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数据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数据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数据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5章以及6.1和6.2是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础要求,需要时,适用于更高防护水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针对与感染动物饲养相关的实验室活动,本标准规定了对实验室内动物饲养设施和环境的基本要求。需要时,6.3和6.4适用于相应防护水平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气溶胶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2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2.3 气锁 air lock 具备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条件、化学喷淋(适用时)和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4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 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5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2.6 缓冲间 buffer room 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间的密闭室,需要时,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7 定向气流directional airflow 特指从污染概率小区域流向污染概率大区域的受控制的气流。 2.8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的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而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研究均离不开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医学科学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实验医学”阶段,动物实验就显得更加重要。实验医学的主要特点是不仅对正常人体或病人(在不损害病人的前提下),而且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包括试管内,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实验,尤其是整体动物的实验研究。动物实验方法的采用及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因此,那些认为医学的发展主要靠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可有可无,认为中医发展所走的道路就是一个有力证明的看法是得不全面的,动物实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和临床观察一样,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是缺一不可的,又是互相促进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动物实验才能把医学置于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生理学家巴甫洛夫(И。Π。Π。aBлOB)曾经指出:“整个医学,只有经过实验的火焰,才能成为它所应当成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医学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论点,已经并且正在被医学发展的历程所证实。 一、近代医学发展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有人把医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玄学阶段、经验医学即描述医学阶段,实验医学阶段和理论医学阶段。当然这只能说是概括的划分,其间的重叠交叉是难免的,不能绝对化。 由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认识能力的限制,最初医学只能是玄学的,而经验医学延伸的时间很长。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就存在一个如何与疾病斗争的问题。最初在既无医又无药的情况下,除了一些迷信方法外,人们最早尝试的方法可能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各种动、植物资源来治病,有些可能成功,有些可能失败,由于当时人们活动局限于某一地区,所以这时医学完全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当时医学发展只能靠师承口授,在这个阶段,人类为医学发展是付出了代价的,有一些人在治疗过程中因中毒而死亡。随着人类文化发达就要求系统地辩认哪些动植物可以用来治疗病,哪些是有毒的,于是我国就出现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从神农到李时珍,他们研究的方法基本类似,或是根据以往的临床实践或是亲身试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为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这种实验方法是手工业式的,它既费事又危险。从我国秦汉的“神农本草”记载的369种药物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1892种药物耗费了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世界上一年新合成的化合物近十万种。即使可以找到这么多自愿受试者,它的代价也高得令人不能接受。一些剧毒化合物,它们仅需要几十微克就足以迅速致命,谁也不会主张人们试尝一下,这种局面就强迫我们不得不用动物来代替人进行试验。事实上,不论在中国或西欧,人们早就用动物来试验一些药物的毒性。这可以看做是基础医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被迫发展与不自觉发展的阶段。 自二、三世纪起,盖凌(Calen)的学说统治欧洲医学一千多年,其错误和问题很多,但一直拖到中世纪还没有完全改正和解决。中国医学则从纪元前几个世纪即开始了经验医学,并影响到整个中国及远东地区。祖国医学因有自己的理论,自成体系而流传不衰,但缺乏实验研究的推动,所以发展速度也就比较慢。随着文化发展,人们认识到要治疗疾病,除了研究药物外,还必须对人体有所认识,因此在16、17世纪开创了实验医学,近代医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在西欧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安·维萨列斯(Andreas Vesalius)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微生物学控制

微生物学控制 1、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分级的原因是 A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造成钱财的浪费 B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有质疑、造成钱财的浪费 C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使实验被迫中断。 D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拖延研究的 时间 2、我们国家实验兔的微生物学分级划分 A 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B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C 一级清洁动物、二级SPF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D 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悉生动物及无菌动物。 3、普通动物的概念应该包括 A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B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C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原、不携带对实验干扰大寄生虫的病原 D 不携带所规定的对动物危害大的病原、不携带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4、为了保持普通级动物的健康必须 A 对动物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病、对动物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 去购买动物。 B 对动物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对动物生活的设施要主要防虫、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 去购买动物。 C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 接种各种疫苗 D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 犬、猴、兔可以接种一些指定的疫苗。 5、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A 教学示教之用;科学研究之用;生产所用; B教学示教之用;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没有培养出高级别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39355.html, 1

目录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3) 第一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3) 第二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 (3) 第三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供需错位情况分析 (4) 第四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需求满足率与潜在需求量分析4 一、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满足率分析 (4) 二、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潜在需求量分析 (5) 第五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6) 第六节2013年实验动物区域市场分析 (6) 2

3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2009年我国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866.46万只,2013年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594.63万只,同比2012年增长率为1.18%。2014年1-9月我国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328.67万只。根据这几年的总体趋势和国家试验动物的3R (替代、减少、优化)发展趋势,预测2014年全年试验动物总消费量将会低于 2013年。 图表- 1:2009-2014年9月试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中元咨询整理 第二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 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

