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向中国输入鸦片,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向中国输入鸦片,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编者按:殖民时代早期,由于政府实力不够,就把殖民权交付给了东印度公司,改公司无恶不作。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称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或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英文简称BEIC或HEIC。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标志着该公司的形成。
1600-1707年东印度公司旗帜虽然冠以公司的名字,东印度公司与今天的公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简言之,现在的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法人和企业。
东印度公司也以盈利为目的,却是一个殖民机构,在英王许可下,拥有对印度和远东殖民事务的决策权,拥有外事权利和军事权、行政权,他代表了英王在印度和远东的统治。
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
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1707-1801年东印度公司旗帜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
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
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尽管清政府在雍正七年(1729年)救宣布禁烟,又在嘉庆四年(1799年)重申禁烟,东印度公司依旧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中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
鸦片源源不绝的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丝绸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
1801-1874年东印度公司旗帜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
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租借香港岛予英国。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伊洛河畔看春秋:在中英两国都严禁鸦片的情况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生产鸦片,又销往中国,又以贸易的幌子,洞开中国国门,罪恶!罪恶!。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嘚岛屿叫做“西印度”,
上述这些殖民公司嘚名称就由此而来。
背景二 为什么荷、英、法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 这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
嘚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 张),它们在东半球嘚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 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嘚重要表现和手段。
东印度公司共有四个: 1、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2、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 3、 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 4、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 5、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 6、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
▪ 成立背景: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 丹、法等国在东半球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三月,
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 荡从金门出发。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 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嘚我 国神圣领土台湾。
▪ 总结:
▪
1、东印度公司比今天嘚跨国公司权力大。
▪ 2、因为东印度公司嘚横征暴敛,提高税赋,造成了印 度嘚大面积饥荒。
▪
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
到足够嘚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
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东印度公司留给我们嘚印记:
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东指中国。成 为占领亚洲嘚战略支撑点。
和军事职能。
▪ 英国东印度公司初期: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 东指中国。成为占领亚洲的战略支撑点。 4、加深殖民化,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 市场,支持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加 剧了殖民地的贫困。 5、排挤了欧洲其他殖民大国。 6、东印度公司统治为日后帝国政府的直 接统治管理积累了经验。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战争
(其中英东印度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英东印度公 司军队
成立背景: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
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 东印度公司。 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 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 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 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 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 人,今天仍把美洲土著人称为印第安 人。 后来人们发现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 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 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 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途径:占领土地,抢夺珍宝,垄断食盐、 烟草,鸦片。特别是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 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孟加拉设 立的鸦片制造厂仓库
