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教案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导入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实物昆虫模型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昆虫的图片和模型,营造出有趣的昆虫氛围。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活动主题:“有趣的昆虫”。
2. 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触角等。
3.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昆虫的认识和经验。
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并和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2. 邀请家长参与昆虫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昆虫的手工等。
第二章:认识昆虫的身体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身体结构图、实物昆虫模型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昆虫身体结构图和模型。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昆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
2. 通过展示昆虫身体结构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特点。
3. 邀请幼儿用手触摸实物昆虫模型,感受昆虫的身体结构。
4.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昆虫的身体结构,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并描述昆虫的身体结构。
2. 邀请家长参与昆虫身体结构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昆虫身体结构的手工等。
第三章:昆虫的饮食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饮食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饮食图片、实物昆虫模型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昆虫饮食图片和模型。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昆虫的饮食习性,如昆虫的口器和取食方式。
2. 通过展示昆虫饮食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饮食特点。
3. 邀请幼儿观察实物昆虫模型,了解昆虫的口器和取食方式。
4.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昆虫的饮食习性,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教案

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的观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3.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实物昆虫:蝴蝶、蚂蚁、蜜蜂、蜻蜓等。
2. 昆虫图片、卡片。
3. 彩纸、彩笔、胶棒等绘画材料。
4. 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内容1. 认识昆虫:教师向幼儿展示实物昆虫,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触角、腿等。
2. 昆虫图片卡片游戏: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卡片,幼儿matching 昆虫实物。
3.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鼓励幼儿用彩纸、彩笔创作自己喜欢的昆虫作品。
4. 讲述故事《蝴蝶的成长》: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5. 户外观察昆虫: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世界。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昆虫,昆虫有哪些特点。
2. 认识昆虫:教师展示实物昆虫,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字。
3. 图片卡片游戏: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卡片,幼儿matching 昆虫实物。
4.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鼓励幼儿用彩纸、彩笔创作自己喜欢的昆虫作品。
5. 讲述故事《蝴蝶的成长》: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6. 户外观察昆虫: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世界。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寻找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昆虫世界”角,展示幼儿创作的昆虫作品。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相关昆虫玩具、书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4. 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让幼儿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昆虫的特点,鼓励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
关于中班有趣的昆虫教案5篇

关于中班有趣的昆虫教案5篇中班有趣的昆虫教案【篇1】活动目的: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1、提供放大镜、图画纸、蜡笔。
2、在区域设置饲养角指导要点: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进入“饲养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它们长得怎样?有几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得如何?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5、将幼儿的记录结果粘贴在饲养角的墙面上。
昆虫拼图活动目标:1、巩固加深对蜜蜂、蚱蜢、蝗虫、蝴蝶、蜻蜓等常见昆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学习拼贴技巧,锻炼手指小肌肉。
活动准备:提供昆虫拼图卡、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指导要点:1、提供自制昆虫拼图于区域中,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根据昆虫的外形,将散乱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昆虫画,要求幼儿拼贴工整。
2、引导幼儿多拼出几只昆虫,并摆放在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中,比比谁拼的昆虫多。
3、活动延伸经;继续将拼图卡投放入益智区中,也可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成若干块,使拼图卡片不断更新。
中班有趣的昆虫教案【篇2】活动目标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
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
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活动过程一、律动。
《去郊游》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说一说:1、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三、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昆虫:蝴蝶、蚂蚁、蜜蜂、蚊子、蜻蜓等。
2.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翅膀、触角等。
3. 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食物来源、昆虫的生存环境等。
三、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昆虫。
2. 主体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和分享,深入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3. 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昆虫模型或绘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设置昆虫观察区,定期更换昆虫标本。
3.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科学区等相关区域设置与昆虫相关的活动内容。
五、主题活动评价: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幼儿作品: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昆虫图片及实物模型观察记录表昆虫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户外观察昆虫所需的工具(如望远镜、网兜等)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七、教学活动安排:第1周:认识昆虫(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第2周:昆虫的特点(讨论、绘画)第3周:昆虫的习性(观察记录、分享)第4周:实践活动(制作昆虫模型)第5周:家园共育(户外观察、记录)第6周:环境创设(昆虫观察区布置)第7周:区域活动(美工区、科学区相关活动)八、教学活动步骤: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导入活动目标:1. 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1. 教室内摆放一些昆虫标本或图片。
2. 准备一些关于昆虫的图书。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昆虫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触角、腿等。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4. 教师讲述一些关于昆虫的有趣故事,引发幼儿对昆虫的进一步兴趣。
