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年表先秦时期:《诗经》 - 11世纪BC《春秋》 - 5世纪BC汉朝:《楚辞》 - 3世纪BC《汉书》 - 1世纪BC《史记》 - 1世纪BC魏晋南北朝:《红楼梦》 - 18世纪《水浒传》 - 14世纪《西游记》 - 16世纪《金瓶梅》 - 16世纪唐代:《唐诗三百首》 - 8世纪《长恨歌》 - 8世纪宋代:《宋词三百首》 - 12世纪《宋史》 - 14世纪元代:《元曲三百首》 - 13世纪《元史》 - 14世纪明代:《红楼梦》 - 17世纪《金瓶梅》 - 16世纪《水浒传》 - 14世纪《西游记》 - 16世纪清代:《红楼梦》 - 18世纪《红楼梦续集》 - 18世纪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的简要年表。

这些名著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代文学名著的问世年份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时代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在先秦时期,《诗经》和《春秋》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些诗歌和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儒家的道德观念等。

在汉朝,出现了大量的史书和文学作品。

《楚辞》以其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思想深受汉朝文人的喜爱。

《汉书》和《史记》则是对汉朝历史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高峰。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问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诗集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传世佳作。

而《长恨歌》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其抒发爱情之苦的深情词句而闻名。

宋代文学以词和诗为主,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最著名的词作,其中既有爱情之苦苍凉的抒发,也有对时代变迁的隐忧。

学习_清代文学概述

学习_清代文学概述

• 二、 清代文学概况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
短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短篇白话小说:《无声戏》《十二楼》(李渔)
教P257)
《玉娇梨》《平山冷燕》(才子佳人小说
传奇:《长生殿》《桃宋派(钱谦益)、神韵派 (王士祯)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概述
1644—1842 (努尔哈赤 天命)、(皇太极 天聪、 崇德)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一、清代与文学有关的几点社会状况: (一)自始至终存在的民族矛盾 (二)文化的高压禁锢政策
1、文字狱 2、禁毁书籍 3、科举取士 (三)清代前期启蒙思想的理论及特点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 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 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乾嘉学派 “汉学”,亦称“朴学”,指东汉诸儒考
据训诂之学。至清代中期,形成了推尊汉儒朴 学风尚,以训诂、考据治经的乾嘉学派。他们 反对明末空疏不学的风气及王学流弊,主张根 据经、史立论,通经致用。以汉儒经、注为宗, 专从文字学入手,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史乃至 诸子,治学谨严缜密,不尚空谈,于古籍整理、 辨伪辑佚、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古代历史地理、 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考索求证,做出 了较大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制度的 产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与独立思考 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倾向。
格调派(沈德潜)、肌理派(翁方纲)、性灵派(袁 枚)
词: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常州派(张 惠言)
古文:桐城派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文学概述

7.嘉庆:清仁宗(1760—1820年),清朝入关 后第五位皇帝。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 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 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 乾隆死,始亲政。在位25年。清朝已经开始 走向衰,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腐败,阶级矛 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1813年天理教 起义,北京的一只起义军一度攻进皇宫。 8.道光:清宣宗 (1782—1850年),清朝入关 后第六位皇帝。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 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虎门硝烟, 签订《南京条约》。
9.咸丰:清文宗 (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 第七位皇帝。1850年正月即位,时年20岁。 在位11年。在父亲手里接了一个破烂摊,在 位初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6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相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 法联军一直打到帝都,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 庄,从此没再返皇宫。 10.同治:清穆宗(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 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 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在此期间,清朝 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 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 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 上是慈禧。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11.光绪:清德宗(1871—1908年),清朝入 关后第九位皇帝,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他力主反击,但终战败。1898年,光绪帝启 用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但 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 袁世凯囚禁慈禧,但被袁出卖,从此被慈禧 幽禁在颐和园。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 称“百日维新”。 12.宣统:(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 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 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 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一、前秦时期(公元前351年-前206年)1.《离骚》(屈原)2.《楚辞》(屈原)3.《诗经》(诗经编纂者不详)二、汉朝初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2.《史记》(司马迁)三、汉朝中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1.《西京杂记》(刘向)2.《南京杂记》(刘向)3.《淮南子》(刘安)4.《汉书》(班固)5.《论衡》(王充)6.《齐民要术》(贾思勰)四、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世说新语》(刘义庆)2.《草木子》(颜之推)3.《文心雕龙》(刘勰)4.《文选》(陆机)5.《神仙传》(陶弘景)6.《骆驼祥子》(老舍)五、隋唐时期(589年-907年)1.《古文观止》(刘学箕)2.《唐文粹》(季孟囗)3.《唐摭言》(张籍)4.《诗品》(钟嵘)5.《文苑英华》(赵翼)6.《唐代诗人选》(陈子龙)六、宋代(960年-1279年)1.《宋词选》(林则徐)2.《太学新说》(朱熹)3.《西江月》(辛弃疾)4.《牡丹亭》(汤显祖)5.《才子佳人》(兰陵笑笑生)七、元代(1271年-1368年)1.《元曲选》(王实甫)2.《元曲选及注》(郑光祖)八、明代(1368年-1644年)1.《水浒传》(施耐庵)2.《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九、清代(1644年-1912年)1.《红楼梦》(曹雪芹)2.《西游记》(吴承恩)3.《金瓶梅续倩》(兰陵笑笑生)十、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烈日青年》(周作人)2.《纪实小说选》(鲁迅)3.《莽原》(戴望舒)4.《社会周刊》(思想与评论)十一、现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1.《红高粱家族》(莫言)2.《活着》(余华)3.《白鹿原》(陈忠实)4.《洗澡》(余华)5.《家》(巴金)6.《林海雪原》(巴金)7.《豆腐西施》(巴金)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列举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格。

