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
印度的殖民历史从东印度公司到英属印度帝国

印度的殖民历史从东印度公司到英属印度帝国在印度的殖民历史中,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与英属印度帝国(British Raj)是两个重要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塑造了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东印度公司(1600年-1858年)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于1600年成立的贸易公司,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贸易获取亚洲的商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逐渐扩大了在印度的影响力。
它通过与当地封建统治者的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并逐渐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和政治。
此外,东印度公司还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主义行为引起了印度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其中最著名的是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起义(也称为“印度大反抗”)。
这场起义是印度人民对东印度公司压迫和剥削的抗议,虽然最终被英国军队镇压下来,但它标志着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开始。
二、英属印度帝国(1858年-1947年)1858年,经过印度大反抗后,东印度公司的权力被英国政府夺取。
从此,印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殖民统治时期,即英属印度帝国。
在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下,英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其在印度的权威。
他们继续压迫和剥削印度人民,追求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英国政府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治理机构,包括印度民政服务(Indian Civil Service),并实行了一系列针对印度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和歧视制度。
然而,英属印度帝国也为印度带来了一些变革。
英国引进了现代教育体系、铁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推动了印度现代工业的发展。
此外,英属印度帝国还为印度人民提供了机会进入西方科技、科学和文化领域,从而促进了印度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然而,随着殖民主义意识觉醒和印度国民主义运动的兴起,印度人民对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发起了坚决的反对。
最著名的是由甘地(Mahatma Gandhi)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该运动呼吁印度人民放弃暴力,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独立。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嘚岛屿叫做“西印度”,
上述这些殖民公司嘚名称就由此而来。
背景二 为什么荷、英、法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 这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
嘚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 张),它们在东半球嘚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 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嘚重要表现和手段。
东印度公司共有四个: 1、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2、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 3、 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 4、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 5、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 6、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
▪ 成立背景: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 丹、法等国在东半球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三月,
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 荡从金门出发。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 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嘚我 国神圣领土台湾。
▪ 总结:
▪
1、东印度公司比今天嘚跨国公司权力大。
▪ 2、因为东印度公司嘚横征暴敛,提高税赋,造成了印 度嘚大面积饥荒。
▪
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
到足够嘚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
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东印度公司留给我们嘚印记:
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东指中国。成 为占领亚洲嘚战略支撑点。
和军事职能。
▪ 英国东印度公司初期: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实用版)目录一、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和成立二、东印度公司的主要特征和功能三、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作用四、东印度公司的案例分析五、东印度公司的总结和评价正文一、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和成立东印度公司是欧洲在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期间在亚洲开展贸易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司。
随着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不断扩大,各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和丹麦东印度公司等。
这些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在遥远的亚洲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并取得利益。
在当时的年代,要想在欧洲与亚洲如此遥远的地区之间展开贸易,并取得利益,确实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而东印度公司正是这些手段之一。
二、东印度公司的主要特征和功能东印度公司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透过股票筹措资本,二是王权乃至政府都允许他们垄断贸易市场。
这两个特征使得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贸易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功能包括:在亚洲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将亚洲的商品运回欧洲销售,同时在亚洲地区购买商品,再将其运回欧洲。
此外,东印度公司还承担着殖民地的管理、维护和扩大等任务。
三、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作用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和活动,对欧洲和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带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其次,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也推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商品和市场。
此外,东印度公司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格局。
