原理

1.垂直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

(1)将整个发送的数据块分为定长为m 的n 个组,一般m 为字符位数或位数的倍数,一组称为一个码字。

(2)每组末位按“1”的个数位奇数或者偶数的规律加一个

校验位j

r (

n j ,3,2,1=)

,使得每组包括校验位在内“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为偶数的称为偶校验,为奇数的称为奇校

验。

(ij

b 为一个比特位,运算为二进制运算)

校验位计算为: 偶校验 mj j j j b b b r +++= 21n

j ,3,2,1= 奇校验

121++++=mj j j j b b b r n

j ,3,2,1=

举例说明:

每一列代表一个码字:

1

011111001101

偶校验计算的校验位为:0111 奇校验计算的校验位为:1000

校验能力:只能检测每列码字中的奇数个错误,所有偶数个错误全部漏检。

实现方法:用硬件和软件均可,可以边发送边产生冗余位,接收时可以边接收边去掉冗余位。

2.水平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

(1)将整个发送的数据块分为定长为m 的n 个组,一般m 为字符位数或位数的倍数,一组称为一个码字。

(2)将n 个码字排成一个矩阵,对各个码字相应横向位进行奇偶校验。(校验位的生成与垂直奇偶校验码生成方式一致)。

偶校验 in i i i b b b r +++= 21m i ,3,2,1= 奇校验 121++++=in i i i b b b r m i ,3,2,1=

(3)发送时将所有码字发送完后发送校验位。 举例说明: 奇 偶

每一列代表一个码字:

1

011111001101

01

0 1

10

1

校验能力:可以检测各个码字同一位上的奇数位错,对于长度小于或等于m 的突发错误,由于分布在不同行中,可以检测到。

实现方式:用硬件和软件均可,需要借助存储器。

3.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编码原理:同时进行垂直和奇偶校验。 (过程略)

校验能力:冗余度大,具有更强检错能力。可检验3位以下的全部错误,所有奇数位错,突发长度小于或等于m+1的突发错误以及绝大多数偶数位错。 4、斜奇偶校验

编码原理:在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基础上,按照斜对角线的方向计算出校验位。

校验能力:冗余位更多,编、译码较为复杂,校验能力更强。正反码:

举例说明:

码长n=10,信息位k=5,校验位r=5,若信息位为11001,校验位为11001,码字为1100111001;若信息位为10001,校验位为01110,码字为1000101110。

纠错规则:

若发送码字1100111001,

接收码字1100111001(传输中无错),

合成码为11001+11001=00000,

接收码信息位有3个1,校验码为00000。据上表,没有发生错误。

接收码字1000111001

合成码为10001+11001=01000,

接收码信息位有偶数个1,校验码为合成码的反码10111,据上表,信息位第二位出错。

(同学自己举例说明其他情况)。

循环冗余校验码 1、码多项式

如果把一个码字中的各位看作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则长为n 的码字)(0121c c c c C n n --=可以表示为一个多项式:

1

2

2

1

1

)(c x c x c x c x C n n n n ++++=----

该多项式称为码字的码多项式。

如:码字11001的码多项式为:

110011)(3

4

1

2

3

4

++=?+?+?+?+?=x x

x x x x x C

2、多项式的按模运算

在CRC 中,常需要进行码多项式的运算,运算规则为按模2运算。若任意的n 次多项式)(x T 被一个k 次多项式)(x k 除,得到商式)(x Q 和余式)(x R (次数必然小余k ),则表示为

)()()()(x R x Q x k x T +=。

3、循环冗余码

长为n 的码,信息位为k 位的码记为(n ,k )码。若一个码字集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循环性:码集中的任一个码字向左或右循环一位,得到的新的码字,仍为码集中的码字。

(2)封闭性:码集中任意两个码字之和仍为码集中的码字。 则称此码集为(n ,k )循环码。

例:)(0121c c c c C n n --=是码集中的码字,)(1210c c c c C n -=是码集中的码字,全零码字必然是码集中的码字。 4、循环冗余码的生成多项式