1757年击败对手:法国。 后来又依次击败了:印度的莫卧尔帝国
、迈索尔国 、德里王国、奥德王国、拉 杰普塔纳王国和旁遮普王国,随后进一 步削弱了地方反对势力, 公司通过施加压力、挑拨离间等手段 有效地防止了各个公国联合抗英。 从此东印度公司不断加固其统治,它 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而不像一个贸 易企业了
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帜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 随着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就开始占领城市, 训练雇佣军。从此:就开始疯狂的殖民掠夺。 (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
东印度公司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HE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注:本条目中除非特别指明,提及的东印度公司均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创建年代公司总部设于东印度大楼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原本的组织架构东印度公司由一名总督和24名董事组成全体董事。
他们皆由全体经营者委任,并要向全体经营者定时汇报。
全体董事下辖10个要作定时汇报的委员会。
在印度立足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拓居地(1501年至1739年)。
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的香料贸易威胁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
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印度半岛的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
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苏利珀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
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颁发了特许状。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40361140

东印度公司:重点掌握以下三个词:贸易机构殖民侵略工具走向破产贸易机构东印度公司的名称,(哥伦布把他到达的地方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地安人,把真正的印度称为东印度)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
英国、荷兰、法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典等国都有东印度公司,其中荷兰与英国的公司是最有名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因贩卖鸦片和黑人奴隶而臭名昭著。
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
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殖民侵略工具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官商一体”的机构,后来它成为统治印度的“政府”,成为英国殖民侵略的工具。
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军事特权(训练军队、有雇佣军)、政治特权(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经济掠夺、贩卖奴隶、毒品等各个方面。
从贸易机构是怎样转变为殖民侵略工具的呢?最初,英国人主要利用东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到18世纪初期,强盛的印度莫卧尔王朝开始衰落,印度又重新分裂为许多的小城邦,而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它抛开了“商业公司”的外衣,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然后在这里设立管区。
为了能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为它服务的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
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军队,这下印度人终于不干了。
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它们拆除堡垒,但英国人根本不予理睬。
于是纳瓦布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
这就是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的导火索。
1757年1月,英印开战,在狡猾的英国人的贿赂下,英军于普拉西战役中大败印军,孟加拉的纳瓦布被杀死,孟加拉国库被抢。
史上最强公司何以侵占印度?东印度公司揭秘

史上最强公司何以侵占印度?东印度公司揭秘刺客信条系列玩家不会对东印度公司感到陌生,事实上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刺客信条》中露过面了。
比如,《刺客信条3》中康纳亲手倒进河里的茶叶,便属于它。
但有一个问题依旧挥之不去,在新作中,要对锡克帝国下手的不是英国本身而是挂着英国名号的东印度公司呢?刺客信条官方漫画《刺客信条:婆罗门》和外传游戏《刺客信条编年史:印度》的背景故事发生在1841年,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锡克帝国之间剑拔弩张,政治暗流涌动,主角阿尔巴兹•米尔为了保护伊甸碎片——“光之山”钻石而于渗透到东印度公司中的圣殿骑士斗争。
说到这里大家也可能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摩拳擦掌想要对锡克帝国下手的不是英国本身而是挂着英国名号的东印度公司呢?东印度公司的前世刺客信条系列玩家不会对东印度公司感到陌生,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会提到这名字(晚清时期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正是东印度公司),事实上东印度公司已经在系列游戏中露过面了。
比如,《刺客信条3》中康纳亲手倒进河里的茶叶,便属于东印度公司。
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解决积存的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禁止北美殖民地贩卖东印度公司以外来源的茶叶,并且大幅减免税收,帮助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销售。
本地居民辛辛苦苦跨过大西洋来到新英格兰,结果经济上还要被英国所掣肘,自然就不乐意了,新仇旧恨一笔清算,由此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并以此作为导火索进一步诱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一家公司为什么能侵占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一家公司为什么能让英国政府为其出面倾销库存茶叶?这便要从东印度公司的建立说起。
