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合集下载

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

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

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作者:马建宏来源:《家长》2021年第01期父母离婚、家庭破裂会对孩子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全、自卑、上进心不强、缺乏远大的理想,常常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孤僻、对人对事冷漠;还有些孩子经常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理,爱发脾气、爱钻牛角、心胸狭隘,对周围同学戒备心强、朋友少。

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传播正能量,让他们和其他学生融为一体,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

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学习和生活。

让老师感到“头大”的学生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一位老师怒气冲冲地对我说:“你班那个叫孙晓(化名)的学生,上课时都要闹翻天了,和我大喊大叫,还拍桌子摔板凳,不仅如此,和同学也闹得不可开交……”我不禁皱起了眉头,脑海里浮现出前一天他被同学告状的情景。

当时,我正在批阅作业,班里的小干部急匆匆跑进办公室忙不迭地对我说:“马老师,您快去看看吧!孙晓无缘无故地把好几个同学的笔摔碎了……”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

这个孙晓,从小娇生惯养,妈妈视他为掌上明珠,无论谁都不能说他一个“不”字。

因此,该学生依赖性强,自由散漫唯我独尊,并且还有特权思想。

从我接班开始,就没让我省过心。

尤其是他对老师和同学乱发脾气,更是让我“头都大了”。

我让他离开座位,站到教室的一隅先进行“自我反省”,并盘算着如何抓住这个“茬口”,狠狠地治治他浑身的毛病。

终于等到放学,同学们陆续回家了。

我发现坐在座位上的孙晓,一脸的倔强和漫不经心。

我内心憋着的火此时越烧越旺,真想好好地收拾他一顿。

就在这时,有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班上有个学生在社团训练时受伤了,疼得哇哇大哭。

于是,我赶紧跑去处理这一意外事件。

由于那个学生伤得不轻,我一边护送学生到附近的医院就诊,一边联系了家长。

等料理妥当后已是暮色时分。

我长长吁了口气,告别了受伤的学生及其家长,自己也准备回家了。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作者:董向东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24期在陇西县紫来学校的一次普通课外活动时间,一座普通的教室里飘出来这样一首歌:“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在家,出门在外忙务工呀,把我独自留下。

白天我想爸爸,夜里我盼妈妈,梦里我找爸爸,醒来我念妈妈……”这座教室,是紫来学校为留守儿童办起的“留守儿童之家”。

而这首歌,是学校老师自己创作的,题名为《留守儿童之歌》。

在紫来学校,每一个留守儿童,他们都会唱这首歌。

听过这首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稚嫩的红脸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令人心颤的声音,更不会忘记孩子们流下的一行行泪水。

他们想爸妈,而一首《留守儿童之歌》,唱出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的,正是紫来学校这个大集体。

制度建设:给孩子搭建温馨的平台据2011年3月陇西县紫来学校的一份材料显示,该校现有留守儿童24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4.1%。

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73人,父母单亲外出的170人。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紫来学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生病得不到很好照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008年5月,在陇西县妇联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同年12月8日,紫来学校创建了定西市第一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副省长张晓兰等省、市、县领导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出席揭牌仪式。

省移动公司积极赞助,配置了价值2万多元的液晶电视、电脑、电子琴、课外书籍、文体器材等。

还为紫来学校每个学生争取到了保额为10万元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明亚天使守护基金”保险卡。

市、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赠送了电脑桌、电视柜、文体用品等设备。

为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和作用创造了物质条件。

从此,在陇西县紫来学校,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在那里,他们可以和父母通电话、网上视频,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和伙伴们做游戏,下象棋。

家校合作为孩子共撑一片蓝天

家校合作为孩子共撑一片蓝天

家校合作为孩子共撑一片蓝天五月二十日,我在盱眙中学参加了由省妇联组织的江苏省“科学家教进万家”(家庭与学校合作)巡回讲座,与会代表有盱眙县中小学校长和优秀班主任。