定理1 在循环冗余码(n ,k )中,存在且只有一个(n -k )次的码多项式

1

2

2

2

2

)(g x g x g x g x x G k n k n k

n +++++=-----

满足:

(1)此循环冗余码中任一多项式都是)(x G 的倍式;

(2)任意一个(n -1)次或(n -1)次以下的,又是)(x G 倍

式的多项式必定是此循环码中的一个码多项式。 (生成多项式的寻找有严密的代数背景,略) 5、循环冗余码的编码

一般是已知信息位,根据信息位求冗余位。 信息位为)(0121c c c c K k k --=,码多项式为

1

2

2

1

1

)(c x c x c x c x K k k k k ++++=----

冗余位为)

(021r r r R k n k n ----=,码多项式为

012

21

1)(r x r x

r x

r x R k n k k n k n ++++=-------

码字为)(0210121r r r c c c c T

k n k n k k ------=,码多项式为

)()()(x R x K x x T k n +=- (1)

码字是生成多项式)(x G 的倍式,则

)()()(x Q x G x T = (2) 由(1)(2)两式得

)()(x R x K x k n +-=)()(x Q x G

即 )(x K x k n -=)()()(x R x Q x G +

所以用)(x K x k n -去除以生成多项式)(x G 得到的余式就是码字的校验位。 编码算法:

(1)用k n x -乘以信息位对应的码多项式)(x K ;

(2)用生成多项式)(x G 去除)(x K x k n -,得余式)(x R ; (3)将)(x R 对应的码字加在信息位后发送即可。 6、循环冗余码的译码 (1)检错过程

发送方发送码字)(x T ,设接收方接收码字为)('x T ,根据

)()()(x Q x G x T =

若)('x T =)(x T ,则有

)()()('

x Q x G x T =

即)('x T 除以)(x G 没有余式。

若)('x T <>)(x T ,则)('x T 除以)(x G 有余式,接过收到的码字

出错。

据此译码过程可知出现错误。

注意:有时)('x T <>)(x T ,)('x T 除以)(x G 也没有余式,这种情况说明错误超过该编码的检错能力,每一种码的检错能力与生成多项式选择有关。 (2)纠错过程

对于每一种编码,由其生成多项式可得到码的检错能力在某一个范围内,即该码可检m 位错,纠s 位错。在这个范围内可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模式,当余式)(x R 与这些错误模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便可以纠错。

差错控制编码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9.1引言 一、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中,根据不同的目的,编码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二大类。 信源编码~ 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如,PCM编码,M 编码,图象数据压缩编码等。 信道编码~ 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又称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由于数字通信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可用均衡办法解决。 加性干扰解决的办法有:选择调制解码,提高发射功率。 如果上述措施难以满足要求,则要考虑本章讨论的信道编码技术,对误码(可能或已经出现)进行差错控制。 从差错控制角度看:信道分三类:(信道编码技术) ①随机信道:由加性白噪声引起的误码,错码是随机的,错码间统计独立。 ②突发信道:错码成串,由脉冲噪声干扰引起。 ③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误,又存在突发错码,那一种都不能忽略不计的信道。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是使不带规律性的原始数字信号,带上规律性(或加强规律性,或规律性不强)的数字信号,信道译码器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错。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编码是用增加数码,增加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二: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 (1) 检错重发 (2) 前向纠错,不要反向信道 (3) 反馈校验法,双向信道 这三种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见下图所示: 检错重发 前向纠错 反馈校验法 检错误 判决信号 纠错码 信息信号 发 发 收 信息信号 152

