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引言临床护理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护理原理和方法,对患者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操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工作的日益重要,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常用临床护理技术的服务规范,旨在为护士提供正确、安全、高效的服务指导。

一、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监测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评估疾病的进展。

在进行体温测量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使用一次性温度计或电子体温计,确保准确度和安全性;2.患者应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影响测量结果;3.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常用的部位有腋下、口腔、肛门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4.在进行测量前,应先消毒温度计,并使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不适感;5.将温度计放置在相应部位,保持一定时间,根据测量方法进行读数并记录;6.在测量完毕后,及时清洁和消毒温度计;7.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记录。

二、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评估患者心血管功能和监测血压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使用标准的血压计和适合患者的袖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患者应保持安静、舒适的姿势,坐着或卧着都可,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3.清空血压计,并将袖带套在患者上臂上,袖带应紧贴皮肤但不过紧;4.将听诊器的头头通过听诊孔固定在患者的动脉处,并用手指轻轻压住听诊器头端的橡胶垫片;5.用气球挤压袖带,使气压上升到患者的收缩压处,然后逐渐减少气压;6.同时记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并记录;7.在测量完毕后,患者应慢慢起立,以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头晕等不适;8.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记录。

三、导尿术导尿术是指通过插入尿道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出来的护理操作。

在进行导尿术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性;2.准备好导尿包、导尿管和适量的润滑剂;3.让患者取适当的姿势,如仰卧位,将下肢分开,露出外阴部;4.用温水清洁外阴部,并使用无菌纱布擦干;5.使用无菌手法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直到尿液自由流出;6.确保导尿管的位置正确,固定导尿管以防脱落;7.将导尿管连接到导尿袋,确保畅通无阻;8.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应注意保持导尿袋的清洁和舒适;9.在导尿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并记录;10.导尿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导尿管,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匡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 30 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者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是指临床护士根据医疗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操作和护理服务的过程。

为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制定以下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手卫生操作规范:1.洗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洗手,包括握手、洗手液的选用、指缘反折等。

2.手卫生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无水洗手液的使用、擦手方法等。

二、皮肤护理操作规范:1.皮肤清洁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皮肤清洁操作,包括患者体位、清洁液的选择和使用等。

2.换药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换药操作,包括消毒、敷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三、口腔护理操作规范:1.口腔护理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口腔护理操作,包括口腔清洁、口腔湿润等。

四、导尿操作规范:1.导尿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导尿操作,包括导尿时机、导尿方式和导尿后的护理等。

五、胃肠减压操作规范:1.胃肠减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胃肠减压操作,包括减压管的选择和置入等。

六、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规范:1.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用和固定等。

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包括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管路的管理等。

八、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操作规范:1.血糖监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血糖监测操作,包括血糖仪的使用、护理环境的准备等。

2.胰岛素注射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操作,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技巧等。

九、吸痰操作规范:1.吸痰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吸痰操作,包括吸痰时间的选择和吸痰管的管理等。

十、气管插管和拔管操作规范:1.气管插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气管插管操作,包括插管器械的选择和插管后的护理等。

2.气管拔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气管拔管操作,包括拔管时间的选择和拔管后的护理等。

