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的处理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判别及应对措施2011-01-02 10:19:04| 分类:实验| 标签:污染无菌细胞培养基灭菌|字号大中小订阅一、避免细胞培养污染的措施: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的:1. 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2. 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3. 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
4. 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
5. 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
6. 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
7. 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下面是几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1. 支原体污染:传说中的黑焦虫,长得暴快。
24小时就满视野都是了。
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培养用血清。
图1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圆圈所示,×10倍)图2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20倍)图3 支原体污染的荧光检测图4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30k,煎蛋状和其他形状)图5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2. 念珠菌污染:似乎无处不在,而且顽固得很。
长得暴快(12h就能在细胞上面密布)。
培养液澄清。
低倍显微镜下像黑色的沙子铺在细胞上,高倍镜下呈树枝状或葡萄状。
图6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低倍镜)图7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8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9 念珠菌污染的检测(革兰氏染色阳性)这么大面积的污染,你可以看看是不是操作上出了问题,要不然就是培养基的问题。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细胞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然而,在进行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污染源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工作环境或实验操作不当。
对于细胞培养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言,解决污染问题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污染问题可能来自实验室环境以及操作者自身。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培养的受损。
因此,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和表面消毒是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此外,操作者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自身的污染对细胞的影响。
操作者需要穿戴合适的实验室清洁工作服、手套和口罩,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细胞培养物。
其次,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也是潜在的污染源。
为了避免污染,选择高纯度的培养基和试剂是至关重要的。
购买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培养基和试剂,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的指导,可以减少产品本身的污染。
此外,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避免将培养基和试剂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并妥善保存这些试剂,以防止其受到污染。
另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传代也是容易导致污染的环节。
细胞传代是保持细胞生长的关键步骤,但传代时的细胞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和表型的变化。
为了避免细胞污染,应该定期对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特别是使用发展中的分子标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细胞是否保持纯种,以及是否受到污染。
此外,定期保存冻存品库并且用来传代的细胞不要超过特定的传代次数,以保持细胞的良好生长状态。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是培养器具的污染。
培养器具包括培养皿、培养瓶、移液器等。
这些器具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器具内外部分,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同时,定期更换使用的培养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积累污染物。
最后,除了以上提到的对策,培养载体选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培养时的污染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常见细胞污染及其处理方法麦~粒(2012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摘要:细胞培养是生命科学实验及生物医药产业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细胞污染问题一直是细胞培养中的大敌。
本文综述了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期为实验室细胞培养中遇到的细胞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污染,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同时也是细胞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否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无菌操作,污染是细胞培养最致命的大敌,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细胞株,一旦污染对实验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1 污染的类型细胞污染的类型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其中化学、生物因素最为常见,物理因素最易被忽视。
1.1物理污染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组分,从而影响了细胞的代谢。
最为常见的是温度和辐射(紫外线照射)。
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对细胞可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如从冰箱中取出的培养液直接加至37℃培养的细胞中可能会造成细胞应激,影响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生物安全柜紫外灭菌时,应当遮蔽对紫外线敏感的试剂,同时普通操作中也要注意对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进行避光处理。
对于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某些实验,应当注意细胞、试剂周围不能放同位素。
除此之外,有时操作过程中偶尔有异物落入,极易造成污染。
一些小的颗粒状异物作为是微生物污染的载体进入培养液中造成细胞污染。
另外,实验过程中酒精棉球的棉絮、移液器枪头上的某些塑料碎屑等都有可能增加染菌的概率。
1.2化学污染细胞培养中的化学污染大多是由于实验准备或实验过程中造作不当造成的。
在实验准备阶段,细胞培养室中的器皿应做到专用,避免与常用器皿混用。
此外,细胞用器皿洗刷过程中要注意洗刷彻底,不可有洗涤剂等残留。
高压灭菌时应灭菌彻底,并在灭菌后的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使用。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实验结果的无效化。
因此,预防和处理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是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预防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实验中,无菌操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实验人员应该经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无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操作前经常更换手套、使用经过有效消毒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
2. 经常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实验室衣物、培养箱、孵化器等都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存在和传播。
3. 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细胞培养中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风险,实验室应该配备高效过滤器的实验室通风设备,定期更换过滤器。
此外,实验室应该设置限制进出实验室的措施,例如,安装空气帘或者设置冲洗区域。
4. 识别和处理污染源:在细胞培养中排查和识别潜在的污染源是很重要的。
实验人员应经常检查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是否存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处理。
处理污染源的方法包括更换受污染的培养器具、重新配制新的培养基或试剂等。
其次,当细胞培养中发生微生物污染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一旦发现细胞培养被污染,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并将受污染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隔离处理,以防止污染的进一步传播。
2. 进行污染源检查:在处理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必须找出污染源,并加以处理。
通过对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检查,可以找到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在处理污染源的同时,必须对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背景细胞培养实验室是进行细胞培养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可能会发生细胞培养污染。
细胞培养污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可能导致整个实验项目的失败。
