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合集下载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3)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一、碎石、砾石类结构层的特性
嵌锁原则
嵌锁原则是采用分层撒铺矿料(同层矿料的粒径大小基本 相同),并经严格碾压而成的结构层(或采用开级配矿料进行 拌和)。用这种方法修筑的路面结构,其强度构成主要依靠矿 料之间相互嵌挤锁结作用而产生较大的内摩阻力。
级配原则
级配原则是采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矿料按一定比例(连续或 间断级配)配合,并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拌和制成混合料, 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层。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密 实度。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1)木箱。 2)瓦楞纸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建实务(路面工程)

一建实务(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一)路面基层(底基层)用料要求1、粒料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压碎值应符合规范Ⅱ类规定。

(2)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公称粒径应不大于53mm;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63mm。

(3)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30%。

(4)填隙碎石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和软弱颗粒的含量应不大于15%。

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及添加剂:①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规范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初凝>3h;终凝>6h且<10h。

③在水稳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石灰:①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规范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应不低于规范Ⅲ级要求。

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③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3)粉煤灰等工业废渣:①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②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进行强度试验,满足强度指标方可使用。

③工业废渣用于基层或底基层前,应崩解稳定,且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等实验。

④水泥稳定煤矸石不宜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⑤工业废渣类作为集料适用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级配。

(4)水:①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用作拌合及养护用水。

②拌合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

③养护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

(5)粗集料:①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工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采用天然砾石。

粗集料应符合规范Ⅰ类规定,用作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应符合规范Ⅱ类规定。

②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分G1—G11共11种。

③高速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④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

⑤原石粒径应为破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1填隙碎石的单层铺筑厚度宜为10〜12Cm,最大粒径宜为厚度的0.5〜0.7倍。

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作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 o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径小于IOmm的砂砾料或粗砂,主骨料和填隙料的颗粒组成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2 .级配碎石宜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应接近圆,应符合相滑曲线。

用于底基层的为筛粉碎石的级配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

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8%;用做底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直接近圆滑曲线。

1备料。

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计算粗碎石用量。

填隙料用量约为粗碎石用量的30~40%o2,运输粗碎石:由远到近将粗碎石按规范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

4 ,摊铺: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5 .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分干施工法和湿施工法)Q)干法施工1)初压:2)撒铺填隙料3)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间的孔隙中。

4)再次撒布填隙料:5)再次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按前述进行碾压。

6)再次碾压后,表面必须能看得见粗碎石。

如填隙碎石层上为薄沥青面层,应使粗碎石的棱角外露3~5mm,7)当需分层铸筑时,应将已压成的填隙碎石层表面粗碎石外露约5~10mm,然后在上摊铺第二层粗碎石。

8)填隙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

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在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

(2)湿法施工1)开始工序与干施工法要求相同。

2)粗石层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但应注意避免多余水浸泡下承层。

路基路面施工—路面基层施工

路基路面施工—路面基层施工

(9)养生与交通管制
❖ ①养生期应采取洒水保湿措施,一般为7d左右。
❖ ②未采用覆盖措施时,应封闭交通。采用覆盖砂或喷洒沥青 膜养生,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
❖ ③养生期结束,应立即施工上层,以免产生收缩裂缝;或先 铺一封层,开放交通,待基层充分开裂后,再施工上层,以 减少反射裂缝。
❖ 机械:旋转式松土机或专门的稳定土拌和机。
也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多铧犁或平地机进行拌合
❖ 拌合顺序:使用灰土拌和机或稳定土拌和机进行“干拌 ”1—2遍,使石灰分布到全部土中,不要求完全拌和,而 是预防加水过程中石灰成团。然后边洒水边拌和,进行“ 湿拌”。
❖ 拌合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应浸入下承层5~10cm,以利于 上下层黏结,避免出现"素土夹层"。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场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场