153 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用三位二进制编码表示8种不同天气。 ???????? ?????雹 雾霜雪雨阴云 晴1 11 011101001 110010100000???→?种 许使用种中只准 48码组许用码组,其它为禁用雨阴云晴 0 11101110000 ??? ? ??? 许用码组中,只要错一位(不管哪位错),就是禁用码组,故这种编码能 发现任何一位出错,但不能发现的二位出错,二位出错后又产生许用码。 上述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 因为晴雨阴错一位,都变成1 0 0。 要想纠错,可以把8种组合(3位编码)中,只取2种为许用码,其它6种为禁用码。 例如: 0 0 0 晴 1 1 1 雨 这时,接收端能检测两个以下的错误,或者能纠正一个错码。 例:收到禁用码组1 0 0时,如认为只有一位错,则可判断此错码发生在第1位,从而纠正为0 0 0(晴),因为1 1 1(雨)发生任何一个错误都不会变成1 0 0。 若上述接收码组种的错码数认为不超过二个,则存在两种可能性: 位错) (位错)(21111000/变成(1 1 1)或(1 0 0), 因为只能检出错误,但不能纠正。 一:分组码,码重,码距 (见樊书P282 表9-1) 将码组分段:分成信息位段和监督位段,称为分组码,记为(n, k ) n ~ 编码组的总位数,简称码长(码组的长度) k ~ 每组二进制信息码元数目,(信息位段) r k n =- ~ 监督码元数目,(监督位段)(见樊书P282,图9-2) 一组码共计8种

差错控制码编码原理

1.垂直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 (1)将整个发送的数据块分为定长为m 的n 个组,一般m 为字符位数或位数的倍数,一组称为一个码字。 (2)每组末位按“1”的个数位奇数或者偶数的规律加一个 校验位j r ( n j ,3,2,1=) ,使得每组包括校验位在内“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为偶数的称为偶校验,为奇数的称为奇校 验。 (ij b 为一个比特位,运算为二进制运算) 校验位计算为: 偶校验 mj j j j b b b r +++= 21n j ,3,2,1= 奇校验 121++++=mj j j j b b b r n j ,3,2,1= 举例说明: 每一列代表一个码字: 1 011111001101 偶校验计算的校验位为:0111 奇校验计算的校验位为:1000 校验能力:只能检测每列码字中的奇数个错误,所有偶数个错误全部漏检。 实现方法:用硬件和软件均可,可以边发送边产生冗余位,接收时可以边接收边去掉冗余位。

2.水平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 (1)将整个发送的数据块分为定长为m 的n 个组,一般m 为字符位数或位数的倍数,一组称为一个码字。 (2)将n 个码字排成一个矩阵,对各个码字相应横向位进行奇偶校验。(校验位的生成与垂直奇偶校验码生成方式一致)。 偶校验 in i i i b b b r +++= 21m i ,3,2,1= 奇校验 121++++=in i i i b b b r m i ,3,2,1= (3)发送时将所有码字发送完后发送校验位。 举例说明: 奇 偶 每一列代表一个码字: 1 011111001101 01 0 1 10 1 校验能力:可以检测各个码字同一位上的奇数位错,对于长度小于或等于m 的突发错误,由于分布在不同行中,可以检测到。 实现方式:用硬件和软件均可,需要借助存储器。 3.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编码原理:同时进行垂直和奇偶校验。 (过程略) 校验能力:冗余度大,具有更强检错能力。可检验3位以下的全部错误,所有奇数位错,突发长度小于或等于m+1的突发错误以及绝大多数偶数位错。 4、斜奇偶校验 编码原理:在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基础上,按照斜对角线的方向计算出校验位。

