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起源和技术的发展历史资料共23页文档
技术的起源和技术的发展历史

答:一个灯光照明,一把火 。
请看图片。
原始人的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恶劣
生活方式原始
请问:如果你是图片中的一位,你最想要什么?
请问技术的产生原因:
满足人自身的需求和愿望
原始火种的历程:
希望有火光
偶然间利用 天然火种并 保存
火种保存困 难于是发明 了钻木取火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野火
动植物油灯
烛灯
煤油(气)灯
1
2
3
请问这个案例明了什么?
小结:人的需要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需要
发明和革新。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满足人的需要。
名词解释
• 技术:指人类改成自然的工具和方法的总 和。本教材主要讲的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 性的技术。 • 广义指: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器和人工 制品,知识体系、技术知识产生的整个过 程、整个体系,如知识、产品、制度等。
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 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1)印刷技术 A)吃饱穿暖
2)农耕技术 3)摄像技术
B)把美好的东西存下来 C)了解身体内部奥秘
4)B超技术
D)学习文化知识
分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列举出 对对人类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任务:技术发展的分类,请阅读P4、p7页
时代 名称
石器 时代 青铜 时代 铁器 时代
分类
代表 人物
重大发 明事件
石制 工具
历史性作用
分类1 分类2 分类3
人区别于猿
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 青铜器 进步 铁制 工具 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分类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

四大发明进化史
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的由来
火药起始于古代炼丹术,是中国古代道家在炼丹的过程发明的。
火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晋代有位著名的 道士叫 葛洪 ,在他撰写的《抱朴子· 仙药篇》里有用雄黄、硝石、
猪大肠油和松脂共炼丹药的记载。雄黄含有大量的硫,硝石 是强化剂,猪大肠油和松脂含有炭,硫、硝、炭是火药的基 本成份。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中国在 公元9世纪已发明了火药。 火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经过西 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指南针的外传和影响
在北宋人朱或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甲令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阴晦观指南针”。 一些外国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误将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 命令)一词翻译成了往来海上的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因此就一错再错,得 出了最早装备指南针的不是中国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 实际上,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海船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百余人。 当时往来南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商船,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只 有中国海船,连阿拉伯商人也经常搭乘中国海船。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 贸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队有指南针导航,阿拉伯人是 很容易从中国商船上学到指南针的用法的。 指南针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然后又由 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演变出旱罗盘,再於明代时经日本传回我国。 指南针对西方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西方开始海外大探险。
指南针的故事
指南针是磁铁做成的。磁铁能吸铁,通常称为“吸铁石”,古代称为 “慈石”因为它一碰到铁就吸住,好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 一样。后来,人们才称它为“磁石”。每块磁铁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 一头叫S极,另一头叫N极。人们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体, 在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靠近地球北极的是S极,靠近地球南极的 是N极。人们知道,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 球表面的什么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它的N极总是指向北 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 二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中国 已经用铁来制造农具了。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时候,就发现了磁铁, 并且知道它能够吸铁。中国古书《管子》上有这样的记载:“上有慈石 者,下有铜金。”“铜金”就是一种铁矿。《管子》这部书产生在公元 前三世纪,这说明中国最迟在公元前三世纪就知道磁石能够吸铁了。秦 朝时候,还有这样有趣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陕西咸阳造了 一个很大的阿房宫,阿房宫中有一个磁石门,完全用磁铁造成。如果有 谁带着铁器想去行刺,只要经过那里,磁石门就会把这个人吸住。另外, 根据古书记载,汉武帝时候,胶东有个栾大,献给汉武帝一种斗棋。这 种棋子一放到棋盘上,就会互相碰击,自动斗起来。汉武帝看了非常惊 奇。原来来大的棋子是用磁石做的,所以有磁性,能互相吸引碰击,只 是汉武帝不懂这个道理罢了。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 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 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 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 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冲压技术发展历史

冲压技术发展历史冲压技术是一种制造工艺,通过施加压力将金属板材或带材变形并成型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冲压技术在各个时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以下是其发展历史的概述。
1.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冲压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锤子和砧铁等简单的工具来加工金属制品。
在工业革命之前,冲压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8世纪初,英国和法国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生产冲压零件的工厂,这些工厂主要生产各种金属板材和带材的零件,用于工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2.中世纪的发展在中世纪时期,冲压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军事方面,冲压技术被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弹药和武器。
例如,早期的手枪弹和子弹都是通过冲压技术制造的。
此外,冲压技术还被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器件和机械零件,如齿轮、曲轴、连杆等。
在建筑业方面,冲压技术被用于生产各种金属制品,如钢筋、铁丝网、支架等。
这些金属制品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在铁路和公路建设中也大量使用了冲压技术制造的金属制品。
3.近现代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冲压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9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开始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开始大规模生产各种金属制品。
这些金属制品需要精确的尺寸和形状,因此推动了冲压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冲压技术和设备,包括冲裁机、冲孔机、弯曲机等。
这些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
此后,冲压技术逐渐成为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领域。
4.近期进展与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冲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冲压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与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冲压过程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控制,提高了生产精度和效率。
目前,冲压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汽车制造中,高强度钢板和铝合金的冲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技术的发展

