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的转化2.知道什么是交流电和直流电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频率4.知道采用高压输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过程与方法】1.利用发电机模型,采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了解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能运用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电流的原理,了解发电机线圈中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现象中感受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耗。

3.通过讲授、观看影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高压触电及其防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产生电流到发电机的发明、电能从电厂输送到家庭中、家庭中各种用电器能顺利工作这一系列环节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物理、接受科学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真谛,树立学好本领、服务与社会的人生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的转化;知道电能的输送升压降压过程;知道高压触电及其防护的常识难点:了解发电机的制造原理和电能输送的过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

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导语二】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池可以提供电能,可是我们的家庭电路当中大量的电能是靠什么提供的呢?通过视频展示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

由此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发电机工作原理【演示】交流发电机的模型【提问】交流发电机构成【点拨】主要由线圈、磁极、铜环、电刷组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交流发电机发电原理示意图”【讨论交流】交流发电机的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点拨】可以先标出课本图片上的磁感线方向,再根据线圈运动状况来判断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课件演示】播放交流发电机工作的课件,动态展示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状况,并要求学生观察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加深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讨论交流】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角度如何改变【点拨】线圈在转动的过程中,切割角度发生改变,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平行时,线圈垂直切割磁感线,此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大,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时,线圈没有切割磁感线,此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原理。

2、了解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的损失,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

3、了解高压触电的方式及其防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尝试应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分析慨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能说明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的损失,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

2、介绍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交流发电机发电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交流发电机挂图、铜制皮导线自制的矩形线圈、交流发电机模型、远距离输送电能的挂图,高压触电挂图。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及新课引入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的生产电能,比如,三峡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1820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送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师演示:将交流发电机模型接在教学用电流表两端,以较慢的速度匀速摇动把手,让学生观察线圈转动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产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提问:为什么交流发电机发出的是交流电?出示交流发电机挂图(或阅读课文113页图17—18交流发电机原理图)和交流发电机模型,引导: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电机的构造,1、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有哪些?2、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3、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何时改变?4、线圈转动一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几次?指导:教师利用自制的矩形线圈边引导边看图,线圈AB、CD边什么情况下作切割磁感线,流过线圈AB、CD边的电流方向如何,流出线圈的电流沿什么方向流过电流表,什么情况下没有作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

17、3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导学案

17、3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导学案
B、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C、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发电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课堂小结】
1:我本节课的收获是:
2:我还存在的疑问是: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P
2、预习作业:①完成导学案
②《学习与探究》伴你探究及开放性作业
研讨记录
【拓展提升】
【诊断评价】
1、发电机有发电机和发电机,发电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压触电方式有和。
3、关于直流发电机产生和输出的电流,正确的说法是()
A、线圈中产生的是直流电,输出的是直流电
B、线圈中产生的是交流电,输出的是直流电
C、线圈中产生的是交流电,输出的是交流电
D、线圈中产生的是直流电,输出的是交流电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强弱发生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B、我们家庭电路中使用的是直流电
C、大型交流发电机用电磁铁作为转子,有线圈作为定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关于电动机和发电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的现象制成的
【合作探究】
一、发电机原理:
1、发电机、变压器等许多电器设备都是根据原理制造的。
2、观察交流发电机模型,了解其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
3、发电机工作时,把转子的能转化为能。
二、电能的输送
1、通常,家庭用电的电压是V,然而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通常都有V。
2、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送电能?
3、参照(图17-20),简授总编号:33
【学习目标】
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PPT文档共16页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PPT文档共16页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 里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3新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

3新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物理现象,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1.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2.高压触电的种类及其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教具准备高压电能输电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

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电能的输送教师: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发电机发出的电怎样送到用电地区呢?学生:用导线。

教师:导线有一定的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就会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着部分内能白白地散失到空气中,浪费了电能。

怎样才能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呢?方法一:根据W=Q=I2Rt,应减小导线的电阻。

教师:减小送电线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选用电阻小的材料或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

师生共同讨论此方法的弊端:能使用的电阻小的材料不经济,增大导线电阻将增大导线的质量。

方法二:采用高压输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根据P=UI,电压提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将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由W=Q=I2Rt可得电能的损失将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的二次方,显然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教师介绍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探究点二高压触电及其防护教师:高压触电有哪几种形式?学生: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教师: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三、板书设计第一节电能的输送1.电能的输送。

