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里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介绍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茶 道 与 禅 道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日本的茶道-学生用

日本的茶道-学生用
日本茶道的派系
日本茶道分为两大宗系: 一为抹茶道,传自我国唐宁时期,采用当时的抹
茶法,用蒸青茶碾制成粉状茶叶饮用; 一种为煎茶道,源于中国明清时期,采用以炒为
主加工而成的散状芽条。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 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பைடு நூலகம்之后,千家 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 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 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 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6
壁龛(床之间)用茶道具
1.挂轴: 是茶道中的第一重要的茶具。表现了当日茶事主题,理解主 人的用心,达成“一座建立”。
2. 花入(花瓶):是仅次于挂轴的壁龛上的重要道具。茶道把花瓶叫 做“花入”,是因为茶花要求形态自然,反对过于摆弄。
3. 茶碗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
5
根据茶事过程将茶道具分为:
• 接待用器具:轴字、轴画、吸烟用具。 • 茶席用器具: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入、香盒。 • 炭礼法用具:釜、茶炉、灰器、炭箸、灰匙、釜垫、炭斗。 • 点茶用茶道具:搁板、茶碗、茶入、仕服、棗、水指(清水
罐)、茶杓、茶筅、帛纱、茶巾、盖置、建水等。 • 怀石料理用器具:主要为黑色漆器,要求风格文雅。 • 院内用器具:草履、圆形座墩、斗笠、铜锣、水桶及水杓等。
茶道用的茶碗与一般概念上的茶碗不同。它的容积比较大; 4. 茶入(茶罐)放“浓茶”的一种陶瓷小壶。由于形状不同,有很多
名目,如“肩冲”、“清壶”﹑“茄形壶”﹑“文琳壶”﹑“海壶” 等。最為珍貴者乃由中國宋元時期傳至日本的陶器小壺。 5. 薄茶器(棗)放“薄茶”的茶壶称为“薄茶器”,也由于形状的不 同名称各异。材质则有竹﹑木﹑漆器﹑瓷器﹑金属等。多为漆物。 6. 茶杓 取茶粉用的竹制“茶杓” 。为来自于中国的药杓。 9. 其他:茶筅茶筅的真、行、草:真:57,58,69,80,100,120 根;行:46,47根;草:32,35,36根。对茶筅的颜色很有讲究。

日本的茶道-学生用

日本的茶道-学生用
7
三、茶席必须品
接到茶席的招待状时,要准备以下这些东西。
• 扇子:是互相问候时的必需品,完成“结界”功能的一个重要小道 具,有正威仪的作用。 • 帛纱(袱纱):手感柔软用于清洁茶道具的彩色方巾,紫色、红色。 • 古帛纱:端茶时用和欣赏珍贵的茶道具时垫在道具底下。 • 茶巾:点茶时专用于擦干净茶碗的白色麻布。大小一般为 30.3×15cm。 • 怀纸:白色和纸,顾名思义,是放在怀中使用时拿出来的,用来写 和歌和消息、包东西及擦东西等,可代替皿盛放菓子。 • 楊枝:吃菓子时用。 • 数寄屋袋:装扇子、袱纱 、怀纸、杨枝等小物用的袋子。 • 怀纸入:装怀纸的夹子。
2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 气氛。
• 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 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 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0
日本茶道的派系------三千家
表千家
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 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 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
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 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 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 里千家。 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 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 武者小路而命名。
日本茶道的派系
日本茶道分为两大宗系: 一为抹茶道,传自我国唐宁时期,采用当时的抹 茶法,用蒸青茶碾制成粉状茶叶饮用; 一种为煎茶道,源于中国明清时期,采用以炒为 主加工而成的散状芽条。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 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 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 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 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 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

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

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茶道、花道、香道,是日本的三雅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人香道茶道和花道的介绍茶道与花道同宗同源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 是从中国引进的。

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 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 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 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 后来形成“茶道”。

日本茶道最大流派是“三千家”, 此外, 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

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 宾客入座后, 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 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 宾客接茶也有一定程式。

在日本, 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的形成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自始至终与佛教息息相关。

中国唐代僧人就有了饮茶的习俗, 日本僧人多次留学中国, 也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回国后大力宣传饮茶的益处。

