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初中古诗词曲阅读篇目逐一梳理次北固山下

1.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是王湾最著名的诗歌。
王湾,唐代诗人。
先天年间,进士及第。
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尉。
约开元五年(717),王湾被召入文学馆校正书籍,后王湾和刘仲丘合治集部图书,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又与陆少伯等人编校丽正书院藏书;编校大量南朝梁、齐以后的诗文集,书成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开元十七年(729),王湾曾作诗赠当时的宰相萧嵩和裴光庭。
王湾曾往来于吴、楚间,因此作《次北固山下》。
2. 意象文化【雁】 “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借“雁”表达怀乡思亲之情,如: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用“雁” 表达离别恨、相思愁,叹孤寂,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 一剪梅》) “雁”表忠贞和执着,如;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杜甫《孤雁》)借“雁”抒忧国思归情怀, 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借“雁”展独特个性,喻人生际遇人、生境界,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用“雁”写边塞环境,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3. 素养提升(对比群问阅读)对比赏析:三首诗词都用“雁”的意象表达了思乡、怀人的情感。
杜甫在“雁”中寄托对友人的深沉怀念,孟浩然用“雁”表达了思乡之情,李清照用“雁”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李白遇赦,急切盼望他的音信,所以 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的风波险阻多,远隔千里,鸿雁不到,想得到消息却不可得、表达了诗人内 心的惆怅和对友人深沉的怀念。
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中,“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树叶飘落, 大雁飞向天末怀李白[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3-2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3诗歌鉴赏(含解析)(2021-2022学年)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ﻬ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ﻬ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2022北京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_____。
《潼关》______,______。
12.组员征集对诗句画面的精彩描述。喜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同学提交了下列文案,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北固山
《次北固山下》
王维
唐
受降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唐
潼关
《潼关》
谭嗣同
清
作者:______改为________
朝代:______改为________
11.在给“诗词地图”撰写文案之前,组员发出关于“最喜爱的诗句”的调查问卷。请你从下面每首诗中,分别写出两句最喜爱的诗句。
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蕴含着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结合诗句内容及写作背景,简要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022·北京丰台·七年级期末)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大雁是候鸟,秋天南去,春天北归。诗人身在江南,他想托大雁_________,这表达出他的_________之情。
A.暮春三月,飘泊无依的杨花已然落尽,庭院中只剩下一片暗绿。
B.枝头的杜鹃如泣如诉地哀鸣,那凄凄切切的声音让人痛彻心扉。
C.窗外是随风飘舞的落花,即将分离的朋友举杯对饮,互道珍重。
D.明月照亮夜空,清风似在低语,是谁凝望着天际,倾诉着思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分析】(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2)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故答案为:(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4.3《次北固山下》练习一、字词书写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二、选择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章台①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②,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西南五十四里龙湾,古华容县城内,是战国时楚国的灵王行宫。
②楚角:楚地的角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的一项是()A.【甲】诗的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极为精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姿势。
B.【乙】诗的颔联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
C.两首诗的颈联中“残夜”“旧年"和已云暮的“芳草”等意象都触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相比来【甲】诗的颈联更显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南归的“雁"和“乡书”来表达思乡的愁苦,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写出了潮平而两岸开阔,风正而一帆悬空的美景。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
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题目以阅读附答案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
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