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文献综述
桥梁钢板桩总结文献综述解读

桥梁基础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的文献综述1、钢板桩围堰的优点和缺点,使用范围钢板桩围堰具有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速度快、施工简便、接合紧密且不易漏水、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基础水中承台的施工中。
结构分析较为复杂、侧壁易出现漏水、封底混凝土施工前易出现管涌和钢板桩易出现卷曲。
详细调查了解水文地质、环境条件、附近有无类似成功工程经验等,卵砾石地层、裸露岩层、淤泥或杂填建筑垃圾地层,开挖面水深14~16m以上或水流速度很大等条件下一般不宜采用钢板桩围堰方案。
水深流急,尤其抽水后10 m左右的水头差对围堰刚度要求大,具有相当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围堰支撑体系的变形监测,每天定时测量变形情况。
2、钢板桩围堰在成功实施案例[1] 钢板桩墙在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变形及内力特性研究(1)桥名蕉门水道大桥(2)基础/承台长宽高尺寸承台尺寸:长×宽×高=17×10.5×4m承台顶标高-3.1m,承台底标高-7.1m(3)围堰钢板桩的类型U型钢板桩,原装日本FSPⅣ型12m规格拉森钢板桩(4)长度、截面尺寸两条12m接驳成24m长,用90kW振动锤打入,(5)钢板桩入土深度14m:泥面高程-2.7m,钢板柱底16.7m(6)水面离河床的深度河床位-2.7m,平均高潮位为6.2m,最高潮位为7.68m,多年平均低潮位为4.31m,最低潮位为3.4m。
平均流速为1.5m/s;计算水位6.5m(7)内支撑类型钢板桩围堰长边20.5m,短边12.76m,围堰内支撑系统采用2根同类型工字钢组合分别作为围檩,四个角的内斜撑梁、内対撑梁。
第一层支撑系统采用两根140a工字钢,第二层支撑系统采用两根145a工字钢,第三、四、五层支撑系统采用两根156a工字钢。
(8)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步骤利用每个围堰边角四个钢套筒作为承重结构,在钢套筒距离水面0.5m左右割孔插入牛腿,布置工作平台,然后焊接第五层围檩、对撑和角撑。
桩基础文献综述(写写帮整理)

桩基础文献综述(写写帮整理)第一篇:桩基础文献综述(写写帮整理)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础设计研究的意义桩基础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基础型式,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
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桩基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凡兴建规模大一些的建筑工程,都会用到桩基技术,或者作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桩基础,或者作为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
由于桩基具有的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及差异沉降小、沉降稳定快、抗震性能好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等特点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土的变异性以及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关于桩基的理论研究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采用桩基础,目的就是要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
因此桩基础的承载力分析是桩基础工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影响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所以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分析是桩基础工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主编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了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2.1 按承载性状分类:2.1.1 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
2.1.2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2.2 按成桩方法分类:2.2.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2.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2.2.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2.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2.3.1小直径桩:d ≤250mm;2.3.2中等直径桩: 250mm< d <800mm; 2.3.3大直径桩: d ≥800mm。
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六篇

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六篇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范文1首先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假如消失地基上部土体性质较为脆弱、同时下部土体深处土体性质较为坚硬时,这种土体状况是较为相宜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状况类型之一,但值得留意的是假如在建筑地基土体的整体深度中土体上部的脆弱土体类型较厚而桩基础的最深深度无法有效的触遇到土体下部的坚硬土体时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需要将桩基础施工技术使其能够通过桩基础有效的将何在传到下方的脆弱土体层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肯定要亲密留意这一点,保证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确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其次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地基消失较大的沉降现象或者是存在不匀称沉降现象的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这种状况下也是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其相关性质性能的最佳施工现场之一,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这种状况下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以及水平应力,防止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消失倾斜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亲密留意做好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沉降现象的掌握工作,确保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确较好的发挥其相关功能。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1.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三种,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冲击力将桩基础直接打入地基土体中,具有施工设备操作简洁、施工工艺快捷便利以及施工成本投入较低等优点,但是相应的缺点是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桩基础施加的打击力很简单就导致桩基础本身材料的损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桩锤的力度是施工单位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当必需做好的工作内容;钻孔灌注桩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完成对桩基础成孔工作,继而在桩孔中完成对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和保养工作,使灌注桩、混凝土以及土体形成三者结合的新型土体材料,有效的完成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改造的目的。