(1)高压输送可以减少电能的损失。

(2)电能输送的途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1)高压触电的方式: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2)防护: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葛洲坝发电站发电的情况引出今天的课题,让学生知道发电站发的电都到哪里去了,进而揭示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失,从而和学生进行有关输电线上有关减少电能损失的方法讨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8.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导学案-(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8.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导学案-(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8.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8.3节,主要讲述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

2. 掌握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的过程,包括升压、输电、降压和配电。

3. 理解输电线路中功率损失的原因,以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能传输的过程。

难点:功率损失的原因,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电力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是如何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的。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能传输的过程,功率损失的原因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能传输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用电的功率损失。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电,提高电力系统的输电效率。

六、板书设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能传输的过程升压输电降压配电功率损失的原因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解释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的过程。

3. 计算一个家庭用电的功率损失,并提出减少功率损失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电能传输的过程。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组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 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面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

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

这里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否则会事倍功半,形快而实慢。

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

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输电的过程。

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3、理解高压触电的特点,知道如何防止高压触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2、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挂图展示,结合我国行政村村村通电报导及个别违法分子偷盗电线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的介绍,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教学难点】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等。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为了合理的利用能源,发电站要建在靠近这些能源的地方。

而用电的地方却很多,有的地方离发电站很远,因此需要把电能输送到远方,这就涉及电能的输送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知识讲解:一、高压输电展示图片:电能的传输。

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V,然而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通常都有几十万伏。

为何采用高压输电?高压输电——可减少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导体是有一定电阻的,由于输电线长,电阻大,当电流通过输电线时,产生热量Q,损失一部分电能。

P损=I2R,如何减少电能损失?(1)减小导线电阻①减小材料的电阻率ρ,银的电阻率最小,但价格昂贵,目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或铝作输电线。

②减小输电线的长度L不可行,因为要保证输电距离。

电能的输送-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电能的输送-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电能的输送-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电能的意义和应用;•了解电能的输送方式及其优缺点;•了解电能的利用和保护;•能够分析电能输送的应用实例,了解电能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能的输送方式及其特点;•电能输送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保护电能。

教学难点•电能输送的具体过程及电力传输中的问题;•如何保护电能,防止能量损失。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能的输送方式1.电线路的形式和输送方式;2.输电线路中电能的传输和损失。

第二部分:电能的利用和保护1.电力系统的结构;2.电能在移动、通信、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3.电力系统的保护和能量损失的减少。

本节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部分预计用时1.5个课时,讲解电线路的形式和输送方式;示范电能在线路中的传输和损失,并分析传输的影响因素和如何保护电能。

教师自备电线路模型进行实物演示,通过教师方法宣讲、实物演示,解释电能的输送方式和电线路的形式,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感受电能的输送与传输过程。

讨论部分时间占据1.5个课时,就电能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然后,教授如何使用电力系统实现能量转换和使用,并介绍电力系统的保护和能量损失减少的措施等。

建议教师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并整理,梳理一些电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教学资源和注意事项教学资源•电线路模型;•适当的课本及其他参考书;•PPT 幻灯片或板书。

注意事项1.让学生在PPT或板书上添加重要内容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更有趣。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电能的应用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5. 教学评价及作业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表现出对电能概念的理解和和思考能力;2.课堂作业:学生完成有关使能充分发挥、接受和传递的电能方面的问题。

1.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查找一个实际的电能应用,例如城市供电、航空电力、电动车等,以PPT或报告的形式呈现;2.分析你的电能应用实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减少电能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知道产生的是交流电。

2.知道采用高电压输电的目的。

3.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难点: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交流发电机挂图、闭合线圈、交流发电机模型、电弧发生器、高压输电实验器。

五、教学设计: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

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一、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电能的输送:1.电能输送的途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
压变压器→用电单位2.高压输送以减小电能的损失。

三、高压触电方式: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八、教学反思
九、教学参考
1.电能的优越性.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应用非常广泛。

设想一座城市完全断了电,简直不堪设想,大大小小的工厂停产,机器停止运转,炼钢炉不能炼钢,电车不能开动,广播电机停播、自来水供应中断,楼房电梯停开,电灯不亮,入夜一片漆黑……电,它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多,电能的生产和使用的规模,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电能为什么应用这样广泛,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电能的来源比较广泛,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如此学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都可以较为方便地转化为电能电池和发电机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

在水电站里,水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在火电站里,燃料的化学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除了水电站和火电站,还有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

我国主要是利用火力和水力来发电的。

到1993年,我国有3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火电站共正1020座(其中水电站235座、火电站785座)。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电的需要量日益增加。