000清代散文名篇集粹第一批

000清代散文名篇集粹第一批

朱鹤龄2(1606—1683)
西郊观桃花记
同里顾氏梅林记
傅山1(1607—1684)
仕训
林嗣环1(1607—?)
口技
金人瑞4(1608—1661)
与嵇匡侯书
与任升之
与熊素波
与家伯长文昌
吴伟业1(1609-1671)
张南垣传
黄宗羲7(1610—1695)
原君
书侯振东
命说
刘大櫆20(1698—1779)
游三游洞记
游万柳堂记
论文偶记(节录)
《海舶三集》序
窦祠记
祭舅氏文
胡孝子传
息争
章大家行略
张弘勋诗集序
游晋祠记
送姚姬传南归序
程易田诗序
恐吠一首别张渭南
答吴殿书
马湘灵诗集序
游大慧寺记
无斋记
樵髯传
骡说
彭端淑1(1699—1779)
《奇零草》序
朱彞尊4(1629—1709)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游晋祠记
叶妪冢铭
《看竹图》记
唐甄1(1630—1704)
室语
陆陇其1(1630—1692)
崇明老人记
郑日奎3(1631—1673)
醉书斋记
游钓台记
与邓卫玉书
宋荦1(1634—1713)
游姑苏台记
王士祯9(1634—1711)
沈德潜1(1673—1769)
游虞山记
谢济世1(1689—1757)
戆子记
郑燮6(1693—176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第八篇清代文学(1644-1840)课件

第八篇清代文学(1644-1840)课件
二、钱谦益、吴伟业
三、王士祯、朱彝尊、 查慎行、赵执信、 施闫章、宋琬
第一节 遗民诗人
“遗民”之含义 广义 狭义
中国历史上的两代“遗民”:宋代、明代 宋代:林景熙、郑思肖、谢翱、谢枋得等 明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 “遗民”产生的原因: 一、古人的民族观念:“华夏”、“夷狄”、“禽兽” 二、士人的“君亲”、“君父”观念
吴伟业的“梅村体” 诗歌创作,将古代叙事诗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 作起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等。
吴兆骞、陈维菘 推崇唐诗 “梅村派”或“娄东 派”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 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 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 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 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 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 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 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 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 人惜。
2.吴伟业与“梅村 体”
吴伟业(16091671), 字骏公,晚号梅村, 江南太仓人。
“贰臣传”
有《梅村家藏稿》。
“梅村体”
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创 作 所体现出来的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的 稳定的 艺术个性。
1、从内容上说,它多写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 “可备一代诗史”。
2、从形式上说,首先它以叙事为主。它吸取 了元白等人的歌行体的写法,重在叙事写人。 它往往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 照兴衰。其次,在语言上它吸取了初唐四杰的 采藻缤纷和温庭筠、李商隐深情绵邈的风情韵 味。再次,情节上,它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 化的戏剧性,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1644-1839)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概况:1、小说获得长足发展;2、戏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3、诗、文、词出现众多重要作家和流派,取得相当大的创作成就;4、讲唱文学繁衍出许多新的品种。

第一章《聊斋志异》——蒲松龄一、作者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19岁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此后屡试不第。

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一年。

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家。

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

《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至少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聊斋志异》,三十九岁时进行初步结集,并且定下书名,此后仍在不断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慢慢地停止。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铸雪斋抄本乾隆16年;青柯亭刊本 1766年,最早刻本;张友鹤“三会本”目前收录篇目最完备的本子(近500篇 )二、《聊斋志异》的取材1.采自社会传闻或抄自友人笔记:《黑兽》“闻李太公敬一言”;《五羖大夫》“毕载绩先生志。