综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

综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摘要:在一个工程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地基部分的质量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与整体项目的稳固性以及后续的使用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需要我们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来实施地基结构的建造,桩基础技术是现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所以受到施工操作人员的青睐,这篇文章围绕这项技术的实际运用展开全面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有做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探讨引言:建筑项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为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及其容易受到软弱地基的影响,导致建筑出现沉降和倾斜等情况,危及建筑的安全。
然而部分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桩基础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亟需改进和完善。
1桩基础技术分析1.1桩基础尺寸应用伴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变化,带动了建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施工技术也在进行这优化和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对桩基础技术就提出了更加严苛要求。
高层或者是超高层建筑与中低层建筑相比较,不仅仅是建筑层数的层面,建筑物自身质量也大幅度提升,这就需要桩基础具有较高承载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调整自身整体结构参数,保证结构具备较高承载负荷的能力。
1.2桩基础的低污染、低消耗传统建筑物桩基主要通过筒式柴油锤冲击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实现,这种桩基础质量较高,同时具有较高承载性能,土建施工效率大幅度提升。
尽管现如今很多高科技技术的使用降低了对外界的影响,但是项目建造中还是会出现大量的噪音,同时会伴随油污飞溅,对土建桩基础顺利施工建设造成影响,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正式由于传统筒式柴油锤冲击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专业对环境及人们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通过静压实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土建施工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主要应用想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完善,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建筑工程施工时间。
文献综述-桩基工程

1.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桩基是近海工程、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桩基不仅要承受轴向荷载还要承受水平荷载,由于桩基结构的特殊性而产生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桩的水平变位与土反力的非线性性质给结构分析带来的复杂性。
对于水平静荷载及循环荷载,p-y曲线法是一种能较好地反映桩基非线性变形特性的方法。
p-y曲线法应用的关键是选取合理的p-y曲线线型以及合理的计算参数。
关于p-y曲线的确定最好的方法是现场实测,p-y曲线公式中的参数是和当地地质资料情况密切相关的,规范中建议使用的Matloek p-y曲线法计算公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
国内外有关规范推荐的p-y曲线均需用到土工参数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和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中最大主应力差一半时的应变值,而获得这两个参数需要进行比较复杂且费用较高的土工三轴试验,限制了p-y曲线法的广泛应用。
对于p-y曲线法的这一不足,现阶段的研究更多的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有限元法,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和其他数值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2.研究现状陈菊香[1]等人通过结合p-y曲线和有限元的方法,探讨了多层地基中水平承载桩非线性受力特性,该方法假定桩间土对桩单元的水平抗力按线性分布,引入线性插值函数模拟单元约束反力,导出了桩-土相互作用的P-Y曲线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直接迭代算法进行编程求解。
该方法中关于土抗力模量沿深度分布的假定借用了m 法中的假定,即土对桩的反力为一梯形线性分布。
燕斌[2]等人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在桥梁桩基础计算中他采用FB—Multipier建模分析,桩基础用非线性梁单元模拟,承台用弹性板单元模拟,土体用离散的p-y(土体水平抗力)、t-z(桩侧土体的竖向摩阻力)和q-z(桩底土体的支承作用)弹簧模拟,通过考虑土体非线性程度的不同对规范中给出m值进行迭代修正后,m法与p-y曲线法可得出相近的结果。
苏静波[3]等人从Newmark方法弹簧支座的概念出发,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复合地基反力法的p-y曲线公式,推导了作用于桩上的非线性弹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基于marc有限元软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结合试桩资料的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桩基础施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桩基础施工论文参考文献一、桩基础施工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第一讲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施工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0年5期.沈保汉.[2].试论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6期.杨文宗.[3].探讨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科技与企业》.2014年7期.姬永峰.[4].桩基础施工中地基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1期.杜磊.[5].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的几点策略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36期.刘露露.[6].影响桩基础施工的因素与解决措施.《建筑·建材·装饰》.2014年20期.周琨.苏洪山.[7].桩基础施工的特点和应用.《黑龙江科学》.2013年12期.袁野.[8].