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甘肃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技术引进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获取外部技 术的主要 渠道。在此基础 上得 出结论 , 大力发展技 应 术 引进 , 满足甘肃省经济发展 的需求, 高技术 引进效率 , 提 支持甘
术引进在全世界 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和甘肃省近年来 引进技 术强 有效 的 , 而在人力资本积 累到 一定 的水平后 , 技术许可便成为一 劲 的增长势头。 分析技术 引进在甘肃省的经济增长 中所起到的作 种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 用。并为进一步扩大在甘肃省的技术引进提供几点建议。 33技术引进促进 了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 . 从近年来甘肃省企业内部研发资金 的上升趋势可 以看 出 , 省 1 国 际技术 引进 的涵 义 内企业 支付专 利购买的能力有所提高 , 同时 , 甘肃省法律对 专利 国际技术引进是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 , 一方将某种内容 制度 的保护也 日趋完善 。 这也会迫使 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来获得新 的技术通过签订 商业 协议 或合 同的形式 , 转让 给另一方 面 , 并收 技术 。 引进 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 , 这些项 目的技术含量高 , 支持 取一定 的技术使用费 , 这种交易即称为 国际技术引进 。国际技术 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 高新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 。 技术引进 转让可 以是有偿的 , 也可 以是无偿 的。国际技术引进的主要内容 方式 可能表明了这样一 种趋势 : 传统 的以关键设备 、 成套设备 为 有: 各种工业产权 , 如专利、 商标 ; 各种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 ; 提供 主 的技术 引进 格局 已被打破 。 出现 了专 有技术许可或转让 、 技术 工 程设计 , 厂的设备 安装、 工 操作 和使用 ; 与技术 转让 有关 的机 咨询 、 技术服务等多种技术引进方式相互交织 的新局面 。 器、 设备和原料 的交易等 。 34技术引进提高 了甘肃省经济 的效率 . 技术引进与商品贸易的主要 区别是 : 一是技术引进交易的对 依赖技术进 口的方式符合甘肃省经济现有发展阶段 的要求 。 象是无形技术知识 , 而商品贸易交 易的对象是有形实物商品。二 甘肃省的企业 由于原有的技术基础 比较薄弱 。 而通 过进 口技 术既 是技术引进转让的是技术使用权 , 技术接受方不能取得技术标 准 符合成本效益 原则 ,可 以快 速缩短与发达 国家 和地 区 的技术差 的所有权 , 而商品贸易则是商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 同时转让 。 距, 又符合甘肃省企业现有的研发能力 。而且企业技术研发要获 得市场的认可 , 除了需要高资本 、 人力投入以外 。 还需要相 当长 的 2 技术 引进 与甘肃 省经 济增 长 时间 。 市场竞争程度和法律对专 利的保护程度也在很大程度 上决 个 国家经济的增长潜力 主要 取决 于劳动、 资本 、 自然资源 定 了企业 是否愿意在技术创新上进行投资。 所有这些 因素共同决 和技术进步 。对于相对 固定 的 自然资源而言 , 对它不同的使用方 定 了现阶段甘肃省企业在技术研发决定上 的选择 : 主要 通过技术 式是能够影响一个 国家 长期 的经济增长 , 但是与随时间变化技术 进 口来跟踪、 消化技术 。 依赖技术进 口, 自主创新不足便构成了 而 相 比, 这种影响就处于次 要地位 了。 索洛模 型证 明: 只有储蓄但没 省内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路径 的基本特征。 有技术进步的经济不可能实现永久增 长 , 增长率存 在上 限。在索 罗模型 中, 实现持续经济增长 的唯一途径是加入技术升级在索罗 4 甘肃省 技术 引进促 进甘 肃省经 济增 长 的战 略 模型 中, 实现持续经济增 长的唯一途径是加入技术升级 。 因此 。 技 甘肃省在改革开放 的进程 中, 通过导 向性 的产业政策 引进技 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 的动力。获得和使用技术有两种机制。一 术和吸引带有技术含量 的资本 品 , 加速 了生产 要素的累积 , 并提 是依靠 自身的创造 ; 二是依靠技术引进 , 也就是技术 引进。 运用外 升了整个社会的企业技术水平 , 推动 了甘肃省经济 的增长 。但 同 来科技 , 比消费从外 国买来 的产品 、 好 利用外资兴建 的工厂一样 。 时, 我们也应 清楚地看到甘肃省企业 的技术水平与发达 国家或地 区的技术相 比有明显差距 。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 3 外 国直 接投 资与 甘肃 省技术 引进 能力 , 推动经济增长 , 我们提出 以下政策建议 :
甘肃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甘肃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增强甘肃人力资源支撑能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甘肃人力资源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人力资源总量增加,结构逐步优化。
2010年末,甘肃常住人口为2557.53万人,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882.56万人,占73.61%。
“十一五”以来,甘肃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44.2%下降到2010年的39.6%。
2010年,甘肃省从业人口达到了1499.56万人,占总人口的56.08%,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十五”末相比,提高了2.4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从2005年的63.67%下降到2010年的62%,下降了1.6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从2005年的14.66%、21.67%分别上升到15.26%和22.75%,分别提高了0.6和1.08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1%。
(二)优先发展教育,人力资源得到开发。
我省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升。
到2010年,全面完成“两基”任务。
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职普结构渐趋合理,职普在校生比例达到4∶6。
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专门技能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主渠道。
高等教育较快发展,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6.7%提高到2010年的22%。
继续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民族地区教育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中居于前列。
上传者知盟网(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能力逐步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6项目信息一览表

