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
全国电厂及分布情况及容量

全国电厂及分布情况以下为五大发电公司及所属电厂,基本列举了全国的发电厂家。
各地热电企业、自备电厂、地方所属电厂不在其中。
五大发电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一、华能集团所属电厂:1)华能丹东电厂:辽宁省丹东东港市,1期2×35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美国进口),1998年投产;2期2×600MW的发电机组,2010年11月投产。
2)华能大连电厂:大连湾海边,1期火力发电机组,1988年建成投产;2期拟建设2×350MW超临界抽汽凝汽供热机组或2×50MW背压机组,2015年前建成。
3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
3)华能上安电厂:河北省会石家庄市,1期工程2×350MW发电机组(美国GE公司、加拿大B&W公司、意大利ANSALDO公司组成)。
2期2×300MW发电机组。
3期2×60万超临界机组。
4)华能德州电厂:山东省德州市,1989年8月1日开工兴建。
1、2期4×300MW国产燃煤汽轮发电机组;3期2×660MW进口燃煤机组。
现总装机容量2670MW。
5)华能威海电厂:山东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期2×125MW机组(07年关停);2期2×300MW机组。
6)华能济宁电厂:山东省济宁市西郊,2×50MW、1×115MW、1×110MW、2×135MW万千瓦均已开停,2×300MW燃煤供热发电机组。
7)华能日照电厂:日照市东部奎山嘴,1期2×350MW机组;2×680MW国产超临界燃煤机组;规划预留三期2×1000MW机组的扩建条件。
8)华能太仓电厂:江苏省太仓市,1期2×30万千瓦机组(2000年);2期2×60万千瓦机组(2006年)。
我就简单说说中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说的很浅显(无抄袭)

浅析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定义,中国电力系统的历史跨度从萌芽到成熟,现代中国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将向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定义、中国、发展、现状、趋势引言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
以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的稳定长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使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由于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成为国家繁荣的主要保障之一。
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经济增长高,电力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增长低,电力需求增长乏力。
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是电力发展的主要目标。
任何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是电力系需求的关键,同时,任何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将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电力的发展将会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点,我们就电力系统的发展展开讨论,对电力系统的定义、发展、现状、及趋势做深入的论述。
1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system),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
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
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
1.发电:由锅炉,反应堆,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生产电力设备。
2.输电、配电:变压器,电力线路的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
3.用电:电动机,电热电炉,电灯等各种消耗电能设备。
2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1875年在法国巴黎建成了第一家发电厂,这标志着世界电力时代的来临。
由于输电电压低,输送的距离不可能远,输送的功率也不可能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高压输电出现于1882年。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及其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中国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一、煤炭资源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目前仍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主要的煤炭产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等地。
山西省尤其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被誉为“煤海”。
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主要的油田分布在华北、东北、新疆等地区。
华北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与石油类似,中国的天然气资源也分布广泛,主要产自新疆、四川盆地、辽宁等地。
三、水能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能资源的国家之一,水电是中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水电潜力巨大。
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成为中国电力的重要来源。
此外,中国还有黄河、珠江等多个水利发电重要基地。
四、风能与太阳能资源中国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巨大,大规模的风电场正在逐步建设中。
同时,中国还拥有广阔的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都有较好的太阳能发电条件。
五、核能资源核能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能源之一,中国也在积极开展核能开发。
目前中国已建成多座核电站,并正在加速建设更多的核电项目。
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大幅增加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综上所述,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
这些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具特点。
中国将继续发展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并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以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电力能源结构

电力能源结构中国电力能源结构最大的三种能源依次为煤炭、水电和核电,其中煤炭能源是最主要的电力供给来源,占总发电能源的73%以上,水电和核电分别占20%和7%。
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力能源来源。
其优势在于经济成本低,对于低于煤炭发电机数量大的山区来说,更是无可取代,继续作为国家发电能源支柱。
然而,煤炭发电在污染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它会增加空气污染的排放,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积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水电是中国发电能源结构中第二大来源,其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其优势在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少,相对来说维护费用较低,是中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中国清洁节能发展的重要部分。
然而水电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水电发电所需地区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发电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开发利用上要慎重。
核电是中国电力能源结构的第三大来源,它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百分比仍然很低,但它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力。
核电具有节能降污的显著优势,并可提高电力运营经济性。
然而,核电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安全性问题、放射性污染等,因此必须强调安全管理,以确保核电发电的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电力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水电和核电为主,煤炭是最主要的电力供给来源,它具有经济成本低的优势,但会增加空气污染的排放,水电是第二大的电力发电来源,它发电过程中污染极少,核电是第三大电力发电来源,它具有节能降污的显著优势,但也必须强调安全管理。