技术起源于社会需要
• 这是公认的正统看法。如工业革命的纺织需 求导致了新的工作机的发明,矿井排水和动 力的需要导致蒸汽机的改进和发明;火炮控 制的需要促成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完善化。 等等。 • 但是,在人们没有明确或强烈的社会需求时, 却也有某些新的技术发明。
6
不能简单地把技术起源等同于社会需求
– 要实现数值运算的技术目的,就要有算盘、计算尺、计 算机及相应的运算工具的手段 – 要实现航空航天的技术目的,就要有升空气球、飞机、 13 宇宙飞船等技术手段
宏观动力机制
• 技术发展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 尽管技术本身的基本矛盾也能形成一种 内在的动力,但研究表明,技术发展最 大量的还是来自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因 此只有社会需求才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最根本、持久和强大的动力
17
政治制度的变革可以解放生产力,也可以解放 人的思想,形成技术发展的新的经济需要和人 力资源。 • 恩格斯就认为奴隶制比原始社会对科学技术 的发展更有推动作用:“只有奴隶制才使农 业和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 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 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 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 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立 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1]列宁认 为,而比起封建制度来说,“资本主义生产 创造了无可比拟地超过以往各个时代的高度 发展的技术。”[2]
22
技术体系的发展模式
• 技术体系作为各种技术按照一定规范结合起来的有机 整体,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不同 技术体系的历史更替。 • 纵观近代历史,曾出现三次技术体系的更迭:
– 第一技术体系的形成是蒸汽技术革命导致的结果,开 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中叶。 – 第二技术体系是电力技术革命的结果。开始于19世纪 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完成。 – 到本世纪中叶,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综合化、 整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天人关系矛盾日益显现,原有 技术发展遇到了许多矛盾,开始表现出停滞的迹象, 第三技术体系正在开始形成,其主要标志是微电子和 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技 术等新典技术群的出现。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执行一系列复杂运算和任务的电子设备。
自20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计算器到现代智能计算机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重要里程碑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始于19世纪。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之父。
他在1833年设计了一台名为“差分机”的机械计算机,但未能完成。
随后,他又设计了更为复杂的“分析机”,这是一台可编程的机械计算机。
尽管这些机器未能实现,但巴贝奇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计算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电子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利(JohnMauchly)和约翰·普雷斯珀·埃克特(JohnPresperEckert)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是一台巨大的电子管计算机,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重达30吨。
尽管ENIAC的功能有限,但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第三部分:晶体管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195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随后,晶体管计算机逐渐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成为主流的计算机类型。
第四部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将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集成度和运算速度。
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五部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应用场景。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

02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文献的主题、结构、内容
、语言等方面。
文献比较
03
将不同文献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
考。
案例分析法
选择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
对选择的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案例的主题、背景、内容等方 面。
案例分析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案例的优点、缺点、影响等方面。
创新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
拓展应用领域
通过研究经典文献中的技术方法和思 路,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拓展新的 应用领域。
推动技术创新
借鉴经典文献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推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 展。
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进步
提供历史借鉴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经典文献的研究,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经验积累。
检索与分类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进行快速检索和分类 ,提高研究效率。
数据分析与挖掘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和价值。
03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与整理文献
01
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网络等途径收集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
并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
文献分析
现代计算机应用与影响
阐述现代计算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 域的应用,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未来计算机技术文献研究展望
1 2
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如量子计算、 生物计算等。
未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探讨未来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性能提升以及软件 技术的创新。
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技术发展引言概述:电子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1.1 电子技术的起源1.2 电子技术的发展里程碑1.3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二、电子技术的关键技术2.1 半导体技术2.2 集成电路技术2.3 微电子技术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1 通信领域3.2 计算机领域3.3 消费电子领域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4.1 追求更小、更快、更强的电子器件4.2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4.3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兴起五、电子技术的影响与挑战5.1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2 安全与隐私问题5.3 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正文内容:一、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1.1 电子技术的起源电子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电子管发明,电子管的浮现使得电子技术得以应用于放大、调制等领域。
1.2 电子技术的发展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晶体管的小型化和可靠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
1.3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二、电子技术的关键技术2.1 半导体技术半导体技术是电子技术的核心,它在电子器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2.2 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是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性能。
2.3 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和创造弱小尺寸电子器件的技术,如微处理器、传感器等,为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1 通信领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挪移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3.2 计算机领域计算机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3 消费电子领域电子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转基因技术发展史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某一特殊基因从动物细胞中分 离出来,或人为构建外源目的基因,然后再将其转移 至另一动物的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使其稳定地整合 到动物基因组中,并使该动物获得前者的遗传性而且 能遗传给后代,从而改变动物品种,获取人类所需的 特殊物质。利用该项技术获得的动物就是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 1968,鸡; 片段 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 1974,鼠; 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 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 1982,超级小鼠; 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 1994,超级猪; 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 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现已获得了多种基因、多畜种、多个体的转基因 动物。
转基因的发展史一转基因的起源一转基因的起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某一特殊基因从动物细胞中分离出来或人为构建外源目的基因然后再将其转移至另一动物的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使其稳定地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并使该动物获得前者的遗传性而且能遗传给后பைடு நூலகம்从而改变动物品种获取人类所需的特殊物质
转基因的发展史
一、转基因的起源
一、转基因的起源
1974年,科 恩(Cohen)将金 黄色葡萄球菌质粒 上的抗青霉素基因 转到大肠杆菌体内, 揭开了转基因技术 应用的序幕[3]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 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2)通过建立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Arber )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 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机理及探索治疗途径; 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 [4] 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