唤醒“沉睡的资本”:农民住房财产 12 法学院 权抵押贷款制度试点评估——以浙江 5
温州、天津蓟县、四川泸县为例
魏海伦
张玥华(2014200179) 任力远
2014200241
(2014200183) 杨田丽 (2014200238) 任益聪
(2015200114)
陈建宇
18
公共管理 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 学院 京市某区慢病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现
5
状调查
19
国际关系 学院
欧盟“让·莫内”项目对中国高校欧 洲问题教学科研的影响探究——以人
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为例
5
20
国际关系 学院
外国留学生在华兼职打工现象研究— —基于北京、上海两地八所高校的调
研
5
21
梅钰
李时雨(2014200510)张怡然
2015200519
(2014200196)鲍卫平 (2014201445)杨子桐
(2015201663)
闫瑾;陈 副教授;
蔚芳
讲师
国家级
李庆四、 教授、副 韩冬临 教授
国家级
蒲俜 副教授 国家级
罗天虹 副教授 国家级
对汉藏民俗宗教文化同异的思考及对
23
国学院
2014200757
(2014200791) 余清霜 (2014200699) 蔡国材
(2015201551)
缪嘉煜
张海燕(2014201918)、邢正
2014200796
(2014200726)、陈茜苗 (2014200770)、杜欣依
(2014200697)
石磊 副教授 国家级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 经济社会发展癿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劢者。要坚 持把保持党癿兇迚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 合起来,把提高党癿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 癿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 党员锻造成推劢发展、服务群伒、凝聚人心、促 迚和谐癿战斗堡垒和时代兇锋,为转型跨越、富 民共陇提供坚强有力癿政治和组织保证。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2.坚持“三化”并进取向 • 在加快新型巟业化迚程中,着力增强巟业 反哺农业、促迚城市发展癿能力;在加快 新型城镇化迚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劢乡 村、承载巟业发展癿能力;在加快农业现 代化癿迚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巟业、 保障城市发展癿能力,加快形成“三化” 良性亏劢、协调发展癿生劢局面。
东西差距。甘肃人均GDP不东部癿差距:是上海癿21.18%, 是北京癿21.21%,是江苏癿30.39%;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比率:是上海癿41.42%,是北京癿45.36%,是浙江 癿48.20%;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率:是上海癿24.49%, 是北京癿25.81%,是浙江癿30.29%。 西部差距。甘肃不西部平均水平差距也很大。2010年,人 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平均水平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是86%,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8%。贫困程度严重。 2011年,由亍标准调整,全国贫困面由3%巠史增加到 13.4%,贫困人口由2628多万变到1.28亿人;甘肃由16% 上升到40%巠史,由350万变到1200多万人,贫困县由51 个增加到58个。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明确生态地位癿全 局性、紧扣国家癿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 癿脆弱性、采取有效癿大丼措,坚持在发 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 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巟程建设为载 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 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迚生态环境保护不 建设,劤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 态良好癿良性循环。
区域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说明:1、选题时应说明自己为什么对该题目感兴趣,打算重点研究其中的哪些方面。
2、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3、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2、中部五省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3、**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4、中部重要城市竞争力评价5、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6、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7、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省为例11、区域经济发展的协方差分析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3、大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14、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5、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探析16、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17、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解析22、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创业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省**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51、房地产价格分析52、**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53、**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54、**省的经济文化分析55、**省经济活力研究56、**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57、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58、**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59、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60、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61、**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62、**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63、**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64、**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65、**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66、**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67、**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68、**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69、**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人口发展成就回顾与议题展望