在主要煤炭产区和沿海地区,要建设一批火电站。

在黄河上游和长江中上游干交流,要建设一批大型水电站(规模巨大的长江三峡水力工程正在进行)。

还建设了核电站。

电能便于输送,用电线就可以把电能输送到千百里以外的地方。

输送电能比输送煤、石油等燃料要方便得多。

而且电能的输送损失较小。

我国幅员广大,不同区域组成大的电网供电,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网络的线路长达18万千米。

电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能够方便地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来满足多方面
的需要,电能可以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电热器转化为内能,通过电光源转化为光能。

各种各样的用电器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

用电器的效率比较高。

电动机的效率达90%以上,在管理科操纵方面比较简单,污染少,工作场所容易保持干净,有利于保护环境。

2.太阳能空间电力站。

在太阳能利用中,发展前景最为诱人要算在宇宙空间建立太阳能电力站的宏伟计划了。

众所周知,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时,已经大大减弱。

而到达地面的阳光,又有三分之一被反射回空间。

因此,在大气层以上接收的太阳能要比在地球上接收的多4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把太阳能发电站搬到宇宙空间去,以便得到更多的太阳能。

而且这样还能避免太阳能电站接收太阳光时断时续的缺点。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研制一种太阳能动力卫星,并把它发送到距地面
3.5万公里的高空,而且与地球同步的轨道上(在这一轨道上,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正好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样就可以用它把太阳能直接引到地球上。

在动力卫星上装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然后再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束发回地面。

地面接收站通过巨型天线,可将动力卫星送回地面的微波能重新转换成电能。

当然,就目前来说实现大型太阳能空间电力站计划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

比如,一个发电能力为1000万瓦的空间电力站,它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已达64平方公里,而把微波能发送到地面的列阵天线,其占用面积约达两平方公里。

此外,巨大的动力卫星需要分成部件运送到太空进行组装,卫星安装后,还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这说需要一咱像航天飞机一样能往返于地球和太空的运输工具。

现在,担负运输任务的航天飞机已奔忙于太空和地球之间,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太阳能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们满怀信心地预言,到本世纪末有可能通过航天飞机将第一个大型动力卫星送入轨道,为人类利用太阳能揭开新的篇章。

3.太阳能气流电站。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为新奇的是太阳能气流发电,由于这种电站有一个高大的“烟囱”,所以也被称作太阳能烟囱电站。

太阳能电站既不烧煤,也不用油,所以确切点说应称其为太阳能气流电站。

太阳能气流电站的中央,竖立着一个用波纹薄钢板卷制成的大“烟囱”,在“烟囱”的周围,是巨大的环形曲面半透明塑料大棚,在烟囱底部装有气轮发电机,当大棚内的空气经太阳曝晒后,其温度比棚外空气高约20℃。

由于空气具有热升冷降的特点,再加上大“烟囱”向外排风的作用,就使热空气通过“烟囱”快速地排出去,从而驱动设在烟囱底部的汽轮发电机发电。

由于太阳能气流电站占地较大,所以今后的气流电站将要建在阳光充足、地面开阔的沙漠地区,另外,塑料大棚内的地方很大,温度又较高,可利用起来作暖房,种植蔬菜和栽培早熟的农作物。

太阳能气流电站的建造成功,使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并为利用和改造沙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海底核电站。

海底核电站是人们随着海洋石油开采不断向深海海底发展而提出的一项大胆设想。

实际上,本世纪70年代初期,独特新颖的海底核电站的蓝图已经绘制出来。

此后,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实验,提出了各种设计方案。

在勘探和开采深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时,需要陆地上的发电站向海洋采油平台远距离供电,为此,就要通过很长的海底电缆将电输送出去。

这不仅技术上要求很高,而且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在采油平台的海底附近建造海底核电站,就可轻而易举地将富足的电力送往采油平台,而且还可以为其他远洋作业设施提供廉价的电源。

海底核电站在原理上和陆地上的核电站基本相同,都是利用核燃料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冷却的水加热。

使它变成高压蒸汽,再去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但是,海底核电站的工作条件要比陆地上的核电站苛刻得多。

首先,海底核电站的所有零部件要能承受几百米深的海水所施加的巨大压力,二是要求所有设备密封性好,达到滴水不漏的程度,三是各种设备和零部件都要具有较好耐海水腐蚀和性能。

因此,海底核电站所用的反应堆都是安装在耐压的堆舱里,汽轮发电机则密封在耐压舱内,而堆舱和耐压舱都固定在一个大的平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