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活动,最终导致了印度的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四、东印度公司的案例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东印度公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它成立于 1600 年,是英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殖民和商业活动的主要机构。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活动长达两个世纪,期间,它在印度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并控制了印度的政治和经济。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不仅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印度带来了新的商品和市场。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原创版】目录1.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和成立2.东印度公司的主要特征和功能3.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作用4.东印度公司的案例分析5.总结正文一、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和成立东印度公司是欧洲在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期间在亚洲开展贸易活动的公司之一。
这些公司主要经营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 1600 年,是英国在印度洋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机构。
它通过向印度出口商品,如棉花、丝绸和茶叶,以及向欧洲出口印度的香料、丝绸和珠宝等商品,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 1602 年,是荷兰在亚洲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机构。
它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并通过向亚洲出口商品,如金属、武器和纺织品,以及向欧洲出口亚洲的香料、丝绸和珠宝等商品,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二、东印度公司的主要特征和功能东印度公司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透过股票筹措资本,二是王权乃至政府都允许他们垄断贸易市场。
这些特征使得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年代能够在欧洲与亚洲如此遥远的地区之间展开贸易,并取得利益。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功能包括:开展贸易活动、建立贸易网络、提供资本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等。
它通过向亚洲出口商品,以及向欧洲出口亚洲的商品,赚取了巨大的利润,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三、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作用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
2.为欧洲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3.在亚洲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推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4.对亚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四、东印度公司的案例分析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它通过对印度的棉花、丝绸和茶叶等商品的出口,以及向欧洲出口印度的香料、丝绸和珠宝等商品,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这些利润为英国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 -回复

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回复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是指在东印度公司的经营中,股份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的一家商业公司,它的经营范围涉及到对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包括茶叶、香料、丝绸等商品。
为了规范公司的运营,东印度公司实行了股份制度,以适应其庞大的商业经营需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股份制度的基本概念。
股份制度是指将公司的所有权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成为若干份额,并且每一个份额都对应着一定的权益。
东印度公司通过股份制度,将其所有权分割成为若干股份,并且每一个股份都代表着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东印度公司股份制度的运作机制。
东印度公司的股份由投资者持有,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份来成为公司的股东。
股东可以根据其所持有的股份数量,参与公司的决策,并且有权获得公司的利润分红。
同时,股东在公司的经营中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包括股份的贬值风险和投资损失的风险。
在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中,股东的权益是受到保护的。
公司的章程规定了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票权、知情权、利润分配权等。
同时,股东还享有优先购买股份的权利,以便可以增加自己的股权比例。
此外,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可以进行交易,股东可以通过买卖股份来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
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股份制度,东印度公司可以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公司,以支持公司的运营和扩张。
投资者购买股份,既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又可以享受潜在的资本增值。
其次,股份制度使得公司的决策更加民主化和透明化。
股东可以通过参与公司的投票决策,影响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政策,确保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股份制度也有助于分散风险,减轻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压力。
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股份贬值,个人投资者只承担自己所持有股份的损失,而不会影响到个人的其他财产。
然而,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股份制度使得公司的所有权高度分散,导致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复杂化。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

介绍东印度公司的书摘要:1.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和成立2.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及其在印度和中国的商业活动3.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和殖民扩张4.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和遗产正文:东印度公司是指17~19 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
这个公司全称为“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伦敦。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 年,由伦敦一群冒险家和商人组成,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军队、军舰,以及在印度具有宣战、媾和等特权的集政治、商业和军事为一体的强权组织。
东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是为了在东方进行贸易活动,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之间。
在17 世纪,欧洲各国在东方的贸易竞争非常激烈,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不例外。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和中国建立自己的贸易站点和殖民地,并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了印度和中国的主要殖民势力之一。
东印度公司在这两个国家的商业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棉花、鸦片等商品的贸易。
其中,鸦片贸易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最为人所知的活动之一。
