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自贸港是中国政府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市场化、法治化的商贸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海南发展。
自贸港的建设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根据数据统计,自贸港新片区的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签约引进的重点项目数量接近100个。
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服务业、制造业、科技研发等。
同时,自贸港新片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落地投资。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方面,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另一方面,海南作为自贸港的建设地,可以享受到更加开放和便利的贸易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和发展的机会。
这些优势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海南发展,推动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海南自贸港新片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海南将继续推进市场开放和便利化改革。
当前,海南自贸港新片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提高服务质量等。
未来,海南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海南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作为自贸港,海南将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
海南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产业对接。
同时,海南还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和投资者来海南投资兴业。
第三,海南将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在自贸港新片区建设过程中,海南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海南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海南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片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最后,海南将加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岛礁环境对通用保障装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岛礁环境对通用保障装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受复杂的水文以及气候等影响,我国的岛礁环境呈现出复杂的形式。
岛礁区的恶劣环境因素会对岛礁上的武器装备、材料以及电器等造成一定的损失,这对通用保障装备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本文主要以海南岛礁环境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其对通用保障设备的影响,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系,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旨在加强对通用保障设备的保护,这对今后的岛礁维护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一、我国海南岛礁环境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包括众多海岛、岛礁等等。
在海南的海洋文化中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岛礁,它是由海洋中的岛与礁结合而形成的地貌。
海南处于热带地区,岛礁中艾薇突出的就是珊瑚岛和珊瑚礁。
其中最为常见的动物是珊瑚虫,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石灰石,它们一代一代的生存下去,经过无数次代谢,形成的石灰石堆积最终形成了珊瑚礁。
海南岛礁有很大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国防意义,经济功能以及旅游、生态功能等等。
因此,岛礁是海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岛礁的通用保障设设施的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有助于维护国家海洋的权益,同时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的岛礁建设目标为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同时还要改善岛上驻守人员生活条件。
而岛礁的所在地常常是比较偏的,环境而言十分恶劣。
其中的通用保障设施建设就是为了保障岛礁驻守人员的生活,但是这些设施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下就以海南的岛礁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海南岛礁对其中的通用保障设施的影响。
二、岛礁环境对通用保障设施的影响岛礁通用保障装备指的是在岛礁上的通用物资、装备以及勤务实施。
通俗来说就是一种后勤保障。
通用的物资主要包括一些服装设备,油料、药材产品等等。
岛礁驻地人员肩负着保护岛礁环境的重要使命,通用保障设备的建立使得岛礁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后勤保障的设置也应该保持信息化等特征。
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琼州学院2008届环境化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学院:理工学院专业:化学年级: 08化本(1)班学生姓名:黄榕谢盛才学号: 05 24指导老师:苏利兴日期: 2011-6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黄榕谢盛才(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本文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境实际出发,结合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从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概述了海南省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南;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0 引言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至今仍完整保持着热带海岛的自然风貌,其热带雨林、季雨林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在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国际生态学家评价,海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生物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海南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1]。
目前,海南省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
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2]。
至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更注重环境问题,以下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大气、海洋环境进行现状分析。
1 海南环境现状海南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1.1.1 森林遭受破坏 ,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到2003年仅存4.0%左右。
浅谈海南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

浅谈海南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周彦伶【摘要】红树林是天然防护堤,同时为近海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海南红树林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只顾眼前效益,过度开发,影响了红树林正常生长和天然更新,个别物种濒临灭绝。