拌和场冷料仓出料口
拌和场水泥罐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
(3)碾压 ❖ 碾压设备:12t以上振动
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 胎式压路机。
❖ 碾压原则: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 边后中!
10~15米设一中桩, ❖ c 路缘设置指示桩,标明设计高
程和松铺厚度。
(2)材料要求
❖ a.水泥: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 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不应使用。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如32.5)的水泥。
❖ b.石灰:质量III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要尽量缩短石 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妥善覆盖 保管,不应遭日晒雨淋。使用等外石灰、贝壳石灰、珊瑚 石灰等,应进行试验,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 速路、主干路宜采用磨细生石灰粉。

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专项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工作1.1 路基交验路基交验1.1.1路基交验程序路基交验程序路基交验时由监理单位、路基和路面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设计代表必须同时参加。

复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复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当场书面确认,并及时归档。

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当场书面确认,并及时归档。

1.1.2路基交验内容及要求路基交验内容及要求路基交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挖方和填方路基的交验,第二部分为桥梁(含通道等)的交验。

的交验。

a.a.填、挖路基交验填、挖路基交验填、挖路基交验 ①线形和外形尺寸①线形和外形尺寸 线形控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线形控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加密后用全站仪检测路基中桩是否偏位;对主线及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按每10m 一处检测几何尺寸是否合格。

一处检测几何尺寸是否合格。

②纵面高程②纵面高程 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水准点高程应闭合,水准点高程应闭合,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单幅路单幅路基每20m 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每5m 检测一处,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高程检测频率应加密。

应加密。

③平整度、③平整度、横坡横坡横坡 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按规范要求逐段检测;对填方路基、主线弯道路段、互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按规范要求逐段检测;对填方路基、主线弯道路段、互通区匝道的横坡及边坡坡率应重点检测。

通区匝道的横坡及边坡坡率应重点检测。

④弯沉值④弯沉值 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弹簧”路段必须进行换填。

凡是路基弯沉值超标的路段,必须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交验。

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方案一、基础处理:在进行基层施工前,需要对道路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1.清理:首先,对路基进行清理,将路面上的杂物,如砖石碎块、水泥渣等清除干净,确保路面平整。

2.压实:然后,使用压路机对路基进行压实,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压实应分多道次逐层施工,每道次的压实宽度应小于压路机轮胎的宽度,并进行交互压实,以确保路基均匀稳固。

3.校平:对于起伏较大的路段,可进行校平处理,使用平地机或平地机加挖掘机进行校平,使路基平整度达到要求。

二、基层铺设:基层铺设是建设道路基层的关键环节,包括底层、底基层和面基层。

1. 底层:首先,进行底层的铺设。

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碎石、碎砂等,铺设在路基上,厚度一般为100-200mm,然后使用振动压路机对底层进行压实,保证底层的密实度。

2. 底基层:在底层上铺设底基层。

底基层可以选择砾石或碎石,厚度为200-300mm,铺设后进行压实。

压实后,使用水平仪进行检测,确保底基层的平整度。

3. 面基层:在底基层上进行面基层的铺设。

面基层应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面基层的厚度,通常为30-50mm。

铺设完毕后,使用摊铺机进行压实,确保面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三、基层整平:基层完工后,还需要进行整平处理,以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表面的光滑度。

1. 铺设隔离层:在基层完工后,可在基层表面铺设一层隔离层,用于防止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粘结,通常使用沥青浸渍砂铺设,厚度约为30-50mm。

2.整平处理:使用平地机、摊铺机等工具对基层进行整平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调整机械设备的高度和坡度,使路面整体平坦光滑。

以上为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每个环节都需要注意细节,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路面基层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基层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基层工程施工方案一、引言路面基层工程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本文将针对路面基层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及施工质量要求等内容。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打样确定基层厚度和坡度:在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打样,确定基层的厚度和坡度。

这样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清理基层: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清理,清除所有的杂物和积水,确保基层干燥和平整。