动物生理复习要点及大纲知识点

绪论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及其各自的作用 a感受器:接受刺激的结构,并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一定的神经信号; b效应器:产生反应的结构; c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内; d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将感受器和效应器与神经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 C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A.定义: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B.特点: 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 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 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捕食行为、逃离行为) 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又称为细胞生理学。 3、急性实验:是以失去知觉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成 A 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在体实验:麻醉在状态下,对动物施行手术,暴露所要观察或实验的器官。例如胸内负压的测定、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出某种细胞,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其影响因素。例如蛙心离体灌流、小肠离体运动描记。 以上这两种实验方法都要求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B 特点: 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在体内的活动情况。 慢性实验: A、定义: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由于这种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例如假饲实验 B、特点: 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连孝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军事科学等方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而且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实验动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 1.1 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 1.1.1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1]。 1.1.2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旧。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2]。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1.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D层流架系统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按照微生物学控制标准或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4级:①普通动物也称一级动物(conventinal animals,CV),只能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预实验;②清洁动物也称二级动物(clean animals,CL),它的原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动物。可用于大多数科研实验,是目前主要要求的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③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也称三级动物。SPF是国际公认的实验动物,适用于所有的科学实验,是国际标准级的实验动物,主要用于具有国际交流的重大课题;④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和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也称四级动物,它们属于非常规动物,仅用于特殊课题。■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工作与生物安全 1、实验动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生物医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与实验动物息息相关。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的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对于医学科学来说,探讨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治疗与治愈机制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的机制,无一不是通过动物实验而阐明或证实的,如肝炎、非典、艾滋病等都需运用相应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来阐明各方面的机理,并且研制传染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都要用到大量和多种的实验动物,最后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2、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研究试验过程必须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反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越来越多的使用动物进行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麻风、狂犬病、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研究。动物感染实验从接种病原体到实验结束,中间要经过以日、周、月计算的过程,在此期间,给动物喂食、给水、更换垫料及笼具等,遇有病原体随尿粪、唾液排出,就会有感染性气溶胶不断向环境扩散的危险;剖检动物时,实验者还会有接触在体液、脏器中繁殖了的病原体的危险;根据动物种类不同,还可能被动物咬伤甚至由于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而被感染等。因此,动物实验过程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同时,制定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 动物实验中生物安全不容忽视 在动物实验中,对实验室的不科学管理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例如饲养中的动物将接种的病原体通过呼吸、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环境,如果实验室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就会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此外,用来做实验研究的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 实践证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脱离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涉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实验研究。佐藤浩强调,维护生物安全,动物研究机构要不断完善检疫制度,并把实验标准和特殊微生物操作、安全性设备及机构规定的生物安全性等级相结合。 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 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实验室生物安全参考文本

实验室生物安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实验室生物安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 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各有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 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 决。 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 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 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 岗。未经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 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 学生进行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4.未经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重大动物疫病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 5.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丢弃在普通垃圾箱内。 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6.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

生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7(3):189~190,1997 生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张汤杰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 实验动物的正确选择是医学和生理学研究取得成果的一个前提,医学和生理科学的发展对于实验动物的种类和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由于各类动物的特点不同,研究者不能随意取一种动物来做实验,每一种实验都有其最合适的实验动物。笔者根据多年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体会,结合前人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生理学研究者选择实验动物时参考。 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各类动物机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很明显,动物越高级,结构和功能也就越复杂。选择实验动物首先必须根据实验的目的来进行。猫的神经系统较发达,具有耐受长时间麻醉的能力,常用于进行神经系统急性实验的研究,如用于神经冲动的传导、感受、姿势反射、去大脑僵直以及机体在受到刺激时各系统产生反应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讲,它比兔及啮齿类动物与人有更近的血缘关系[1]。大鼠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常用作应激反应和垂体肾上腺内分泌实验的研究。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亦常用来直接记录血压。由于大鼠无胆囊,可用来做胆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方面的研究。生殖生理研究中也常用大鼠作为研究排卵和阻断排卵的动物模型。而仓鼠则具有可外翻的颊囊,特别适合于进行微循环方面的研究[2]。生理、药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是蟾蜍和青硅。离体的蛙心能维持较长的活动时间,常用来进行心脏生理功能的研究;青蛙等也可用来做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和反射弧分析等实验;雄蛙还可用来做妊娠诊断实验。犬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都较发达,消化系统和消化过程与人有相似之处,可用于胰液分泌实验。此外,犬经调教后还能配合实验,如条件反射实验等。山羊主要用于做前胃的实验,如瘤网胃的运动及消化机能的研究等。家兔的体型适中,性情比较温顺,耳朵较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反复注射,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生理学实验的研究,如常用兔做血压、呼吸等急性实验。不利因素是兔易患多种疾病,其心血管系统也比犬、猫等动物脆弱。禽类生理研究中常采用鸡,摘除公鸡睾丸可观察激素对雄性特征的影响。在血液凝固实验中也常用到鸡。鸽子的视觉敏锐,记忆良好,适合于行为学习和识别等方面的研究[3],在生理实验研究中也常用鸽来观察迷路与姿势反应的关系。还有鹦鹉用作行为学的研究等。在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实验研究时,大多采用猴来进行。如若采用蛙,其获得的结果将会和人的情况相距很远,因为蛙的神经系统和人相差很大。此外,猪、鸭等也可用于生理实验研究,尤其是小型猪,如我国的香猪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国外,生理学家用蝙蝠进行有关冬眠方面的研究,雌蝙蝠在秋天交配但到冬眠后才排卵并受精,蝙蝠是如何解决长期贮存精子和延缓受精这一问题一直是生殖生理研究的一大难题[4]。随着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生理实验研究用动物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对鹉鹿、狼、野羊、熊、水貂和狐狸等,都曾先后使用过这一类技术进行研究,在我国此类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 2.根据手术操作特点选择 由于每一个手术的手术通路不完全一样,所以必须在对组织解剖结构熟悉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动物。如犬因嘴长、鼻稍斜、脑壳偏圆,一般不适宜做摘除垂体实验,否则实验过程复杂 — 189 —

