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九年级下册)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1. 【2013年重庆】【试题】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答案】5.(3分)D(A.《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B.《社戏》是小说;C.俄国作家契诃夫)2. 【2013年甘肃平凉】【试题】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有《哲学通讯》《形而上学论》等。
【答案】略3. 【2013年广西百色】【试题】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C.《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D.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4. 【2013年贵州贵阳】【试题】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4分)(1)淳.朴(2)阴霾.(3)重(dǎo)覆辙(4)随声附(hè)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文学社要招聘社长的消息传出不久,就引起了全校文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纷纷带着自己的习作前来报名。
4.下面是从网上搜索的关于宋词的资料,请分别提炼出主要信息。
(不超过所给字格)(2分)(1)在宋代的多种文学样式中,宋词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两宋期间,大批词人不断开阔写作视野,创新写作技巧,词坛呈现出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的鼎盛局面。
(2)从艺术风格上看,宋词有以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洒脱旷达、气象恢弘,还有以柳永、李清照的作品为代表的婉约派,词调蕴藉清雅、意境柔婉。
5.默写填空。
(12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韩愈《马说》)(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3),,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船尽江空、斜阳江水含情的句子是,。
(6)诗歌唤醒心灵。
在暮色中,吟咏游子的渺远乡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的心中总会生发几分对家乡的珍重。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回答)6.名著阅读。
(6分)(1)根据示例,完成《童年》中人物的相关情节概括与批注。
(2分)人物情节批注外祖母挥舞扁担赶跑五个殴打乡下人的小市民(2)(1)逆来顺受,过于忍让(2)依据《水浒》故事情节,依照画线句续写两句话。
(4分)智,在吴用身上体现最明显:他巧借天气炎热之机,用掺了蒙汗药的酒麻翻杨志等人,是智;他巧借官军不知梁山泊虚实之机,十面埋伏大败童贯,是智;,,是智;,,是智。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
②颓然: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
2013年沈阳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课件.doc

2013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碍(zǔ)勉强.(qiáng)肆.虐(sì)花团紧.簇(jǐn)B.栖.息(qī)阔绰.(chu?)简陋.(l?u)风尘仆.仆(pú)C.寻觅.(mì)凝.固(níng)热衷.(zōng)如视.重负(shì)D.狼藉.(jí)热忱.(chén)花瓣.(bàn)棱.角分明(lí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
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同样会开出鲜花。
A.怨声载道审视必须而B.怨天尤人审查必须但C.怨声载道审查必然而D.怨天尤人审视必然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
(1分)①雅乎夫舅舅的萨沙②慈善的工匠格里戈里③主人公私自染了桌布,遭到暴打④母亲去世后,主人公不得不出外谋生作品:《》(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2013沈阳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 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 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 14~20 题。(23 分) 门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 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 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 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⑸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 地说。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5.走近名著。(3 分)
2013年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3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碍(zǔ)勉强.(qiáng)肆.虐(sì)花团紧.簇(jǐn)B.栖.息(qī)阔绰.(chuò)简陋.(lòu)风尘仆.仆(pú)C.寻觅.(mì)凝.固(níng)热衷.(zōng)如视.重负(shì)D.狼籍.(jí)热忱.(chén)花瓣.(bàn)棱.角分明(lí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
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 同样会开出鲜花。
A.怨声载道审视必须而B.怨天尤人审查必须但C.怨声载道审查必然而D.怨天尤人审视必然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

综合性学习一、(2013·江苏南京)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
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
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 网络。
“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
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材料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线路名称游览内容发车地点往返时间石塘人家线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发车:9:00返程:14:00(每周六、周日)世凹桃源线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汤山线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溧水傅家边线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高淳慢城线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六合竹镇线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1.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
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2分)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2.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
(2分)3.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
2011年——2013年沈阳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沈阳市2011年——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撰文:语文教师/康珈鸣一、试题的总体特点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基本延续了考试的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语文学科特性,同时,试题面向全市考生的同时兼顾了城乡差异,对城乡教情、学情差异的现实状况,命题时选择的材料背景也尽量避免城市化倾向,各类材料均有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选拔性考试的科学和公平性。
二、试卷结构题型类别试题分布分值积累与运用(1-8)(30)阅读理解(9-26)(60)写作(27)(60)三、文言文阅读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考试说明①能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②能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③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能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近三年文言文考题比较:时间分数课内、外分数篇目2011 17 5:12 《出师表》;《贞观政要》2012 17 5:12 《三峡》;《游大理日记》2013 17 5:12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节选》►2013年文言文阅读:(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碍(zǔ)勉强.(qiáng)肆.虐(sì)花团紧.簇(jǐn)B.栖.息(qī)阔绰.(chuò)简陋.(lòu)风尘仆.仆(pú)C.寻觅.(mì)凝.固(níng)热衷.(zōng)如视.重负(shì)D.狼籍.(jí)热忱.(chén)花瓣.(bàn)棱.角分明(lí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
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同样会开出鲜花。
A.怨声载道审视必须而B.怨天尤人审查必须但C.怨声载道审查必然而D.怨天尤人审视必然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
(1分)①雅科夫舅舅的萨沙②慈善的工匠格里戈里③主人公私自染了桌布,遭到暴打④母亲去世后,主人公不得不出外谋生作品:《》(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水浒传》中宋江因长得黑,有孝名,被人称为“孝义黑三郎”。
C.《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6.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2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江春入旧年。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关关雎鸠,。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夕阳西下,。
(7)浮光跃金,。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病树前头万木春。
(10)江山如此多娇,。
(11)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7.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
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
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
“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答:(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2分)【备选成语】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至此者所以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译文: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答:(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
(23分)门铃①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
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
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
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②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
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
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年了。
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③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
“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
“您好,先生。
”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
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
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④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
”“好吧,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⑤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
“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
”他自豪地说。
⑥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
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
“就是这个。
”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音乐。
”⑦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
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
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的。
”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
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⑧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
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⑨“等等,小姑娘。
”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⑩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
”“好啦,小姑娘,好啦。
”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
“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哦,我保证。
”小女孩说。
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
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
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
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
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
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
”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
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答:15.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答: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3分)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答:17.分析和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
(4分)答:18.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19.“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答:20.帕皮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
(4分)答:(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
(20分)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