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9期.刘国才.谷志恒.[9].桩基础施工中地基土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建筑》.2015年32期.王士伦.[10].刍议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低碳世界》.2014年7期.赵毅.何媛.二、桩基础施工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桥梁桩基础施工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邸亭乐.桥梁与隧道工程北京交通大学2008(学位年度)[2].岩溶地区公路桥梁深水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王学军.建筑与土木工程重庆大学2003(学位年度)[3].葫芦鼎大桥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陈永康.建筑与土木工程重庆大学2007(学位年度)[4]广东省花都亚热带型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作者:郭鹏.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学位年度)[5].深水桩基施工振动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武志明.桥梁与隧道工程西南交通大学2007(学位年度)[6].乌龙江大桥(新建复线桥)深水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李跃穗.森林工程福建农林大学2010(学位年度)[7].临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及关键问题.作者:王强.建筑与土木工程武汉理工大学2011(学位年度)[8].岩溶强发育地区深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陈剑华.建筑与土木工程中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9].钢吊箱围堰在深水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波.工程管理西南科技大学2013(学位年度)[10].新型液压打桩锤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PLC控制.被引次数:15作者:王胜.机械电子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相关桩基础施工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EngineeringConstructionCannons:TheoryandPractice.OlegG.Pensky《KSCE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7[2]ThreeDimensionalNumericalInvestigationontheEffectofBridgeConst ructiononExistingTunnel.ChungsikYoo《KSCE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3[3]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HJOINTSTEELPIPESHEETPILESINCONSTRUC TIONOFFOUNDATIONSFORSTRUCTURES. MakotoKimuraShinyaInazumiJonahKiptanuiArapTooKoichiIsobeYuukiMitsudaY oshikazuNishiyama《Soilsandfound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2[4]Assessmentandcontrolofmetroconstructioninducedsettlementofapil esupportedurbanoverpass.YanyongXiangZhipingJiangHaijianHe 《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3[5]GROUNDBEHAVIORDUETOTUNNELEXCAVATIONWITHEXISTINGFOUNDATION. EUNSUSUNGHOSSAINM.SHAHINTERUONAKAIMASAYAHINOKIOMAKOTOYAMAMOTO 《Soilsandfound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2[6]Parallelizedcomputationalmodelingofpilesoilinteractionsinmecha nizedtunneling. GuntherMeschkeJelenaNinicJanoschStascheitAbdullahAlsahly 《Engineeringstructur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Feb.[7]CentrifugeModelTestofGroundwaterPollutionDuetoConstructionofPi leFoundationsinWasteDisposalSite.BinodL.AmatyaJiroTakemuraOsamuKusakabeM.RuhulAminKhan 《Internationaljournalofoffshoreandpolar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1[8]OnDesignandConstructionofPileGroupFoundationofTaipei101. ChingHanYu《GeotechnicalEngineering:JournalofSoutheastAsianGeotechnicalSociety 》,被EI收录EI.20111/4[9]DesignandConstructionofaHonduranReplacementBridge. LiZhenqiangRigobertoRamirezC.JuanCarlosArgueello《PCIjournal》,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4[10]SimplifiedLateralAnalysisofDeepFoundationSupportedBridgeBents :DrivenPileCaseStudies.BrentRobinsonVinicioSuarezMohammedA.GabrMervynKowalsky 《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四、桩基础施工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岩溶地层桩基础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刘刚,2012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桩基础施工新技术(第一讲)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沈保汉,2013第三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3]桩基础施工新技术(第一讲)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沈保汉,2011第一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4]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沈保汉,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5]桩基础施工新技术(第二讲)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方向(上).沈保汉,2013第三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6]桩基础施工新技术(第二讲)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方向(下).沈保汉,2013第三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7]桩基础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三)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笼桩.沈保汉,2011第一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8]桩基础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八)载体桩.沈保汉,2011第一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9]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沈保汉,200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第五届联合年会[10]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曾维庆,2007南方七省(区)硅酸盐学会第25届学术交流年会。