本次讲座分两场,第一场由南师大教授、博导缪建东主讲,他侧重谈家校结合的理论,第二场由我主讲,我侧重谈家校结合的实践。

下面是之前准备的讲稿,在讲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改动。

家校合作为孩子共撑一片蓝天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家校合作。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紧紧围绕“教育”一词。

我们可以先看看甲骨文里“教育”两个字的写法,“教”像是父亲拿着棍棒教育孩子,“育”是孩子倒着头躺在母亲子宫里,侧重强调母亲主要职责是生养孩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本意指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就越来就丰富了。

家校合作概念今天我们谈家校合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家校合作,其实目前家校合作尚不是含义固定的概念,未形成一个确切地、被广泛接纳的定义。

英语中表述“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还有不少学者对家校合作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尽管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专家们给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其内涵的认识却基本一致,概括说来包括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性格扭曲,心理变态,这将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标签:单亲;小学生;教育;关爱欧洲一位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

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

”然而在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涤荡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给社会带来一股文明气息的同时,也给昔日稳固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离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认识、情绪、情感、学业、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较大的差异。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这就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据国家某青少年犯罪调查组证实:青少年犯罪中有不少比例是来自单亲家庭;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流浪事例中也有不少是单亲家庭子女。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身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每年都会碰到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也促使我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就此谈几点体会:一、了解情况,建立档案我每接手一个班级,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班中单亲学生人数,并通过家访等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单亲的原因、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教育方式、学生在家的表现等等。

经过调查了解和平时自己接触学生的直接观察,初步掌握了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秉性,并根据这些调查了解为他们建立一份较为详细的个人档案,档案包括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家庭成员情况、学生性格、爱好、在校表现等内容。

用爱心照亮孩子成长的天空

用爱心照亮孩子成长的天空

用爱心照亮孩子成长的天空——“最美教师”事迹报告听后心得城镇中学崔新强8月13日,在我校餐厅二楼,我有幸聆听了“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如同闷热烦躁的暑期里的一剂心灵鸡汤,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永济中山街学校的陈爱芳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诠释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激情感染着激情”的名言。

多年来,她用那颗扎根在心中的梦想种子,把激情和爱心奉献给她的学生。

16年的教育实践,使她对教育的热爱之心愈加炽烈,对教师职业更加崇敬。

她的一届又一届学生用优异成绩回报着她,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表现感恩着她。

是互燃的激情,放飞了瑰丽的梦想,书写了壮美的人生情怀。

闻喜实验中学的刘丽娜老师,在11年的从教生涯中,用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理解、宽容、帮助每一个孩子。

在工作中,她用左肩担着爱她的学生,用右肩担着她热爱的课堂,用全部的爱去点燃爱心育人的“红烛”事业。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她先后获得“中华魂国家级优秀辅导员”、“运城市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

我县三文初中的校长陈红灿,23年间一次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执著地坚守在山村教学一线,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万千桃李已经开启了人生新的航程,只有陈红灿依旧坚守在属于自己的那片教育田野上,用自己一颗溢满爱的心灵为山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继续深情守望。

“青春无悔、岁月无悔、人生无悔”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他先后获得“十佳教学能手”“十佳校长”等荣誉。

听取他们的报告,让人如同走进了静谧的森林,呼吸了清新的空气,荡涤了浮躁的心灵,也让我相信:爱,就像嫩叶上的露珠,虽然很小,却可以滋润一个个花骨朵,让它们绽放得美丽。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需要我们用心经营。

让爱心如同火炬,熊熊燃烧,代代相传,让我们用爱心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用爱心照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心照亮孩子成长的天空!。

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武学来近日,我学习了岳凤仙老师的事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故事,让我心中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还有学习过的孙晓兰、孙维刚,包全杰、王思明、胡安梅等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伟大的人文关怀、无私的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任何溢美之词都无法形容的。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华丽豪迈的语言,岳凤仙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像鲁西平原上随处可见的凤仙花一样平凡。