因此,了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污染检测与确认在处理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实验室是否确实发生了污染。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细菌、真菌或其他细胞系的杂交等。
常用的污染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使用细菌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和放线菌培养基进行真菌检测等。
污染源清除一旦确认了实验室的污染源,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清除方法。
对于细菌污染,可以使用消毒剂来清洁实验室表面和设备。
并且可以考虑更换培养基,并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生长。
针对真菌污染,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清洁,并使用抗真菌剂进行消毒。
细胞系处理在清除污染源后,需要处理受到污染的细胞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更换细胞系,使用新的、无污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细胞系的清洗和处理,例如使用特定的培养基、抗生素或抗真菌剂进行培养。
污染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再次发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彻底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液,避免过期使用;密封和正确存储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细胞培养污染的认识。
总结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将其解决。
通过污染检测与确认、污染源清除、细胞系处理和污染预防措施等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的一些建议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细胞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污染、细胞凋亡、不适当的生长条件等。
本文将介绍细胞培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细胞污染细胞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可能是由细菌、真菌、酵母、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
污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受阻、实验结果的不可靠以及其他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操作培养细胞。
使用无菌操作条件,包括在无菌环境下穿戴手套、使用消毒液清洗操作台面和器具、对培养皿和培养物进行灭菌处理等。
- 经常检查细胞培养物的外观。
细胞培养物应呈现透明、均匀的状态。
如果有任何可疑的异常,请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
- 使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
对于某些细胞株来说,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以阻止细菌等污染物的生长。
2.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过量的细胞凋亡会导致细胞数量的减少,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凋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减少细胞培养的过度处理。
频繁的细胞移植和传代会导致细胞凋亡增加。
适当延长传代周期,避免过多的细胞移植。
- 提供适当的细胞营养来源。
细胞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
不合适的培养基组分或者浓度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
确保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符合细胞的需求,并根据细胞株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 坚持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
如前所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会导致细胞凋亡的增加。
通过无菌操作避免细胞污染,继而减少细胞凋亡。
3. pH值失调培养基的pH值是细胞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生长条件。
pH值的不稳定性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生长。
以下是一些解决pH值失调的建议:- 定期检测和调整培养基的pH值。
使用pH计或试纸进行测定,及时调整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正确。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方中所指定的浓度和比例添加各种成分。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实验室环境中都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培养器皿,以确保其表面的无菌。
其次,使用高品质和无菌的培养基是防止细菌污染的关键。
培养基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相关的质检。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也需要保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避免真菌污染,可以在实验室中合理控制湿度,并保持培养器皿和培养基的干燥。
此外,使用抗真菌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系,可以对细胞培养器皿进行预处理,如用乙醇或己硝酸等消毒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培养器皿的抗真菌能力。
三、交叉污染细胞系的交叉污染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是由于不慎携带其他细胞系的污染物,或是在培养中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感染所致。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实验人员在操作细胞系之前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其次,不同细胞系之间要严格分开培养,避免接触。
此外,可以对新获得的细胞系进行鉴定,使用PCR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纯度。
四、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是指细胞系自身产生的污染物。
它可能是由细胞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去胎氧核糖核酸或细胞死亡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及时清除废液和死细胞。
其次,对细胞进行经常性的鉴定,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也需要加以调整,以减少内源性污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污染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解决的。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若细胞状态极差,尽早处理掉细胞,并找出污染源,对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细胞房进行消毒处理。
2、真菌污染
培养基:有的培养液清亮,不变色;
成像:
处理方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切忌大动作鲁莽。防止细胞脱落。这个拯救细胞还是主要针对无路可退的时候。污染还是重在预防!!!!!
细胞房
培养箱每两周更换一次水(高压过的双蒸水),条件允许的每两周可以用酒精擦洗一遍培养箱;
地面每两到三天用新洁尔灭拖洗一遍,桌面等同样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
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霉菌污染多来自空气,所以做实验时说话聊天,或瓶口敞开时间太长,还有培养箱开关频繁是主要原因,还是多找自身原因.
4、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后,不会立即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收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生长等。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
常见的污染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
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
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
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
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
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
要注意操作
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
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
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 建议用
8ug/ml的浓度。
4、黑蛟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
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
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
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5、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
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6、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
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
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污染的可能原因:可能原因很多比如配液消毒问题、操作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关于培养基的无菌状况,取培养基至培养瓶中(不加细胞),37度试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如果没
有细菌生长就是操作的问题。
也可以在培养基中事先加入双抗(硫酸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但双抗有时会影响细胞的状态,所以在做转染、检测细胞某项指标前一定要撤去双抗,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1、孵箱应定期用三氧机消毒或者紫外光照射,并用酒精和新洁尔灭试擦孵箱同时孵箱内的水应是
三蒸水
2、超净台\取材\器材\培养液\培养瓶\操作等因素
3、超净台的风机不能过大,风机到6-8格。
否则也可能能致霉菌污染
4、无菌室经甲醛熏蒸消毒后,可用同等量的氨水喷洒中和,约几小时即可进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