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精编版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
【公开课教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条以丝绸命名的路,就是(读课题):丝绸之路。
(事先写好)师:我们还学习了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它的路线,谁还记得?师:这条路是谁开辟的?打开语文书八十四页找一找?(板书:张骞、)出示“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师:作为一个探险家,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时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可真不少,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谁能找出来?(板书:千难万险)二、自学批注,潜心感悟张骞等人开辟丝绸之路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呢?默读课文,标出重点语句并进行简单批注。
(课件出示。
)1.生读自学提示。
2.默读、批注。
3、小组交流。
三、班内汇报,文字训练(一)自然条件恶劣。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2)预设:A“七千多千米”体会到路途遥远。
B“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原”联系图片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谁能读出这条路的难和险呢?同学们分析得这么透,读得这么好,老师想和你们配合读,行吗?同学们读红字。
过渡: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怎么做?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能;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历史与今天的距离;以学生自主地学习活动建构知识为主,教师起帮助、指导的作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理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认识到无论古今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初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认识层次的上升。
3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新设计本课设计为四个部分:第一幕——凿空西域;第二幕——探寻丝路;第三幕——经营西域;第四幕——畅想丝路。
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烘托气氛,激趣导入(一)烘托气氛,激发兴趣用“路”这个字引发学生畅想,导入本课:同学们,“路”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然而,有这么一条路:它是古代世界上最漫长的路,驼铃声声,黄沙漫漫,它像一条血脉,沟通了东西方的物质和精神,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领域:历史与文化2. 课程类型:公开课3.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4. 教学年级:9-10年级5.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资源: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3. 学习活动准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丝绸之路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2. 课程内容讲解(15分钟):利用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强调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如佛教、伊斯兰教等的传播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每组选择一个事件或人物,准备进行分享4. 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组分享所选择的事件或人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标注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感受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丝绸之路主题的文化活动,如丝绸之路知识竞赛、丝绸之路手工艺品制作等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丝绸之路》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总结词:成绩分布
详细描述:分析期末考试成绩 的分布情况,如高分段、低分 段、平均分等,以了解班级整 体学习状况和课程难度。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年 龄和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考是否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丝绸之路》年级语文公开 课教案
汇报人:
2024-01-02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 点,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路线、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 够理解《丝绸之路》文章的主 旨和重要细节。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背景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课文讲解与问题讨论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同时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 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考虑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辅助工具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评估教学辅助工具是否实用,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辅助工具的更新换代
思考是否可以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元化
考虑是否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2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2)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3)了解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读,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2)利用资料卡片,提高学生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树立学生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路线;(2)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3)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2)丝绸之路在现代意义上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丝绸之路相关历史资料;(2)丝绸之路地图;(3)资料卡片;(4)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悬挂丝绸之路地图和相关图片;(2)座位安排: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分组坐在一起;(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2)提问:什么是丝绸之路?它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资料卡片,了解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2)学生结合地图,自主学习丝绸之路的路线。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丝绸之路兴衰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2)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丝绸之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丝绸之路路线图,标注主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看法。
《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丝绸之路》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止点及途径。
2.掌握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止点、途径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对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课件3.丝绸之路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和终点——罗马。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丝绸之路吗?它有哪些重要作用?”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途径。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途径。
2.分析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2.案例内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物品等。
3.各组汇报分析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回顾丝绸之路的起止点、途径。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
2.深入了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写一篇短文。
1.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途径(1)起点:长安(今西安)(2)终点:罗马(3)途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的作用(1)政治作用:加强东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
(2)经济作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繁荣市场经济。
(3)文化交流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人类文明。
3.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事件(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东汉与西域的联系。
(3)玄奘取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人物(1)张骞:东汉时期著名外交家,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加强东汉与西域的联系。
(3)玄奘:唐代著名佛教家,取经印度,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5.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物品(1)丝绸:我国古代特产,被誉为“东方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丝绸之路
主备人:张元英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趣——自读
1.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二、导思——细读
过渡: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分小组抽查字词学习情况。
3.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导悟——品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2―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2至13自然段。
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
4.全班交流。
(1)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看得惊呆了。
"感受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他们对汉朝来使的尊重。
……
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可采用个人读、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
(三)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四、导练——扩读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