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论语》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仁”这一核心思想,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简介背景《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 (2)是社稷之臣也(3)盖均无贫 (4)则修文德以来之2.词类活用(1) 既来之,则安之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二、文言虚词1.而(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2) 夫子欲之/ 既来之,则安之3.且(1) 且在邦域之中矣(2) 且尔言过矣4.为(1) 后世必为子孙忧(2) 何以伐为5.也(1) 是社稷之臣也(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 今由与求也6.以(1) 何以伐为(2) 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虎兕出于押(3) 龟玉毁于椟中三、文言句式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无乃尔是过与3、何以伐为4、是谁之过与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7、既来之,则安之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9、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11、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新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最新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必修四第4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臣愿奉璧往使____通____,____2.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 5.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6.法令亡常____通____,____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 8.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9.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自我校对1.奉捧捧着 2.案按察看,审察 3.缪穆姓 4.孰熟仔细 5.畔叛背叛 6.亡无没有7.亡无没有8.霑沾沾湿;衿襟衣襟9.决诀辞别10.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1.傍旁外面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个方位名词(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4)明年..复攻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9)太夫人已不幸..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10)且陛下春秋..高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和秋季(1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12)举孝廉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14)视事..三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园地11-06 1339教学课题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改、备注第一课时季氏将伐颛臾【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语气词,表反问)(2)是社稷之臣也(指示代词,这)(3)盖均无贫(句首发语词)(4)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2.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师生互动完成(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折。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 连词,表并列。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 助词,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2) 代词。

夫子欲之(它)/ 既来之,则安之(代远人)3.且(1) 连词,而且,并且。

且在邦域之中矣(2) 连词,况且。

且尔言过矣4.为(1) 动词,成为。

后世必为子孙忧(2) 语气词,表反问。

何以伐为5.也(1) 语气词,表判断。

是社稷之臣也(2) 句中语气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 句末语气词。

今由与求也6.以(1) 介词,用。

何以伐为(2)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师生互动完成(1) 介词,对。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介词,从。

虎兕出于押(3) 介词,在。

龟玉毁于椟中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4.倒装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词宾语后置)【课堂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这B.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指孔子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主祭蒙山的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后世必为子孙忧何以伐为C.而在萧墙之内也是社稷之臣也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必修四文言文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教师版

《季氏将伐颛臾》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不能者.止))B.(①且在邦域之.中矣,②既来之.,则安之))C.(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①助词,表示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①连词,表示假设,那么/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东蒙主以为:让……作为..于颛臾有事:用兵B.昔者先王以为C.陈力就列..就列:担任职务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与今天“国家”同义解析:选D。

国:古代诸侯国的封地。

今指国家。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之)也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选D。

“守”后省略的是“之”,代指前面的“邦”。

二、课内阅读阅读第三自然段,完成5~8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后世必.为子孙忧必:一定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疾:厌恶,痛恨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患D.既来之,则安.之安:安定解析:选D。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解析:选D。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在学习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将知识点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为我们的期末考复习做准备。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遗(wèi)赵王书:书,信。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祝酒。

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宣言曰:宣言,扬言。

《苏武传》置币遗单于:币,财物,礼品。

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张衡传》举孝廉不行:不行,没有去。

再迁为太史令:再,两次。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二)《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与不:不(fǒu),通“否”。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精思傅会:傅,同“附”。

员径八尺:员。

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三)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

《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查看)
4.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介词,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表目的,来)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连词,因为)⑤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欢洽,欢好)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回头看)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环顾)④三顾茅庐(拜访)
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
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趁机)
④因势利导(顺着)
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馆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包括父
母兄弟姐妹)(2)请指示王(指给。

看)
(3)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扬言)
(5)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平民)
(6)左右欲刃相如(左右侍从)
(7)明年复攻赵(第二年)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姬妾)
四、词类活用
A.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名动】
B.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
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⑤卒廷见相如。

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C.①完璧归赵(使动)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动)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
④毕礼而归之(使动)
⑤大王必欲急臣(使动)
D.①且庸人尚羞之(意动)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意动)
E.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F.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③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欺诈手段)
G.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被动)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
动)④使不辱于诸侯(被辱)
b.倒装句: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苏武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通汝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叛
3、与(旃)毛并咽之通“毡”
4、空自苦(亡)人之地通无
5、信义安所(见)乎?通现,显现
6、因泣下(霑)(衿)通沾襟
7、与武(决)去通诀
8、前(以)降及物故通已
二、古今异义词
1、(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偿
3、我(丈人)行也。

长辈
4、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
5、兄弟(亲近)亲近的侍臣
6、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7、且陛下(春秋)高年龄
8、武等(实在)确实存在
9、会(论)虞常判罪
10、太夫人已(不幸)去世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意动,激赏】
2、尽(归)汉使【使动】
3、欲因此时(降)武【使动】
4、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使争斗】
6、推(堕)驸马河中溺死【使落】
7、天(雨)雪【名动,下】
8、羝(乳)乃得归【名动,生子】
9、(杖)汉节牧羊【名动,拄着】
10、(上)通于天【名状,向上】
11、得(夜)见汉使夜:【名状】
12、武能(网)纺繳,(檠)弓弩
网:【名动,结网】檠:【名动,用
檠qíng矫正弓弩】
四、文言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后】
2、为降虏于蛮夷【状后】
3、何以女为见【宾前】凭什么要见你。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前】
5、何以复加【宾前】
6、缑王者,昆
邪王姊子也【判断】7、汉天子,我丈
人行也【判断】8、缑王等皆死,虞常
生得【被动】9、见犯乃死,重负国【被
动】(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
死,更加对不起国家10、大臣亡罪夷
灭者数十家【被动、定后】11、皆为
陛下所成就【被动】12、劾大不敬【被
动】被控为大不敬
《张衡传》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不好(交接)俗人【结交】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没去】
3.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4.寻其(方面)【方向】
5.衡(下车),治威严【官吏初到任】
6.常(从容)淡静【言行适度得体】
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一时收禽(禽通擒)
4.形似酒尊(尊通樽)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意动,认为奇
特)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状)
3.衡少善属文(形动,擅长)
4.妙尽璇机之正(形动,研究透了;
形名,道理、原理)
5.皆共目之(名动,示意)
四.一词多义
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
由)⑤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乃不知有汉【竟、却】
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⑤尔其
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
挥】④增其旧制【规模】
属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写】③属予作
文以记之【叮嘱】④举酒属客【劝酒】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好的】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五.文言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判断
2.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被动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前
4.果地震陇西。

省略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