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1.1 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1.2 整式与分式理解整式和分式的定义掌握整式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整式和分式的化简和求值第二章:函数与方程2.1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能够解决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2.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第三章:几何与变换3.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运算能够进行线段和角的大小比较3.2 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方法能够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 统计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4.2 概率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概率相关问题第五章:综合应用题5.1 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5.2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5.3 几何与变换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几何与变换的综合应用题5.4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第六章: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6.1 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如面积、体积、距离等问题。

6.2 列代数式与求代数式的值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代数式能够求出代数式的值,包括解含绝对值、平方、立方等的代数式。

第七章: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7.1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如实际问题、图像分析等问题。

7.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题,如实际问题、方程组等问题。

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八圆的总复习

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八圆的总复习

中考冲刺:总复习八圆的总复习一、考点分析:《圆》一章的内容,它是初中数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在近年各省市的考题中,其分值平均占到19.66%左右,试题所反映出的考点主要有:1、准确理解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能正确辨别一类与圆有关的概念型试题。

2、既会从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确定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又能从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相应半径与距离的数量关系。

3、利用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特有的关系,解答或证明与角、线段有关的几何问题。

4、会运用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证明一类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

5、会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圆的周长、扇形的弧长,圆、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类与圆柱、圆锥、圆台展开图有关的计算问题,并会借助分割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会准确表述有关点的轨迹问题。

7、会用T形尺找出圆形工件的圆心,会选用作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寻找有实际背景中的圆心问题,会作满足题设条件的圆和圆的切线、圆内接正多边形,并会以圆弧或圆的基本元素设计各种优美图案。

8、综合运用圆、方程、函数、三角、相似形等知识解决一类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二、精选例题:例1.(1)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 B的长等于6cm.若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上滑动(滑动过程中A B长度不变),则弦A B的中点C的轨迹是_________。

(2)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 B=8,P是弦A 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P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析解:本考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点的轨迹概念的理解。

(1)由于在定圆中,弦A B长度不变,且弦A B的两个端点A、B在⊙O上滑动,根据垂径定理,可知OC⊥A B,且OC===4(定值)。

这说明弦A B的中点C的轨迹应是以O为圆心,4cm长为半径的圆。

(2)依据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公理,可过O作OC⊥AB,交A B于点C,由勾股定理,可知OC===3,又P是弦A B上的一个动点,则OP长满足OC≤OP≤OB,即3≤OP≤5。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一、整数和分数运算1.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3.整数与分数的混合运算:转化为同种形式进行运算二、多项式的运算1.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加减法:同类项的合并2.多项式的乘法:使用分配律展开式相乘,并合并同类项3.多项式的除法:使用长除法进行整除或整除后的简化三、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方程的基本方法(逆运算、倒数、代入等)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转化为方程、代入解的检验等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配方法、求根公式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转化为方程、代入解的检验等5.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逆运算、倒数、代入等)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转化为不等式、代入解的检验等四、数形结合与图形的性质1.平面图形的拓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例如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2.三角形与四边形的面积:基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判断相似与全等的条件及应用4.圆的性质与关系:圆心角、弧长、扇形和面积的计算5.空间几何体的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五、几何与运动的关系1.几何与坐标系:点的坐标及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性质2.直线与圆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和截距式的互相转换及应用3.运动方程: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六、数据与概率1.数据的整理与处理:频数、频率、中位数、众数、范围等的计算和应用2.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的绘制和分析3.概率的计算:事件的排列组合、概率的计算公式以上是2024初中数学中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您的复习有帮助。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小编为您带来了3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篇一临近升学考试,做好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多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本人特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一、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2)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整改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

(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二、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总复习冲刺之--函数专题(特别适合深圳)九年级

中考数学总复习冲刺之--函数专题(特别适合深圳)九年级

xyO3深圳初三函数总复习一知识点1:一次函数 1.若正比例函数(≠)经过点(,),则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3.已知直线y =2x +8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4. 如果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____0.( 填“>”、“<”、“=”)5.如图,将直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6.一次函数与的图象 如图,则下列结论:①;②;③当第5题 第6题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7.关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2,1)B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C .当x >,时y <0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8.如图所示的是函数与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解是 .8题图 xy O3410.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边AD 在x 轴上,点A 在原点,AB=3,AD=5,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同时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 ─B ─C ─D 的路线做匀速运动.当P 点运动到D 点时停止运动,矩形ABCD 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P 点从A 点运动到D 点所需的时间; (2)设P 点运动时间为t (s ); ①当t=5时,求出点P 的坐标;②若△OAP 的面积为S ,试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知识点2: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或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的几何含义:反比例函数y = (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k ≠0)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y 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 、B ,则所得矩形OAPB 的面积为 . 练习31.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 kPa ) 是气体体积V ( 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1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 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k 的符号k >0 k <0 图像的大致位置经过象限 第 象限 第 象限 性质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oy xy xo第13题图A OBC气球的体积应( ) A .不小于m3B .小于m 3C .不小于m 3D .小于m 32.如图2,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轴于点,的面积为3,则 .3.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此函数图象也经过点( )A .B .C .D .4.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在它的图象上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D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的面积.知识点3:函数图象1.(09年深圳)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交点为A ,B ,过点A 作y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 作x 轴的平 行线相交于点C ,则的面积为( )A .8B .6C .4D .2 2.(11·自贡市)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 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