荣西禅师两次到宋朝, 带回茶种, 进行种植, 还著有《沏茶养生记》一书献给镰仓幕府, 宣扬茶的妙用。

到了室町时代, 日本茶树栽培已经普及, 饮茶风俗逐渐推广到了民间, 饮茶的教义也得到推广。

荣西禅师不仅把唐朝的茶树栽培技术带回了日本, 还推广了饮茶的教义, 构筑了日本茶道的基础。

室町时代的禅僧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又继承和发展了荣西茶道思想, 编制了被称作“台子手前”的程序, 构成了现代日本茶道的基础; 其曾孙弟子千利休, 真正地把茶以“道”的形式确立下来。

从此, 茶道文化在日本正式形成, 且日渐普及。

茶道的形成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精神与教义均来源于佛教思想。

日本人爱花, 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挑选的鲜花, 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

摆放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 亦称插花。

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 宋元时代传入日本, 到东山时代 (15世纪) 发展成花道, 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

日本里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里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里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里千家茶道是茶道诸流派中最大的流派。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茶乃全世界人所共知的饮料。

但是,茶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之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日本。

在日本,把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程序后来饮用抹茶的这种行为,视为一个人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精神和美学修养,这给日本的文明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抹茶是采用特殊制法制成的一种粉末状的茶,冲入开水搅拌后饮用。

这种饮茶方法,是12世纪时从中国留学回国的禅僧传到日本的。

在禅宗寺院,抹茶被用于禅僧冥想时振奋精神的觉醒剂,亦被作为珍贵的药草来使用,还用于各类仪式。

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和贵族之间,则将习饮抹茶作为游戏逐渐推广开来,他们经常使用从中国进口的美术品举办豪华的茶会。

经过这两种对照性的使用过程后,人们又开始将茶会作为谋求精神修养和创建美的媒体,而且还出现了举行这种茶会的特别空间——茶室。

促成这种饮茶观念发展变化的,是受禅的影响的独特的美的概念。

即、从素朴无华的事物中发现纤细且简朴的美这样一种美意识。

16世纪,拥有出色的洞察力且对当时的文化和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千利休(1522-1591),从其躬身励行的草庵茶中体得了这一想法的真髓。

利休基于以出色的美意识和禅为基础的理念,综合点茶、奉茶、自饮这一系列的行为,将其提升到“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今天的茶道的基础。

千利休用“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来表达茶道的精神。

“和”即调和之义,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茶道具及其使用方法这一切都要达到和谐。

“敬”即尊敬之义。

尊敬是对于所有的事物的,它是来自于对那些事物的存在的一种感谢之情。

“清”即纯粹之义,不仅是指实际的清洁,还包括净化心灵及发自净化了的心灵的言行。

“寂”即和平的心境。

基于如上的原理修行茶道的人,要学习茶道中所包含的如何珍重其空间、道具、作法、食品、水等所有的内容。

通过这种修行,锻炼和启发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为人的素养。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日本茶道也具有相当的历史,日本茶道有什么历史文化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文化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历史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

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

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融入其中。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日本茶道的规程茶室茶客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

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入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

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

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

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

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日本茶道品茶步骤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日本茶艺茶道_相关知识_《千家十职》(中文版)

日本茶艺茶道_相关知识_《千家十职》(中文版)

千家十职所谓千家十职, 就是指在三千家(三千家,日本茶道流派中,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三家的总称.江户初期,由利休之孙宗旦的儿子们分为三家.)里出入的和茶道有关的漆匠,木匠等十个职业的尊称.千家使用的茶具的制作工匠都是特定的, 为了仪式,庆典和周年祭日的任务分工,渐渐地工匠就固定下来了.由于每代的师家的不同,工匠的数目也有所不同,在明治时期的时候现在的十个职业确定了下来.(在大正时代的时候也有工匠们被命名为”三越百货店”的说法.)千家和职家[编辑]由于茶道通常是在叫做茶室的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的,作法独特的.所以,在道具上下功夫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千利休的长次郎(初代-乐吉左卫门)的茶碗和京都茶壶制作师-辻与次郎的茶壶,都被当做独特的爱好极受欢迎。