未来中国电力能源结构将朝着清洁节能发展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减少煤炭的发电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确保可持续的发展。
浅谈我国电力能源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我国电力能源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我国电力能源消耗较大,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了“电荒”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中国的能源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电价等。
因此,本文借助模型研究了中国电能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第二产业的发展降低了电能效率,电能消耗越大,电能效率越低的结论。
科技越先进,进口贸易量越高,会提高电能的效率。
关键词:电力能源;应用;发展策略引言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分析电能产生的各种方式,结合我国地方政策和区域特点制定应对措施。
随着科技的创新,传统能源设备逐渐向电器设备转变,新型电子设备层出不穷,逐渐普及到广大家庭。
电力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是必由之路。
1我国电力能源的发展现状目前的供电模式分为热能(煤等可燃物)、太阳能、大功率风力发电技术、核电、氢能等。
分析其优缺点如下:(1)余热发电。
火力发电最明显的特点是燃烧燃料容易使用,热机效率高,剃须高峰容易实现,建设成本低,并且容易形成冶金、化工和水泥等耗能高的共生产业链。
然而,有一些缺点,使空气容易被污染。
燃煤直接燃烧释放的SO2和NOx等酸性气体正在增加,这在中国许多地方造成酸雨的增加。
中国每年生产140万吨SO2和1500万吨炭黑,对粉尘污染、电厂附近的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并且有一定量的资源消耗。
例如,水通常用作蒸汽轮机中的冷却介质来发电。
10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日用水量约为10万吨,全国年用水量为5000万吨。
(2)核电。
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没有任何限制,当地限制可以解除,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没有有毒气体排放。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如果核电站的投资成本太高,核电站将生产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如果发生事故,该物质将被释放,对环境和人口造成经济和人类损害。
例如,日本核电站的泄漏对世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中国电力行业是指以发电、输配电和供电为核心业务的电力产业。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力行业自2000年初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发展历程1. 2000-2010年:从规模扩张到产能过剩在21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调度,以及项目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导致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局面。
2. 2011-2015年:推动电力结构调整与能源革命为了解决供需失衡问题,中国政府加快了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力度。
在这一时期,新能源发电容量迅速增长,电力行业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3. 2016-2020年:实施“绿色电力”行动计划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了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绿色电力”行动计划。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推进发电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电力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规模和现状1. 产能规模和装机容量居全球前列中国电力行业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球前列。
截至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超过2.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
2.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中国电力行业实施了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截至2020年,清洁能源占电力行业发电比重已超过40%。
3. 输配电网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中国电力行业加大了对输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相继建成了一批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了远距离能源传输和区域电网的互联互通。
四、前景展望1. 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力行业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供应和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能源的供应一直是中国的难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力行业也在经历着快速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电力现状1、电力总量中国电力大幅增长,成为世界首位。
截止2019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06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力生产国。
其中火电、水电和核电是中国三大主要电源,2019年中国火电装机容量为94,970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为3,47,660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为4,980万千瓦,快速增长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分别为2,09,780千瓦和2,04,380千瓦。
2、电力供给结构中国电力供给结构基本平衡,但存在新能源消纳压力。
2019年中国的电力供给结构主要来自火电、水电和核电,其中火电占比高达62.9%;而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在中国新能源消纳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供给结构中占比的快速增大。
2019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占比已经达到了38.4%,超过了国家能源规划纲要中2020年40%的目标。
3、电力需求结构中国电力需求结构日趋多元化,但仍以工业用电为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用电依然是中国电力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9年,工业用电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74.5%。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和公共需求的电力占比也在不断增加。
4、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市场呈现出逐渐市场化趋势。
2002年,中国政府实施了电力制度改革,取消了“垄断经营”模式,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形成竞争性电力市场,发展了市场化电力直接交易、辅助服务市场、长期交易市场、配电电力交易市场等多个细分市场。
我国12-5电力结构综述

我国12-5电力结构综述1.我国电力结构主要成份、比例、分布情况中国的能源特点是“富煤、少气、缺油”,这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
煤是主要能源来源,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达70%。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我国煤炭总资源量为1.14万亿吨,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储采比为80年或更长。
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9.5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为7亿千瓦,发电量比重占73.68%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
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近60%,2010年全国发电用煤需求达13.8亿吨。
我国燃煤发电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
因此,我国电力结构中火电比重偏大。