”2.改写前人作品:《凤阳士人》唐白行简《三梦记》中的一梦 ;《种梨》《搜神记²徐光》 ;《续黄粱》唐沈既济《枕中记》3.蒲松龄的虚构创造 :《王桂庵》《婴宁》《黄英》《叶生》《娇娜》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1.歌颂爱情《聊斋》中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排行榜NO.1 《连城》,NO.2 《阿绣》,NO.3 《婴宁》,NO.4 《聂小倩》,NO.5 《乔女》,NO.6 《香玉》,NO.7 《阿宝》,NO.8 《娇娜》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1)、深刻的社会内容: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悲剧故事《晚霞》,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文学概述对于清代文学,结合政治与社会变化的情况,大致地分为三个时期:自清入关至雍正末年(1644-1735)为前期,自乾隆初年至道光十九年(1736-1839)为中期,自道光二千年鸦片战争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1840-1911)为后期。

清前期到中期约二百年间的文学,既没有出现明代前期那种明显的低落,也似乎看不出很明显的高潮。

在明末清初诗坛上,钱谦益是影响最大的诗人。

到乾隆时代,沈德潜倡导以“温柔敦厚”为准则的“格调说”,翁方纲倡导重学问、重义理的“肌理说”,袁枚所倡导的“性灵说”。

袁枚的思想很多地方接受了晚明思潮的影响,有些直接来自于李贽。

袁枚的诗歌主张大体就是公安派理论的重兴,其核心也是强调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重视轻灵活泼的趣味。

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出现了杰出思想家兼优秀诗人龚自珍。

他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诗歌以一种高傲和尖锐的个性精神抗击社会的沉闷与压抑,乃是中国社会本身所积蕴的变革力量的产物,也是元明以来的进步文化向现代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清代文学概况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

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诸多样式全面繁荣。

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在清代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诗歌。

清代诗人提倡兼学唐宋诗歌的长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过了元、明两代,使已经走向衰微的古代诗歌又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清初的遗民诗人,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史诗。

另外一些诗人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如:钱谦益(江苏常熟人)主盟的虞山诗派,吴伟业领袖的娄东诗派等。

虞山诗派是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钱谦益。

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开创了有清一代新的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明亡。

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

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

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

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

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

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

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

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

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

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

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

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

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

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等合撰)等。

朱鹤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

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卒〔?〕(生于1611年)。

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褚人获的长篇小说《隋唐演义》约写成于本年前后。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陈维崧卒(生于1625年)。

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又与毛奇龄同为骈文作家。

骈文自唐以后趋于衰落,至此复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约写成于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为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满族)卒(生于1655年)。

纳兰性德词自成一家,作有〔长相思〕(山一程)、〔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洪昇撰成传奇《长生殿》。

次年因在皇后丧期内演出,洪昇被革除国子监生员籍,观剧者赵执信被革职,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为康熙年间“宋诗派”代表诗人,作有《金陵杂咏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孔尚任撰成传奇《桃花扇》。

孔尚任与洪昇齐名,时号“南洪北孔”,同为清代戏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叶燮卒(生于1627年)。

叶燮撰有《原诗》,倡“才、胆、识、力”之说,为清代诗话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洪昇卒(生于1645年)。

洪昇还作有杂剧《四婵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王士禛卒(生于1634年)。

康熙时期,王士禛编有《唐贤三昧集》,推崇唐诗,提倡“神韵说”,流行一时。

其论诗之语后被辑为《渔洋诗话》、《带经堂诗话》。

其诗歌作品有《秦淮杂诗》等。

兴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

方苞被株连入狱,后作有散文《狱中杂记》。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卒(生于1640年)。

蒲松龄还作有俚曲《墙头记》等14种。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孔尚任卒(生于1648年)。

孔尚任还与顾彩合作有传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沈德潜的《古诗源》编成于本年。

沈德潜又编有《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撰有诗话《说诗啐语》,提倡“格调说”,于雍正、乾隆年间流行一时。

公元1736年(清高宗乾隆元年)乾隆前期,郑燮诗文自成一家,作有诗《私刑恶》、文《家书》等。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厉鹗所编《宋诗纪事》于本年刊行,收辑宋代3800多家诗人诗作及有关资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方苞卒(生于1668年)。