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范:1.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胸腔闭式引流操作,包括引流管的选择和管理等。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profile yongxing river level hydropower station pressure pipe pipeline plane Shang along Ridge is line layout, and slope surface contour close vertical, Guan Po with original ground line changes, used open type Ming tube, single tube joint water way, competent diameter1.3M, long 931.00m, two root non-symmetric "Bu" type support tube, diameter 0.8M, single root long 8.3M. Competent to establish 12 town Pier, 107 buttress, telescopic section 11. Support Pier spacing 8M,side-sliding bearing. Town pier for the closed-end structure of gravity, base surface into bedrock, pipe excavation slope 1:0.75 with M5 grouted rubble slope protection, 0.3M, bottom side sewer, 0.25m wide, deep0.3m,M5 grouted rubble masonry, set maintenance step ladder on the left side, 1.0M wide. Yongxinghe-? hydropower station penstock pipes arranged along the ridge line on the plane, and nearly vertical slope contour lines, Guan Po changes with the original ground line, with shallow backfill-pipe, single-pipe water supply, the competent 1.4m, long 1063.506m, two asymmetric "y" pipe, diameter 0.8M, single 10m. Competent to establish 12 town Pier, 8 expansion joint. Town pier for the closed-end structure of gravity, placed on soft rock base surface, pipe concrete C20 on a pedestal. Pipe trench excavation slope 1:0.75,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steel tube, compacted gravel backfill material to the surface, and 1:100 slope drainage to gutters. Gutter width 0.5M depth 0.5m,M5 grouted rubble masonry. 9.2 main engineering content this standard pressure pipe and the meta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part mainincluding Yunnan province tengchong County yongxing Riv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hydropower station in the of pressure pipe and the power station metal structure, which level power station pressure pipe total about 562t (containing annex); II level power station pressure pipe about 733 t (containing annex); level power station metal structure about 52.5 t, containing discharge Gate 2 hole, rushed sand Gate 1 hole, water mouth work door and the stopped dirt gate the 1 hole, Qian pool work door and the stopped dirt gate the 1 hole; Secondary power station metal junction at about 19.5 t, containing sand Gate 1 hole, water inlet water gate and trash the 1 hole; their auxiliary hoist equipment and electrical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系列技术服务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标准化临床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操作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注射规范: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比如严格按照医嘱实施,准备需要的药物、器械和消毒材料,确保注射部位的消毒和穿刺技术的准确与安全,将药物注射到正确位置,对不同药物进行注意力,避免药物交叉感染和药物的误用。

导尿规范: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服务。

在进行导尿时,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导管,注意导尿导管的滑入和取出,保持导尿袋通畅,并要进行定时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时处理导尿导管脱落、尿液异常和导尿感染等问题。

留置导尿管护理规范:留置导尿管是为长期需导尿的患者设立的,需要护士进行定期护理。

留置导尿管护理要求护士正确的选择导尿管品种与尺寸,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注意导尿袋与导尿管的连接,定期更换导尿袋、排尿袋和导尿管等器械,观察尿液情况及时处理导尿相关并发症。

压疮预防与护理规范:压疮是长期卧床或坐位不能改变的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确定适宜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和整洁,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用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和创面护理,及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规范: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护士需要正确选择输液途径和插管位置,进行良好的手卫生和消毒,使用无菌技术进行输液操作,注意输液速度和监测输液反应,对不同药物和液体进行正确配制和操作,注意输液管路的畅通和安全。

以上只是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一部分内容,不同的临床科室和护理操作还有更多的规范细节。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供更高质量和安全的临床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1.洗手规范:洗手是护士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洗手的目的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20-30秒,并特别关注指缝和指尖,清洗干净后用纸巾擦干。

2.消毒规范: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需要对使用的器械和工具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护士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

3.换药规范:换药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换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无误地进行伤口清洁、药物涂抹和包扎固定等步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输液规范:输液是护士经常进行的护理操作。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和药物,准确计算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并确保输液管路的无菌和畅通。

5.导尿规范:导尿是用于排空膀胱或监测尿液排出量的操作。

在导尿过程中,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正确插入尿道,并注意避免感染和损伤。

6.高危病患护理规范:高危病患包括危重病患、术后患者等。

护士在对高危病患进行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7.居家护理规范:护士在进行居家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顾、药物管理、健康教育等。

8.病历书写规范:护士需要准确、规范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病历记录是医疗保险理赔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护士需要掌握良好的病历书写技巧。

9.灾难护理规范:在突发灾难或大规模事故中,护士需要积极参与患者的救援和护理工作,提供及时的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

总结起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技术标准。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护士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科技和临床需求,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卫生学洗手法1、目的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1、目的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目的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①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

诊脉压力适中。

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

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

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四、导尿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

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气囊导尿管后向气囊内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结晶和感染。

9.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10.指导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五、胃肠减压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留置胃管,持续抽出胃内容物,达到减压。

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

4.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的长度。

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

6.昏迷患者应先将其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

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

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等,保持有效减压状态。

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相关的问题。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六、鼻饲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灌入流质液体,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鼻饲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鼻腔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以往是否有插胃管的经历;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和进食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和鼻饲时机。

4.如需插胃管先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的长度。

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

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

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

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鼻饲前了解上一次鼻饲时间、进食量,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以及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6.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毫升冲洗管道,防止管道堵塞。

7.缓慢灌注鼻饲液,温度38℃-40℃。

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8.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

9.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

七、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治疗需要的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的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治疗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八、氧气吸入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九、雾化吸入疗法(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