5. 教师鼓励幼儿阅读关于昆虫的图书,增加对昆虫的了解。
活动延伸:1. 邀请昆虫专家到幼儿园进行昆虫知识讲座。
2.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进行昆虫采集活动。
第二章:昆虫的外形特征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标本。
2. 准备一些彩色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昆虫的身体结构,如头、胸、腹三部分,以及翅膀、触角、腿等特征。
3.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描述昆虫的外形特征。
4.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绘制的昆虫,让其他幼儿学习。
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昆虫拼图游戏,加深对昆虫外形的认识。
2. 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昆虫外形特征的主题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饮食习性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饮食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标本。
2. 准备一些关于昆虫饮食习性的图书。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口器。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昆虫的饮食习性,如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等。
3.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关于昆虫饮食习性的图书,增加对昆虫饮食习性的了解。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昆虫饮食习性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昆虫的饮食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优秀优质教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昆虫》优秀优质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奇妙生命》第二节中,深入探讨《有趣昆虫》。
我们将详细学习昆虫主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蝴蝶、蚂蚁、蜜蜂等昆虫身体结构、生命周期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昆虫主要特征,能够识别常见昆虫。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生活习性认识,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昆虫生命周期和生态作用。
重点:掌握昆虫主要特征,认识常见昆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展示一个昆虫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小动物?它有什特别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昆虫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命周期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昆虫特征,并在黑板上展示。
4. 观察活动(10分钟)分发观察盒和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实际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理解。
5.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一个“昆虫猜猜看”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描述,猜出昆虫名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昆虫》2. 板书内容:昆虫主要特征常见昆虫昆虫生命周期昆虫生态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昆虫,记录它们特点和生命周期。
2. 答案:要求幼儿用自己话描述观察到昆虫,鼓励他们画出昆虫形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解昆虫特征和生态作用。
课后,我将对幼儿表现进行反思,针对他们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昆虫,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特别关注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选择,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系统地掌握昆虫知识。
有趣的昆虫中班教案(精选

有趣的昆虫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有趣的昆虫”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探究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常见昆虫的名称、特征及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幼儿对团队协作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表达昆虫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昆虫模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称,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蝴蝶、蚂蚁、蜻蜓等常见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模型,描述昆虫的特点,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4. 小组讨论(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名称:蝴蝶、蚂蚁、蜻蜓等。
(2)昆虫的特征:有翅膀、六条腿、触角等。
(3)昆虫的生活习性:变态发育、生活习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画出它们的特征,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答案:例:我观察到了一只蝴蝶,它有翅膀、六条腿,身体是黄色的,喜欢在花丛中飞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户外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2)开展“昆虫知识竞赛”,检验幼儿对昆虫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优质教案

中班主题《有趣昆虫》系列活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有趣昆虫》这一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幼儿对昆虫世界好奇与探索展开。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昆虫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昆虫基本特征,认识常见昆虫。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理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常见昆虫,解昆虫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昆虫,观察昆虫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昆虫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昆虫标本、图片、视频,让幼儿观察昆虫身体结构,解昆虫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分组讨论昆虫特点,教师进行讲解。
4.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自己喜爱昆虫,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5. 情景剧表演(5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表演昆虫故事,增强幼儿对昆虫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昆虫》2. 内容:昆虫身体结构:头、胸、腹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昆虫生活习性:变态发育、翅膀、触角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昆虫,并描述它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昆虫是蝴蝶。
它有五彩斑斓翅膀,触角像天线一样,能在花丛中飞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程度,关注他们对昆虫认识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昆虫观察,加强家园共育。
同时,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昆虫手工作品,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环节中,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昆虫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教案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系列活动教案【活动内容】参观昆虫标本展【活动目标】1.遵守参观规则。
2.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其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1.事先与昆虫标本展览馆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2.收集一些昆虫的标本或图片。
3.准备幼儿用的参观记录单。
一、教师提议参观昆虫标本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讨论参观规则,提出参观注意事项。
例如:不随便离开集体,跟随讲解员,认真听讲解员介绍等。
三、组织幼儿参观昆虫展览,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提问题,请讲解员帮忙解答自己问题。