方苞提倡“义法”,开创“桐城派”古文。

袁枚辞官居江宁小仓山随园。

其论诗提倡“性灵说”,流行一时。

所著《随园诗话》(刊行于1790年)为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之一。

同时稍后,主“性灵说”的诗人赵翼撰有《瓯北诗话》(成书于1802年)。

袁枚、赵翼与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又称“前三家”)。

乾隆至嘉庆年间,骈文创作继续发展,逐渐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骈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后有袁枚、汪中(作有《哀盐船文》等)、洪亮吉等。

藏族作家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传》约产生于公元18世纪中期,为藏族第一部长篇小说。

柯尔克孜族长篇史诗《玛纳斯》约产生于公元16至18世纪(一说公元9至11世纪,一说公元7至9世纪)。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吴敬梓卒(生于1701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成于乾隆初期,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曹雪芹卒〔?〕(生于1715年?)。

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于其生前已开始传抄,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首次刊行,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于本年刊行,与蒋士铨的《四弦秋》同为杂剧发展至晚期的作品。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翁方纲的《石洲诗话》初撰于本年,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修订刊行。

翁方纲推崇宋诗,提倡“肌理说”。

“肌理说”与“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为清代前期诗歌理论的四大流派。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刘大櫆卒(生于1698年)。

刘大櫆继方苞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理论,撰有《论文偶记》(刊行于1796年)等。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于本年成书。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修《四库全书》,开“四库全书馆”。

至本年,纪昀等撰成《四库全书总目》初稿,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写定刻版。

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倾向于“性灵派”的诗人有黄景仁、张问陶、舒位、孙原湘、王昙等。

舒位、孙原湘、王昙继袁枚、赵翼、蒋士铨后被称为“后三家”。

长篇弹词《再生缘》(陈端生作,梁德绳续)约产生于乾隆年间。

公元1797年(清嘉庆二年)张惠言所编《词选》于本年刊行。

张惠言论词主“比兴寄托”,开创“常州词派”。

张惠言又与恽敬主张合采散文、骈文之长,于桐城派之后开创“阳羡派”散文。

公元1798年(清嘉庆三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本年,纪昀陆续写成短篇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长篇小说《施公案》约于本年前成书,标志着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

公元1804年(清嘉庆九年)“宣南诗社”(初名消寒诗社)在北京成立,参加者有陶澍、朱□等,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

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姚鼐卒(生于1732年)。

姚鼐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成为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作有《登泰山记》等。

公元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于道光初。

道光年间,宋诗派发展成为“宋诗运动”,倡导者相继为程恩泽、祁□藻及曾国藩等,参加者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

道光年间,桐城派古文出现“中兴”局面,代表作家为姚鼐门下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及曾国藩等。

公元1826年(清道光六年)魏源于本年编成《皇朝经世文编》,次年刊行。

魏源与包世臣、龚自珍均提倡经世致用之文,开启近代经世思潮,同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年底,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成为当时抗战派领袖。

林则徐为道光年间代表作家之一。

公元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龚自珍本年辞官归杭州,复北上接眷属,于往返途中作《己亥杂诗》,至次年春共得315首,为其诗歌代表作品。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

本年后,反帝爱国诗篇大量涌现。

魏源作有《寰海》11首等,张维屏作有《三将军歌》等,贝青乔作有《咄咄吟》120首等,姚燮作有《惊风行》等。

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以来,经过长期发展,至鸦片战争后,京剧逐渐形成并趋于兴盛。

此后,昆腔的地位逐渐为京剧所取代,传统的杂剧、传奇趋于衰落。

公元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龚自珍卒(生于1792年)。

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明良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病梅馆记》等。

长篇弹词《榴花梦》(李桂玉等)约成于本年前,共4838000字,为弹词及古代小说中最长的作品。

维吾尔族诗人尼扎里的《爱情长诗集》约作于本年至次年间。

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陈森的《品花宝鉴》刊行,为近代最早的狭邪小说。

其后,魏秀仁于咸丰年间作有狭邪小说《花月痕》等。

文康(满族)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成书于本年后。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刊行。

咸丰前后,蒋春霖的词作于浙派和常州词派之外自成一家,作有词集《水云楼词》等。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俞万春旨在“尊王灭寇”的长篇小说《荡寇志》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元年(1851)经其子修订润色后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长篇弹词《笔生花》(丘心如)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9年(清咸丰九年)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于本年冬刊行。

洪仁玕任太平天国文衡总裁,主管文化教育,为太平天国代表作家。

公元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继续提倡桐城派古文并形成“湘乡派”。

其后至光绪前期,“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为此派代表作家。

咸丰、同治年间,冯桂芬、王韬等早期改良主义作家反对桐城派古文,主张打破陈法,为近代文体解放的先声。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黄遵宪于本年所作《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吾口”的主张,要求诗歌创作口语化,已开后来“诗界革命”的先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