文献综述 (3)

文献综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由于深基坑的增多,支护技术发展很快,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加筋水泥土墙和土钉墙等,计算理论相比较于从前都有很大的改进。
支撑方式有传统的钢柱(或者型钢)和混凝土支撑,亦有在坑外采用土锚拉固。
内部支撑形式也有多种,有对撑,角撑,桁架式边撑等。
在地下连续墙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方面,还推广了“两墙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支护结构的费用和缩短工期。
各种建筑物与地下管线都要开挖基坑,一些基坑可直接开挖或放坡开挖,但当基坑深度较深,放坡不便时,可以采用基坑支护,过去支护比较简单,也就是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一般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而对于深基坑已不能满足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基坑深度和体量的增大,支护技术也有了较大进展,按功能分常用的有以下一些:1)挡土系统:常用的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
其功能是形成支护排桩或支护挡土墙阻挡坑外土压力。
2)挡水系统:常用的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锁口钢板桩。
其功能是阻挡抗外渗水。
3)支撑系统:常用的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
其功能是支承围护结构侧力与限制围护结构位移。
1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1.1钢板桩支护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
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
[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
但是钢板桩的施工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和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很大的地区,其使用常常会受到限制。
而且钢板桩本身柔性较大,如支撑或锚拉系统设置不当,其变形会很大,所以当基坑支护深度大于7m时,不宜采用。
同时由于钢板桩在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需要拔出,因此应考虑拔出时对周围地基土和地表土的影响。
桩基础经典论文三篇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质量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坍陷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础设计1 研究的意义桩基础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基础型式,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
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桩基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凡兴建规模大一些的建筑工程,都会用到桩基技术,或者作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桩基础,或者作为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
由于桩基具有的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及差异沉降小、沉降稳定快、抗震性能好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等特点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土的变异性以及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关于桩基的理论研究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采用桩基础,目的就是要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
因此桩基础的承载力分析是桩基础工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影响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所以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分析是桩基础工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主编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了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2.1 按承载性状分类:2.1.1 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
2.1.2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2.2 按成桩方法分类:2.2.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2.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2.2.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2.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2.3.1小直径桩:d ≤250mm;2.3.2中等直径桩: 250mm< d <800mm;2.3.3大直径桩: d ≥800mm。
金红艳;王佳珣[2]撰写的《桩基分类探究》,把桩基更加细致的分为以下几类:根据承台的地面位置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按成桩方法对土层的影响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根据桩的使用功能可分为轴向抗压桩、轴向抗拔桩、横向受荷桩和复合受荷桩;根据桩的竖向荷载传递机理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根据桩的材料可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和复合桩;3 桩基的沉降桩基础在房屋建筑中是一种很常用的基础,在桩基设计中,最主要的是确定竖桩的承载力与沉降,尽管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内,从事岩土工程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为了精确计算和预测桩基的沉降,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系列的计算桩基沉降的方法,但时至今日,对桩基沉降的预估仍然不熊充分地反映真实的情况。
李朝晖[3]撰写的《桩基沉降的研究现状》,对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
3.1单桩的沉降分析计算3.1.1荷载传递分析法3.1.2剪切变形传递法3.1.3弹性理论法3.1.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3.2.群桩的沉降分析计算3.2.1弹性理论法黄发安[4]撰写的《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础,其沉降的变形性是桩、承台、地基土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由于地基土的复杂多变性以及成桩工艺、桩型及布桩方式的多样性,桩基沉降计算历来是桩基础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因此做了以下的工作:首先,简要介绍了单桩沉降性能和沉降计算方法,分析各种单桩沉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对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