3. 准备施工材料: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砂、砾石、水泥等。

这些材料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质量稳定可靠。

4. 确定施工方法和工艺:在开始施工前,需要确定施工方法和工艺,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和施工周期等。

这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 安排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以保证施工质量。

6. 安排设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安排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压路机等。

这些设备需要符合规范要求,并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施工过程1. 基层均质化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均质化处理,确保基层的均匀性和平整度。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铺设砂石层:在均质化处理后,需要铺设一层砂石作为基层的支撑层。

这层砂石需要平整和紧实,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铺设碎石混凝土:在铺设砂石层后,需要铺设一层碎石混凝土作为基层的面层。

这层碎石混凝土需要均匀和紧密,以提高基层的耐久性和耐磨性。

4. 压实基层:在铺设完碎石混凝土后,需要对基层进行压实处理,确保路面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压实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5. 检查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路面进行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基层的平整度、均匀性和厚度等。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三篇)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三篇)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一、消解石灰,不得在浸水的同时边投料、边翻拌,人员应远避,以防烫伤。

二、装卸、洒铺及翻动粉状材料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侧,轻拌轻翻减少粉尘。

散装粉状材料宜使用粉料运输车运输,否则车厢上应采用蓬布遮盖。

装卸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

三、石机作业1、进料要均匀,不得过大,严防金属块等混入。

出料口上方应有挡板。

2、不得从上方向碎石机口内窥视。

3、若石料卡住进口,应用铁钩翻动,严禁用手搬动。

四、稳定土拌和机作业1、应根据不同的拌和材料,选用合适的拌合齿。

2、拌和作业时,应先将转子提起离开地面空转,然后再慢慢下降至拌和深度。

3、在拌和过程中,不能急转弯或原地转向,严禁使用倒档进行拌和作业。

遇到底层有障碍物时,应及时提起转子,进行检查处理。

4、拌和机在行走和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低速,保持均速。

液压油的温度不得超过规定。

5、停车时应拉上制动,将转子置于地面。

五、场拌稳定土机械作业1、皮带运输机应尽量降低供料高度,以减轻物料冲击,在停机前必须将料卸尽。

2、拌和机仓壁振动器在作业中铁芯和衔铁不得碰撞,如发生碰撞应立即调整振动体的振幅和工作间隙。

仓内不出料时,严禁使用振动器。

3、拌和结束后给料斗、贮料仓中不得有存料。

4、搅拌壁及叶桨的紧固状况应经常检查,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六、碎石撒布机作业1、自卸汽车与撒布机联合作业,应紧密配合,以防碰撞。