海南红树林保护,需总体规划,要按国际标准合理开发红树林。
%Mangrove forest is the natural protection embankment, which provides a good living environ- ment to the coastal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ituation of Hainan' s mangrove forest is far from optimistic. The lack of knowledge and the pursuit of immediate benefits with excessive development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angrove forest. Some species are decreasing nearly to extinction. Therefore, Hainan' s mangrove forest protection needs overall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interna- tional standards.【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13)004【总页数】4页(P155-158)【关键词】海南红树林;保护区现状;开发与保护【作者】周彦伶【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最北达浙江南部。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_金羽

一、前言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受人类干扰最大的生态系统。
由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过渡性和脆弱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敏感。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赤潮污染、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洪涝灾害、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生态退化问题,已威胁到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海岸带生态系统,并且在珊瑚礁、红树林、海洋生物、海洋水质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一个岛屿省份。
自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海南岛海岸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位于海南岛海岸带上的海南省沿海12个市县的人口总和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它既是海南省人口比较集中区域,又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然而,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天然森林的开发,使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削弱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变化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利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分析海南省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及其原因,探索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海岸带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特征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528km,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提供的遥感解译数据,2005年海南岛环岛海岸带面积为8743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25.7%;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海岸带面积的52.2%,其次为耕地占30.7%。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有天然林、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潟湖、农田湿地等生态类型,这些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是海南省生态系统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森林海南岛海岸带分布的天然林、海防林和红树林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保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金羽1、2欧阳志云1林顺坤2王效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2.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海口570203)摘要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为案例,分析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出海岸带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海岸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海南是我国的重要旅游胜地和热带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海南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海南的水土保持管理。
将全面评估和监测全岛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任务。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和旅游开发区域,保持水土流失的最小化。
此外,加强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如采取人工梯田、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种植模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因此,鼓励海南农民采取多元化种植模式,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
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侵蚀,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循环农业可以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发适应海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抗病虫害和逆境的能力。
再者,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雨水花园、护坡护岸、水土保持补偿基金等。
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污染的防控,减少农业和旅游业对水质的污染。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
水土保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和技术。
建立水土保持志愿者队伍,鼓励公众参与实地保护活动。
同时,加强与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最后,加强监管和评估。
定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严格的保护机制。
海南省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摘� 要�根 据海 � 南生 态旅 游的现 状 分析 了海 南生 态旅 游自然 环境 遭到 破坏 游 客超 载 旅 游业 开发 不规范 � 社 区有 效参 与程 � 度低 把" 生态旅 游" 作为 绿色 标签滥 贴乱 用等 问题 从 保护 生态资 源 确定 � 合理 的旅 游 容量 加强 生 态旅 游 资源 开 发规 划 全 面的 社 区参 与 开 展 生态 旅 游的 宣 传与 教 育等 5 个方面 提出 了海 南生 态旅 游的 发展 对策 关键词 �海 南省 生态 旅游 存在 问题 发展 对策 保 护措 施
收稿日期 2 0 0 8-0 3 -11
作者简介 宋莎莎 19 81 - � 女 河南开封人 助教 从事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94