其次,全面分析了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并对群桩沉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
再次,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的负摩擦力和沉降计算方法。
依据规范推荐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编制了桩基础沉降计算软件,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软件的可靠性,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擦力对桩基沉降的影响。
刘争宏,郑建国,张继文,戚长军[5]撰写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针对高速铁路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由于浸水引起的附加沉降计算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以现场大型桩基浸水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桩基浸水附加沉降的产生机理,提炼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提出了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浸水附加下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需主要考虑的工后沉降,工后沉降可能比工前沉降大得多,桩身压缩沉降是沉降的主体,混凝土蠕变在沉降计算中不可忽略;通过荷载传递理论计算浸水前桩身轴力分布,假定浸水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获得浸水后的桩身轴力分布,据此可分别计算构成工后沉降的桩身弹性压缩桩身蠕变和桩端沉降。
4 桩基负摩擦力的影响桩基础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除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
试验研究资料表明,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础,桩周土受水浸湿后,桩侧摩擦力大幅度减小,甚至消失,当桩周土产生自重湿陷时,桩侧的正摩擦力迅速转化为负摩擦力。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其桩底端以下的持力层: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黄土(岩)层;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低压缩性的非湿性土黄(岩)层。
这样,当桩周的土受水浸湿,桩侧的正摩擦力转化为负摩擦力时,便可由桩底的下部非湿陷黄土(岩)层所承受,同时桩基地基也不致因浸水引起湿陷,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鹿群,张岳文,郑述海,张润泰[6]撰写的《桩基负摩擦力的成因、机理与危害分析》,就桩基负摩擦力的成因,机理与危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4种桩负摩擦力的估算方法和减小桩负摩擦力的方法。
并对发生负摩擦力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罗宇生[7]撰写的《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础》,提出我国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先后采用悬吊法和在桩体内埋设滑动测微计等方法,对端承型桩的摩擦力和端承力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测结果表明,桩周的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以前,桩顶上的荷载由桩侧的正摩擦力和桩底端土的反力共同所承受,桩周土受水浸湿以后,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侧的正摩擦力显著降低,甚至消失,桩顶上的大部或全部荷载由桩身传给桩底端的持力层所承受。
故单桩的侧摩擦力和端承力均应按饱和状态下的土性指标确定。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桩周土层受水浸湿产生自重湿陷时,其相对位移远远大于桩的下沉量,因而沿桩身侧面产生向下作用的负摩擦力,此负摩擦力相当于给桩施加一个向下的附加荷载(简称下拉荷载),并与桩顶上的荷载全部由桩身传给桩底端的持力层所承受。
.确定单桩承载力时,除不计算湿陷性土层范围内桩侧的正摩擦力外,并应扣除桩侧的负摩擦力。
陈志辉,陆永强,朱伟强[8]撰写了《桩基负摩擦力浅析》,分析了负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桩侧负摩擦强度和中性点位置的确定办法。
对比分析了竖向受压桩和堆载作用下桩基负摩擦力的性状,并通过有限单元法建立简单模型,定量地比较了竖向受压桩桩侧极限摩阻力与堆载作用下桩侧负摩擦力的大小。
5 承台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9]撰写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承台的可靠度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对承台进行设计。
袁伦一[10]撰写的《桩基承台设计方法浅谈》,介绍了目前国内桩基承台的计算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种体系:梁式体系和撑杆加系杆体系。
罗君东[11]撰写的《关于桩基承台设计方法的商榷》,提出桩基承台的受力分析不宜采用弯曲理论,而应建立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力学模型,运用桁架理论来加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计算方法,预计可比现行规范建议的方法节省材料达30~40%。
岑国基,邱岳[12]撰写的《桥梁桩基承台设计》,提出几个目前桥梁桩基设计的问题,如:承台剪力及弯矩计算的截面控制;剪应力的提高系数;钢筋布置及其锚固型式要求等等。
并对部分桩基设计问题给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6 总结分析综合分析目前的研究资料,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桩周土层受水浸湿产生自重湿陷时,桩顶上的荷载全部由负摩擦力和桩身传给桩底端的持力层所承受。
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由于地基土的复杂多变性以及成桩工艺、桩型及布桩方式的多样性,桩基沉降计算历来是桩基础设计中的一个难题,时至今日,对桩基沉降的预估仍然不熊充分地反映真实的情况。
但是,严格按照规定设计,精心的计算,高度重视关键步骤,细致分析实验数据,就能完成设计计划。
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金红艳;王佳珣.《桩基分类探究》[J].硅谷.2009.[3]李朝晖.《桩基沉降的研究现状》[J].岩土工程.2006.[4]黄发安.《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J].岩土工程.2006.[5]刘争宏,郑建国,张继文,戚长军.《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3.[6]鹿群,张岳文,郑述海,张润泰.《桩基负摩擦力的成因、机理与危害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3.[7]罗宇生.《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础》[J].陕西建筑.2005.[8]陈志辉,陆永强,朱伟强.《桩基负摩擦力浅析》[J].土工基础.2007.[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袁伦一.《桩基承台设计方法浅谈》[J].公路.1999.[11]罗君东.《关于桩基承台设计方法的商榷》[J].建筑结构.1994.[12]岑国基.邱岳.《桥梁桩基承台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