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血液循环测试题

第四章   血液循环测试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20)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错误的是:A收缩期短于舒张期B心房与心室有共同的舒张期C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D心房与心室有共同的收缩期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3、心室舒张时,心室内压急剧下降,可引起A房室瓣关闭B动脉瓣开放C动脉瓣关闭D动脉血返流入心室4、下述哪项不常用作心脏功能评价A心指数B每分心输出量C射血分数D外周阻力5、心肌的后负荷是指A外周阻力B回心血量C血液粘滞性D动脉血压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主要是A 0期去极快B形成平台期C复极分四期D第4期能自动去极化7、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A 阈电位水平B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C 0期去极化速度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8、心脏传导系统中,易产生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在:A窦房结B房室束C房室交界区D浦氏纤维9、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额外刺激落在心室兴奋的:A绝对不应期B有效不应期C相对不应期D心室收缩期10、影响血流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管口径B血流量C管壁弹性D血液粘滞性11、下列各项可引起水肿的是:A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组织液静水压上升C血浆胶渗压下降D组织液胶渗压下降12、微循环的主要功能在于:A分配血液B输送血液C参与体温调节D实现物质交换1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大脑皮层14、心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活动,下述错误的是:A心率加快B心缩力减弱C传导阻滞D血压下降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Na+内流与Ca2+内流B Na+内流与K+外流C Ca2+内流与K+外流D Ca2+内流与Cl-内流16、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 兴奋性B 自律性C 传导性D 收缩性17、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去甲肾上腺素组胺B 乙酰胆碱C 肾上腺素D 血管紧张素18、夹闭兔子颈总动脉的一侧后,会引起:A.动脉血压升高B.动脉血压降低C. 心跳减慢D.动脉血压相对恒定19、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A. 肾上腺素B. 组胺C. 血管紧张素ⅡD. 内皮素居上20、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A 血管容量和血量B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C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D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二、多项选择题(10)1、第一心音的特点:A音调低B时间长C节律齐D声音响E有少量杂音2、大动脉的弹性作用包括:A增加血流量B缓冲收缩压C维持舒张压D增大脉压E维持血流连续性3、使动脉血压升高的因素有:A交感神经兴奋B运动后C减压反射增强D动脉硬化E大剂量的抗利尿激素4、促进静脉血回流的因素有:A心肌收缩力增强B骨骼肌强直收缩C右心衰竭D平卧体位E吸气过程5、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是: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B骨骼肌冠状动脉血管收缩C使血压升高主要是舒张压升高D使皮肤血管收缩E使心率增快三、填空题(10)1.第一心音发生在________期,第二心音发生在________期。

第四章 呼吸系统-呼吸道 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四章 呼吸系统-呼吸道 单元测试附答案

解剖学基础单元测试题-第四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道一、单选题1.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最完整最正确的是:()A.鼻、喉、气管和主支气管B.外鼻、鼻腔、鼻旁窦、气管和肺C.鼻、鼻旁窦、咽、气管和肺D.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和肺2.上呼吸道包括()A.口、咽、喉B.口、咽、喉、气管C.口、鼻、咽、喉D.鼻、咽、喉E.咽、喉、气管3.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A.额窦B.上颌窦C.蝶窦D.筛窦前群4.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B.筛窦前群C.筛窦后群D.额窦5.额窦开口于()。

A.上鼻道B.中鼻道C.下鼻道D.蝶筛隐窝6.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A.细而短B.粗而长C.粗而短D.细而长7.气管杈位于()。

A.第六颈椎体平面B.胸骨角平面C.第六胸椎体平面D.第七胸椎体平面8.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B.环状软骨C.杓状软骨D.会厌软骨9.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前庭裂B.声门裂C.喉口D.喉中间腔10.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是()A.鼻腔顶部B.鼻腔后部C.鼻腔外侧壁D.鼻中隔后上部E.鼻中隔前下部11.咽分三部,不包括()A.喉咽B.口咽C.咽隐窝D.鼻咽12.喉分三部,不包括()A.喉前庭B.喉中间腔C.声门下腔D.喉旁腔13.较易发生慢性炎症的是()A.上颌窦B.额窦C.筛窦D.蝶窦14.形成喉结的是()A.甲状软骨B.环状软骨C.会厌软骨D杓状软骨15.阻止异物误入喉腔的是()B.环状软骨C.会厌软骨D.构状软骨二、单选题答案1.D2.D3.C4.C5.B6.C7.B8.C9.B 10.E11.C 12.D 13.A 14.A 15.C。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A BD C 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B. 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C. 月亮D. 猫的眼睛 2.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右滚去。

