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

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

16个⾼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历次化学考试,常因考⽣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或不能规范化解题⽽常失分,现总结出来,希望考试时不在这些地⽅出差错,⾼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分。

⾃⼰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下⾯是⼩编整理的16个⾼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希望⼤家喜欢。

16个⾼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到⼩"还是"由⼩到⼤",类似的,"由强到弱","由⾼到低",等等。

2、书写化学⽅程式时,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或箭头,如⼀种盐⽔解⽅程式⼀定⽤可逆号不能⽤等号,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定要⽤可逆号不能⽤等号。

3、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

电⼦式、原⼦或离⼦结构⽰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

要求写离⼦⽅程式⽽错写成化学⽅程式。

4、物理量或单位的符号书写不正确。

如物质的量浓度c(HCl)写成c?。

有单位的不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写了。

如"溶解度"单位是g,却不写出,"相对分⼦质量"、"相对原⼦质量"⽆单位,却加上"g"或"g/mol"。

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却不写单位,失分。

5、别忽视题⼲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

要注意试题中⼩括号内的话。

6、所有的稀有⽓体都是单原⼦分⼦⽽误认为双原⼦分⼦。

7、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标况",是"⽓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

高中化学易忘易错易混知识点大梳理

高中化学易忘易错易混知识点大梳理

高中化学易忘/易错/易混知识点大梳理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

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

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0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0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0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0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比如2N a2O2+2H2O→O2↑+4N a O H。

0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0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 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0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0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 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0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S i 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 e3+。

✘加入碘水会得到F e I2,因为F 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 l2,B 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 e 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 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 a A l O2、N a2S i O3、N a2C O3、C a(C l O)2、N a O H、C17H35C O O N a、C6H5O N 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 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 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C a(C l O)2中继续通入C 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 a(H C O3)2。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的精华,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科目之一。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泛,但是有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却经常出现。

本文总结了高中高考化学中的易错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高考中避免失分。

易错知识点一:酸碱中的pH值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以pH值为例,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理解pH值的物理意义,对于普通酸溶液,其pH值范围在1到7之间,其中7为中性溶液,小于7的为酸性溶液,大于7的为碱性溶液。

易错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知识,理解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弄清楚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应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氧化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并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

易错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学生要注意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组性质。

特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元素的周期性质,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分组证明方法,都是学生常犯的易错点。

另外,在计算元素的电子层数时也容易混淆,注意熟练掌握电子层数计算方法。

易错知识点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学生要注意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Kc和Kp的转换问题。

此外,在计算平衡浓度时,需要注意分子个数和反应容积的问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认真对待化学知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丰富知识面。

只有平时勤于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九大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九大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九大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涉及到许多理论和实验知识。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化学九大易错知识点的总结。

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电子排布原则、价电子的确定、电子云模型等。

在理解原子结构时,一定要明确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能级结构等。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的性质和形成条件。

学习化学键是要明确各种化学键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用途。

3. 反应类型与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的判断与写法。

学习反应类型与化学方程式是要掌握常见的反应类型和写法,能够准确判断反应类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4.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通过配位键将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配位数的确定、配位键的性质和形成条件、配位聚合度等。

学习配位化合物是要明确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配位键的性质和配体的选择等。

5.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电离度的计算、电离水平的判断等。

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要准确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质,以及了解其背后的电离和离子化过程。

6.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因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是要了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 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有: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解和电镀过程、电极电位与电动势的关系等。

学习电化学是要理解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以及能够解释电解和电镀过程中的现象。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周期表:易错点在于记不清元素的位置、周期和族别,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的位置。

要记住常见元素的周期和族别,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元素位置。

2. 化学键:易错点在于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

要理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方式,并能够判断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键类型。

3. 物质的转化:易错点在于不清楚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

要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并能够根据实验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4. 氧化还原反应:易错点在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并熟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5. 酸碱中和反应: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要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产生,以及盐的形成过程。

6. 化学平衡:易错点在于不清楚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理解平衡常数。

要记住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趋势。

7. 酸碱性: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酸碱性的判断和理解。

要记住酸碱性指标如pH值和指示剂的使用,以及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8. 功能性基团:易错点在于不熟悉常见有机物中的功能性基团和其性质。