在最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高达6.9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为3.79亿kW,占资源的56%,约占世界总量的10%。
相当于每年提供10亿吨标准煤。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电综合开发利用,陆续建设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超大规模的水电站,如西南有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水电站、龙滩水电站,西北有龙羊峡、李家峡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水电站。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14526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2010年,在我国电力结构中,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2.9%,2006世界平均水平为19%,我国水电装机比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
在最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这表明水能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浙江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核电站,一期装机一台28.8万千瓦机组(压水堆型),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次成套从国外引进的压水堆型核电站,装机容量为2X98.4万千瓦,该电站于1994年投产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一、大型煤电基地分布(一)山西煤电基地山西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包括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已探明保有储量2663亿吨。
结合煤炭资源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考虑,山西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9亿吨/年。
山西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米3/年,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未来山西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和坑排水利用等方式满足,原则上不取用地下水。
在采取节水、充分利用二次水源等措施后,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7.10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晋东南、晋中、晋北三个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山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620万千瓦,2020年约4100万千瓦。
(二)陕北煤电基地陕北煤炭产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量优良,已探明保有储量1291亿吨,包括神东、榆神、榆横、府谷四个矿区,煤炭规划生产规模合计可达到4.55亿吨/年。
随着煤炭资源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各矿区生产规模还可进一步加大。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河川径流较小,供水设施缺乏。
综合规划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利用、矿井排水利用、黄河干流引水工程等水源供给能力分析,结合各项节能设施,陕北煤炭产区未来水资源供需可以得到平衡。
煤炭基地用水近期以区内水源为主,远期通过黄河干流引水工程解决。
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为1.4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陕北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38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陕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60万千瓦,2020年约2760万千瓦。
(三)宁东煤电基地宁东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09亿吨,储量较为丰富,主要矿区煤质优良,开发技术条件较好。
根据现有矿区资源条件,宁东煤炭产区规划生产规模达到1.35亿吨/年。
宁东煤炭产区位于银川市黄河以东,取水较为方便,宁东供水工程可以为用水企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
宁东煤炭产区工业项目用水指标主要通过水权转换方式取得。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水权转换规划,引黄灌区向工业可转换水量指标主要用于宁东基地项目,其中配置到电力的转换水量指标可达1.67亿米3/年,煤电基地建设所需水资源可以得到保证。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宁东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88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宁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400万千瓦,2020年约1840万千瓦。
(四)准格尔煤电基地准格尔煤炭产区煤层平均厚度达29米,已探明保有储量256亿吨,大部分为褐煤和长焰煤。
根据各矿区的生产能力规划,准格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4亿吨/年。
准格尔地区水资源总量为3.6亿米3/年。
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地下水开采、黄河干流引水、城市中水利用解决。
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准格尔煤炭产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7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准格尔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格尔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000万千瓦,2020年约4340万千瓦。
(五)鄂尔多斯煤电基地鄂尔多斯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60亿吨,水资源总量25.8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81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鄂尔多斯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40万千瓦,2020年约480万千瓦。
(六)锡盟煤电基地锡盟(锡林格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484亿吨。
煤质以褐煤为主。
锡盟煤电普遍具有煤层厚、结构稳定、开采条件好的特点,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开发成本较低。
根据资源条件估算,锡盟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3.4亿吨/年。
锡盟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26.1亿米3/年。
未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加大城市中水和矿区排水利用等措施,锡盟地区可供水量可望有加大增加。
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分析,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1.52亿米3/年。
结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锡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锡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692万千瓦,2020年约3012万千瓦。
(七)呼盟煤电基地呼盟(原呼伦贝尔盟)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38亿吨,以褐煤为主,大部分资源适合露天开采,具备成为大型煤电基地的条件。
根据现有资源条件估算,呼伦贝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56亿吨/年。
呼伦贝尔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127.4亿米3/年。
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2020年预计可达到1.24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呼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37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呼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100万千瓦,2020年约1900万千瓦。