沪教版初中总复习专题训练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

沪教版初中总复习专题训练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

沪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2. 热点内容: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b 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的平移的图形关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大小变化.【方法点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问题,也可以看作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融入开放性、探究性等问题.经常考查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等.解决这类问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第三,要善于联系与转化,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综合分析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1.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四边形都是菱形.如果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得到的格点三角形A1B1C1的面积是,格点三角形A2B2C2的面积是19S,那么格点三角形A3B3C3的面积为().A.39SB. 36SC.37SD.43S【思路点拨】设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由此得到关于三角形A n B n面积公式,把n=3代入即可求出三角形A3B3C3的面积.【答案】C.【解析】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而三角形A n B n面积=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面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2S(2n+1)2-,=S(8n2+8n+2-2n2-n-2n2-3n-1-n2-n),=S(3n2+3n+1),把n=3分别代入上式得:S3=S(3×32+3×3+1)=37S.故选C.【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规律并有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变式】(2016•潍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 n B n﹣1,使得点A1、A2、A3、…在直线l上,点C1、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 n的坐标是.【答案】(2n﹣1,2n﹣1)【解析】解:∵y=x﹣1与x轴交于点A1,∴A1点坐标(1,0),∵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B1坐标(1,1),∵C1A2∥x轴,∴A2坐标(2,1),∵四边形A2B2C2C1是正方形,∴B2坐标(2,3),∵C2A3∥x轴,∴A3坐标(4,3),∵四边形A3B3C3C2是正方形,∴B3(4,7),∵B1(20,21﹣1),B2(21,22﹣1),B3(22,23﹣1),…,∴B n坐标(2n﹣1,2n﹣1).类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2.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的结果为__________.【思路点拨】由数轴可知,0<a<2,由此去绝对值,对二次根式化简.【答案与解析】解:∵0<a<2,∴|2-a|+=2-a+a=2.故答案为: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关键是根据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来判断数a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去绝对值,化简二次根式.类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问题3.(1)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将这样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验证等式a2+b2=c2成立。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中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专题训练目录专题提升(一) 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 (1)专题提升(二)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8)专题提升(三) 数式规律型问题 (12)专题提升(四) 整式方程(组)的应用 (21)专题提升(五)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30)专题提升(六)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 (40)专题提升(七)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53)专题提升(八)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2)专题提升(九) 以全等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68)专题提升(十) 以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76)专题提升(十一) 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87)专题提升(十二) 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97)专题提升(十三) 以圆为背景的相似三角形的计算与 (107)专题提升(十四)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 (121)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 (130)专题提升(十六)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运用 (139)专题提升(一)数形结合与实数的运算类型之一数轴与实数【经典母题】如图Z1-1,通过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长,就能准确地把2和-2表示在数轴上.