宋莎莎 海南省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利 益出 � 发 在 滨 海及 温 泉地 区 大量 兴 建 度假 村 游 取之 不尽 用 之不竭 的 旅游 发展 必须 建立在 生态 环 � 乐 城以 及 不伦 不 类的 文 化村 结 果 不 但破 坏 了 生 态 境承 受能 力之 上 符合当 地 经 济 发 展 状 况和 社会 道 环境 � 扭曲 了 民族 风 情 影 响了 自 然观 瞻 还 加 剧 了 德规 范 要做 到这一 点 必须 对开 发生 态旅游 的区 域 削价竞争 使海南 � 的整个旅游业处于低效益 低水 进行 环 境影 响和 承受 能 力的 评 估 把 游客 控 制在 生 平运 行的 � 状态 � 态环 境承 受能 力范 围之 内 以 避免 破坏 旅游 生态
坏 由 于对 环境 保护认 识不 足 林 带仅 剩 2 万� 红 树林 资 源由 原 来的 1 万 锐 至 对野 生动 物造 成危害 抵 御自 � 然 灾害 能 力明 显 下降 1 另 外 烧 山 垦 殖 毁 林 开发 使 森林 生 态旅 游 资源 遭 受 严重 破 坏 海 南 生 物 物种 遭 受空 前 劫难 海 南热 带 原 始 森林 近 60多
海南管控措施

海南管控措施引言海南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热带海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
然而,为了保护海南的环境和资源,同时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游质量,海南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海南的管控措施,包括旅游配额控制、环境保护措施、交通管制等。
旅游配额控制为了控制海南的旅游人数,保护环境和资源,海南实行了旅游配额控制制度。
根据这个制度,每年将确定一个合理的旅游人数上限,并对游客进行限制。
具体的控制方式包括:1.限制个人游客数量:海南对个人游客数量进行了限制,每个人每年只能前往海南旅游一次,且旅游时间不得超过特定天数(根据旅游季节的需求进行调整)。
2.限制团队游客数量:海南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数量也进行了限制,每个旅行社每年只能组织一定数量的团队前往海南旅游,以控制人流量。
3.限制车辆旅游数量:为了控制交通拥堵和环境负荷,海南规定了每日进入景区的车辆上限数量,并对外地车辆实行限行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海南作为一个热带海岛,拥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这些资源,海南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下所示:1.限制开发建设:海南控制了新的开发建设项目,特别是那些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项目。
只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才能获得批准。
2.强化环境监测:海南加强了对环境的监测力度,建立了环境监测网络,并进行了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一旦发现环境问题,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
3.推广绿色旅游:海南鼓励和推广绿色旅游,倡导游客遵守环保规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加强了对旅游企业的监督,确保它们的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交通管制为了缓解海南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海南采取了一系列交通管制措施,如下所示:1.限制外地车辆:为了控制车辆数量,海南实行了对外地车辆的限制措施。
外地车辆需要申请准入许可证,通过审核后才能进入海南。
2.限制旺季高峰时段:在旅游旺季高峰时段,海南实行了交通管制措施,对车辆进出景区设置限行时间和限制通行区域,以减少交通拥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州学院2008届环境化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________ 学院:理工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化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08 化本(1)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 黄榕谢盛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05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苏利兴 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黄榕谢盛才(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摘要:本文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境实际出发,结合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从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概述了海南省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南;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0 引言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至今仍完整保持着热带海岛的自然风貌,其热带雨林、季雨林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在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国际生态学家评价,海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生物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海南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1]。
目前,海南省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
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2]。
至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更注重环境问题,以下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大气、海洋环境进行现状分析。
1 海南环境现状海南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1.1.1 森林遭受破坏, 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 年的35%下降到1987 年的7.2%,到2003年仅存 4.0%左右。
58 %1 勺天然林郁闭度从50年代的0.8下降到2003年的0.4〜0.5。
生态公益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已经降低[3]。
到2004年末,森林覆盖率54.9%,比2003年增长0.5 百分点。
基本实现生态省建设五年目标。
中部的热带天然林和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得到保护。
但毁林开荒、毁林养殖、毁林采石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1.1.2 “三废” 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有所增加与1990 年相比, 2003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了 3.1 倍, 废水排放量增长了35.8%。
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 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达2106X 105t ,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
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海域,影响了水质,个别海岸受到侵蚀。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由于“三废” 排放总量不断增加, 污染治理措施没有跟上,我省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4]。
1.1.3 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过去50 年,有200 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少数物种已经绝迹。
近海沿岸14 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都不同程度出现衰减和消失, 多种传统经济鱼类难以形成渔汛。
常见鸟类则由 1 00多种减少到30多种[5]。
据2004 年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生物多样性总体保存较好,有些濒危种群还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据统计,海南坡鹿累计存量1 337只;黑冠长臂猿累计存量24 只。
