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口腔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

合集下载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23456789101112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目录2829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30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31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32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33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343536373839404142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7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6869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701.1收集71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72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别。

74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1.2 分检、毁形79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83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1.2.3 传送86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87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前言
本指南旨在为口腔科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诊疗建议和操作指导,以期提高口腔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一章基本理论
1.1 口腔解剖与生理
1.2 口腔疾病概述
1.3 口腔卫生与预防
第二章口腔检查与诊断
2.1 病史采集
2.2 体格检查
2.3 辅助检查
2.4 诊断分析
第三章常见口腔疾病诊疗
3.1 龋病
3.2 牙周疾病
3.3 口腔黏膜疾病
3.4 口腔颌面损伤
3.5 口腔肿瘤
第四章口腔手术操作
4.1 术前准备
4.2 局部麻醉技术
4.3 拔牙术
4.4 其他常见口腔小手术
第五章特殊人群口腔健康
5.1 儿童口腔保健
5.2 孕产期口腔保健
5.3 老年人口腔保健
第六章其他技术操作
6.1 口腔修复体制作
6.2 正畸治疗
6.3 全口义齿修复
附录
A. 相关药物使用
B. 无菌操作和感控
C. 医患沟通技巧
以上为《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的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概览,旨在对口腔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

具体内容需根据最新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细化。

口腔科一般护理技术

口腔科一般护理技术

口腔科一般护理技术治疗开始前,护士应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治疗的意义、步骤、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等事项,注意及时修正病人的过高要求。

指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冲洗液、碎屑及细小器械,保持术野干燥清晰。

治疗过程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在医生操作期间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切割损伤。

治疗结束后,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采用口授或宣传小册子、墙报等形式,向病人宣传正确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识及治疗后注意事项,协助预约复诊时间,说明按时复诊的必要性及药物使用方法。

若治疗后发生不适、疼痛等情况,请病人随时就诊。

(一)吸唾器使用技术当医生进行治疗时,护士应使用吸唾器保持诊疗部位清晰,及时吸去病人口腔内的唾液、水及碎屑,以不影响医生的视线为原则。

护士应掌握口腔内不同部位治疗时吸唾器放置的位置和操作要领。

一般情况下,吸唾器应放入治疗部位附近区域,以确保口腔内操作空间。

注意规范性操作,勿紧贴黏膜,以避免损伤黏膜和使管口封闭。

操作时动作宜轻柔,力争牵拉软组织时病人无不适感。

吸唾器应避免放入病人口内的敏感区域,如软腭、咽部等,以免引起病人恶心。

吸唾器工作端的透明塑料管,为一次性使用耗材,每个病人更换1次。

(二)橡皮障使用技术良好的隔湿技术是口腔科理想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目前橡皮障隔湿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隔湿方法。

橡皮障隔湿具有以下优点:隔离治疗牙齿,获得干燥、清洁和无菌的治疗区,预防患者的误吸误咽,避免软组织受伤,隔离唾液及其他组织液,减少感染机会。

橡皮障只有隔离防湿效果,使用时应使用吸唾器吸走唾液。

(三)水门汀类材料调拌技术口腔临床常用的水门汀类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氢氧化钙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等。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以原有材料为基础的改良新型水门汀,如添加了银汞合金粉的银汞型玻璃离子等。

不同种类的水门汀材料,同种水门汀作不同用途时,调拌时的粉液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磷酸锌水门汀,用作垫底、临时充填和粘接材料时,粉剂在成品材料中所占比例均有不同,需要根据说明书和临床需要灵活掌握。

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内容

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内容

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内容1.口腔检查:包括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纹理等情况,检查牙齿的缺失、龋病、牙结石等,并记录病情。

2.口腔卫生护理:包括口腔清洁、牙齿刷洗等操作。

口腔清洁是指使用牙刷、牙缝刷、牙线等工具进行牙齿的刷洗清理,保持口腔清洁。

牙齿刷洗是指使用牙刷和适量的牙膏对牙齿进行刷洗,防止龋齿的发生。

3.牙结石清除:通过牙科仪器对牙齿表面和牙龈上的牙结石进行清除,以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口腔疾病的产生。

4.牙龈按摩:通过按压和按摩牙龈,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的营养供应,减少牙龈出血和牙龈肿胀。

5.口腔黏膜保护:通过对口腔黏膜表面的涂擦或喷洒药物,保护口腔黏膜,减轻疼痛或刺激感,促进黏膜的修复。

6.牙周病护理:通过牙科器械清除牙周袋中的淤血、牙石等,减轻炎症,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7.牙齿种植护理:对牙齿种植手术后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敷料更换,防止感染和发生排斥反应,促进牙齿种植的愈合。

8.口腔伤口护理:对口腔受伤的患者进行伤口清洁和敷料更换,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9.牙齿美容修复:通过牙科技术对牙齿进行修复和美容,如牙齿矫正、牙齿补牙、牙齿美白等。

10.牙齿营养保健:通过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咀嚼食物等方式,保持牙齿的健康,预防牙齿疾病的发生。

