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2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2

《工程力学》测验大纲〔202102修订〕一、测验目的:通过测验,促进学生加强对工程力学的学习,查验他们对工程力学的根底理论常识掌握情况和应用理论常识解决实际工程中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测验内容及要求:1、第一章理论力学局部:静力学(1)了解:工程力学的两个组成局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目的、工程力学的学科特点、工程力学根本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2)理解和掌握:固体:力与刚体的运动及力与弹性体变形的关系;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工程力学与其他根底课与技术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力系的概念,力系的分类。

力矩及力偶矩。

2、第二章平面力系⑴了解: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汇交力系与平行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⑵理解和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式。

摩擦的概念与摩擦锥。

2、第三章空间力系〔专科少学时函授不考〕3、(1)了解:空间力系分类。

任意力系的平衡与简化。

(2)理解和掌握:空间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4、第四章材料力学根底(1)了解:外力与内力的区别。

变形与应力之间关系(2)理解和掌握:内力的求解根本方法。

杆件的根本变形形式。

5、第五章拉伸压缩(1)了解:轴向拉伸与剪切变形特点。

(2)理解和掌握:拉伸变形〔压缩〕根本计算方法。

应力与应变计算方法。

强度核算。

6、第六章扭转(1)了解:扭转的内力特点(2)理解和掌握:扭转的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校核方法。

7、第七章弯曲(1)了解:弯曲变形的应力特点纯弯曲与横力弯曲。

(2)理解和掌握:梁的内力图弯曲变形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8、第八章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专科不考〕(1)了解:平面应力状态。

强度理论(2)理解和掌握:拉弯与弯扭组合变形的应力计算,强度与刚度校核。

9.第九章压杆不变*〔专科或函授专升本少学时不考〕⑴了解:压杆不变的概念⑵理解和掌握:压杆不变问题的计算方法。

三、测验方式与试卷布局:1、测验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总分:100分;3、测验时间:90分钟;4.试卷题型、⑴判断题;⑶单项选择题;[4]计算有时4种题型都有,简答题、计算题必出5.试题难易比例:根底内容占70%、较难内容占30%四、命题原那么l、试卷内容难度比例分配合理;2、题型多样化;3、题量适当;4、同份试卷及A、B卷内容重复率不超过20%。

专升本考试《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考试《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一、说明本考试大纲为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专业入学考试制定。

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力求紧密结合专科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的掌握,又能为学生今后在专业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工程力学的考试,考察学生对刚体静力分析、平面力系、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杆件的内力、杆件的应力与强度、杆件的变形与刚度、压杆稳定、运动力学基础、动载荷与交变应力的学习和掌握。

本大纲在专家的考试命题和考生复习提供一个关于考试内容、重点等方面的参考。

二、大纲1、内容(1)力与力偶,约束与约束力,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3)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与应力,变形与应变,杆件的变形形式;(4)杆件的内力:杆件拉(压)时的内力,杆件扭转时的内力,杆件弯曲时的内力;(5)杆件的应力与强度,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杆件拉(压)时的应力与强度,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梁弯曲时的应力与强度,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杆件在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时的应力与强度,杆件在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时的应力与强度,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强度;(6)杆件拉(压)时的变形,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梁弯曲时的变形与刚度;(7)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校核(8)运动力学基础,点与刚体的运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动能定理,动静法;(9)动载荷与交变应力,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时的应力与强度,构件的疲劳极限与疲劳强度。

2、重点(1)平面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物系的平衡问题;(2)基本变形的内力,内力图;(3)应力与强度,应变与刚度,基本变形的强度和刚度条件与应用;(4)组合变形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应用;(5)压杆失稳,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6)刚体的平动和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与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7)刚体的平面运动,基点,速度瞬心,瞬时转动,瞬时平动,平面运动分解成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8)惯性力的概念、动静法及其应用。

《工程力学(专科)》课程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专科)》课程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专科)》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工程力学》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机械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是该类专业专科生取得毕业资格的考试科目之一。

二、考试目标《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基本计算能力和运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题方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

答案必须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答题时间考试时间90分钟。

(三)基本题型1、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3、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4、分析计算题(2~3题,共23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要求0. 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

1.刚体、力、力系、力矩、约束与约束力基本概念。

约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合力矩定理。

静力学基本原理及其推论。

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

简单系统受力分析。

2.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分析。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

4.杆件的四种基本受力和变形形式。

关于材料的三个基本假定。

5.内力分析的控制面。

轴力图与扭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

6.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分析计算。

强度设计。

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知识(应力—应变曲线及材料性能指标)。

应力集中概念。

7. 扭转的概念。

剪切虎克定律。

剪应力互等定理。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特点及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8. 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分析及计算。

