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设计一项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合理、操作简便。学生需要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整理成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4.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性质、反应及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举例恰当。
-知识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实践操作: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提高实验技能。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碳及其化合物研究领域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知识储备上的基础,也有认知发展上的需求。然而,由于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以及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认识常见的碳的化合物,如烷烃、烯烃和炔烃,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4. 理解碳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碳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碳的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3. 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4. 碳的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5.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熟练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 碳的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时安排: - 第一学时:复习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合价,介绍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 第二学时:复习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 第三学时:复习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命名规则; - 第四学时:复习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第一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碳的基本性质:有多少个同位素、常见的存在形式等;2. 复习碳的化合价:介绍碳的化合价和稳定的化合价数;3. 复习构成有机物的特征:有机物的唯一来源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 碳的基本性质 - 碳的化合价 - 构成有机物的特征第二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 复习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在碳的化合物中的应用和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件+单元复习课件

(1)五人吃炭火锅后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一氧化碳)
(2)一氧化碳是在怎样情况下产生的?
(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的情况下)
知识点2 碳的可燃性
❖ 碳在点燃条件下具有 ❖ (2)氧气不充足时
可燃性:
点燃
❖ (1)氧气充足时 ❖ 2C + O2 == 2CO
_(_环2_)_保_甲__、乙__两节__种_约装__药置__相_品_比_(_,_甲_合_装_理_置__都的__优可_点__)之__一__是___
,所以生成物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 ㈠选择题
❖ 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 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 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C )
燃烧主要生成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点燃
C + O2 === CO2
;当我们关小炉门,氧气不
充足时,煤燃烧主要生成
为
2C + O2 ==点=燃2CO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请根据课本P110页实验6-2填空:
❖ ⑴澄清的石灰水变 黑色的粉末变成
浑浊 ,可知反应生成了 CO2 色,可知反红 应同时生成了
3、高温下——具有还原性
失氧 高温 3C+2Fe2O3=====4Fe+3CO2↑ 得氧
高温 C + 2CuO ===== 2Cu + CO2↑
【例题】: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都可以用来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小刚同学选用甲装置来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专题 06 碳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专题06 碳及其化合物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1 (2011·桂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且不需要加热,即固—液常温型,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而A是固-固加热型,C固-液加热型,故不符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反应装置有错误,更不能选择。
答案:B【规律方法总结】考查学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发生装置类型,只要掌握发生装置的选择原则就能解决此题。
例 2 (2011·泸州)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通入。
解析:本题是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现象的综合考查。
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装置C中观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在生活中可以用于灭火。
装置E实际上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如从d通入会使瓶中的空气无法充分排出,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
答案:(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2)灭火(3)c【规律方法总结】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3 (2011·南充)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2)实验开始时,先通人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3)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规律方法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的考查主要围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装置优缺点进行命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要正确掌握该实验的相关知识,了解其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

(dú xìnɡ)
导致生物体内缺氧。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 CO ,乙 CO2,丙 H2CO,3 丁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乙;②乙→丙;③乙→丁
CaC。O3
C
丙
O2
乙
点燃(diǎn rán)
甲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丁
中考(zhōnɡ kǎo)链接
2、有吸附性的碳单质是: 木炭.活性炭 . 吸附性属于 物理性质.物质具有吸附能力是因
为: 这些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
3、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4、各种(ɡè zhǒnɡ)碳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燃料)、 还原性(冶金) .
第三页,共十八页。
5、碳的化学性质:
1、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
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
(1)有剧毒的气体:
CO(2)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的气体:
体:
H2、。CO
(O32)能在空气中燃烧(ránshāo)的气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5)能使澄
清是既石有灰可H水燃2变性浑又,浊有的还气原体性:的气体化密合C度O物最2是小的 CO,只
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6、蛋壳的主要(zhǔyào)成分是CaCO3,新鲜鸡蛋会呼出 CO2,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
膜,因而可作鸡蛋保鲜剂的是 ( )C A.稀
盐酸 B. 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中考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碳的单质 1.碳单质的存在形式:碳单质有 、 、 ,由于它们的 不同,导致它们在 上存在很大差异。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a.碳的各种单质虽然物理性质差别很大,但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所以古代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但高温时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1)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2)还原性: 现象:黑色粉末中有 色物质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 ;【提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中酒精灯需加网罩,其目的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
4.氧化和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考点二 碳的氧化物2 (1)依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2)鉴别方法: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②通人紫色的石蕊试剂;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④点燃。
3.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1)CO 中混有CO 2杂质:①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②通入足量灼热的碳粉。
(2)CO 2中混有CO 杂质: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1)药品: 。
(2)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包括 装置和 装置两部分,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采用下面两种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用 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木条说明集满。
(5)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 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要点提示】检验CO 2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的,也不一定是CO 2,N 2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有关化学方程式考点四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及温室效应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任何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 则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单元复习