要使平面镜中 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 30º B. 45º C. 60º D. 90º4. 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

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5.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D.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6. 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光污染,这是利用了(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镜面反射C. 光的漫反射D. 光的折射 7.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8.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会发生偏折 B.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 D. 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9.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测试题(答案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测试题(答案

A.歌厅
B.舞厅
C.邮电通信
D.台球
32、某运输公司2009年8月份取得国内货 运收入250 000元,装卸搬运收入35 200 元;当月还承揽一项国际运输业务,全程收
费为38 000元,其中境外运输业务转给境 外一运输单位,并支付境外承运单位运费
20 000元,该运输公司8月份应纳(A ) 营业税。
A.某企业将自产货物分配给投资者
B.某企业变卖厂房一栋
C.某钟表眼镜商店为顾客修理眼镜
D.某企业委托酒厂加工白酒,收回后直接对外 销售
25、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是 ( C )。
A.销售货物
B.进口货物
C.转让无形资产 劳务
D.提供修理修配
26、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金融业 务中,应征收营业税的是(D )。
A、7649.57元
B、20000元
C、20290.60元
D、20340元
8、某酒厂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向一小规模纳税 人销售白酒,开具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93600 元,同时收取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押金2000元
(尚未逾期),此酒厂应计算的销项税额为
( B )元。
A、13600
B、13890.60
❖ 万元
万元
❖ 万元
万元
❖ 35、
❖ 下列关于金融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的确定方法中, 符合营业税法律制度规定的是(A )。
❖ A.债券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 为营业额
❖ B.融资租赁业务,以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 价外费用为营业额
❖ C.一般贷款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借款利息 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D.金融经纪业务,以金融服务手续费收入减去相 关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第四章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细胞膜功能无关的一组是( )A.识别和分泌B.排泄和免疫C.内吞和外排 D.支持和遗传答案:D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与支持和遗传无关。

2.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②膜具有流动性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④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答案:A解析:结构决定功能,细胞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决定了膜具有流动性,保证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人体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取决于( )A.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的活动B.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C.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的活动及细胞膜上的载体D.肾小管内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大小答案:C解析: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若A、B、C、D、E五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A<B>C、A>D>E、C>E,那么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是( )答案:C解析:水分的流动方向是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

5.猫的红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中,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原因是( )A.细胞被固定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被改变C.水分不再出入细胞D.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答案:D解析:细胞在0.9%的生理盐水中,细胞内外的浓度大体相等,细胞不会失水或吸水,从而保持正常的形态。

6.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

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的原理是:胚具有活性,胚细胞膜就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就不会透过细胞膜,因而不易被染色。

完整版第四章冷却系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第四章冷却系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冷却系单元测试题一、判断题:1.发动机过热会使充气效率降低。

()2.发动机水冷系中的节温器属于冷却强度调理装置。

()3.采纳膨胀水箱可降低“开锅”温度。

()4.电动风扇由电动机驱动,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

()5.为了保证风扇水泵的转速要求风扇皮带越紧越好。

()6.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散热器属于冷却重申调理装置。

()二、选择题 :1.冷却液流经散热器的循环流动称为()。

A、大循环B、小循环C、再循环D、中循环2.若拆掉节温器,冷却液会()。

A、只有大循环B、只有小循环C、大小循环同时进行D、不进行循环3.发动机过热会使发动机早燃和爆燃的偏向()A、消逝B、减小C、必定 D 、增大4.若散热器盖上的压力阀弹簧过软,会造成()。

A、冷却液不易沸腾B、散热器内气压过低C、散热器内气压过高D、散热器芯管简单被压坏1三、填空题1. 依据所用冷却介质的不一样样,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式和 ______________式两种。

2.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由______________装置、 ______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______装置三部分构成。

3.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分为 ______________循环、______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______循环。

四、简答题:1.表达发动机冷却系的作用和水冷系的构成。

2.表达冷却液的大循环及作用。

2。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 2Fe2++4O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 = 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0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6. LiFePO 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