提高粱弯曲强度的措施。

9. 梁弯曲后的挠曲线。

挠度和转角。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常数的确定条件。

工程中的叠加法理论。

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

10.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

《工程力学Ⅰ》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Ⅰ》考试大纲

1.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阅读《工程力学》教学大纲;2.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计划——阅读《工程力学》教学日历;3.了解一次课的内容——在观看视频前先阅读《工程力学》教材;4.观看《工程力学》相关章节视频;5.试做《工程力学》相关章节的习题;6.试作本章节内容的归纳;7.阅读《工程力学》导学课件,并与自己的归纳进行对比,观察课件中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表达方式。

8.阅读《工程力学》的考纲;9.全面复习本学期的课程内容。

附:《工程力学Ⅰ》和《工程力学Ⅱ》考纲工程力学Ⅰ考纲一、能力要求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工科大学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更应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刚体静力学部分1.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了解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2. 了解力的分解与合成,合力投影定理,掌握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 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掌握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行分布力的简化,熟悉物体的重心计算,掌握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理解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熟练掌握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5. 熟练掌握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变形体静力学部分1.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小变形假设,熟练掌握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理解失效、安全系数的概念,熟练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强度计算,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了解材料受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掌握轴向拉压杆系的超静定问题的求解,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3.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4. 了解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理解剪切胡克定律及切应力互等定理,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强度条件,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了解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5.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静定梁的分类,能正确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熟练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了解叠加法的应用;6. 掌握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熟练掌握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和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7.了解挠度和转角的概念,理解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掌握梁的刚度条件,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计算方法;8.理解点的应力状态、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会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分析平面应力状态,了解三向应力状态概念、广义虎克定律,掌握常用的强度理论的内容及其应用;9.熟练掌握斜弯曲、轴向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偏心压缩(拉伸)、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10. 了解能量法的概念、应变能与余能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互等定理、卡氏定理及单位载荷法,会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超静定问题;11.掌握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理解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临界应力总图,熟练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附录A 了解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平行移轴公式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主惯性矩,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复习大纲一、理论力学部分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图并画出受力图。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的定义、力的定义、三要素静力学公理静力学五大公理体系约束与约束反力自由体和约束体的定义、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受力图2、平面任意力系掌握各种类型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失和主矩。

能熟练地应用各种类型的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平面力系的简化力线平移定理,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简化结果分析合力、合力偶、平衡的条件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物系的平衡问题的求解3、空间力系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能计算空间力系的主失和主矩。

能掌握常见类型的简单空间物体系的平衡问题,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

空间汇交力系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空间力的分解空间力的矩空间矩的方向性,向量表示法空间力偶空间力偶的向量表示及等效性空间力系的简化力线空间平移,主矢、主矩简化结果分析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平衡的条件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方程的形式,求解空间约束空间力系平衡问题重心重心的定义、计算二、材料力学部分4、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熟悉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内力、应力、应变等概念,熟悉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的特征。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的概念外力、内力、应力的概念外力、内力、应力的定义,截面法的应用变形与应变正应变、剪应变的定义,与变形的关系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弯曲5、拉伸、压缩与剪切熟悉轴向拉、压的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的应用,能绘制轴力图,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熟悉材料拉压力学性能的测定;熟练掌握许用应力的概念和拉压强度条件的应用,掌握拉伸、压缩变形的计算,掌握虎克定律及拉压变形能、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计算,掌握材料的拉压实验;掌握剪切与挤压的概念及相应的实用计算,掌握剪切虎克定律。

轴向拉(压)的概念和实例轴向拉压对外力的要求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轴力的计算,平面假设,应力的计算轴向拉压斜截面上的应力斜截面应力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位置材料拉伸时力学性质低碳钢、铸铁的拉伸曲线分析,塑性和脆性材料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铸铁的压缩曲线分析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强度判别式的应用轴向拉压时的变形变形与应变的计算,泊松比,横向变形拉压静不定静不定的基本解法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利用静不定的解法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剪切变形的定义和要求,实用计算,挤压的计算6、扭转熟练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应用。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

《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力学》(工程类)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会计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单计算题:30%●综合计算题:3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计算简图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了解静力学公理,理解约束和约束力。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的概念,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判断。

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的几何法和解析法的计算、平面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和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计算。

第3章空间力系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及空间力偶的概念。

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空间平衡问题的求解,重心的概念及重心问题的求解。

第4章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掌握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和变形与应变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5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和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以及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及变形能。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

一.概念类:1.理论力学部分:刚体,力,力的三要素,静力学公理的理解与应用,分力及合力,力矩,力偶,力偶矩,力的平移定理,合力矩定理,力系的平衡条件。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2.材料力学部分:⑴构件,荷载,强度,刚度,稳定性,材料的力学性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基本假设,截面法,内力,应力,位移和应变,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切变模量,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弹性极限,线应变,胡克定律,安全因数,许用应力。