图Z1-1【思想方法】(1)在实数范围内,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我们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它可以比较直观地解决问题.利用数轴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求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实数,是中考的热点考题.【中考变形】1.[2017·北市区一模]如图Z1-2,矩形ABCD的边AD长为2,AB长为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点为圆心,对角线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则这个点E表示的实数是(C)图Z1-2A.5+1B. 5C.5-1 D.1- 5【解析】∵AD长为2,CD长为1,∴AC=22+12=5,∵A点表示-1,∴E 点表示的数为5-1.2.[2016·娄底]已知点M,N,P,Q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Z1-3,则其中对应的数的绝对值最大的点是(D)图Z1-3A.M B.N C.P D.Q3.[2016·天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Z1-4所示,把-a,-b,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图Z1-4A.-a<0<-b B.0<-a<-bC.-b<0<-a D.0<-b<-a【解析】∵从数轴可知a<0<b,∴-b<0,-a>0,∴-b<0<-a. 4.[2017·余姚模拟]如图Z1-5,数轴上的点A,B,C,D,E表示连续的五个整数,若点A,E表示的数分别为x,y,且x+y=2,则点C表示的数为(B)图Z1-5A.0 B.1 C.2 D.3【解析】根据题意,知y-x=4,即y=x+4,将y=x+4代入x+y=2,得x+x+4=2,解得x=-1,则点A表示的数为-1,则点C表示的数为-1+2=1. 5.如图Z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A)图Z1-6A.-4和-3之间B.3和4之间C.-5和-4之间D.4和5之间【解析】∵点P的坐标为(-2,3),∴OP=22+32=13.∵点A,P均在以点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的圆上,∴OA=OP=13,∵9<13<16,∴3<13<4.∵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A的横坐标介于-4和-3之间.故选A.6.[2017·成都改编]如图Z1-7,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__-2__.图Z1-7【中考预测】如图Z1-8,数轴上的点A,B分别对应实数a,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C)图Z1-8A.a>b B.|a|>|b|C.-a<b D.a+b<0【解析】由图知,a<0<b且|a|<|b|,∴a+b>0,即-a<b,故选C.类型之二实数的混合运算【经典母题】计算:2×(3+5)+4-2× 5.解:2×(3+5)+4-2×5=2×3+2×5+4-2×5=6+4+2×5-2×5=10.【中考变形】1.[2016·台州]计算: 4-⎪⎪⎪⎪⎪⎪-12+2-1. 解:原式=2-12+12=2.2.[2017·临沂]计算:|1-2|+2cos45°-8+⎝ ⎛⎭⎪⎫12-1. 解:|1-2|+2cos45°-8+⎝ ⎛⎭⎪⎫12-1=2-1+2×22-22+2=2-1+2-22+2=1.3.[2017·泸州]计算:(-3)2+2 0170-18×sin45°.解:(-3)2+2 0170-18×sin45°=9+1-32×22=10-3=7.【中考预测】 计算:12-3tan30°+(π-4)0-⎝ ⎛⎭⎪⎫12-1. 解:12-3tan30°+(π-4)0-⎝ ⎛⎭⎪⎫12-1=23-3×33+1-2=3-1.专题提升(二)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类型之一 整式的化简与求值【经典母题】已知x +y =3,xy =1,你能求出x 2+y 2的值吗?(x -y )2呢?解:x 2+y 2=(x +y )2-2xy =32-2×1=7;(x -y )2=(x +y )2-4xy =32-4×1=5.【思想方法】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两数平方和或两数积等问题,在化简求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中有广泛应用,体现了整体思想、对称思想,是中考热点考题.完全平方公式的一些主要变形有:(a +b )2+(a -b )2=2(a 2+b 2),(a +b )2-(a -b )2=4ab ,a 2+b 2=(a +b )2-2ab =(a -b )2+2ab ,在四个量a +b ,a -b ,ab 和a 2+b 2中,知道其中任意的两个量,能求出(整体代换)其余的两个量.【中考变形】1.已知(m -n )2=8,(m +n )2=2,则m 2+n 2的值为( C ) A .10 B .6 C .5 D .32.已知实数a 满足a -1a =3,则a 2+1a 2的值为__11__.【解析】 将a -1a =3两边平方,可得a 2-2+1a 2=9,即a 2+1a 2=11.3.[2017·重庆B 卷]计算:(x +y )2-x (2y -x ).解:原式=x 2+2xy +y 2-2xy +x 2=2x 2+y 2.4.[2016·漳州]先化简(a +1)(a -1)+a (1-a )-a ,再根据化简结果,你发现该代数式的值与a 的取值有什么关系(不必说明理由)?解:原式=a 2-1+a -a 2-a =-1.故该代数式的值与a 的取值没有关系.【中考预测】先化简,再求值:(a -b )2+a (2b -a ),其中a =-12,b =3.解:原式=a 2-2ab +b 2+2ab -a 2=b 2.当a =-12,b =3时,原式=32=9.类型之二 分式的化简与求值【经典母题】计算:(1)a b -b a -a 2+b 2ab ;(2)⎝ ⎛⎭⎪⎫3x x -2-x x +2·x 2-4x . 