第37卷第1期(2021)河西学院学报Vol.37No.1(2021)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人口发展:成就回顾与议题展望冯乐安宋文姬(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1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望过去70年,甘肃人口发展主要成就体现在人口规模、人口再生产、人口结构、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健康素质、人口城镇化、人口流动和重点人群等八个方面。
文章分析了当前甘肃人口研究的重要议题,认为保持人口适度生育水平、人口红利、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失衡等问题应该受到重点关注。
[关键词]甘肃人口;发展成就;重点议题[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21)01-0048-09[DOI]10.13874/ki.62-1171/g4.2021.01.008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Past70Years:AchReview of Achi i evements and Research TopicsFeng Le-an Song Wen-ji(Institute of Sociology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Lanzhou Gansu730010)Abstract:Over the past70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Gansu has made historic achievements in population development.Looking back at the past70years,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Gan⁃su are reflected in eight aspects,including population size,population reproduction,population structure,population education level,population health quality,population urbanization,population mobility and key population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urrent population research in Gansu and argues that issues such as maintaining a moderate fertility level,demographic dividend,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population education level and human capital,population aging,and population gender imbalance should receive focused attention.Key words:Gansu population;Development achievements;Key issues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发展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eo o cgot s gP r ’ e o ( 06 adC i s aast o 92 t 20 . ot ln rtect cnmi rwhui ak Sm t d 2 0 ) n hn edt e f m 15 o 0 9 C n ol gf a h一“ n h e r r i o h c P
t n a l l v l r i h n to l r mo e c n mi rw h, u lo i r v s ic me d s i ui n i tal e esf c o n y p o t se o o c g o t b tas mp o e n o it b t . o o wh r o
本文余下部分 的结构安排如下 : 第二部分介
绍实 证检 验 的基 本 模 型 ; 三 部 分 为 相 关数 据 的 第 说 明与 处理 ; 四部 分 为实 证 检 验 ; 后 为本 文 的 第 最 结论 与 政策建 议 。
二、 基本模 型
些国家或地区却不相关。
产 生 上 述 分 歧 的原 因 主要 有 : 是 所 用 数 据 一 不同, 既有 跨 国 的截 面数 据 和 面 板数 据 , 有 中 国 也
S NG J O i a一1 . I u —mi e L Xi n
( colfE oo i , ot at om l nvrt, hn cu 3 17 C i ) Sh o o cnmc N r esN r a U i sy C agh n10 1 ,hn s h ei a
Ab ta t T i p p rsu ise i c l n t er lt n h p b t e n a ea ea d d s e s n idc so u nc p t n sr c : h s a e t de mp r al o eai s i ew e v r g n ip r i n i f ma a i /a d i y h o o e h a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甘肃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增长,但与全国相比也存在差距。
本文基于1979至2008年的有关数据,利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甘肃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经济增长;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27-02一、引言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以获得加快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这种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丹尼森等人对美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国内经济增长进行了因素分析。
沈坤荣以1978~199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①;黄永兴基于我国1982~2004年的数据资料,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对经济增长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制度变迁、物质资本、国内居民消费及r&d资本等5个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②。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76亿元。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所增加,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大。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35%。