要了解常见有机物中的氢氧基、羟基、羧基、胺基等功能性基团,并能够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9. 化学反应速率:易错点在于不清楚化学反应速率的确定和影响因素。

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配位化合物:易错点在于不熟悉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方法,以及配位数、配位键和配位体的概念。

七大类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5篇

七大类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5篇

七大类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高中化学作为学生时代所遇到的一大挑战,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抽象程度高,很容易在某些知识点上犯错。

为了帮助学生避免常见的错误和误解,特此总结了七大类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以期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类易错点1. 物质的分类:对于物质的状态、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酸碱盐的判断等,学生往往混淆不清。

需要重点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和性质差异。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学生常常对其判断和应用出现错误。

应深入理解反应的本质特征和条件。

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关系,周期律的应用等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对元素周期律的系统学习。

2. 离子共存问题:对于离子之间的反应条件及离子共存的条件判断不准确,需要多做相关习题加深理解。

四、有机化学类易错点1. 官能团的识别: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学生对官能团的识别和应用常常出错。

应加强官能团的学习和实践。

2. 同分异构现象:对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性质差异,学生往往混淆不清,应通过多种实例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化学实验类易错点1. 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规范,如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顺序等,学生容易忽视,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实践训练。

2. 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常常出现错误,应学习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

1. 化学计量数的计算:涉及化学反应中的物质量、浓度等计算时,学生对化学计量数的应用常常出错。

应加强计算方法的训练和理解。

2. 化学式的应用:在化学式计算中,学生对于化学式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计算错误。

应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七、综合类易错点涉及多章节知识的综合题,学生往往因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或思维方法不当而出错。

应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八、结语以上总结的七大类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做习题进行实践训练,同时注重思维方法的提升。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了很多重要和基础的知识点。

但是,由于知识面崇阔,学科细节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易错点,需要注意。

本文总结了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左右应该同步改变,一个原子不能凭空消失或增加。

一些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会忘记了这个基本原则,从而导致错误的方程式。

2. 化学方程中,保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相等。

在一些简单化学反应的书写中,可能会遗漏这个重要步骤。

3. 化学方程式中,需要区分化学反应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溶解态。

这个区分对于理解反应过程和书写方程式至关重要。

4. 化学方程式需要保证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否则方程式将是错误的。

电荷守恒是指离子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总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应该是一致的。

二、氧化还原反应1.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需要关注物质氧化态的变化。

氧化态的变化对应着电子的转移,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2.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原子物种稳定性,例如水和氢氧化钠等离子体。

这个原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来发展的。

三、化学式和化合物名1. 在书写化学式和化合物名时,需要正确识别离子/非离子分子并进行标注。

例如,二氧化碳是一个非离子分子,而氯化钠是一个离子。

2. 后缀和前缀的具体含义需要清晰明了。

例如,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而硝酸铜(II)的化学式是Cu(NO3)2。

四、化学反应的热力学1. 化学反应在进行的时候,需要关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方向。

这个方向将影响反应的速率和方程式。

2. 另外,在进行热化学实验的时候,需要识别不同物质的温度差异和热容量。

这些参数将影响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性。

五、化学物质性质和反应1.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物质溶解度和酸碱性质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反应时,需要根据这些物质性质来推导反应过程和设定实验美学局限。

2. 同时,化学物质的颜色和密度等性质也会影响反应过程和掌握化学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订正或说明原因)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3、Cl2、SO2和氨气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4、氢氧燃料电池中,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正极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6L5、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足量的冷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6、在1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 A7、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0.050mol氯气,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10mol8、在同温同压下,由CO、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27.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9、含N A个钠离子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L10、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4g11、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2KMnO4+HCOOK+KOH = 2K2MnO4+CO2↑+H2O12、在反应CaCO3+2HCN = CaCN2+CO↑+H2↑+CO2↑中,CaCO3是氧化剂,HCN是还原剂13、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 = 7Cu2S+5FeSO4+12H2SO4中,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你能配平该反应吗?并得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个数吗?)14、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15、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的Cr2O7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0.05molFeSO4·7H2O16、在3BrF3+5H2O = HBrO3+Br2+9HF+O2反应中,若有5mol水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10/3mol17、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Cl2+3H2O = 2SO32-+4Cl-+6H+18、碱洗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时,常有气泡冒出:2Al+2OH- = 2AlO2-+H2↑19、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SO2+Ca2++2ClO- +H2O = CaSO3↓+2HClO20、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Al3+、NO3-、Cl-21、由水电离出的c(OH-) = 10-12mol/L的溶液大量存在:Cl-、HCO3-、NO3-、NH4+、F-22、在高温下,2C+SiO2= 2CO+Si,由此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23、1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小于1L1mol/L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24、已知中和热△H=-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25、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2++2e-+2H2O= MnO2+4H+2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27、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铜不活泼,覆盖在铁制品上保护了铁28、以铝材为阳极,在硫酸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29、已知2CO(g) CO 2(g) + C(s),T=980K时,△H-T△S=0。