(八)霍林河煤电基地霍林河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18亿吨,以褐煤为主,埋藏浅、煤层厚、结构简单,适应露天开采,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
霍林河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约2.4亿米3/年。
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兴修水利工程、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充分利用矿区疏干水等措施,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霍林河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2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霍林河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60万千瓦。
(九)宝清煤电基地宝清煤炭产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资源产区,已探明保有储量52亿吨,均为褐煤。
根据各矿区煤炭资源条件和建设规划估算,宝清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6500万吨/年。
宝清地区水资源总量34.6亿米3/年,可为宝清煤电基地供水1.5亿米3/年,区域外松花江干流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73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水资源供给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煤电基地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宝清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2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宝清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哈密煤电基地新疆哈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373亿吨,煤层浅,开采技术条件好,未来哈密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8亿吨/年,并有进一步增产潜力。
哈密地区水资源总量5.7亿米3/年。
根据当地水资源利用规划,到2020年前哈密将建设乌拉台等多个水库增加供水。
水资源经全社会综合配置平衡后,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6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哈密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哈密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100万千瓦。
(十一)准东煤电基地新疆准东地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789亿吨,煤层赋存浅、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好。
根据准东能源基地建设规划,2020年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2亿吨/年。
准东地区水资源总量13.9亿米3/年。
通过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鲁木齐)工程及“500”水库东延供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准东煤电基地的用水问题。
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约0.84亿米3/年。
综合考虑准东煤炭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煤炭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准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35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000万千瓦,2020年约3000万千瓦。
(十二)伊犁煤电基地新疆伊犁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29亿吨,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
根据煤炭产区的资源条件,可以建成年产量上亿吨的煤炭采区。
伊犁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170亿米3/年,水资源丰富。
考虑全社会各行业用水需求后,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3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伊犁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87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伊犁煤电基地2015年后开始向外送电,2020年外送规模约1000万千瓦。
(十三)彬长煤电基地彬长煤炭产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已探明保有储量88亿吨。
根据资源禀赋、开发现状及技术条件,彬长煤炭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4000万吨/年。
彬长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5.1亿米3/年。
根据陕西省对省内河流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未来将建设多个水资源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居民生活和彬长矿区的工业用水。
考虑矿区排水的循环利用,彬长地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能够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彬长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彬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四)陇东煤电基地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集中、赋存条件好,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142亿吨,规划产能超过1亿吨/年。
陇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2.5亿米3/年,属相对缺水地区。
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甘肃省计划结合陇东能源基地煤炭开发,修建多项水利供水工程,并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及煤矿疏干水,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火电、化工项目用水需求。
预计到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能够达到0.79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陇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66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陇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400万千瓦,2020年约800万千瓦。
(十五)淮南煤电基地淮南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39亿吨,具有煤层厚度和分布集中的特点,开采煤层厚度平均20-30米。
矿区内水系丰富,水资源总量58.0亿米3/年,煤电基地用水主要来自淮河干支流,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淮南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2500万千瓦。
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淮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20万千瓦。
(十六)贵州煤电基地贵州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49亿吨,水资源总量超过1000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充足。
随着贵州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贵州煤电基地所发电力主要在本身范围内消纳。
二、大型水电基地分布(一)金沙江水电基地金沙江领域面积47.32万公里2,约占长江全流域面积的26%。
金沙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含量约占长江总蕴含量的42%,占全国总量的16.7%。
金沙江流域共规划25级电站,装机总容量7632万千瓦。
其中上游13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392万千瓦;中游8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090万千瓦;下游4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4170万千瓦;根据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规模达到6160万千瓦,2030年达到7352万千瓦。
(二)雅砻江水电基地雅砻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