但目前乱砍滥伐野生植物和乱捕滥猎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2 海南海洋环境现状1.2.1 海岸带与近海资源屡遭破坏海南沿海珊瑚礁遭毁灭性破坏, 被毁采面积已超过80%,直接导致海水侵蚀、村庄陷落。
珊瑚礁本来是沿海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 天然“长城” , 但由于被短时效益冲昏头脑,自毁“长城” ,一些地方已形成毁采珊瑚礁“炸挖运烧卖”一条龙体系。
据不完全估算, 仅在东海岸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一带,每年毁坏的珊瑚礁已达万吨以上, 触目惊闻。
珊瑚礁被毁给当地生态已造成严重危害,资源被挖, 破坏水生生态环境,水产减少, 损失无法估计。
仅文昌东郊邦塘村因珊瑚礁被毁, 就已造成该村 1 公里长3000 多棵椰树倒入大海,海岸侵蚀,村庄海岸线倒退20多米,村庄农田受到海水侵吞。
1.2.2 近岸海域近岸海域以一、二类水质为主,大多数海域处于清洁状态。
部分海湾局部受无机氮、耗氧有机物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受石油类的污染比较严重。
海口近岸:因受石油类影响,海口湾大部分海域水质符合三类海水标准;海口市西部沿岸海域和三连村出海口、海上娱乐区假日海滩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海水标准。
三亚近岸:天涯海角、大东海、亚龙湾、三亚湾水质达到一类海水标准;三亚港为三类海水;三亚河入海口处受城市生活污水影响,为四类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石油类。
其它海域:琼海博鳌近岸海域为一类海水。
文昌八门湾、椰林湾为二类海水,清澜港受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为三类海水。
临高金牌港和临高角为一类海水。
洋浦峨蔓海域为一类海水,洋浦港近岸海域由于受活性磷酸盐的影响,水质为三类。
东方八所近岸海域水质为二类,八所港水质符合三类海水标准。
部分养殖集中区局部海域海水水质仅符合三、四类海水标准。
1.3 海南大气环境现状[6]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仅个别城市(镇)日均值出现超一级标准的现象。
以下就2004 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对海南大气现状进行介绍。
1.3.1 区域环境空气全省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仅总悬浮颗粒物对局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有轻微影响,全省有0.6%日平均浓度值超过一级标准。
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06mg/Nm3、0.011mg/Nm3和0.039mg/Nm3。
1.3.2 城市空气所有监测城市(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0)年平均浓度值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自然降尘均低于8吨/平方公里•月参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除西部个别市镇年平均浓度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外,绝大多数城市(镇)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海口市区、三亚市区、文昌文城镇、琼海加积镇、东方八所镇、儋州那大镇可吸入颗粒物分别有 6.7%、10.0%、0.3%、0.2%、6.1%、6.3%的日均值超一级标准;昌江石碌镇40.3% 的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超一级标准,25.0%月降尘值超过参照标准。
大气降水质量总体良好,各监测城市(镇)降水年平均PH值范围为5.42-6.98,全年仅海口市区、儋州那大镇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分别为22.4%、15.7%。
全省降水年平均PH值为5.97,降水酸度略高于2003年;酸雨频率3.9%,与2003年基本持平。
1.3.3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34.38 亿标立方米,比2003年增加19.1%。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097.06 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0144.19 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0679.02 吨,分别比上年减少 1.5%、 6.3%和15.2%。
2 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战略,世界首创。
其特点是建设时间长,涉及领域广,不确定因素多,影响范围大。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旅游自然环境保护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7]。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最大资本,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
以下就如何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2.1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屏障,是构成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主体。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各方面的功能,并具有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作用。
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据论证,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以上,而且分布均匀,那么基本上可能做到风调雨顺,不会出现大的自然灾害。
因此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保护海南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8]2.2.1 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
在新世纪,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注重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2.2.2 开展生态科学知识普及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条件投资建设一批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并有效利用其他文化场馆设施,组织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普展览等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鼓励、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项目; 鼓励企业建设具有集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参与生态建设的能力。
2.3 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实行环境经济政策,可以提倡和鼓励人们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措施,也可以约束和惩罚经济活动中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比如对治理污染实行低息贷款的政策、对使用清洁能源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对综合利用“三废”实行奖励,减免税等。
积极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低污染技术或无污染技术。
环境污染与工业生产中的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是分不开的。
发展低污染和无污染的技术,加强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变废为用,尽量减少废弃物进入环境,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最积极、最根本的途径。
2.4 加强环境立法环境保护的工作实施,光靠依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更有成效。
加强环境法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国家制订的(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的法规,是一个总的纲目,各地有必要也应该以此为依据,把它具体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地方性的环境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