印度洋长期为西班牙帝国所把守,但在1588年英西大海战中英国以弱胜强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时间控制了海上的主导权。
逐利的伦敦商人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联名向伊丽莎白女王请愿并成功得到航向印度洋的许可证。
尽管在一年后西班牙便重整旗鼓取回了海上的主导权,也不影响商人们的雄心勃勃(或者说利令智昏?),世界那么大,他们是铁了心要去印度看一趟。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1600年的最后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特许状,授予“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对印度贸易的特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正式成立。
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它将印度由一个富饶的独立国家变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并统治印度近两个世纪,彻底改变了这个文明古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争霸与征服1. 接触与扩张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抵达印度,葡萄牙开始试图垄断东西方贸易。
然而曾在葡萄牙教会任职的荷兰人林希霍登回国后于1595年出版了整套东方航海图集,通向东方的航路不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秘密。
荷兰率先冲破葡萄牙的海上控制网,赚取巨额利润。
1599年,荷兰将欧洲的胡椒价格提高了一倍以上。
暴利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很快,欧洲多国组建起了处理东方贸易的商业机构,光是名为“东印度公司”的就有以下数个: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年;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年;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年;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年。
其中,英国、荷兰和法国三家实力较强。
荷兰舰队于1605年打败葡萄牙,获得东方海上霸权。
同年,荷兰在印度的第一个商站落成。
但荷兰在亚洲的重心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上,对南亚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英国人在东南亚与荷兰斗争失败后决定全力经营南亚。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对英国而言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1608年,英国人与印度皇帝第一次接触。
1613年,公司在印度苏拉特建立第一个商馆(一说第一个商馆于1611年在印度东南的马苏利帕塔姆建立),随后不断扩张势力范围。
1700年,公司的马特拉斯、孟买、加尔各答三大管区格局正式形成。
这一段时间,面对印度的莫卧儿王朝,西方各国都不敢有太多想法,主要采用的扩张手段为向地方小国谋求贸易特权、在商馆设防与建立殖民据点。
只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主席为首的一些人试图用武力谋求特权,于1686年发动战争,结果英军大败,公司势力几乎被赶到海上,不得不在1690年与印度议和赔款。
东印度公司背景

背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发展趋于成熟及其内部腐败16世纪末和17世纪,英国主要对外贸易形式是以远洋海外贸易为主的贸易公司,但这种海外贸易形式往往有着很大的风险,或来自自然,或来自殖民地,这种风险不能为单个资本所有者所承担。
追求巨额利润的强烈欲望使得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股份公司这种形式。
1600年,一群英国商人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在伦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公司最初的性质属于合股集资、共同经营的贸易股份公司。
股份制与贸易公司的结合,使得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发展迅速。
1683年,特许状法规定,公司有权自行处理战争得到的领土 , 包括占有及其他处置 , 即授予公司占领领土权 , 但国王保留对公司所占领土的最高领有权,援引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中的描述“英国国王对公司领地有最高领有权,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可以干预对印度的管理,也意味着将来可以收归国家管理”。
自此,英国商人合股集资、共同经营的基础被逐渐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英国议会和统治阶级在公司中权力的深入。
“18世纪70年代,鉴于公司征服扩大,领地增加,英国议会就开始插手对印度的管理。
英国上层各界都有此要求,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中新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强烈,希望对印度的统治应该有利于英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由少数商人长期独享其利。
”(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17世纪30年代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侵占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建立受英国控制的三个辖区。
1757年,英军占领孟加拉,1761年取代法国在孟加拉的统治。
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对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的税收权和民事审判权。
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法”,决定由国会委任总督,全权管理所谓英属印度全部领土,并逐步接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力。
1784年,英国国会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行政法”,英国殖民者用法制形式确认对印度的统治。
从此,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透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助理政府和军事作用。
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在明显的保护下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了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
在苏拉特、金奈(1639年)、孟买(1668年)和加尔各答,它建立了大本营。
1680年代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
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拥有可怕的和有威胁性的军事力量。