解:(1)原式=a 2-b 2ab -a 2+b 2ab =-2b 2ab =-2b a ;(2)原式=3x (x +2)-x (x -2)(x -2)(x +2)·x 2-4x =2x 2+8x x 2-4·x 2-4x =2x +8. 【思想方法】 (1)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并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况及时化简,以简化运算过程;(2)注意适当地利用运算律,寻求更合理的运算途径;(3)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应进行分解,并注意符号的处理,以便寻求组建公分母而约分化简;(4)要注意分式的通分与解分式方程去分母的区别.【中考变形】1.[2017·重庆A 卷]计算:⎝ ⎛⎭⎪⎫3a +2+a -2÷a 2-2a +1a +2. 解:原式=⎝ ⎛⎭⎪⎫3a +2+a 2-4a +2÷(a -1)2a +2 =(a +1)(a -1)a +2·a +2(a -1)2=a +1a -12.[2017·攀枝花]先化简,再求值:⎝ ⎛⎭⎪⎫1-2x +1÷x 2-1x 2+x,其中x =2. 解:原式=x +1-2x +1·x (x +1)(x +1)(x -1)=x -1x +1·x (x +1)(x +1)(x -1)=x x +1. 当x =2时,原式=22+1=23.【中考预测】先化简,再求值:⎝ ⎛⎭⎪⎫x 2-4x +3x -3-13-x ⎝ ⎛⎭⎪⎫x 2-2x +1x 2-3x +2-2x -2,其中x =4. 解:原式=⎝ ⎛⎭⎪⎫x 2-4x +3x -3+1x -3⎣⎢⎡⎦⎥⎤(x -1)2(x -1)(x -2)-2x -2 =(x -2)2x -3·⎝ ⎛⎭⎪⎫x -1x -2-2x -2=(x -2)2x -3·x -3x -2 =x -2.当x =4时,原式=x -2=2.类型之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经典母题】已知a =3+2,b =3-2,求a 2-ab +b 2的值.解:∵a =3+2,b =3-2,∴a +b =23,ab =1,∴a 2-ab +b 2=(a +b )2-3ab =(23)2-3=9.【思想方法】 在进行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时,常常用整体思想,把a +b ,a -b ,ab 当作整体进行代入.整体思想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其解题能够使复杂问题变简单.整体思想在化简、解方程、解不等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中考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中考变形】1.已知m =1+2,n =1-2,则代数式m 2+n 2-3mn 的值为( C )A .9B .±3C .3D .5 2.[2016·仁寿二模]先化简,再求值:a 2-2ab +b 2a 2-b 2÷⎝ ⎛⎭⎪⎫1a -1b ,其中a =2+1,b =2-1.解:原式=(a -b )2(a +b )(a -b )÷b -a ab =a -b a +b ·ab b -a =-ab a +b, 当a =2+1,b =2-1时,原式=-122=-24.3.[2017·绵阳]先化简,再求值:⎝ ⎛⎭⎪⎫x -y x 2-2xy +y 2-x x 2-2xy ÷y x -2y,其中x =22,y =2.解:原式=⎣⎢⎡⎦⎥⎤x -y (x -y )2-x x (x -2y )÷y x -2y=⎝ ⎛⎭⎪⎫1x -y -1x -2y ÷y x -2y=⎣⎢⎡⎦⎥⎤(x -2y )-(x -y )(x -y )(x -2y )÷y x -2y=-y (x -y )(x -2y )·x -2y y =-1x -y. 当x =22,y =2时,原式=-1x -y =-12=-22. 【中考预测】 先化简,再求值:1a +b +1b +b a (a +b ),其中a =5+12,b =5-12. 解:原式=ab +a (a +b )+b 2ab (a +b )=(a +b )2ab (a +b )=a +b ab , ∵a +b =5+12+5-12=5,ab =5-12×5+12=1,∴原式= 5.专题提升(三)数式规律型问题【经典母题】观察下列各式:52=25;152=225;252=625;352=1 225;…你能口算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吗?请用完全平方公式说明理由.解:把末位数是5的自然数表示成10a+5的一般形式,其中a为自然数,则(10a+5)2=100a2+100a+25=100a(a+1)+25,因此在计算末位数是5的自然数的平方时,只要把100a与a+1相乘,并在积的后面加上25即可得到结果.【思想方法】模型化思想和归纳推理的思想在中考中应用广泛,是热点考题之一.【中考变形】1.小明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下面有趣的结果:3-2=1;8+7-6-5=4;15+14+13-12-11-10=9;24+23+22+21-20-19-18-17=16;…根据以上规律可知第10行左起第1个数是(C) A.100 B.121 C.120 D.82【解析】根据规律可知第10行等式的右边是102=100,等式左边有20个数加减.∵这20个数是120+119+118+…+111-110-109-108-…-102-101,∴左起第1个数是120.2.[2016·邵阳]如图Z3-1,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是(B)图Z3-1A.y=2n+1 B.y=2n+nC.y=2n+1+n D.y=2n+n+1【解析】∵观察可知:左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n,右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21,22…,2n,下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2+22,…,n+2n,∴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为y=2n+n.3.[2018·中考预测]根据图Z3-2中箭头的指向规律,从2 017到2 018再到2 019,箭头的方向是下列选项中的(D)图Z3-2【解析】由图可知,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 017÷4=504……1,∴2 017是第505个循环组的第2个数,∴从 2 017到 2 018再到 2 019,箭头的方向是.故选D.4.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他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Z3-3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D)图Z3-3A .