【活动延伸】1.参观回园后,引导幼儿回顾参观过程,完成参观记录单。
2.鼓励幼儿收集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资料,并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
【活动内容】我最喜欢的昆虫【活动目标】1.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初步学会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特征。
3.尝试用美工形式表现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1.准备“昆虫世界”录像片段。
2.收集标本图片。
3.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牙签、棉花棒等美工材料。
4.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谁在吃?》【活动过程】一、让幼儿欣赏“昆虫世界”录像片段,激发幼儿谈论昆虫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自由观看昆虫标本、图片,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泥工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中提供昆虫标本、图片或昆虫拼图,让幼儿配对、辨认。
2.在美工区中提供昆虫折纸图,让幼儿学习折昆虫。
3.引导幼儿开展“虫喜欢吃什么”的调查,并完成学习包《主题活动谁在吃?》【活动内容】小蚂蚁的生日会(故事)【活动目标】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活动准备】活动【活动过程】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1.教师边演示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
昆虫朋友来参加。
一二三、四五六。
我们都有六条腿。
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
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利用,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内容】瓢虫(诗歌)【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
2.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
2.儿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念谜语,请幼儿猜猜今天谁到了我们班级里: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
2.教师出示指偶:今天老师要教给小朋友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喽。
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一)(出示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把!(二)根据诗歌内容提问:1.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2.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3.教师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出示图谱。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如: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创编教师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仿编。
1.今天老师也编了一段诗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图谱)2.谁能知道老师编的是怎么样的,谁来念念看。
师幼一同朗诵。
2.毛毛虫和蝴蝶长的一样吗?长的哪里不一样?3.所以毛毛虫也有一个名字叫丑丑。
4.用故事,引出蜜蜂的话5.幼儿讨论:美美是不是丑丑变的呢?让幼儿猜测。
三、观看录像,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黎老师今天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仔细的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毛毛虫变的?2.请幼儿说说丑丑是不是美美小时候的样子。
3.丑丑是怎样变成美美的?4.梳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卵——毛毛虫——蛹——蝴蝶5.我想变成一只蝴蝶。
小朋友,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吧!幼儿扮演毛毛虫,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1.昆虫世界里还有哪些动物也和毛毛虫和蝴蝶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了的不一样?2.幼儿继续探索,各种途径寻找答案。
【活动内容】昆虫谜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的方法,学会说谜语。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和分析、判断及联想的能力。
3、丰富词语:打扮、光闪闪、辛勤。
【活动准备】蝴蝶、知了、蜜蜂图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了解一些昆虫的知识。
1.你认识哪些昆虫?它们长什么样?在哪里见过它们?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
如当幼儿说到知了时,可以问:知了是怎么唱歌的?以此来让幼儿认知昆虫的一些相关的知识。
3.今天有些昆虫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不过它们要考考小朋友猜猜它们是谁?猜对了它们就会出来和我们一起玩。
二、猜谜语(一)蝴蝶1.小朋友仔细听听谁来了?老师说谜面:身穿花衣爱打扮,美丽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舞得欢。
2.请小朋友轻轻地在老师耳边说谜底,如果说对了,就请他留下。
3.帮助幼儿理解谜面意思,引导幼儿逐步猜出谜语:谁喜欢穿花衣爱打扮有美丽的翅膀光闪闪的,不爱唱歌,只爱在花丛里面跳舞呢?它是什么谁?丰富词语:打扮、光闪闪。
4.教师公布谜底,为猜对了的小朋友鼓掌。
猜对了的小朋友学蝴蝶飞回座位。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谜面,学说谜面。
三、知了1.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对了蝴蝶,小朋友再来猜猜还有谁来了?老师说谜面:天热飞上树梢,躲在那里大叫,明明啥也不知道,偏说知道知道。
2.幼儿自由猜谜。
3.解释谜面意思,教师揭示谜底。
4.出示知了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带领幼儿念谜面。
5.我们能不能像知了一样明明啥也不知道,偏说知道知道呢?四、蜜蜂1.还有一只昆虫也想请大家猜猜它是谁?教师说谜面:一家兄弟万万千,辛勤劳动在花间,造下小屋千千万,蜜浆藏在屋里边。
2.幼儿自由猜谜。
3.解释谜面意思,教师揭示谜底。
丰富词语:辛勤。
4.出示知了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带领幼儿念谜面,学蜜蜂采花粉。
5.你们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三、结束部分1.今天我们学了这些昆虫的谜语,回家后把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来猜一猜。
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找找还有什么昆虫的谜语,学会了讲给大家猜。
2.复习《水果歌》。
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谜语的兴趣。
【活动内容】动物猜谜歌(歌曲)【活动目标】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
3.感受说唱游戏的新颖有趣,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
【活动准备】1.活动前猜一些有关动物的谜语。
【活动建议】一、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请唱歌曲,幼儿自由想答案(答案可以是许多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一一唱出他们自己想出的答案。
二、幼儿尝试直接猜谜,与教师对唱。
1.教师以“脑袋,圆圆的”同样的句式再出两个有关个别动物特征的谜面,;例:“脑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并完整地歌唱年问句部分,幼儿讨论后得出答案,并完整的唱出来。
2.幼儿尝试直接接唱答案。
教师直接唱出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句子,幼儿直接唱出答案。
3.幼儿尝试自己进行接唱活动。
个别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其余幼儿直接接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活动延伸】1.幼儿放学后继续与家长一起按节奏创编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再与全班幼儿交流,表演。
【活动内容】昆虫小泥人(泥工)【活动目标】1.认识家庭主要成员。
2.体验捏塑泥人的乐趣【活动准备】昆虫图片、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昆虫泥人的范例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1.教师在展示台示范讲解。
(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2.提供橡皮泥,让幼儿先搓成长条形和圆形,并自由探索,感受橡皮泥的自然质感。
3.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捏塑自己喜欢的昆虫。
4.举行泥人选美比赛,让幼儿用简短语言介绍自己的泥人,从而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其余幼儿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5.鼓励幼儿用捏塑好的泥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从而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语言能力及自信能力。
三、活动结束:展示幼儿泥人作品。
幼儿与家人共同欣赏,分享童趣。
【活动内容】昆虫奏鸣曲【活动目标】1.欣赏昆虫鸣叫所产生的音乐美。
2.初步了解一些昆虫的语言,模拟昆虫的叫声。
【活动准备】1.准备《昆虫世界》或《昆虫帝国》中的《昆虫奏鸣曲》VcD(或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