今年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49岁的岳凤仙老师带着对事业、对学生的无比眷恋,永远地走了,给她的学生、她的同事、她的学校,甚至她所在的城市,留下无尽的思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才能让宝贵的生命绚丽多姿?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应如何把握人生?岳老师也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

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英年早逝的岳老师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分量与长短无关。

“孩子们躲开!”张丽莉一边呼叫,一边用身体顶开一个学生,用手推走另一个学生,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猛冲过来的大客车撞倒在地,沉重的车轮无情地从她身上碾轧过去。

5月8日20时38分,刚刚下课的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初三学生,和往常一样欢快地冲出暂时借读的第四中学校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危险悄悄地向天真的孩子们袭来。

一辆失控的大客车突然冲着学生们撞了过去,当时正背对着大客车走路的几名学生,却丝毫没有注意到。

张丽莉边招呼学生,边环顾四周。

突然,她发现了这一危机。

张丽莉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了一片师者大爱的天空。

她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扎根山区的孙晓兰,永远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的蔡改,做教师就做最好的教师的王宪军、全国优秀师德标兵、辽宁丹东凤城东方小学校长包全杰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高尚品德和顽强意志,无私奉献,充满爱心,把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的精神,永远闪耀着师德的绚丽光辉。

让教育艺术撑起一片爱天空[论文]

让教育艺术撑起一片爱天空[论文]

让教育的艺术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严爱有加的艺术,它需要诚心、爱心、耐心与匠心的结合,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让学生在爱的天空下自由快乐的成长。

把握教育的艺术,应努力在几个“三”上下工夫。

一、教育的艺术需要有三张脸:红脸、黑脸和白脸1.做红脸式的关羽,宽容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来走路。

”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就是一个浓缩的小世界,家庭有贫富之分,家长地位有高低之分,学生基础有好差之分,学生习惯有好坏之分,学生个性有内向外向之别……面对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以及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教育问题,教师应该怎样智慧巧妙地把爱洒向每种类型的学生,怎样睿智巧妙地解决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呢?脸谱原来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勾画在演员脸部的特殊图案,它通常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

迁移到教育工作中来,我们应该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事而宜,运用各不相同的表情、语言和行为来对待不同的工作对象,解决不同的工作问题。

我们要以关羽式的红脸对待家庭贫困、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落后、问题行为习惯较多,性格自卑、内向、情绪低落,没有特长等弱势群体。

满腔热情赏识他们的优点,宽容他们的缺点,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小心翼翼呵护他们的上进心,开动脑筋开发他们的潜能……用师爱深情去温暖他们、感动他们、转化他们,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快快成长。

2.做黑脸式的包公,公正平等对待学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班级里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学生,会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生,也有事事掉队、处处落后的学生;有中规中矩、知书达礼的学生,也有娇生惯养、桀骜不训的学生;有爱班爱集体、积极给班级争光添彩的学生,也有无拘无束,给班级抹黑拖后腿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学习黑脸的包公,公正、公平、公开,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以理服人,以法治班,做到有功必赏、有进必扬、有错必批、有过必罚,在注意教育方式的前提下,不包庇护短,不看人情人面,不前松后紧,也不虎头蛇尾。

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2001年8月,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踏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开始了我向往已久的教师生涯。

十二年来,我以真诚滋润那一片片稚嫩的红土地;以爱心感染那一棵棵天真的幼苗;以热情浇灌那一群群活泼的生命体。

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一、用爱温暖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

教师就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温暖那一棵棵幼小的心。

我的学生刘语涵,从一年级走进班级开始,父母就整天闹离婚的事情,对于父母当时的状况,根本无视她的存在。

每天放学都看不见她父母来接她,当询问她的家庭情况时,孩子的眼里闪着泪花,说:“老师,我妈妈走了,爸爸打工去了,把她和两岁的妹妹扔给了爷爷奶奶。

”孩子边说边啜泣着。

听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把她搂在了怀里,安慰她说:“不怕,有老师那。

”生活在这种境况的她,过早的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变得沉默寡言,好像一只孤独的小燕子,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