②号棒B .⑦号棒C .⑧号棒D .⑩号棒【解析】 仔细观察图形,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第3次应拿走⑥号棒,第4次应拿走②号棒,第5次应拿走⑧号棒,第6次应拿走⑩号棒.5.[2017·烟台]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图形(如图Z3-4):图Z3-4按照这种规律摆下去,第n 个图形用的棋子个数为( D )A .3nB .6nC .3n +6 D.3n +3 【解析】 ∵第1个图需棋子3+3=6;第2个图需棋子3×2+3=9;第3个图需棋子3×3+3=12;…∴第n 个图需棋子(3n +3)个.6.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1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以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__45__,2 016是第__63__个三角形数.【解析】 根据所给的数据发现:第n 个三角形数是1+2+3+…+n ,则第9个三角形数是1+2+3+4+5+6+7+8+9=45;由1+2+3+4+…+n =2 016,得n (n +1)2=2 016,解得n =63(负数舍去). 7.操场上站成一排的100名学生进行报数游戏,规则是:每位同学依次报自己的顺序数的倒数加1.如:第1位同学报⎝ ⎛⎭⎪⎫11+1,第2位同学报⎝ ⎛⎭⎪⎫12+1,第3位同学报⎝ ⎛⎭⎪⎫13+1,…这样得到的100个数的积为__101__. 【解析】 ∵第1位同学报的数为11+1=21,第2位同学报的数为12+1=32,第3位同学报的数为13+1=43,…∴第100位同学报的数为1100+1=101100,∴这样得到的100个数的积=21×32×43×…×101100=101.8.[2017·潍坊]如图Z3-5,自左至右,第1个图由1个正六边形、6个正方形和6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2个图由2个正六边形、11个正方形和1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第3个图由3个正六边形、16个正方形和14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按照此规律,第n 个图中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个数之和为__9n +3__.图Z3-5【解析】 ∵第1个图由1个正六边形、6个正方形和6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和=6+6=12=9+3;∵第2个图由11个正方形和1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和=11+10=21=9×2+3;∵第3个图由16个正方形和14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和=16+14=30=9×3+3,…∴第n 个图中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个数之和=9n +3.9.观察下列等式:第一个等式:a 1=11+2=2-1;第二个等式:a2=12+3=3-2;第三个等式:a3=13+2=2-3;第四个等式:a4=12+5=5-2;…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 n=1n+n+1=n+1-n ;(2)a1+a2+a3+…+a n=__n+1-1__【解析】a1+a2+a3+…+a n=(2-1)+(3-2)+(2-3)+(5-2)+…+(n+1-n)=n+1-1.10.[2016·山西]如图Z3-6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其中部分小正方形涂有阴影,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有__4n+1__个涂有阴影的小正方形(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图Z3-6【解析】由图可知,涂有阴影的小正方形有5+4(n-1)=4n+1(个).11.如图Z3-7是用长度相等的小棒按一定规律摆成的一组图案,第1个图案中有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11根小棒,…则第n 个图案中有__5n +1__根小棒.图Z3-7【解析】 ∵第1个图案中有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6+5×1=11根小棒,第3个图案中有6+5×2=16根小棒,…∴第n 个图案中有6+5(n -1)=5n +1根小棒.12.《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的木棍,如果每天截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如图Z3-8所示.由图易得12+122+123+…+12n =__1-12n __.图Z3-813.[2016·安徽](1)观察图Z3-9中的图形与等式的关系,并填空:图Z3-9【解析】1+3+5+7=16=42,观察,发现规律:1+3=22,1+3+5=32,1+3+5+7=42,…∴1+3+5+…+(2n-1)=n2.(2)观察图Z3-10,根据(1)中结论,计算图中黑球的个数,用含有n的代数式填空:图Z3-101+3+5+…+(2n-1)+__2n+1__+(2n-1)+…+5+3+1=__2n2+2n+1__.【解析】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黑球可分为三部分,1到n行,第n+1行,n+2行到2n+1行,即1+3+5+…+(2n-1)+[2(n+1)-1]+(2n-1)+…+5+3+1=1+3+5+…+(2n-1)+(2n+1)+(2n-1)+…+5+3+1=n2+2n+1+n2=2n2+2n +1.【中考预测】一种长方形餐桌的四周可坐6人用餐,现把若干张这样的餐桌按如图Z3-11方式进行拼接.(1)若把4张、8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多少人?(2)若用餐的人数有90人,则这样的餐桌需要多少张?图Z3-11解:(1)把4张餐桌拼起来能坐4×4+2=18(人);把8张餐桌拼起来能坐4×8+2=34(人);(2)设这样的餐桌需要x张,由题意,得4x+2=90,解得x=22.答:这样的餐桌需要22张.专题提升(四) 整式方程(组)的应用类型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经典母题】汽车队运送一批货物.若每辆车装4 t ,还剩下8 t 未装;若每辆车装4.5 t ,恰好装完.