实验动物技术考试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一、大小鼠、豚鼠)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3-15 阅读次数:1278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一、小鼠 1、〖名称〗:BALB/c小鼠 〖简介〗: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安德尔文特(Andervont)等人使BALB/c 广为传播和应用。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②易患慢性肺炎。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2、〖名称〗:C57BL 〖简介〗: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1937年从C57BL分离出C57BL/6和 C57BL/10两个亚系。1985年从Olac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毛色:黑色。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②12%有眼睛缺损;雌仔鼠16.8%,雄仔鼠3%为小眼或无眼。用可的松可诱发腭裂,其发生率达20%。③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④对结核杆菌敏感。对鼠痘病毒有一定抵抗力。⑤干扰素产量较高。⑥嗜酒精性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⑦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 主要用途: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 3、〖名称〗:BALB/c -nu裸小鼠 〖简介〗: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A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 BALB/cA-nu。 主要特性:①无毛、裸体、无胸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变薄、头颈部皮肤出现皱折、生长发育迟缓。②由于无胸腺而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全类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 全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判断题]由于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不适于室内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2、[判断题]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 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3、[判断题]生物医学实验室内任何死亡动物尸体、组织碎块,要先高温高压灭菌后密封在塑料袋交专门机构进行处理。(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4、[判断题]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5、[判断题]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不需要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6、[判断题]工作人员在进入BSL-2以上级别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7、[判断题]学生进入生化医药类实验室可以不穿统一的实验服(白大褂)。(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8、[判断题]生物实验室里可以烹煮食物、聚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留宿。(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9、[判断题]在微生物实验中,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0、[判断题]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1、[判断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建设,其中生物安全一级(BSL-1)、二级(BSL-2)实验室应向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生物安全三级(BSL-3)、四级(BSL-4)实验室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置。(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3、[判断题]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性事件,主要表现二方面。一是正常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感染上人畜共患病;二是受感染动物由于逃逸或其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造成传染病扩散。(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4、[判断题]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一般都是无致病原感染的动物,不必在实验过程中注视其生物安全问题。(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5、[判断题]浸泡玻璃器皿的酸缸必须有防护罩,不得敞开放置。(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实验动物学论文