现有的研究文献,多是从理论、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甘肃经济增长。
如董西明等(2006)通过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来分析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刘敏等(2009)通过选取职工平均工资、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用函数揭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影响。
本文在借鉴了其他学者对其他省区的研究,运用计量方法、建立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分析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和制度三个因素研究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 可 以实 现经 济 的 持 续稳 定 增 长 。刘迎 秋 【 3 则论
证 了中国人力 资本投 资结构与脑体劳动者 收人 倒 挂。赵曦 是对人力 资本投资与反贫 困问题进 行 了研究 , 指 出通过人 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 已 成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战略选择。定 量方面, 沈利生 , 朱运法 - 5 J 通过研究发现 : 教育投资在人 力 资本投资 中显得尤 为重要 , 而且要在较长时期 以后 才能表现出来 , 要树立教育立国的思想。侯亚飞和 王金营 主要 通过 我 国劳动力 , 人 力资本 存量 和 G D P产业结构 变动率分析来预测人力资本增 长需
中图分 类号 : F 2 9 o
坤 荣 的 文 章 , 强 调 了 注 重 专 业 化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1 人力 资本对经济增长 的理论发展
早在经济学创立之初 , 就有 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 那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威廉 ・ 配第 、 亚当 ・ 斯 密等人 的著作中就 已经有了人力资本 的思想。1 9 6 0年 , 美 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
求 。实证 方 面主要 是 基 于 现 实 的数 据 , 王 聪 利 用
题为《 人力资本投资》 的演讲 , 标 志着人力资本理论
体系的正式建立。随后 , 经过名塞尔、 贝克尔和丹尼 森等经济学家长期不断的努力探 索研究 , 人 力资本 理 论在 各个 经 济领 域 得 到广 泛 的 发展 , 尤其 是在 经 济增长理论 中, 更成为前沿研究 。
经 济增长 的主要依 靠 物质 资本 的投入 和简单 劳 动 的
投入 , 这 种经 济发 展 方 式 早 已不 适 应 飞速 发 展 的经
兴工业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的 内生变量 , 在经济发展
中起 到越 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后 , 以“ 知 识经 济 ” 为背 景 的“ 新经济增长理论” 在 西方 国家 兴起 , 在 此理 论 中 , 把 劳动 力 定 义 为 “ 扩 大 的人 力 资本 投 资 ” 。卢 卡斯 提 出 了人 力 资本 累积 增 长 模 型, 认 为人 力 资本 积 累 才是 经 济 发 展 和持 续 增 长 的 决 定性 因素 和产业 发展 的动 力 。
摘
楠 , 马 燕玲 , 张艳荣
( 1 . 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管 理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2 . 甘肃省科学技 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 甘肃 兰J 州7 3 0 0 0 0 ) 要: 物质资本、 人力 资本 和人 力资本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 的 3个重要要 素 。就 此利用计量经 济学相关方法估 算
2
甘
肃
科
技
第2 9卷
增 长水平 的差 异 可 以 用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的 差 异 来 解 释, 技术 水平 仅仅作 为 人 力 资 本 存量 的要 素投 入 效 果, 不 能看做 直接 投 入 品 , 根据 这 些 经 典模 型 , 以甘 肃省 1 9 7 8年 以来 的经 济发 展为 基础 , 建立 含有人 力
第2 9卷 第 1 1 期 2 0 1 3 年 6月
甘 肃科 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 1
以2 9
Ⅳ0 . 1 l
J u n . 2 01 3
人 力 资本 对 甘 肃 经 济增 长 影 响 的 实证 分 析
吴
济, 怎样发挥人力资本 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能成为 经 济发展 的突破 口, 因此 , 研 究人 力资本 和经 济增 长 的关系对甘肃省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舒 尔茨 的解释, 人力资本涵盖 了质和量两个
方 面 。所 谓 “ 量” , 是指 社会 上 从 事 有 用 工作 人 数 及
百分 比, 还有劳动时 间, 而人 的技艺、 知识 和从事劳 动 的熟练程度 , 和其他可以影 响人从事生产性工作 能力 则是 “ 质” 的方面L l 】 。一 个 国 家 的人 力 资 本 存 量越大、 质量越高 , 其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就越强。在 有效率的经济社会 中, 高物质形 态也需要有与之相 适应的高质量 的人力资本形态 。 在我 国, 人力资本理论在 8 0年代兴起 , 其基本
理 论 继 承西 方经 典 理 论 , 又有 自己 的发 展 。总 结 起 来, 主要 有定 性 和定量 两方 面 的研究 。定性 方面 , 沈
2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 的实证分 析
2 . 1 模 型构 建
根据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理论 以及新经济增 长理论 , 把人力资本作 为生产要 素带人生产函数模 型进行测算。借 鉴 c—D生产 函数 以及传 统 的柯 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 = A ( t ) L 。 , 说明决定 生产发展水平的主要 因素是投入 的劳动力、 固定 资 产和综合技术水 平 ( 包括经营管理水平 、 劳动力 素 质、 引进先进 技术等 ) 。而卢卡斯模型强调 了经 济
了 3个因素对甘肃经济增长 贡献 率 , 并利用 协整 和误 差修 正模 型进行 了动态 分析 , 随后进行 了贡献率 的计算 。结 果 表明 , 物质资本对甘肃经济贡献率高 于人力 资本 和人力资本水 平 , 因此 , 未来应更多关 注对 人力资本 的投 资。 关键词 : 人力资本 ; 物质资本 ; 协整检验 ; V E C模型 ; 贡献率
二 战后 , 日德 经 济 的高 速 发 展使 西方 经 济 学 家 从 理论 和 现实 上论 证人 力资 本是 发达 国家 和 战后新
中国 1 9 7 8— 2 0 1 0年的经 济数据 , 运用协整 、 V E C 、 V A R模型以及脉 冲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 出在我 国人力资本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投入。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 ,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