因缺少亲情的关爱,她对学习也毫无兴趣。

刚入学不久不完成作业就成了她的专利,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刚开始迈向人生的第一步,难道就让她这样的走下去吗?我在心里不断地琢磨着。

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她的老师,如同她的母亲,你应该帮助她。

”从此我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重要人物——刘语涵。

我也成了刘语涵家的常客。

天冷了,我给她送去保暖的衣物;衣服脏了,我给她洗;她生病了,我带她去看病;作业未完成,我陪她一起写。

记得有一次她生病了,她的爷爷出门了,奶奶带着她的小妹妹出不去,正好赶上我去她家家访,看着高烧的孩子,我真是心疼,赶忙带她去医院看病、输液,到了中午天气突变,变得十分昏暗,还伴随着轰轰的雷声,女儿打来电话说:“妈妈,我怕。

”这时我才想起我把自己10岁的女儿独自一人扔在了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发表时间:2018-12-03T11:34:17.1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作者:秦裕鹏
[导读]
秦裕鹏山东省烟台招远市罗峰学校 2654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08-01
班级是学校最基础的组成单位,班级管理将影响到学校的平稳、健康发展。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收获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就要善于发现和发扬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靠什么?是靠班干部逐级管理分担教师负担,还是靠学习委员以优带差减少教师压力?可能都有关系吧,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从严教学,以身作则。

从严教学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就要重重地责罚,而是要严格指出学生的任何小毛病,并要跟学生讲明利害关系,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认为教学首要一条就是管住学生。

而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否则,学生不怕你,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

刚接手18级2班时,我决心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一下自己的威信。

一次,我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大家回答得头头是道,我也暗自高兴。

当我请王静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时,我发现他的同桌孙琳杰正低着头,瞧他的神态,思想早飞到九霄云外了。

顿时,我的心里涌起一丝不满,决定借机“杀鸡儆猴”。

于是,我放慢语速,慢慢走到他身边。

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

孙琳杰也感觉到了,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我让他重复一下我提的问题。

听到我叫他,他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很明显,他思想开小差了,不知我讲到哪道题了。

我暗自思索:“是让他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我耐着性子说:“请你把题目朗读一遍。

”他脸涨得通红,牙齿咬住嘴唇,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我暗自提醒自己:“保持耐心!”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问道,“你刚才是不没认真听讲?”“怎么不回答啊?”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了。

“快回答呀……”旁边的同学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地提醒他。

可他抬起头,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最终,我以一句“坐下吧!下课自己好好反省反省!”结束了这段“对峙”。

反思这一幕,应该说学生做得并不过分,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他就范呢?是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锏用错了对象……看来教育学生需要我们教师有永不放弃的智慧教育,更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

学生的心灵如水晶般纯洁而美丽,学生的心灵如玻璃般脆弱而易碎。

我们教师要欣赏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从那以后,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这一幕。

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学生;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是为了证明作为一个教师,我是不可侵犯的。

在与学生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

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赏识一点,平等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用自身的行动,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茁壮地成长。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及时排解他们的困惑,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主任的人生阅历比较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面比较狭窄,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导,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快乐地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强制,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安排,极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班级和谐。

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尤其是现在的00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事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看法,如果在班级管理中仍然完全使用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最终可能事与愿违。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恰当运用柔性管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一刀切”的方式,与学生民主协商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看法,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促使学生品德素养有效提升。

班主任应该多鼓励、少批评,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有效性。

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促使学生受到无形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管理活动。

通过鼓励、肯定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感受成功的喜悦,丰富情感体验。

班级管理是学问,也是艺术。

它需要班主任不断摸索创新,认真研究班级管理规律,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以爱心、耐心和恒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促其共同发展进步。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班级管理形象的象征,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同学,同时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有助于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缺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民主协商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切实帮助,促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