这个车队有多少辆车?解:设这个车队有x 辆车,依题意,得4x +8=4.5x ,解得x =16.答:这个车队有16辆车.【思想方法】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的基础,是课标要求,也是热门考点.【中考变形】1.学校机房今年和去年共购置了100台计算机,已知今年购置计算机数量是去年购置计算机数量的3倍,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 C )A .25台B .50台C .75台D .100台 【解析】 设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x 台,去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100-x )台,根据题意可得x =3(100-x ),解得x =75.2.[2016·盐城校级期中]小明的妈妈在菜市场买回3斤萝卜、2斤排骨,准备做萝卜排骨汤.妈妈说:“今天买这两样菜共花了45元,上月买同重量的这两种菜只要36元”.爸爸说:“报纸上说了萝卜的单价上涨50%,排骨单价上涨20%”.小明说:爸爸、妈妈,我想知道今天买的萝卜和排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请你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这天萝卜、排骨的单价(单位:元/斤).解:设上月萝卜的单价是x 元/斤,则排骨的单价36-3x 2元/斤,根据题意,得3(1+50%)x +2(1+20%)⎝ ⎛⎭⎪⎫36-3x 2=45, 解得x =2,则36-3x 2=36-3×22=15. ∴这天萝卜的单价是(1+50%)×2=3(元/斤),这天排骨的单价是(1+20%)×15=18(元/斤).答:这天萝卜的单价是3元/斤,排骨的单价是18元/斤.【中考预测】[2016·株洲模拟]根据如图Z4-1的对话,分别求小红所买的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图Z4-1解:设笔的价格为x元/支,则笔记本的价格为3x元/本,由题意,得10x+5×3x=30,解得x=1.2,∴3x=3.6.答:笔的价格为1.2元/支,笔记本的价格为3.6元/本.类型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经典母题】用如图Z4-2①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②的竖式和横式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 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 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图Z4-2解:设做竖式纸盒x 个,横式纸盒y 个,可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根据题意,得⎩⎨⎧4x +3y =2 000,x +2y =1 000,解得⎩⎨⎧x =200,y =400.答:竖式纸盒做200个,横式纸盒做400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思想方法】 利用方程(组)解决几何计算问题,是较好的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中考变形】1.小华写信给老家的爷爷,问候“八·一”建军节.折叠长方形信纸,装入标准信封时发现:若将信纸按图Z4-3①连续两次对折后,沿着信封口边线装入时宽绰3.8 cm ;若将信纸按图②三等分折叠后,同样方法装入时宽绰1.4 cm.试求出信纸的纸长与信封的口宽.①②图Z4-3解:设信纸的纸长为x cm ,信封口的宽为y cm.由题意,得⎩⎪⎨⎪⎧y =x 4+3.8,y =x 3+1.4,解得⎩⎨⎧x =28.8,y =11. 答:信纸的纸长为28.8 cm ,信封的口宽为11 cm.2.某中学新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楼,每层楼有10间教室,进出这栋教学楼共有4个门,其中两个正门大小相同,两个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个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开启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时,2 min 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个正门和一个侧门时,4 min 内可以通过800名学生.(1)求平均每分钟一个正门和一个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检查中发现,出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楼的学生应在5 min 内通过这4个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该教学楼建造的这4个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解:(1)设一个正门平均每分钟通过x 名学生,一个侧门平均每分钟通过y 名学生,由题意,得⎩⎨⎧2x +4y =560,4x +4y =800,解得⎩⎨⎧x =120,y =80.答:一个正门平均每分钟通过120名学生,一个侧门平均每分钟通过80名学生;(2)由题意得共有学生45×10×4=1 800(人),学生通过的时间为1 800÷[(120+80)×0.8×2]=458(min).∵5<458,∴该教学楼建造的这4个门不符合安全规定.【中考预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手机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该打车方式的总费用由里程费和耗时费组成,其中里程费按p 元/km 计算,耗时费按q 元/min 计算(总费用不足9元按9元计价).小明、小刚两人用该打车方式出行,按上述计价规则,其打车总费用、行驶里程数与车速如下表:速度y (km/h) 里程数s (km) 车费(元) 小明60 8 12 小刚50 10 16(1)求p ,q 的值;(2)如果小华也用该打车方式,车速55 km/h ,行驶了11 km ,那么小华的打车总费用为多少?解:(1)小明的里程数是8 km ,时间为8 min ;小刚的里程数为10 km ,时间为12 min.由题意得⎩⎨⎧8p +8q =12,10p +12q =16,解得⎩⎪⎨⎪⎧p =1,q =12; (2)小华的里程数是11 km ,时间为12 min.则总费用是11p +12q =17(元).