11.口腔上药:将药物涂抹或喷洒在口腔黏膜上,例如使用抗菌口腔喷雾、口腔潴留药物等治疗口腔感染和炎症。

12.口腔深度清洁:对于牙周病患者,使用超声波仪器和手工牙刷对牙齿表面和根面进行深度清洁,清除牙石、菌斑等,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教育。

以上是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一些内容,具体操作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选择和实施。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规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与管理。

第三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人文关怀原则,确保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口腔科医疗设备、器械和药品,保证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行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熟练掌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操作流程、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环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八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应遵循医疗伦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

第三章操作流程第九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分为: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四个阶段。

第十条诊断阶段:1. 收集患者口腔健康信息,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口腔健康状况。

2. 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制定护理诊断和治疗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阶段:1. 根据护理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和方案。

2. 选择合适的器械、设备和药品,准备护理操作所需物品。

第十二条实施阶段:1. 按照护理操作方案,进行口腔护理操作。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第十三条评价阶段:1. 评估护理操作的效果,了解患者满意度。

2.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护理操作方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第四章操作要点第十四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包括:口腔卫生护理、口腔器械操作、口腔药物治疗、口腔紧急情况处理等。

第十五条口腔卫生护理:1.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液等,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22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22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22最新版)目录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1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6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7第四节第五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17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20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1.1收集1.1.1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分检、毁形1.2.1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传送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第二步:清洗消毒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诊室应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2、医务人员应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门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4、凡接触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

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锻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大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7、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8、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9、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和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

10、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1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2、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擦干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手机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4、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及消毒者姓名。

[医学]口腔疾病常用治疗技术

[医学]口腔疾病常用治疗技术

三、局部麻醉的并发症
• 1.晕厥 • 2.中毒、过敏、特异质反应 • 3.感染 • 4.血肿 • 5.注射针折断 • 6.暂时性面瘫 • 7.其他并发症
沟内切口
• 四、松牙固定术 • (一)适应证 • 1.外伤所致牙齿松动 • 2.牙周常规治疗后火症已控制,但牙齿仍然松
动而影响行使咀嚼功能者。
• (二)方法 • 1.单丝“∞”字结扎法 • 2.钢丝与光敏树脂联合固定法
第三节 口腔局部麻醉
、局麻药物 1. 普鲁卡因 2. 利多卡因 3. 阿替卡因 4. 布比卡因 5. 丁卡因
口腔疾病常用治疗技术
第一节 牙体病治疗
• 一、充填治疗术 • 充填术是用可塑性修复材料充填修复
牙齿缺损的一类治疗方法。是治疗龋齿 的主要方法.临床操作包括:窝洞预备和 充填修复。常用的材料:银汞合金、光 敏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
(一)窝洞预备
• 1。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 (1)除尽腐质 • (2)保护牙髓 • (3)制备固位形和抗力形 • 2。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 (1)去除腐质 • (2)制备洞形 • (3)窝洞的隔湿、消毒、干燥
• 根管治疗术的原理是通过清创、化学和 机械预备彻底除去根管内感染源,并严 密充填根管以促进根尖周病变防止发生 根尖周病变。
• 适应证:
1.牙髓坏死或坏疽。 2.慢性根尖周炎, 3.牙髓牙周综合征, 4.有系统性疾病不宜拔牙而又需要 治 疗或暂时保留患牙者。
• (三)方法 • 1.开髓拔髓 • 2.根管预备 • 3.冲洗根管 • 4.干燥根管 • 5.根管消毒 • 6.根管充填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
• 一、表面麻醉 常用的药物为1%~2%盐酸丁卡因,其麻醉效果
较 强。
二、浸润麻醉 0.5% ~1%的普鲁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
口腔检查
检查准备(口腔检查的一般护理配合)
环境
椅位 综合治疗台
一般要将病人头、颈、背调节呈直线。
检查上颌牙时,要将椅背后仰,使上颌牙咬合平面 与地面约成45度角;灯光直射至牙面,并应充分发 挥口镜的间接观察作用。
检查下颌牙时,要使下颌牙的咬合平面与地面大致 平行;检查后牙时应充分发挥口镜的反光作用。
口腔四手操作技术
重难点: 1、医护患四手操作体位和位置关系。 2、器械传递的要点和手法。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牙痛 (口腔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特点:自发痛、激发痛、咬合痛等 常见病因如下: (1)牙体牙髓病及根尖周疾病 (2)牙周组织疾病 (3)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 (4)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身体状况
器械
常用口腔检查器械: (1)口镜 (2)探针 (3)镊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常 用 检 查 方 法
牙齿的检查方法
问诊 视诊:不适部位,牙齿数目、形态、颜色、排列、萌出
情况、牙体及牙周组织及咬合关系
探诊
利用探针检查和确定牙齿的病变部位、范围、 疼痛反应。
叩诊:
触诊:借用手指或借助器械触扪可疑病变部位 。
牙齿松动度的检查
开口度检查:
用卡尺测量上下切牙切缘间的距离,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 均约3.7cm,若有开口度异常,可参考以下标准:
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离约2~3cm。 2)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离约1~2cm。 3)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离不足1cm。 4)张口过度:开口度超过4.5cm。
2、牙齿松动 3、口臭 4、牙龈出血 5、牙齿着色和变色 6、张口受限
氟斑牙
四环素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