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和商业活动对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促进了印度和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推动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和商业活动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当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对中国鸦片战争的触发等。
总的来说,东印度公司是17~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重要组织。
它的成立、发展和影响都对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殖民印度东印度公司与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

英国殖民印度东印度公司与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是从1757年开始的,而这段统治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组织,那就是英国殖民印度的东印度公司。
本文将就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展开讨论,以揭示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1.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最初是一家贸易公司,致力于从印度地区进口商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不仅控制了印度的贸易,而且逐渐扩大了其势力范围。
2. 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取得重要胜利的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中,英军击败了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并夺取了其在印度东部的势力。
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在普拉西战役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扩大了其在印度的统治范围。
他们通过签署各种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控制印度的经济资源。
4. 英属印度帝国的建立1818年,英国政府接管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建立了英属印度帝国。
英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和政策来管理印度,并将其视为英国的殖民地。
5. 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在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下,英国政府通过官僚机构和殖民地政府来管理和控制印度。
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工业化进程,旨在巩固对印度的统治。
6. 抵抗与反抗尽管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给印度带来了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引发了印度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19世纪末,印度各地爆发了多次抗议和独立运动,表明印度人民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7. 独立运动与印度的独立20世纪初,印度的独立运动逐渐发展壮大。
领导者如甘地和尼赫鲁等人带领印度人民迎来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最终,在1947年,印度获得了独立,并成立了印度共和国。
总结: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属印度帝国的统治对印度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时期为印度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引发了印度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反抗。
尽管印度最终获得了独立,但这段殖民统治的历史仍然在印度和世界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烙印。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后来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
走私鸦片到中国英国人抢占殖民地抢夺资源纵容海盗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
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1.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
2.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
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
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限于重重危机之中。
3.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
这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世界近代史上建立过东印度公司的不止一个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过东印度公司。
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
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成立东印度公司的欧洲国家虽然很多,但较为有名的是英、法、荷等国。
英、法、荷之所以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
不过由于英国后来打败了荷兰、法国,取得了最后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存在时间最长,变得最有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就误解为就只有英国一家,其实并非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HE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注:本条目中除非特别指明,提及的东印度公司均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创建年代公司总部设于东印度大楼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原本的组织架构东印度公司由一名总督和24名董事组成全体董事。
他们皆由全体经营者委任,并要向全体经营者定时汇报。
全体董事下辖10个要作定时汇报的委员会。
在印度立足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拓居地(1501年至1739年)。
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的香料贸易威胁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
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印度半岛的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
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苏利珀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
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颁发了特许状。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后来英国商人经常在印度洋与荷兰和葡萄牙竞争者发生武装冲突。
1612年东印度公司战胜葡萄牙人,使他们获得莫卧尔帝国皇帝贾汗吉尔的青睐。
英国人认识到在远洋作战的胜败是暂时的,因此他们决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双方政府支持的立足点。
他们要求英皇采取外交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马斯·罗伊爵士拜访贾汗吉尔,贾汗吉尔是印度亚大陆70%的领域的统治者。
这次外交拜访的目的在于在苏拉特和其它地区授予东印度公司独一无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贾汗吉尔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
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通过罗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作为对你的皇室的恩爱我向所有我统治的王国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国商人作为我的朋友。
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
不论他们到达哪个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准打扰他们。
不论他们在哪个城市定居,我下令给所有我的总督和长官给予他们任何可以给予的、他们所需要的自由。
