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指导:运动疗法方法及内容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实习报告

运动疗法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医院康复科实习时间: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实习人员:XX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涉及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PT)方面的实践操作,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学习了多种运动疗法的应用技巧。

1. 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是指患者在休息和睡眠时,采取有利于预防或减轻肢体功能障碍的体位。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地摆放良肢位,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 起立床训练:起立床训练是一种用于改善患者站立和行走能力的运动疗法。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起立床,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3. 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是指治疗师或患者在主动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外力辅助完成关节活动的运动疗法。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为患者进行躯干、双侧髋、踝等关节的被动活动,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4. 翻身起坐训练:翻身起坐训练是一种用于改善患者翻身和坐起能力的运动疗法。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起坐训练。

5. 感觉输入训练:感觉输入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患者的感官,提高其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运动疗法。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为患者进行正确的感觉输入训练。

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运动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多种运动疗法的应用技巧。

同时,我也认识到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我也注重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动治疗实训报告

运动治疗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治疗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于近期组织了一次运动治疗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运动治疗基本理论:学习运动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2. 运动治疗技术:学习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耐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牵引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步态训练等。

3. 临床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学习如何运用运动治疗技术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

4. 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运动治疗技术操作练习,包括徒手操作和器械操作。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由专业教师对运动治疗基本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等。

2. 技术操作培训:教师针对各项运动治疗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示范操作步骤。

3. 分组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技术操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4. 临床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带领学生分析病例,探讨如何运用运动治疗技术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

5. 实践操作考核: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检验学生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程度。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

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运动治疗技术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

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训总结本次运动治疗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详解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详解
定神敛之功效
第二式 韦驮献杵第二势
动作一:接上式。两肘抬起,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
掌臂约与肩呈水平 动作二: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三: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
动作四: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 操作提示:两掌外撑,力在掌根。坐腕立掌时,脚趾抓地。自然 呼吸,气定神敛
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年老或体弱者可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 臂外旋上穿经面前,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 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
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
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右臂屈肘,右掌下按于右髋旁,
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 操作提示:力在掌根,上撑下按,舒胸展体,拔长腰脊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 臂伸直,掌心向后,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然后 上动不停。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 转,动作略停;目视左斜后方 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 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掌心向下, 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第三遍最后一动 作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
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
落,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操作提示: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
动作二: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男性左手在
内,女性右手在内);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轻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doc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doc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引言: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和生活品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准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概述:1.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1.1确定治疗目标和患者适应情况1.2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方法1.3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训练目标1.4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和训练细节1.5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2.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2.1能量传递的选择和控制2.2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2.3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考虑2.4治疗环境的安全与舒适2.5持续监测患者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3.1根据病情和病程确定药物治疗方案3.2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3.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3.4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5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规范性监管4.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4.1确定心理治疗的目标和方法4.2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4.3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4.4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4.5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5.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5.1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5.2界定辅助工具的适用范围和限制5.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5.4监测辅助工具的使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5定期评估辅助工具的适用性,更新与替换总结: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是保障康复治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以及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了相关规范和要点。

临床医生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灵活运用这些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运动疗法教案模板范文

临床运动疗法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运动疗法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临床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案例分析材料3. 运动器材(如哑铃、弹力带、平衡球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临床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教学内容1. 临床运动疗法的原理- 运动生理学基础- 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运动康复学基础2. 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个体化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探讨临床运动疗法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运动器材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临床运动疗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疾病的临床运动疗法- 脊柱侧弯- 肩周炎- 骨折康复- 肌肉萎缩- 骨关节炎2. 临床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控制- 运动顺序和组数的选择- 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常见疾病进行临床运动疗法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临床运动疗法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科临床工作中,为保证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康复科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关怀。

本文档旨在为康复科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 康复科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证书。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康复科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3.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地进行合作。

4. 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工作用具的整洁和清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三、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评估结果,操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

3. 康复操作:操作人员应根据康复方案进行具体的康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各项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执行操作步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反应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应监测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同时,应定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反馈和需求。

5. 操作安全: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安全守则,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6. 操作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检查康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四、操作方法1. 物理治疗操作:物理治疗是康复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理疗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各项物理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 运动治疗操作:运动治疗是康复科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康复

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康复

临床应用改良法:为了使评 分更细、更准确一些, 当
认为肌力可在右上角加“+”,稍差时则在右 上角加“-”: 0 肌肉无收缩,无关节活动。 1 可摸到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 可见到肌肉收缩,除掉重力情况下关节可以轻微活动。 2 消除重力下关节轻度活动,可达关节活动范围的 80%。 2+ 消除重力下关节可全范围活动,但不能做抗重力运动。 3- 有抗重力运动出现,但运动范围不足 50%。 3 能抗重力运动。 3+ 能灵活抗重力运动,并可重复运动多次或稍抗阻力 4- 抗阻力运动出现,仅能抗较小阻力。 4 能抗中等阻力活动。 4+ 能抗中等或稍强阻力活动。 5- 能抗较大阻力运动,但较健侧力量稍弱。 5 正常。
(二) 常用的运动形式
1、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
2、助力运动(assisted movement):在外 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 的运动。外力可来自器械,也可来自健侧肢 体或他人的帮助。
3、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
4、抗阻运动(resisted movement):由患 者主动克服外界阻力来完成的运动。阻力可 以来自器械、重物,也可由人力施加,如瘫 痪后恢复肌肉力量的训练。
MMT 检查方法: 依据受试肌 肉收缩时所产生的肌肉活动、带动的关节
活动范围、抵抗重力和阻力的情况 而定。分为 0—5 共6级。
0 级 肌肉无收缩 代表符号(zero, O),评定结果为:全瘫 1 级 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代表符号 (trace, T),评 定结果 为:微有收缩 2 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除重力条件下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代 表符 号 (poor, P), 评定结果为:差,肌力为正常肌力的 25%。 3 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 抗外加 阻力。代表符号 (fair, F),评定结果为:尚可,肌力为 正常肌力的 50%。 4 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代表符号 (good, G), 评定结果为:良好,肌力为正常肌力的 75%。 5 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代 表符号 ( normal, N ), 评定结果为:正常,肌力为正常肌力的 100%。 虽然此方法较为粗糙, 但仍被认为是最方便可靠的肌力评定方 法而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运动方式、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性与肌肉的力量进行训练,做到循序渐进。

医疗体操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与局部性相结合。

在进行医疗体操时可使用器械,也可徒手。

分为主动运动,即利用患者自身主动进行,被动运动是利用外力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

外力包括健侧肢体、旁人的力量或器械的力量。

医疗体操可用于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可用于损伤与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与伤残的特点、功能状况和要达到的治疗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医疗体操进行训练。

可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耐力训练、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运动等。

关于运动量、运动强度、活动范围,应根据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情况,及时予以调节。

也可根据病情及情况分阶段进行训练。

2.有氧训练有氧训练是以增加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训练。

也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健身方法。

此种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运动方式对技巧的要求不高,易于推行,其运动方式有步行、健身操、游泳、自行车、原地跑、登楼梯、跳绳等。

人体生理负荷量是由锻炼的强度、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等决定的,而人体可以自监自控训练,因而安全有效。

一般采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训练,对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可提高负荷量,增加携氧能力,并且对改善机体有氧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进程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

有氧训练方法较多,但以库柏(Cooper)训练法具有代表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种训练水平的人都可采用。

3.民族形式的体疗有武术、气功、推拿、行走、跑步、保健体操、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钓鱼、爬竿等许多方法,应用器械健身的有拔河、跳绳、踢毽球、秋千、划龙舟,以及武术中使用的刀、枪、剑、棍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