作为利休的茶风炉的传人的千宗旦不光指导工匠,也作为利休中意的作品制作者受到了重用。

乐家的茶碗和飞来一闲的枣型香盒现在在千家十职里面排不上名号,但是西村九兵卫的茶壶因为受到宗旦流的喜爱,很多作品得以流传。

表千家的第七代-如心斋和里千家的第八代-又玄斋一灯在17世纪末的元禄时期(江户初期)在千家七事式(七事仪式。

日本千家茶道的茶法之一。

指花月,且座。

茶歌舞伎,一二三,员茶,回花,回炭七种仪式。

根据表千家七代传人宗左据禅书《碧岩路》中的“七事随身”一语命名。

)里的设计,巩固确立了现在茶道的形式。

其间,元文四年(1739年)9月4日,在如心斋举办的利休-150年忌茶会上,作为千家的工匠的乐吉左卫门,漆匠-中村宗哲,袋师-土田友湖,竹匠・玄竺、袋師・二得5人被邀请。

特别是吉左卫门和宗哲被称作当时工匠的宗师。

职家的固定[编辑]在宝暦8年(1758年)举行的旦宗-百年忌茶会的最后一次茶会上,樂吉左衛門、中村宗哲、土田友湖、竹匠・元斎、制壶师・大西清右衛門、木匠・駒沢利斎、茶勺制作师・黒田正玄、铸造师・中川浄益、建筑工匠・善兵衛、裱具师・奥村吉兵衛十名工匠被邀请(和现在对比,将飞来一闲和善五郎取而代之的是竹匠・元斎和建筑工匠・善兵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日本里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
绍】
里千家茶道是茶道诸流派中最大的流派。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
茶乃全世界人所共知的饮料。

但是,茶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之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日本。

在日本,把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程序后来饮用抹茶
的这种行为,视为一个人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精神和美学修养,这给日本的文明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抹茶是采用特殊制法制成的一种粉末状的茶,冲入开水搅拌后饮用。

这种饮茶方法,是12世纪时从中国留学回国
的禅僧传到日本的。

在禅宗寺院,抹茶被用于禅僧冥想时振奋精神的觉醒剂,亦被作为珍贵的药草来使用,还用于各类仪式。

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和贵族之间,则将习饮抹茶作为游戏逐渐推广开来,他们经常使用从中国进口的美术品举办豪华的茶会。

经过这两种对照性的使用过程后,人们又开始将茶会作为谋求精神修养和创建美的媒体,而且还出现了举行这种茶会的特别空间——茶室。

促成这种饮茶观念发展变化的,是受禅的影响的独特的美的概念。

即、从素朴无华的事物中发现纤细且简朴的美这样一种美意识。

16世纪,拥有出色的洞察力且对当时的文化和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千利休(1522-1591),从其躬身励行的草庵茶
中体得了这一想法的真髓。

利休基于以出色的美意识和禅为基础的理念,综合点茶、奉茶、自饮这一系列的行为,将其提升到“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今天的茶道的基础。

千利休用“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来表达茶道的精神。

“和”即调和之义,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茶道具及其使用方法这一切都要达到和谐。

“敬”即尊敬之义。

尊敬是对于所有的事物的,它是来自于对那些事物的存在的一种感谢之情。

“清”即纯粹之义,不仅是指实际的清洁,还包括净化心灵及发自净化了的心灵的言行。

“寂”即和平的心境。

基于如上的原理修行茶道的人,要学习茶道中所包含的如何珍重其空间、道具、作法、食品、水等所有的内容。

通过这种修行,锻炼和启发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为人的素养。

里千家茶道的分类
乙御前釜
茶汤釜的一种,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较丰满之物。

织田信长所持,赠于柴田胜家,此外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

大井户加贺
大井户的朝鲜茶碗,加贺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

同类中的最上品,别称狮子,与喜左卫门、细川并称天下三井户。

绍鸥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绍鸥所有,因此得名。

是饴色小茶器,被列为天下四茄子之一。

松屋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别名松本肩冲,奈良涂师松屋从村田珠光手中所受。

许多大名、富豪企图得到这一名品,都未能如愿。

一重切园城寺
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制成,赠子少庵。

据说此物妙处就在那略微漏水之处。

曜变稻叶天目
最有名的曜变天目茶碗,为淀藩主稻叶家所有。

茶碗内侧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纹,因此得名,后从稻叶家转卖于别家。

松花
中国南部所做的叶茶壶,与松岛、三日月并称天下三名壶,从村田珠光经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手,最后流传至尾张德川家。

国司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

原为伊势国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

后为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为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