他们可以任意交易和向他们的国家运输。
为了巩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和适合我的皇宫的商品,以及您有机会给我传递您的王家信件,以让我为您的健康和事业发展而欢欣。
愿我们的友谊永恒。
扩张在这样明显的保护下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了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
公司先后在苏拉特、金奈(1639年)建立了大本营。
1634年莫卧尔帝国皇帝将他对英国商人的优待扩展到孟加拉地区(1717年甚至完全敕免了孟加拉地区的关税)。
到1647年为止它在印度已经建立了23个工厂(即基地),有90个雇员。
其中大的基地有位于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圣乔治堡。
168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孟买作为嫁妆被凯瑟琳带给英国。
1668年英王将孟买承包给东印度公司。
1687年东印度公司将总部从苏拉特搬到孟买。
1690年,东印度公司开发加尔各答。
1657年奥利弗·克伦威尔更新了1609年的特许状并对公司的股份分配进行了小的调整。
英国皇室复辟后公司的地位更加提高。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
从事军事行动的权利因此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680年代公司很快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
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拥有可怕的和有威胁性的军事力量。
在1698年,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格言─“从属于赞助者—英格兰国皇和国会”(Auspico Regis et Senatus Angliae)。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智利硝石和茶叶。
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对荷兰人通过马六甲海峡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挑战。
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来使用银换取茶叶。
通向完全垄断的道路贸易垄断许多公司的职员发财回到英国后建立了自己的不动产、企业和获得了政治权利。
在英国国会中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说客队伍。
但一些原来与东印度公司协助的有野心的商人也对公司施加压力,他们希望能够在印度建立自己的私人公司。
在这些压力下,1694年国会通过了一个非管制法案。
这个法案允许任何英国公司与印度贸易,除非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该贸易。
这样英国国会实际上取消了施行了约100年的特许状。
1698年国会通过法律建立了一个平行的“东印度公司”(官方名字为“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拥有国家保障的二百万英镑的资金。
但旧公司强大的分股人很快就购买了31.5万英镑的新公司的股份,这样他们就在新公司中占多数了。
两个公司在英国和在印度抗争了一段时间,都想获得贸易的主宰地位。
但很快就看得出老公司实际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
最后两个公司于1702年合并,同时参加合并的还有政府的一些机构和两个其它公司。
这个新公司向政府出借了320万英镑,作为交换获得了此后三年的独一特权。
这个合并公司的全名为“英格兰商人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
此后几十年国会和东印度公司之间不断争战,公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组织,而国会则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占用公司的财富而同时不使它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1712年虽然政府还清了它的债,但仍立了一条法律重申了公司的地位。
1720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进口通过东印度公司。
公司通过其说客而再次保证了其影响,1730年公司的特许状被延长到1766年。
此时英国和法国成为了大敌。
两国之间常常为控制殖民地而发生小战争。
1742年,由于政府惧怕战争会导致财政困难,同意将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的期限延长到1783年,代价是公司向政府再贷款100万英镑。
最后小冲突真的导致了战争。
从1754年到1763年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加固其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土地。
战争也波及到印度。
公司军队与法军在那里爆发冲突。
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超过了它的欧洲竞争者。
由于战时军队和经济的补给需要与印度的贸易大增,同时英国获得原材料的能力和生产方式的效率也提高了。
其结果是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这个富强导致的生产和需求又提高了它对远洋贸易的需要。
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对世界市场的单一最大占有者,并对政府施政加以影响。
威廉·派恩在他1808年的书《伦敦的微观世界》中写道:1801年3月1日,东印度公司欠债5,393,989英镑,拥有动产15,404,736英镑,其销售从1793年2月从4,988,300英镑提高到今天7,602,041英镑。
硝石贸易自17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开始涉足硝石贸易。
由于硝石是制造火药的原料,因此英国军队对硝石的需求十分殷切,而英皇每次订下的合约往往需要上数百吨的硝石,东印度公司则可从中赚上数万镑。
公司其中一位总督甚至曾经在1864年说到,从卖硝石赚的钱比课盐税还要高。
在这段时期,东印度公司于中国、印度和英国建立了一条呈三角关系的贸易航线,好使英国从当地进口茶叶和丝绸。
鸦片贸易在18世纪,英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巨大,因此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
但由于中国禁止鸦片贸易,所以公司不能直接运输鸦片到中国。
公司在孟加拉地区生产的鸦片要先在加尔各答出售,再在那里运到中国。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禁止鸦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烟,但公司仍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中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
鸦片源源不绝的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丝绸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
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
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殖民垄断罗伯特·克莱芙,第一代克莱芙男爵,是英国派驻到孟加拉的首任总督。
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军战败,这打击了法国的帝国梦,也削弱了法国境内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军统帅罗伯特·克莱芙少将在印度获得了一次出奇的胜利,战败了那里的法军,重占圣乔治堡。
在1763年的巴黎条约中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仅限于本地治里、马希、雅南等几个没有武装的贸易点。
虽然这些小贸易点在此后两百年中保留在法国手中,但法国对印度土地的愿望被打破了,对东印度公司来说这消灭了它的一个大的经济对手。
相反的,东印度公司此时拥有一支有纪律、有经验的军队,它得以从其在金奈的基地出发不受任何其它殖民强国的影响保障其从孟加拉到加尔各答的利益。
地方反抗但是当地统治者依然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
1757年克莱芙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法国支持的最后一支反抗力量。
这次胜利却使得英国与莫卧尔帝国之间的关系恶化。
在奥朗则布皇帝去世后,莫卧尔帝国已经处于分裂过程中。
在与公司作战失败后,莫卧尔皇帝放弃了对孟加拉、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的统治。
克莱芙由此成为第一位英国在孟加拉的总督。
传奇的迈索尔国王提普苏丹也为英军制造了一些麻烦。
他是法国的同盟者,在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中,他继续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
1799年英军占领迈索尔,提普苏丹被杀。
此后公司继续逐渐削弱当地的反抗势力,占据了孟买及其附近地区。
在这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后来的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初露锋芒,这是他通向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的道路的起点。
这样英国占据了整个南印度、东印度和西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