通信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基本理论

差错控制概述 1. 差错的概念 所谓差错,就是在通信接收端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实际发出的 数据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2. 差错类型 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热噪声和冲击噪声两种。由这两种噪声分 别产生两种类型的差错,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 热噪声是由传输介质导体的电子热运动产生的,它的特点是: 时刻存在,幅度较小且强度与频率无关,但频谱很宽,是一类随机 噪声。由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随机差错。此类差错的特点是:差错 是孤立的,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是极个别的。 与热噪声相比,冲击噪声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 因。冲击噪声的持续时间要比数据传输中的每比特发送时间要长, 因而冲击噪声会引起相邻多个数据位出错。冲击噪声引起的传输差 错称为突发差错。常见的突发错是由冲击噪声(如电源开关的跳火、 外界强电磁场的变换等)引起,它的特点是:差错呈突发状,影响 一批连续的bit(突发长度)。计算机网络中的差错主要是突发差错。 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共同构 成的。 3. 误码率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用误码率Pe来衡量信道数据传输的质量,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可用下式表达: 4.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将差错限 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

差错检测是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而差错纠正是通过差错控制方法来实现的。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是:发送方对准备传输的数据进行抗干扰编码,即按某种算法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后再发送。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进行校验,即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发生。差错控制编码分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种,检错码是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编码效率R: 其中,n表示码字的位长,k表示数据信息的位长,r表示冗余位的位长。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是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码。 1. 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错码。 原理: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例如,偶校验:110101000,011011011在实际使用时,奇偶校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 垂直奇偶校验 原理:将要发送的整个数据分为定长p位的q段,每段的后面按"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的规律加上一位奇偶位: 编码效率:R = P/(P+1) 检错能力:能检出每列中的所有奇数个错,但检不出偶数个错。对突发错,漏检率约为50%

设计报告--008---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一.线性分组码编码系统建模 Reed-Solomon码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1.循环冗余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CRC-16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号比较模块系统款图: M文件如下: x=[0.00001 0.0001 0.001 0.005 0.01 0.02 0.03 0.04 0.05 0.1 0.2 0.3 0.4 0.5]; y=x; ProtectedData=48; FrameInterval=0.010; BitPeriod=FrameInterval/ProtectedData;

ProtectedDataWithCRC=ProtectedData+16; FrameLength=480; SimulationTime=1000; TotalFrameNumber=SimulationTime/FrameInterval; for i=1:length(x) ChannelErrorRate=x(i); sim('project_2'); y(i)=MissedFrameNumber(length(MissedFrameNumber))/TotalFrameNumber; end loglog(x,y); 仿真结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还有待改进。 二.卷积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1)卷积码编码系统在二进制对称信道中的性能 系统框图: M文件如下: x=[0.01 0.02 0.03 0.04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x表示二进制对称信道的误比特率的各个取值 y=x;%y表示卷积编码信号的误码率,它的长度与x的长度相等 for i=1:length(x)%对x中的每个元素依次执行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

2.差错控制编码 2.1. 引言 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 为什么要引入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3种方式? 本章主要讲述:前向纠错编码(FEC)、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简单介绍RS码*、BCH码*、FIRE码*、交织码,卷积码极其译码、TCM编码*。 一、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及为什么引入差错控制编码? 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接收 端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为了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达到一定的 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该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 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 码(即差错控制编码),将误比特率进一步降低,以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随着差错控制编码理论的完善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 各种通信系统中,并且在计算机、磁记录与存储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路: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 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 则校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 元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研究各种编码和译码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 1、检错重发(ARQ) 检错重发:在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规则被破坏,则通过反向 信道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直到接收端检查无误为止。 ARQ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重发机制:如可以停发等候重发、X.25协议的滑动窗 口选择重发等。 ARQ系统需要反馈信道,效率较低,但是能达到很好的性能。 2、前向纠错 前向纠错(FEC):发送端发送能纠正错误的编码,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码和 编码规则,能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不需要反馈信道,实时性好,但是随着纠错能力的提高,编译码设备复杂。