在1698年,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格言“从属于赞助者——英格兰国皇和国会” 此时英国和法国成为了大敌。
两国之间常常为控制殖民地而发生小战争。
1742年,由于政府惧怕战争会导致财政困难,同意将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的期限延长到1783年,代价是公司向政府再贷款100万英镑。
最后小冲突真的导致了战争。
从1754年到1763年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加固其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土地。
战争也波及到印度。
公司军队与法军在那里爆发冲突。
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超过了它的欧洲竞争者。
由于战时军队和经济的补给需要与印度的贸易大增,同时英国获得原材料的能力和生产方式的效率也提高了。
其结果是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这个富强导致的生产和需求又提高了它对远洋贸易的需要。
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对世界市场的单一最大占有者,并对政府施政加以影响。
硝石贸易
鸦片贸易
在18世纪,中国对鸦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
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被禁止运送鸦片到中国,所以在孟加拉生产的鸦片要先在加尔各答出售,再在那里运到中国。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禁止鸦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烟,但公司仍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仲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
鸦片源源不绝的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和丝绸,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
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
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割让香港予英国。
公司通过施加压力、挑拨离间、提供可疑的保护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公国联合抗英。
从1757年到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东印度公司不断加固其统治,它变得越来越象一个国家,而不象一个贸易企业了。
前几个礼拜的时候吧,很多人都在纪念海子二十周年,那个我唯一觉得真的很幸福的诗人。
读了他的很多诗歌,也读了很多与他相关联的人的诗歌,思绪有些混沌。
海子的诗歌,外界当界的人士有褒有贬,读着不一样的文字,也有着不一样的心绪。
当耐着性子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震撼了,或许,我只能说,感染了。
被诗中强烈地温馨感染了。
我反反复复地读着这首诗,这首被誉为海子诗歌中不得不看的一首诗。
一种灵魂深处的感动迸发了出来,那种生活态度一直为世俗所不能容忍,不能理解。
一直生活得张扬而含蓄,一直快乐得源远流长。
对幸福诠释得淋漓尽致不仅令我敬佩,更给了我感动。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努力地萌芽,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阳光扫去了心中每一片的阴霾。
曾经疼痛而溃烂的地方,正有温情的血水流淌。
文学与生命的极限交汇在了一起,升华而凝成了幸福。
海子用自己最明媚的笔触,流淌出了如此一阕幸福之歌。
甚至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煽情,却于心给我一种最最爆发的感觉。
写下这首诗的两个月后,海子卧轨自杀了,这首诗强烈地表述了他最后对于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也体现出了他
用尽一生所思抒写的含义。
宁静、淡泊。
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如此的理性,如此的单纯,令我一个旁观者都忍不住羡慕不已。
海子真的做到了,他用文字做到了,海的孩子,也逃脱了本就不属于他的世界的羁绊,真正的幸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两句诗令我几乎落泪,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呼唤,如此的决绝。
悲伤是孤独而善良的,那么幸福就是清高而孤傲的。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认为。
我一直参悟不透其中的含义,幸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令那么多人魂牵梦萦却没有人可以做到。
后来,我才明白,我错了。
幸福是卑微的,因为它是最容易达成的;幸福是圣洁的,因为它真的太珍贵。
海子真的就像个孩子一般,领会了幸福的真谛。
幸福就是那么的平庸,平凡。
不会被任何所牵绊却也不会因此而放纵。
幸福与大爱般无私的豁达不一样,它仅仅属于自己。
固执而倔强地走下去,不曾停息,不曾放弃,不曾绝望。
让所有人见到你都微笑,让你见到所有人都微笑。
我并不觉得这首诗有多么的浪漫,只是,就是它就是有那么大的魔力,让每一位读者感到温存的爱抚。
偶然有一天,在百度词科上查“幸福”,一句话印象十分的深刻,“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然后我更加意犹未尽地想起这首诗。
幸福不浪漫,一点都不。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的直白,但很多很多的事情,会在不经意间堆积起来,令你一下子感受到幸福的躁动。
或许也只是满足。
满足于现状吧,每个人都会很幸福的。
满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你也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有一种冲动,突兀地从心中抽芽,就好像身体中长出了一个顽强的漩涡,一点一点滋生着。
就像诗中的那句话,“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那是诗人的一种冲动。
而我只是想无比快乐地告诉所有人,我真的很幸福,很满足。
就算世界动荡,在绝望都有微笑的勇气。
我特地又读了一遍诗,然后我放下手中的一切,走到了门外。
看着洒在身上的阳光,听着周围的喧嚣,这个恋恋尘世,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将加倍地去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我的生活。
你看,阳关多好,我会告诉每一个人,看我多幸福,你们也那么的幸福。
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幸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个人爱世界,爱人类,爱人,就意味着必定会对人类精神内部的黑暗投之以广博的悲悯,施之以温暖的抚慰。
一个人的心灵是不是残缺,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冷与暖,同时还取决于你是不是能够用自己羸弱的爱心包裹这个世界。
一个人如果能够用心灵包裹这个世界,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明,都会永驻他的心中。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包裹苦难,在包裹和消化苦难中体验做人的尊严与幸福。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