类型之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经典母题】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 000元时,可全部租出,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1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为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只需要维护费50元.(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 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租金收入扣除维护费)可达到306 600元?解:(1)100-3 600-3 00050=88(辆). 答: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 600元时,能租出88辆.(2)设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 000+x )元,则⎝ ⎛⎭⎪⎫100-x 50[(3 000+x )-150]-x 50×50=306 600, 解得x 1=900,x 2=1 200,∴3 000+900=3 900(元),3 000+1 200=4 200(元).答: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 900元或4 200元时,月收益可达到306 600元.【思想方法】利润=收入-支出,即利润=租出去车辆的租金-租出去车辆的维护费-未租出去车辆的维护费.【中考变形】1.[2017·眉山]东坡某烘焙店生产的蛋糕礼盒分为6个档次,第一档次(即最低档次)的产品每天生产76件,每件利润10元.调查表明:生产提高一个档次的蛋糕产品,该产品每件利润增加2元.(1)若生产的某批次蛋糕每件利润为14元,此批次蛋糕属第几档次产品;(2)由于生产工序不同,蛋糕产品每提高一个档次,一天产量会减少4件.若生产的某档次产品一天的总利润为1 080元,该烘焙店生产的是第几档次的产品? 解:(1)设此批次蛋糕属第a 档次产品,则10+2(a -1)=14,解得a =3.答:此批次蛋糕属第3档次产品.⎝ ⎛⎭⎪⎫或:∵14-102+1=3,∴此批蛋糕属第3档次产品. (2)设该烘焙店生产的是第x 档次的产品,根据题意,得[10+2(x-1)][76-4(x-1)]=1 080,解得x1=5,x2=11(舍去).答:该烘焙店生产的是第5档次的产品.2.[2017·重庆B卷]某地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其中果树种植已初具规模,今年受气候、雨水等因素的影响,樱桃较去年有小幅度的减产,而枇杷有所增产.(1)该地某果农今年收获樱桃和枇杷共400 kg,其中枇杷的产量不超过樱桃的产量的7倍,求该果农今年收获樱桃至少多少千克?(2)该果农把今年收获的樱桃、枇杷两种水果的一部分运往市场销售.该果农去年樱桃的市场销售量为100 kg,销售均价为30元/kg,今年樱桃的市场销售量比去年减少了m%,销售均价与去年相同;该果农去年枇杷的市场销售量为200 kg,销售均价为20元/kg,今年枇杷的市场销售量比去年增加了2m%,但销售均价比去年减少了m%.该果农今年运往市场销售的这部分樱桃和枇杷的销售总金额与他去年樱桃和枇杷的市场销售总金额相同,求m的值.【解析】(1)根据“枇杷的产量不超过樱桃的产量的7倍”即可列出不等式求得今年收获樱桃的质量;(2)抓住关键语句,仔细梳理,根据去年、今年樱桃销售量、销售均价,求出各自的销售额,可以用一张表格概括其中数量关系:去年今年销售量销售均价销售额销售量销售均价销售额樱桃100 kg 30元/kg 3 000元100×(1-m %)kg30元/kg3 000×(1-m %)元枇杷200 kg 20元/kg 4 000元200×(1 +2m %) kg20×(1-m %)元/kg4 000×(1 +2m %)×(1-m %)元然后根据“今年樱桃和枇杷的销售总金额与去年樱桃和枇杷的市场销售总金额相同”可列方程求解.解:(1)设该果农今年收获樱桃至少x kg,今年收获枇杷(400-x)kg,依题意,得400-x≤7x,解得x≥50.答:该果农今年收获樱桃至少50 kg.(2)由题意,得3 000×(1-m %)+4 000×(1 +2m%)×(1-m%)=7 000,解得m1=0(不合题意,舍去),m2=12.5.答:m的值为12.5.【中考预测】某水果批发商场经销一种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400 kg.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 kg.(1)当每千克涨价多少元时,每天的盈利最多?最多是多少?(2)若商场只要求保证每天的盈利为4 420元,同时又可使顾客得到实惠,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解:(1)设每千克涨价x元,总利润为y元.则y=(10+x)(400-20x)=-20x2+200x+4 000=-20(x-5)2+4 500.当x=5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 500元.答:当每千克涨价5元时,每天的盈利最多,最多为4 500元;(2)设每千克应涨价a元,则(10+a)(400-20a)=4 420.解得a=3或a=7,为了使顾客得到实惠,∴a=3.答:每千克应涨价3元.专题提升(五)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类型之一 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应用【经典母题】如图Z5-1,由图象得⎩⎨⎧5x -2y +4=0,3x +2y +12=0的解是 ⎩⎨⎧x =-2,y =-3.图Z5-1【思想方法】 (1)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着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着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有着独立的概念,但在本质上,后者是前者的特殊情况,从而可以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或方程组问题,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中考变形】1.高铁的开通,给衢州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五一期间,乐乐和颖颖相约到杭州市某游乐园游玩,乐乐乘私家车从衢州出发 1 h 后,颖颖乘坐高铁从衢州出发,先到杭州火车东站,然后转乘出租车去游乐园(换车时间忽略不计),两人恰好同时到达游乐园,他们离开衢州的距离y (km)与乘车时间t (h)的关系如图Z5-2所示.请结合图象解决下列问题:图Z5-2(1)高铁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2)当颖颖到达杭州火车东站时,乐乐距离游乐园还有多少千米?