第七章 差错控制编码 习题解答

8-1 某码字的集合为 00000000 1000111 0101011 0011101 1101100 1011010 0110110 1110001 求:(1)该码字集合的最小汉明距离;(2)根据最小汉明距离确定其检错和纠错能力。 解: (1)通过两两比较每个码字,可知该码字集的最小汉明距离为4; (2)因为检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为:1min +=e d ,所以检错能力为 3141min =-=-=d e 又因为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为:12min +=t d ,所以纠错能力为 5.12 1 421min =-=-= d t 取整后可得,纠错能力为1=t 。 8-2 已知二进制对称信道的差错率为2 10-=P 。(1)(5,1)重复码通过此信道传输,不可纠正错误的出现概率是多少?(2)(4,3)偶校验码通过此信道传输,不可检出错误的出现概率是多少? 解: (1)当(5,1)重复码发生3个或3个以上的错误时不可纠正,此时不可纠正的错误出现的概率为 ( )()()60 5 551 4452 3351085.9111-?≈-+-+-=P P C P P C P P C P e (2)当(4,3)偶校验码发生偶数个错误时这些错误不可检出,这些错误出现的概率 为 ( )()40 4 442 2241088.511-?≈-+-=P P C P P C P e 8-3 等重码是一种所有码字具有相同汉明重量的码,请分析等重码是否线性码? 解: 因为该码字集中所有的码字均有相同的码重,因此全零码字不包括在内,而线性码在输入信息位均为零时,输出也全为零,因此一定包含全零码。因此等重码不是线性码。 8-4 对于一个码长为15,可纠正2个随机错误的线性分组码,需要多少个不同的校正子?至少需要多少位监督码元? 解:对于一个码长为15的线性码,1个及2个随机错误的图样数为 120215115=+C C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应用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数据交换量迅速增加,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交 换。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数据并不能保证100%的准确传输,数据传输的高准确率与高效率中间存在着比较难调和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出现了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即通过将传送数据进行编码发送的方法来进行检错和纠正。 引言:无线应用的飞跃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人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无线网 络的通信。由于无线环境与有线环境相比,具有误码率高、时延长、带宽窄、信道不对称以及频繁的移动等特性,使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质量难于保证。这样,怎样改善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性能也自然成了目前乃至以后较长时期网络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概念 信道干扰源可分为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前者引起的差错是一种随机差错,即某个码元的出错具有独立性,与前后码元无关。而后者是由短暂原因如突然施加干扰源引起的,差错是成群的,其差错持续时间称为突发错的长度在信息传输中,二者均有可能被引入。根据具体情况而选定合适的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 1.1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1)反馈纠错 反馈纠错是在信源端采用能发现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方法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加入少量监督码元),在信宿端根据编码规则对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检查,一旦检测出误码,即向信源端发出信号要求重发。信源端收到信号后,立即重发已发生传输差错的那部分信息,直到正确收到为止。这种方法只能发现接收码元中的一个或一些错误,但无法确定误码的准确位置,较适合于双向数据通信,要求信源端有数据存储装置。 (2)前向纠错 前向纠错是信源端采用在解码时能纠正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较复杂的编码方法,使信宿端在收到码元后不仅能发现错码,还能够纠正错码。采用前向纠错方式时,不需要反馈信道,也无需反复重发而延误传输时间,对实时传输有利。但是纠错装置比较复杂。此方法可用于没有反馈通道的单向数字信号的传输。 (3)混合纠错 混合纠错即在接收端自动纠正少量差错,当误码严重超出其自行纠正能力时,就向信源端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是反馈纠错和前向纠错的混合形式。 1.2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差错控制编码按照差错控制的不同方式,可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等;按照误码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码与纠正突发性错误码;按照信息码元与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与非线性码;按照信息码元与附加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分组码与卷积码;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之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可分为系统码与非系统码。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多种方式的编码方式混合,如线性分组码就是信息码元与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为线性,约束方式为分组形式。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习题解答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习题解答 9-1 (1) 写出),(k n 循环码的码多项式的一般表达式; (2) 已知)3,7(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1)(24+++=x x x x g ,若)(x m 分别为2x 和1, 求循环码的码字。 解: : ,1)()()(:,,)(1)(:,4,3,)3,7()2()(),()1(36 242 24012211过程如下的余式为得根据编码规则若信息码生成多项式循环码式为系统码码字的一般表达++÷===+++===++++=----x x x g x m x x x x x m x x x m x x x x g r k a x a x a x a x A k n r r n n n n x x x x x x x 1001011 1 1011 11 1 10123456233242342 3466 24=++++++++++++++++a a a a a a 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最后得系统码码字为对应码为得余多项式为 x x x x x x 0010111 1 0111 111 1012345622244 24=++++++++++a a a a a a a x x x x x x x 最后得系统码码字为对应码为得余多项式: ,1)()()(:,1)(24 过程如下的余式为则有若信息码++÷==x x x g x m x m x x m r r 9-2 (5,1)重复码若用于检错,能检测几位错?若用于纠错,能纠正几位错?,若同时用 于检错与纠错,情况又如何?