实验动物学论文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的地位及应用摘要: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试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和实验动物医学等。本篇重点论述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动物学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在诸多领域内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人类使用实验动物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对实验动物学赋予科学定义,并蓬勃发展是近百年的事。它虽然是一门于20世纪50年代新崛起的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但由于其对科学研究的特殊作用,受到了国家科技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其发展非常迅速。在经过几十年的整合与飞速发展,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体系。 1.实验动物学的地位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实验动物学衍生自畜牧兽医科学,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融合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具有自身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自身的理论体系的边缘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动物实验的规范化两大方面的内容。实验动物标准化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态学、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繁殖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医学等;而动物实验的标准化包括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伦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学等。实验动物学在社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发展和研究成果对于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实验动物学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2.实验动物学的应用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陈海燕 樊晓丽编 10-407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1 1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1 2 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及用品 15 3 常用生理溶液的配制 22 第二部分 必做实验内容 第一章 人体的运动系统 实验1 人体全身骨骼和骨骼肌系统(基础性) 23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实验2 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础性) 25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 实验3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基础性) 28 第四章 感觉器官 实验4 瞳孔反射和视野盲点测定 31 第五章血液与循环系统 实验5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基础性)34 实验6 蛙心搏动观察、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基础性) 36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实验7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综合性)39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实验8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综合性)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46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第一节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的。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机能。如离体心脏的灌流、离体肠段的活动以及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或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 4 种(1)执弓式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实验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 l、实验动物 2、实验用动物: 3、实验动物学 4、动物实验 5、普通环境: 6、屏障环境: 7、隔离环境: 8、近交系: 9、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0、封闭群: 3、垫料的基本要求: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X)号) l、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对实验的干扰;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病因、症状、病理特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研究风险性动物实验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措施。() 2、比较医学二:以实验动物为替身研究人类。通过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做人与动物的类比研究,探讨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最终战胜人类的疾病。() 3、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 4、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突变系、杂交一代动物和封闭群动物四大类动物。() 5、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四个等级的动物。() 6、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 7、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四个方面的内容。() 8、我国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9、我国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各省(市)实行独立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10、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11、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不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12、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单位,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13.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单位,应独立自主,自繁自养,饲养自己的品种、品系()。 14、为开发新品种而捕捉的野生动物,必须在当地进行隔离检疫,并取得动物部门出具的证明。野生动物运抵实验动物处所,需经再次检疫,方可进入实验动物饲育室。() 15、为开发新品种而捕捉的野生动物,应尽快进入实验动物饲育室进行隔离检疫。()

病生理动物实验技术汇总

实验一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兔、狗、猫、小鼠、大鼠、豚鼠、鸽子、蟾蜍、青蛙等,个别实验需选用猴或者猪。要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必须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动物。一般地说,健康的温血动物表现为行动活泼、反应灵活、毛色光泽、两眼明亮、食欲良好等。健康的蟾蜍和青蛙皮肤湿润、喜爱活动。如果进行慢性实验,还应选择年轻健壮的动物。体弱年老的动物往往反应迟钝或过敏,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差,术后也不容易恢复,这样会影响实验结果、要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健康动物。现将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常用实验动物的用途简介如下。 1、狗 经过训练的狗,可与人合作,很适合用于慢性实验,特别适用于需要训练的清醒实验,如条件反射试验。狗的体型大,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强,常用于其他许多小动物不宜进行的手术中,如胃瘘、肠瘘、膀胱瘘、胆囊瘘和颈动脉桥等。还能用狗复制多种机能实验动物模型,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障碍、缺氧、休克、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肝淤血、实验性腹水、肾性高血压等。在进行临床前毒性试验时,狗也是常用的动物。 2、家兔 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①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期培育的一个品种,成年兔的体重为1.5?3.5kg;②青紫蓝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灰银,成年兔的体重为2.5?3.5kg ;③大耳白兔(日本耳白),毛色为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的体重为4?6kg。 家兔性温顺,易饲养,繁殖率高,容易找到条件类似的对照兔组,而且价格低廉,在许多实验研究中可以替代狗进行各种实验和复制多种病理生理模型。例如;①家兔常被用来做直接记录血压、呼吸等的急性实验;②在研究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时,常选用家兔,因为它的降压神经在颈部和迷走、交感神经分开行走而单成一束,便于研究降压神经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如果选用大鼠或猫,则因其降压神经与其他神经混合在一起走行,所以给研究带来困难;③家兔心脏在离体情况下搏动很久,是观察药物或有害因子对哺乳类动物心脏直接作用较适合的一种模型;④成年家兔可诱发排卵,可用来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⑤离体兔耳、兔心的各种分析性研究,更为一般研究者所采用;⑥家兔对许多病毒和致病菌非常敏感,通过家兔的预先感染,可进行许多抗传染药物的研究,也常用作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原。 3、小白鼠 小白鼠是医学实验最常用的一种动物。由于繁殖力强,价格低廉,对实验动物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此应用极广,特别适用于需 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的效价比较等。 小白鼠对多种疾病有易感性,可以复制多种疾病模型,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慢性气管炎、脑炎等。用人工接种或化学致癌法可以复制各种癌、肉瘤、白血病。 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动作要轻,要耐心细致,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4、大白鼠 大白鼠性情不如小白鼠温顺,易受惊。当其受惊时,表现凶恶,易咬人,雄鼠间好斗,如饲养管理不安全,常会互相咬伤。 在医学实验中,大白鼠不如小白鼠、兔的用途广泛,但仍可用于多中实验和复制多种动 物模型,特别是需要做较大体形的实验,如直接记录血压,或用大白鼠做胆管插管收集胆汁以及肺水肿等实验,也可用于研究休克、DIC的血液循环变化。大白鼠后肢可做血管灌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