(3)若乐乐要提前18 min到达游乐园,问私家车的速度必须达到多少?解:(1)v=2402-1=240(km/h),答:高铁的平均速度为240 km/h;(2)设乐乐离开衢州的距离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为y=kt,则1.5k=120,k=80,∴函数表达式为y=80t,当t=2时,y=160,216-160=56(km).答:乐乐距离游乐园还有56 km;(3)把y=216代入y=80t,得t=2.7,2.7-1860=2.4(h),2162.4=90(km/h).答:乐乐要提前18 min到达游乐园,私家车的速度必须达到90 km/h. 2.[2017·宿迁]小强与小刚都住在安康小区,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某天早上,小强7:30从安康小区站乘坐校车去学校,途中需停靠两个站点才能到达学校站点,且每个站点停留2 min,校车行驶途中始终保持匀速,当天早上,小刚7:39从安康小区站乘坐出租车沿相同路线出发,出租车匀速行驶,比小强乘坐的校车早 1 min到学校站点,他们乘坐的车辆从安康小区站出发所行驶路程y(km)与行驶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Z5-3所示.图Z5-3(1)求点A的纵坐标m的值;(2)小刚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分钟追到小强所乘坐的校车?并求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解:(1)校车的速度为3÷4=0.75(km/min),点A的纵坐标m的值为3+0.75×(8-6)=4.5.答:点A的纵坐标m的值为4.5;(2)校车到达学校站点所需时间为9÷0.75+4=16(min),出租车到达学校站点所需时间为16-9-1=6(min),出租车的速度为9÷6=1.5(km/min),两车相遇时出租车出发时间为0.75×(9-4)÷(1.5-0.75)=5(min),相遇地点离学校站点的路程为9-1.5×5=1.5(km).答:小刚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5 min追到小强所乘坐的校车,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为1.5 km.3.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Z5-4①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①的部分信息:乙先出发1 h;甲出发0.5 h 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 <30时,求t 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 甲,s 乙与时间t 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②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4)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N 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M 地,若丙经过43 h 与乙相遇,问丙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图Z5-4解:(1)设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t +b ,把⎝ ⎛⎭⎪⎫32,0,⎝ ⎛⎭⎪⎫73,1003分别代入,得⎩⎪⎨⎪⎧0=32k +b ,1003=73k +b ,解得⎩⎨⎧k =40,b =-60, ∴直线BC 的表达式为y =40t -60.设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为y 1=k 1t +b 1,把⎝ ⎛⎭⎪⎫73,1003,(4,0)分别代入,得⎩⎪⎨⎪⎧1003=73k 1+b 1,0=4k 1+b 1,解得⎩⎨⎧k 1=-20,b 1=80,∴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为y 1=-20t +80; (2)设甲的速度为a km/h ,乙的速度为b km/h ,根据题意,得⎩⎪⎨⎪⎧0.5a =1.5b ,a ⎝ ⎛⎭⎪⎫73-1=73b +1003,解得⎩⎨⎧a =60,b =20, ∴甲的速度为60 km/h ,乙的速度为20 km/h ,∴OA 的函数表达式为y =20t (0≤t ≤1),∴点A 的纵坐标为20,OA 段,AB 段没有符合条件的t 值;当20<y <30时,即20<40t -60<30或20<-20t +80<30,解得2<t <94或52<t<3;(3)根据题意,得s 甲=60t -60⎝ ⎛⎭⎪⎫1≤t ≤73, s 乙=20t (0≤t ≤4),所画图象如答图所示;中考变形3答图(4)当t =43时,s 乙=803,此时丙距M 地的路程s 丙与时间t 的函数表达式为s 丙=-40t+80(0≤t ≤2),当-40t +80=60t -60时,解得t =75,答:丙出发75 h 与甲相遇.【中考预测】[2017·义乌模拟]甲、乙两组同时加工某种零件,乙组工作中有一次停产更换设备,更换设备后,乙组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两组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y (件)与时间x (h)的函数图象如图Z5-5所示.图Z5-5(1)直接写出甲组加工零件的数量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y=60x(0<x≤6)__;(2)求乙组加工零件总量a的值;(3)甲、乙两组加工出的零件合在一起装箱,每满300件装一箱,零件装箱的时间忽略不计,求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1箱?解:(1)∵图象经过原点及(6,360),∴设表达式为y=kx,∴6k=360,解得k=60,∴y=60x(0<x≤6);(2)乙2 h加工100件,∴乙的加工速度是每小时50件,∴更换设备后,乙组的工作速度是每小时加工100件,a=100+100×(4.8-2.8)=300;(3)乙组更换设备后,乙组加工的零件的个数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100(x-2.8)=100x-180,当0<x≤2时,60x+50x=300,解得x=3011(不合题意,舍去);当2<x≤2.8时,100+60x=300,解得x=103(不合题意,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