. 31,2,4,5)1,5(:1,)(,)2(1 2,)2(1,)1(0000位错位错和检并同时能纠位错纠位错故能检重复码由上述公式得则要求随机错误个同时检测个纠则要求个随机错误纠则要求个随机错误检测=++≥>+≥+≥d e t d t e e t t d t e d e 9-3 已知八个码字分别为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 111000,试求其最小码距0d 。 解: . 3,1,1,0:.,,,.:. ,,:111000 110110, 101101, 100011,011011, ,010101 ,001110 ,00000080=d 故得的个数为最小汉明距离该码中少的码的个数为最找出码外除全具体方法是是类似的性这和实数运算具有封闭属于该码组中的一个码仍然算的结果码组中任意两组异或运闭性是指所谓封性来判断利用码组是否具有封闭方法二码组大时较麻烦这种方法在可得最小汉明距离两两比较方法一个码组为 已知 9-4 上题所给的码组若用于检错,能检测几位错?用于纠错,能纠正几位错?,若同时用 于检错与纠错,情况又如何? 解: ). 3?(,2,1:1 ,)(,)3(12,)2(1,)1(: .30000条不满足第为什么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但不能位错检位错能纠由上述公式得要求则随机错误个同时检测个纠则要求个随机错误纠则要求个随机错误检测利用公式得++≥>+≥+≥=e t d t e e t t d t e d e d 9-5 汉明码(7,4)循环码的1)(3++=x x x g ,若输入信息组0111,试设计该码的编码电路, 并求出对应的输出码字。

差错控制编码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仿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实现技术以及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7,4)汉明码编译码仿真模型 2、观察经过并串转换后的(7,4)汉明码输出波形图 三、实验原理 1、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n,k)中许用码字(组)为2k个。定义线性分组码的加法为模2和,乘法为二进制乘法。即1+1=0、1+0=1、0+1=1、0+0=0; 1×1=1、1×0=0、0×0=0、0×1=0。且码字与码字 的运算在各个相应比特位上符合上述二进制加法运算规则。 线性分组码具有如下性质(n,k)的性质: 1)封闭性。任意两个码组的和还是许用的码组。 2)码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码重。 对于码组长度为n、信息码元为k位、监督码元为r=n-k位的分组码,常记作(n,k)码,如果满足2r-1≥n,则有可能构造出纠正一 位或一位以上错误的线性码。 下面我们通过(7,4)分组码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具体构造这种线性码。设分组码(n,k)中,k = 4,为能纠正一位误码,要求r≥3。现取 r=3,则n=k+r=7。我们用a0ala2a3a4a5a6表示这7个码元,用S1、 S2、S3表示由三个监督方程式计算得到的校正子,并假设三位S1、S2、 S3校正子码组与误码位置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2.2所示。 (7,4)码校正子与误码位置

