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电子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让学生根据组成写出这个数是难点。尤其是这样的:一个数是由3个千、4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几?
1.先要确定最高计数单位,然后确定是几位数,再去对号入座。
2.让学生利用好手中的计数器,或自己画简易图的方式帮助理解数的组成。
3.练习:可以根据组成来做猜数游戏。
读法
写法
会读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
中间有0和末位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可增加的练习形式:根据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根据问题说说需要哪两个条件。
连加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连加的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连减(两种方法解决)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连减的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正确应用小括号。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读数和写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完全分开。读数和写数都是建立在对数位意义正确理解之上的。
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的关键与读法相同,也是理解数位的意义和熟记数位顺序的过程。
1.遇到不会读的数在计数器上拨,利用直观的方式来协助读。
2.在掌握读法规则的前提下,变幻形式练习。
3.掌握写数的步骤。具体步骤是:
(1)读完汉字的数后,圈出计数单位。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会两种现象的不同特点。
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时,有些同学就不能很好的区分两种现象,出现了混淆。
1.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时,出示生活中的画面,从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教学要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 2 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 4 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 3 3 3 2=14 乘加:3×4 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 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能够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篇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实行平均分时,能够一个一个的分,也能够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能够想:这个数能够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相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篇三】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梳理汇总(新人教版),数学老师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梳理汇总(新人教版),数学老师整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数学考试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孩子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科目,下面我将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1、熟练掌握数字的读写,能认识数字0~
20,能读写1~
10,会读写10~
20,掌握加减法标志及其含义,会看到更大的数字,学会用米字格比较大小,学会用数字和算术符号表达数量。

2、研究空间概念,掌握上、下、左、右、里、外、正、
反等方位词,会运用这些方位词表达位置关系。

3、研究表示数量的概念,掌握大小概念及其含义,研究
数量的比较及其原理,研究比较数量的几种方法。

二、数的运算
1、掌握加减法运算,掌握两个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研
究几个数加减法运算,研究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及其应用,会计算一定范围内整数的加减法。

2、研究比较大小,掌握比较大小的原理,会比较数量的大小,研究比较大小的几种方法,研究大小比较的原理及其应用。

3、研究乘除法,掌握乘除法的原理,研究乘除法的规则及其应用,会计算一定范围内的乘除法。

三、图形
1、研究图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研究图形的性质及其含义,研究判断图形对称性的方法。

2、研究图形的运算,掌握图形组合及其原理,会用图形进行几何运算,并能运用几何运算求解实际问题。

3、研究图形的比较,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研究比较图形大小的几种方法,研究图形比较的原理及其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汇总。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使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3.可以根据统计图表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将部分物品按每份平分。

分享的时候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份这样的份额。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用除法计算份数或每份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加法与减法1. 计算结果的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表示总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表示差。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3.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购物、找零、分配等实际问题。

二、数字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读法与写法:认识0-1000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2. 掌握0-1000的数位结构: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出三位数。

3. 数的比较与排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4.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结果。

5. 进位与借位运算: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掌握进位与借位运算的方法。

三、数与计数1. 数量的认识:能够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了解数量与数的概念。

2. 数的延伸:掌握将数与实际情境相通联,了解数的延伸概念。

3. 计数问题的解决:能够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图形与运动1. 认识平面图形: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2. 图形的比较:掌握比较图形的方法,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比较。

3. 运动问题的解决:能够用图形和运动的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走的路程、时间等。

五、时间和日历1. 认识时间: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用时钟表示时间。

2. 掌握一天的时间:了解一天24小时的划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表达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概念。

3. 认识日历: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能够根据日历计算日期、星期等。

六、长度、重量、容积1. 认识长度、重量、容积:了解长度、重量、容积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常用单位。

2. 长度、重量、容积的比较:掌握比较长度、重量、容积大小的方法。

3. 长度、重量、容积的换算: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长度、重量、容积的换算运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 B、4×6=C、24÷3= 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除数”ד商”+“余数”
3、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是一商、二乘、三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反过来,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5、进一法是用“商”+1.
解决问题时,若问题中有“还剩多少”的字眼,“剩下的”不用安排,即不用考虑是否加“1”;若没有“还剩多少”的字眼,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加“1”。

6、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7、填方向时看“在”字后面是什么,它就是参照物,在它上面画“十”字方向进行辨认方向。

8、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10个千是万。

9、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去“0”)。

11、(1拃)长大约1分米,(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12、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13、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14、千米用(km)表示,米用(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
(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

15、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进1要记得加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记得减1。

16、角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17、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张口)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18、(锐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19、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0、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
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

22、正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2)条(长)和(2)条(宽)。

2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4、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

所以1分=(60)秒。

25、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26、求经过时间列竖式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27、求时针经过了多长时间看大格。

求分针经过了多长时间看小格。

求秒针经过了多长时间看小格。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