2、撒布碎石,车速要稳定,不应在撒布过程中换档。

严禁撒布机长途自行转移。

3、在工地作短距离转移,必须停止拨料辊及皮带运输机的传动,并注意道路状况以防碰坏机件。

4、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以防碎石伤人。

5、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说明书中的规定。

七、洒水车作业1、洒水车在公路上抽水时,不得妨碍交通。

2、在有水草和杂物的水道中抽水,吸水管端应加设过滤网罩。

3、洒水车在上下坡及弯道运行中,不得高速行驶,并避免紧急制动。

4、洒水车驾驶室外不得载人。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二)是指在路面工程的基层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级配型碎(砾)石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级配碎(砾)石是目前我国公路路面基层(底基 层)常用的材料之一,一般铺设厚度 在8〜16cm,当 厚度大于16cm时采用两层铺设,下层一般为总厚度的 0.6倍,称为底基层,上层一般为总厚度的0.4倍。
3.1.1 材料要求
1.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层是用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
表3.5 填隙碎石、粗碎石的颗粒组成(质量通过百分率)
标称尺 编号 寸
筛孔尺寸(mm)
63
53
37.5 31.5
26. 5
19
16 9.5
30 〜60 100% 25% 〜60% 1
0 〜15%
0〜5%
25〜50 2
未筛分碎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时,其颗 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表 3.2中1号级配的规定;用做高 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 合表3.2中2号级配的规定。
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满足下列规 定基层:髙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26%;二级公路不大于 30%;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35% 。底基层:髙速公路和一级公 路不大于30%;二级公路不大于35%;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 40%。
用做底基层的砂砾、砂砾土或其他粒状材料的级 配,应位于表3.4的范围内。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 数应小于9。
表3.4 砂砾底基层的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53
通过质量百分串(%) 100
37.5
9.5
4.75
80〜100 40~100 25~85
0.6
0.075
8 ~45 0~15
3.填隙碎石 用单一粒径的粗碎石和石屑组成的填隙碎石可用干法施工,
在塑性指数偏大的情况下,塑性指数与0.5mm以 下细土含量的乘积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年降雨量小于600mm的中干和干旱地区,地下水 位对土基没有影响时,乘积不应大于120。 (2)在潮湿多雨地区,乘积不应大于100。
当用于基层的在最佳含水量下制备的级配砾石试 件的干密度与工地规定达到的压实干密度相同时,浸 水4d的承载比值应不小于160%。
并且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的混合料铺筑而成。其
特点是: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是级配集料中最好的材
料,也是无结合料材料中最好的材料,它适用于各级公路
的基层和底基层。
3
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 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如37.5〜 19mm,19〜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 下的石屑组配而成。在其他等级公路上,级配碎石可 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而成。缺乏石屑时,可以 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 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组配成级配碎砾石。
表3.2 未筛分碎石底基层顆粒组成范围(通过质置百分率)
编号
1
2
53
100%
37.531.5Fra bibliotek筛孔尺寸 (mm)
19.0 9.5
4.75
2.36
0.6
0.075
液限(%)
塑性指数
85% 〜100% 69%〜88% 40%〜65% 19%〜43% 10%〜30% 8%〜25% 6%〜18%
0〜10% <28
<6 (或 91)
100% 83%〜100% 54%〜84% 29%〜59% 17%〜45% 11%〜35% 6% 〜21%
0〜10% <28
<6(或 91)
①在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9。
2.级配砾石 级配砾石是层用粗、细砾石集料和砂各占一定比例,并
且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的混合料铺筑层,其特点是 强度低、稳定性较差,其材料性质是级配集料中最差的一种。 天然砂砾掺加部分未经筛分的碎石,称级配碎砾石,其强度 和稳定性介于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之间。
级配碎砾石可用于一般道路(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等) 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级配砾石可用作轻交通 道路路面的基层以及各级道路的底基层。 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砾石颗粒 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级配砾石基层 的颗粒组 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3.3的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应为圆滑 曲线。
也可用湿法施工。干法施工的填隙碎石特别适宜于干旱缺水地 区。 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填隙碎石的一层压实厚度,可取碎石最大粒径的1.5〜2.0倍。 缺乏石屑时,可以添加细砾砂或粗砂等细集料,但其技术性能 不如石屑。
填隙碎石用做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 做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粗碎石可用具有 一定强度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但漂石的粒径应 为粗碎石 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也可以用稳定的矿渣轧制,矿渣的干密 度和质量应比较均 勻,且其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材料中 的扁平、长条和软弱颗粒的含量不应趄过 15%。粗碎石的压碎 值用做基层时不大于26%,用做底基层时不大于30%。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 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对路 面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 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 了适应这一特点,路面通常是分层铺筑 的,即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 的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 分成若干层次,如图3.1所示。位于道 路面层下,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 层称为基层。路面基层主要承受面层或 联结层传来的车轮荷载的垂直力,并将 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或路基中去。目前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主要有碎石、 砾石类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它们的结 构力学特性以及适用性有所区别。
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的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3.1中1号 级配的规定。级配碎石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 层或做中间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3.1 中2号级配的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在塑性指数偏大的情况下,塑性指数与0.5mm以下细土含量 的乘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年降雨量小于600mm的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基没有影响 时,乘积不应大于120, (2)在潮湿多雨地区,乘积不应大于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