S1=0。因此有S1=a6⊕a5⊕a4⊕a2,同理有S2=a6⊕a5⊕a3⊕a1和S3=a6⊕a4⊕a3⊕a0。在编码时a6、a5、a4、a3为信息码元,a2、a1、a0为监督码元。则监督码元可由以下监督方程唯一确定 即 由上面方程可得到表12.3所示的16个许用码组。在接收端收到每个码组后,计算出S1、S2、S3,如果不全为0,则表示存在错误,可以由表12.2确定错误位置并予以纠正。例如收到码组为0000011,可算出S1S2S3=011,由表12.2可知在a3上有一误码。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上述(7,4)码的最小码距为dmin=3,它能纠正一个误码或检测两个误码。如果超出纠错能力则反而会因“乱纠”出现新的误码。 (7,4)许用码组 有以下一些特点:码长n=2m-1,最小码距为d=3,信息码长k=2n -m-1,纠错能力t=1,监督码长r=n-k=m。这里m为≥2的正整数。给定m后,就可构造出汉明码(n,k)。 1、(7,4)汉明码的编译码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陈琪,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指导教师:黄金平,长江大学电信学院 一、题目来源 来源于通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发现(即检测)差错的能力,并采取措施纠正之,使差错控制在所能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就是差错控制过程,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之一。 接收方通过对差错编码(奇偶校验码或CRC码)的检查,可以判定一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差错。一旦发现差错,一般可以采用反馈重发的方法来纠正。这就要求接受方收完一帧后,向发送方反柜一个接收是否正确的信息,使发送方据此做出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的决定。发送方仅当收到接收方以正确接收的反馈信号后才能认为该帧已经正确发送完毕,否则需要重发直至正确为止。 物理信道的突发噪声可能完全“淹没”一帧,即使得整个数据帧或反馈信息帧丢失,这将导致发送方永远收不到接受方发来的信息,从而使传输过程停滞。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引入计时器(Timer)来限定接收方发回方反柜消息的时间间隔,当发送方发送一帧的同时也启动计时器,若在限定时间间隔内未能收到接收方的反柜信息,即计时器超时(Timeout),则可认为传出的帧以出错或丢失,就要重新发送。由于同一帧数据可能被重复发送多次,就可能引起接收方多次收到同一帧并将其递交给网络层的危险。为了防止防止发生这种危险,可以采用对发送的帧编号的方法,即赋予每帧一个序号,从而使接收方能从该序号来区分是新发送来的帧还是已经接受但又重发来的帧,以此来确定要不要将接收到的帧递交给网络层。数据链路层通过使用计数器和序号来保证每帧最终都能被正确地递交给目标网络层一次。

通信原理练习答案

一、 填 空 1、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抗干扰能力强_,噪声不积累 、__传输差错可控_、 _易于集成化____、 __易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便于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后进行多业务综合传输_。 2、 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通常用___有效性______和___可靠性_____衡量, FSK 系统指标具体用 ___频带利用率___ _和_ 误码率_______衡量,FM/PM 系统具体指标用___频带宽度___ 和__信噪比____ _衡量。 3、 PCM 量化可以分为 均匀量化 和 非均匀量化 。 4、 ΔM 信号携带着输入信号的__变化_____信息,PCM 信号携带着输入信号的____幅值___信息。 5、 窄带高斯噪声的一维随机包络服从____高斯__ 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p (x )=)21 ex p(21 )(2σσπ-=x f ; OOK 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的一维随机包络服从 广义瑞利分布(莱斯分布) 分布。 6、 在0—-T 时刻内高度为A 的矩形信号,与之相匹配的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图形为 0~T 内的矩形信号 ,传递函数H(ω)= ,最大输出信噪比r 0max = 2E/n 0 ,最大信噪 比出现的时刻t o = T 。 7、门限效应是 送入解调器的输入信噪比下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比急剧恶化的 现象 ; 8、二进制代码 1011000000000000101的差分码是 ;HDB3码是 +10-1+1000+1-100-1+100+1-10+1 。 9、在ΔM 系统中,输入信号f(t)=Acos ωk t ,抽样速率为f s ,量化台阶为δ,要求系统不出现过载现象, 而且能正常编码,输入信号f(t)的幅度范围应为k s f ωσσ?,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