切应力互等定理,梁,弯曲,平面弯曲,纯弯曲,中性层,中性轴,弯曲强度,弯曲刚度,梁的支座约束,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

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画剪力图,弯矩图,(两图要对应,特殊点的值要标出,正负号)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的微分关系。

叠加原理。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位移,挠度,转角,积分法求位移,莫尔法求位移,叠加法求位移。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压杆稳定,压杆失稳,临界力,临界压力,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相当长度,柔度(长细比),稳定因数φ。

提高压杆稳定性措施。

⑵.杆件变形各基本形式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

研究内应力分布规律的三大条件。

应力分布规律,应力计算公式。

⑶.特别注意单位(量纲)的换算。

正负号规定。

3.结构力学部分:单位荷载法,力法,力法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确定超静定次数,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

位移法,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

二、计算类:1.拉压杆受力分析,内力与应力计算,强度条件。

2.求支座反力,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特别注意集中力作用处、集中弯矩作用处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弯矩图的凹向,特殊点的数值要标注。

3.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及计算,正负应力,校核正应力强度。

4.积分法求梁的挠度,转角,特殊点的值,莫尔法,单位荷载法求位移。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一、理论力学A) 静力学(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刚体、力和力系、合力与分力、力的内、外效应,平衡、约束和约束反力。

静力学公理、力多边形法则、分离体和受力图。

(2)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点之矩、力线平移定理、合力矩定理、主矢和主矩、力偶、力偶矩、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物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滑动摩擦及其平衡问题。

(3)空间力系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和力对点之矩矢及其关系,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B) 运动学(1)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动和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与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基点,速度瞬心,瞬时转动,瞬时平动,平面运动分解成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

C) 动力学惯性力的概念、刚体平面运动情况下的惯性力系的简化,质心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尔原理——动静法及其应用。

二、材料力学A)、材料力学(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性质和任务,力的内效应,变形固体(金属材料)及其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B)、轴向拉伸与压缩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内力(轴力)图,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斜截面上的应力,单向虎克定律,泊松比,变形计算和简单杆系的节点位移计算,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简单拉(压)杆系的静不定问题及其变形图,拉(压)杆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C)、剪切与挤压剪切与挤压的有关概念,剪切与挤压的实用应力计算与强度计算。

D)、圆轴扭转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外力偶矩的换算及扭矩图,纯剪切与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律,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分布规律,剪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以及其应用,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ZJD-15-3-0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工科专科生、工程造价专业(3年制)
总学时:76学时讲授学时:52 学时课内实践学时:4 学时独立实践学时:学时
一、考试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工程力学》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根据考试时间9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比例为2∶5∶2∶1(容易∶一般∶较难∶难);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主要是30道客观题),大题目主要是5道主管业务题,占分也不多;中小题目与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为6:4。

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分值达到50-60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要进行课终实验考核,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也可适当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笔试。

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否进行课终实验
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决定,但实验成绩应占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并且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相应理论课程的考试。

实验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由平时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与课终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每个实验项目成绩要按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具体比例由各系根据学科特点自定。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静力学基础概念
1、明确力、平衡和刚体概念;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力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熟练进行力矩、力偶矩的计算;
3、深刻理解力偶的基本性质及等效条件;
4、熟练计算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和求解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5、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力方向;学会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并画出受力图。

(二)平面力系的简化
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理论;
2、深刻理解主矢和主矩的概念;
3、能判别简单的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4、熟练地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三)静力学平衡问题
1、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
2、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
3、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4、理解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学会重心位置的求法。

(五)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了解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2、建立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3、掌握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4、熟练掌握应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求解强度计算中的三类问题;
(六)杆件的内力和内力图
1、学会应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2、建立杆件内力概念,掌握用截面法分析和计算圆轴内力的方法。

3、理解切应力、切应变、剪切虎克定理和切应力互等定理
4、能熟练计算转矩、扭矩和绘制扭矩图。

(七)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1、理解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2、熟悉应力状态的概念
3、了解应力状态分析
4、掌握四种常见的强度理论
四、试题类型
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考证的要求,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共10道,20分)、画图题(共10道,25分)、判断题(共10道,15分)、计算题(3道,共20分)和综合题(2道,共20分)共五种类型,其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比例为6:4,客观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方法:考试
(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六、成绩评定方式
总成绩=理论成绩(90 %)+实践成绩(10 %)(比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而定)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实践成绩: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
独立实践成绩:操作成绩或(操作成绩+实验理论知识笔试成绩)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工程力学》,赵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1版。

参考书:
《理论力学》,朱柄麟、赵晴、王振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