A.D金刚石 B. 活性炭 C. 炭黑 D. 石墨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A.北宋(běi sònɡ)画家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保存至
今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将C60分子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的研究, 我国以取得许多成就
MnO2
23OK2C↑lO3=△2KCl+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A
BCDE
A
B
C
D
E
所选制取的气体(qìtǐ)
氧气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所用药品名称
有关化学方程式 所选用的发生装 置
过氧化氢(ɡuò yǎnɡ huà 大理石(或石灰
qīnɡ)溶液、二氧化 石)、稀盐酸
锰 MnO2
CaCO3+2HCl=CaCl2+
No 防止红色物质被氧化,又要防止试管破裂必须对小明的装置进行改进。(可叙述(xùshù),
可图示)。把玻璃导管中间接一段胶皮管,胶皮管处夹上止水夹。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 质量为46.7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Image
12/11/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鉴定
验满
二4氧. 化碳
CO2
澄的石清灰(水chéngq涂īng)有石燃口灰烧水(rá的nshā玻o)的璃木片条盖接在近瓶口瓶
滴有紫色石蕊的滤纸接触瓶口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只能
收集(shōují)CO2该选择下列哪一装置? 选择B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xiàngshàng)
排 空气集气法
C:向下(xiànɡ xià)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知识复习

类型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2017重庆)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zhèngquè)的是(
)B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2021/12/10
No 而具有氧化性。CaCl2+H2O+CO2↑。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CO2与H2O生成的H2CO3。B.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易错易混点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使人和动物致死的原因。 常见错解:①③ ①③。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ránshāo)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ránshāo)时生成CO。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谢谢观赏
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mù ti放 áo)在集气瓶口
3.检验(jiǎnyàn)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变水浑浊
。
2021/12/10
第五页,共十四页。
易错易混点一: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与水反应是化学变化;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CO2与H2O生 成的H2CO3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不可选。
2021/12/10
第七页,共十四页。
易错易混点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使人和动物致死的原因
2.现有(xiàn yǒu)A、B两个塑料软瓶,A瓶内装有一氧化碳气体,B瓶内装有二氧化碳气体,某同学
从野外捉来了两只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软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蝗虫很快都死了。请根
据下面所给选项回答,造成蝗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内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推断题1.已知A 、B 、C 、D 、E 是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其中A 、D 是黑色固体,B 、C 、E是无色气体,B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气体C ,化合物D 中含有金属元素,该金属元素的单质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物质是 ;(2)评价物质B 的“利”与“弊”(各写一例)利: ; 弊: 。
(3)写出E 转化为D 的化学方程式: 。
2. A 、B 、C 、D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 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1)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D 可能..是 (填化学式); 3.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A 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B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C 可用于灭火。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2)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3)若D是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4)若D是无机物,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4.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
5.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E:(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其基本反应类型为,C+E→B+D.6.A 、B 、C 、D 、E 、X 、Y 、Z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 、Y 、Z 是单质,B 、C 、D 、E 是氧化物,常温下C 是液体,Y 是黑色固体,E 是红色粉末。
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为 ,X 为 ,C 为 。
(2)B 与Y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 有一无色液体A ,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 和H 两种单质气体。
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是________________,G 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A ,B ,C ,D ,E 。
9.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A 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 、C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 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 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 ,单质E 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D 的名称是 ,E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D 除了用来制取气体C 之外的另一用途是 。
10. 已知A 、B 、C 、D 、E 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A 、C 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碳与一氧化碳例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例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 O2B. N2C. COD. CO2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 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4.下列是“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C.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做家庭净水器D.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5.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属于单质B.元素组成不同C.硬度相同D.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6.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C.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9.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3)CuO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10.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性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右图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3)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5)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A.HCl和COB.HCl、H2和CO2C.CH4和H2D.CO和CO21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b.充分利用太阳能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
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pH试纸(5)请列举CO2的另两种用途:,。
13.请根据题图1回答相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A图称量前,要将天平调平衡,首先要把,然后才调节平衡螺丝;称量粉末状固体时若药品量不足,此时一只手用药匙取药品移至天平左盘上方,另一只手应,使少量药品落入盘中。
(3)上图有明显错误的是(填序号);C图中的玻棒作用是:搅拌,防止。
(4)D图的装置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写一种),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操作上的优点是。
(5)图2是利用CO还原Fe3O4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固体的颜色变化是:;集气瓶中的溶液用于检验和除去产生的CO2,请把虚框中的图补充完整;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B.在一定条件下CO2 能够转变成CO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3.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金刚石②一氧化碳③生石灰④石灰石⑤碳酸氢钠(1)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是;(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5)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4.掌握好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完成以下选择和填空:(1)浓硫酸能使白纸变黑,是因为它有[(1)~(4)填编号]。
a.氧化性b.吸水性c.脱水性(2)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
a.氧化性b.还原性c.可燃性(3)可用作脱色制白糖的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活性炭(4)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a.石灰石b.生石灰c.纯碱(5)用化学式表示3个锰酸根离子:。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5.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甲;(2)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I.石墨棒;II. 。
【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
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