电池反应为:FePO 4+Li LiFePO 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 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 +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下列有关LiFePO 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 .放电时电池内部Li +向负极移动C .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D .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 4+Li ++e -=LiFePO 47.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描述学习的正确说法?A.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和记忆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B.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C.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D.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遗传基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B2. 下列哪项是描述经典条件作用的正确说法?A.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获得新的行为。

B.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得新的行为。

C.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得新的行为。

D.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基因获得新的行为。

答案:B3. 学习的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不包括:A. 接受信息B. 自我调节C. 记忆D. 成功预测答案:D4. 下列哪项是描述行为主义学派的正确说法?A.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B.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C.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学习新的行为。

D.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遗传基因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B5. 下列哪项是描述认知学派的正确说法?A.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B.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C.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学习新的行为。

D.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遗传基因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C二、判断题1.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正确2.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得新的行为。

答案:错误3.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错误4. 学习的主要过程包括接受信息、自我调节和记忆。

答案:正确5.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测试题一、单选题1、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志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A、30B、32C、64D、 96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A、海洋中全部的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小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5、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6、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7、4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如图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时,相对来说,最不容易受到影响的是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8、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10、如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

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

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甲、丙、乙1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2、为了研究第Ⅰ、Ⅱ两类细菌的种间关系,某同学将这两类细菌放入适宜培养液中混合培养,实验测定了混合液中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 t)与Ⅰ类细菌在第二代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 t+1)之间的关系,如图,实线表示实际观察到的(Z t+1)和(Z t)的关系,虚线表示假设(Z t+1)=(Z t)时的情况。

请据图推测,混合培养数代以后第Ⅰ类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减少B、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增加C、第Ⅰ类增加,第Ⅱ类减少D、第Ⅱ类增加,第Ⅰ类减少1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年)鼠种群数量(只)X种群数量(只)1 18900 1002 19500 1203 14500 2004 10500 2505 9500 1806 9600 1707 9500 1808 9600 170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B、在第4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C、若在第9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会增加D、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14、如图能正确反映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的密度上升时,每条鱼寻找食物时能量消耗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5、群落演替是指A、某一地域中的一个生物个体被另一生物个体所取代B、某一地域中的一个生物种群被另一生物种群所取代C、某一地域中的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生物群落所取代D、某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1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不再进行了D、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17、森林伐后的演替过程基本上是A、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阴生树种定居→阴生树种恢复B、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阴生树种定居→阳生树种恢复C、采伐迹地→阴生树种定居→小叶树种→阳生树种恢复D、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阳生树种恢复→阳生树种定居18、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是A、植物生存领域的扩展和动物的活动等内部因素B、气候变迁、地壳运动等外界环境自然因素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因素D、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19、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方向D、永远进行,无终止20、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温室中的植株数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二、非选择题21、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和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车前草 3.0 2.0 0.4 0 0婆婆纳 3.2 2.8 1.7 1.3 0泽漆 2.1 1.8 1.5 1.0 0小藜 2.2 1.9 1.5 1.2 1.0 狗尾草 3.2 2.5 1.5 1.1 0.6繁缕8.0 3.2 1.1 0.5 0卷耳 5.4 1.4 1.0 0 0⑴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⑵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⑶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外,还应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2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2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⑵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2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草原类型A B C调查面积cm×cm10×10 3 3 220×20 5 5 340×40 8 6 580×80 14 9 890×90 16 11 8100×100 17 13 8110×110 19 13 8120×120 20 13 8130×130 20 13 8140×140 ………⑴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

⑵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4、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

科学家格兰特(P.Grant)自1973年开始,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夫涅主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分析和研究。

该岛的气候通常是1~5月温热、6~12月干旱。

但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久旱未雨,持续的干旱引起的该地雀种群数量、食物组成(种子丰富程度和坚果大小及硬度)变化如图,1977年雌雄比率为1:5,1978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干旱前增长了4%。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82年11月,气候逆转,1983年雨量超常的多,1985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2.5%。

请据此分析回答:⑴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______个,导致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其构成了对地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选择。

从种群特征看,该地雀数量在干旱时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等。

⑵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__________。

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________试验。

⑶试分析1985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的因果关系:__________(填序号顺序)。

①喙小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充沛;③种子的丰度增加,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下降;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小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⑷若今后的气候干旱比厄尔尼诺现象更经常发生,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_______(填“基本不变”或“增大”或“减小”)。

⑸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后,有人说“由于机遇,达夫涅主岛上发生了强烈旱灾;由于机遇,某种地雀碰巧长出了大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