正姿令人联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

经足利义辉、丰臣秀吉之手,最后为加贺前田家所有。

大讲堂釜
茶汤釜的一种,最初据说是由比睿山延历寺的香炉转用而来的,特征是釜体上铸有横书“大讲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碗体涂以纯白色的漆粉,原为三好长庆所有,因此得名。

经丰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传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价100贯,别名百贯茄子,与九十九发茄子得名的由来颇为相似,因此得名。

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箪
汉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箪之一,上杉景胜所有,取物主之名,别名也称大内瓢箪、大友瓢箪,后流传至纪州德川家。

二重切夜长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制成,同时所作其他二支分赠其子与秀吉,夜长为利休自己爱用。

三日月叶
茶壶,有七枚大瘤,形似倾斜的蛋黄,因此得名。

经由足利义政、三好义贤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九十九发茄子
绰号“流转的茶器”,战国时代第一名品茶器。

村田珠光以99贯购入,因此得名,曾为朝仓宗滴、松永久秀、织田信长等人所有。

[4]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联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

松永久秀拒绝转让于织田信长,装满火药将其炸毁。

青磁千鸟
砧青磁香炉,丰臣秀吉所有。

盗贼石川五右卫门打算将其从伏见城盗出之际,因盖上千鸟的饰头鸣起而事败被捕。

黑乐大黑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体颇伟,因此得名。

从千利休之手经历诸家辗转至鸿池家。

松岛
叶茶壶,壶面多瘤,使人联想起奥州的名胜松岛,因此而得名。

经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

据说织田信长家臣泷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为恩赏,未能如愿后大为感慨,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青磁砧大内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内家所有,因此而得名。

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贵。

赤乐早船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

因千利休为举办茶会派人从京都快船取来而得名,由利休转让于蒲生氏乡。

四十石
叶茶壶,足利义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换来此物,因此而得名。

丰臣秀吉时代被评为“三日月、松岛逝后,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

从博多商人岛井宗室转入秋月种实之手,九州征伐之际,作为投降的信物献于丰臣秀吉,后消息不明。

新田肩冲
唐物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

村田珠光所有,曾流传于三好政长、大友宗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之手,大坂落城后成为德川家宝。

初花肩冲
唐物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

据说是杨贵妃的油壶,
姿态的高贵不亚于初放的花朵,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后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所有。

灰被虹天目
属于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纹理令人联想起彩虹,因此而得名。

原是东山御物,后流传于东大寺、京三井家、若狭酒井家。

桥立
七斤重的叶茶壶,在丹后国被发现时,以名胜天之桥立而命名。

外表华美,深受千利休喜爱。

朝仓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仓家所有,因此得名。

由织田信长捐赠给本能寺,又称本能寺文琳。

达磨堂釜
是茶汤釜的一种,转用自京都高桐院清严和尚所建堂内的香炉,特征是铸有文字“达磨堂”。

云鹤匹田筒
云鹤手的朝鲜茶碗,有四尾鹤和四枚菊丸的纹理,为京都豪商匹田宗观所有,因此得名。

后流传到若狭酒井家。

迟樱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比初花发现得晚,足利义政便以金叶集
中的诗句命名,经藤堂高虎、松平忠明之手,流传入德川将军家。

尺八
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制成,献于秀吉。

据说利休自杀后,此物即为秀吉所毁。

三岛桶
三岛手的朝鲜茶碗,样子似桶,因此得名。

千利休所有,后经长男千道安之手流传到尾张德川家。

打云大海
汉作唐物茶器,柿红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阴云纹理,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

经过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京极家之手,后为德川将军家所有。

芦屋真型釜
茶汤釜的一种,是筑前国远贺川河口附近某芦屋所制釜的总称,是茶汤釜的基本形状,直到桃山时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广为制作。

鱼屋饭柜高丽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形状略象汤婆子,因其这一形状,兼为高丽茶碗,故而得名。

经过龟田荣、古田织部之手流转到芸州浅野家。

稻叶瓢箪
唐物茶器,淀藩主稻叶家所有,因此而得名。

天下六瓢箪之一,明治时代从稻叶家转为岩崎弥之助所有。

货狄
固定在地板间的舟型花器,以织田信长所持、烧毁于本能寺之变的和茜屋宗佐以600贯购入的二支为名品。

里千家茶道的基本介绍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