当体系温度低于980K时,估计△H -T△S的正负符号为负,上述正反应将自发进行。

30、改变条件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必然大于逆反应速率,至少某一个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1、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该溶液的pH=4,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32、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33、某二酸H 2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 = H++HB-、HB-H++B2-,则在0.1mol/L的Na2S溶液中有c(B2-)+c(HB-)+c(H2B) =0.1mol/L34、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2CrO4)=1.9×10-12,在0.001mol/LK2CrO4和0.01mol/LKCl混合液中滴加0.01mol/LAgNO3,刚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约是4.13×10-6mol/L,即可认为Cl-已沉淀完全,所以K2CrO4可作AgNO3溶液滴定KCl的指示剂。

35、白磷分子P4和甲烷分子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键角均为109028′36、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质量减少32g37、在恒温恒容下,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放出热量为19.3kJ,则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出热量为38.6kJ38、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具有稳定的结构,不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是不稳定的39、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6周期,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40、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41、利用电解原理,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作为阴极,另一附加惰性电极作为阳极,这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2、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则HA溶液的体积≥10mL44、因为K sp(AgCl)>K sp(AgOH),故氨水能使AgCl溶解45、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46、与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pH为2和pH为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xL和yL,则10x﹤y和等体积pH为2和pH为3的醋酸溶液反应,消耗等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分别为xL和yL 则x﹥10y4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加入100g36.5%的盐酸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质量,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约是8mol48、由于水中既有范德华力,又有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49、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要大,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要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50.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例如,空气、溶液属于均匀混合物,而泥浆则属于非均匀混合物。

51.丁达尔现象、吸附性、盐析、渗析都和胶体有关。

52.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甘氨酸属于两性化合物。

53.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方式不同,固态物质微粒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金属晶体的自由电子除外),液态物质微粒和气态物质微粒可以自由移动。

因此离子晶体不能导电。

(必修1P10)54.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决定。

55.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而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与外界的温度、压强有关。

(必修1P11)以上正确的是:6、7、9、15、23、28、29、31、32、34、46、47、50、51、52、53、54、55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在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在1:1至1:2之间2、标准状况下,120mL含有0.20molNa2CO3的溶液和200mL0.10mol/L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约为224mL3、在空气中直接加热MgCl2·6H2O晶体,可能生成Mg(OH)Cl或MgO4、将0.01mo l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①=②>③>④5、由2Fe3++Cu = Cu2++2Fe2+可知,在某些情况下,铜的金属性可能比铁强6、要使新制氯水里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可向其中加入次氯酸钠或碳酸钙或碳酸钠等7、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8、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酸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9、水玻璃可用于生产粘合剂和防火剂,分子式为Na2SiO310、利用SO2的漂白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CO2和SO211、持续地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或将CO2通入氯化钙溶液中都有可能生成沉淀12、实验室用铵盐NH4Cl或NH4NO3或(NH4)2SO4,与强碱NaOH或Ca(OH)2加热制备氨气13、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2或+414、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只能生成FeCl3,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5、电解CuCl2、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16、取a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1a-42b)/31a×100%17、1molNa、1molNa2O2分别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N A,产生的气体都为0.5mol19、为确认铜丝与过量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CuSO4,可向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20、C60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uO发生置换反应21、氮氧化物、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氮氧化物如NO2会导致光化学烟雾22、在铜铁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加入少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一定是m1>m223.工业上以氯气石灰水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必修1P43)24.虽然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常温下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

25.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将氯气通入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再鼓入热空气,冷凝得到粗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