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和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本题满分10分)把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切去边长为xcm的相等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高度为xcm的无盖的长方体的盒子,问x取何值时,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答案】16000【解析】设长方体高为xcm,则底面边长为(60-2x)cm.(0<x<30)…1分长方体容积(单位:),…3分…5分令解得x=10,x=30(不合题意合去)于是…7分在x=10时,V取得最大值为…10分2.已知三棱锥满足,则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三角形的心.【答案】外【解析】,设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则,所以是外心.【考点】射影定理3.(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9分)如图,在两块钢板上打孔,用钉帽呈半球形、钉身为圆柱形的铆钉(图1)穿在一起,在没有帽的一端锤打出一个帽,使得与钉帽的大小相等.铆合的两块钢板,成为某种钢结构的配件,其截面图如图2.(单位:mm,加工中不计损失).(1)若钉身长度是钉帽高度的2倍,求铆钉的表面积;(2)若每块钢板的厚度为mm,求钉身的长度(结果精确到mm).【答案】(1);(2)【解析】(1)观察铆钉的面积,钉身为圆柱形的侧面积,加半球的底面积加半球面的面积;(2)将钉身圆柱捶打成钢板厚的圆柱加一个半球形的帽,所以利用等体积建立方程,求的钉身的长度.试题解析:解:设钉身的高为,钉身的底面半径为,钉帽的底面半径为,由题意可知: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半球的表面积所以铆钉的表面积()(2)设钉身长度为,则由于,所以,解得答:钉身的表面积为,钉身的长度约为.【考点】1.组合体的表面积;2.组合体的体积;3.等体积.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108cm3B.100 cm3C.92cm3D.84cm3【答案】【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故几何体的体积,答案选B.【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体积5.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1)求证:;(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以为原点,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计算与的数量积即可得到(2)同理可计算,利用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公式可得向量与的余弦值,亦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由题知平面,,以为原点,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所以;(2),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则有【考点】向量法解决空间几何中的直线与直线垂直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平面和平面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答案】C【解析】A如果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不能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可以为空间中的三棱锥;C梯形两平行边确定一个平面;D平面和平面相交所有的点都在交线上,所以三个点一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故选择C【考点】空间点、线、面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1的圆锥的半个圆锥,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8.在长方体中,,,,则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则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9.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上底面ABCD的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三棱锥O-AB1D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考点】棱锥体积10.设为不同的平面,为不同的直线,则的一个充分条件为().A.,,B.,,C.,,D.,,【答案】D【解析】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的交线,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中的某一平面可能垂直也可能不垂直,所以选项A错误;同理,可说明B、C不正确;若,,,则∥,,所以。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多选题100含解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多选题100含解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多选题100含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的正四面体11A BDC -的棱长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面直线1AB 与1AD 所成的角是3πB .1BD ⊥平面11AC DC .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3D .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等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体对角线长的23【答案】ABD 【分析】选项A ,利用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选项B ,根据正方体和正四面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容易得证;选项C ,由图得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1ACB 面积的四分之一;选项D ,分别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和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然后判断数量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A :正方体1111ABCD ABCD -中,易知11//AD BC ,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的角即直线1A B 与1BC 所成的角,即11A BC ∠,11A BC 为等边三角形,113A BC π∠=,正确;B :连接11B D ,1B B ⊥平面1111DC B A ,11A C ⊂平面1111D C B A ,即111AC B B ⊥,又1111AC B D ⊥,1111B B B D B ⋂=,有11A C ⊥平面11BDD B ,1BD ⊂平面11BDD B ,所以111BD AC ⊥,同理可证:11BD A D ⊥,1111AC A D A ⋂=,所以1BD ⊥平面11AC D ,正确;C :易知平面1ACB 截正四面体11A BDC -所得截面面积为134ACB S=,错误;D :易得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2222226++=2的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为22222262213⎛⎫--⨯= ⎪⎝⎭,故正四面体11A BDC -的高等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体对角线长的23,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正方体的性质,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求其大小,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1BD ⊥平面11AC D ,由正四面体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确定截面的面积,并求高,即可判断C 、D 的正误.2.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 ,F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若||5AE =,AC DF ⊥,则( )A .点E 的轨迹是一个圆B .点F 的轨迹是一个圆C .EF 21-D .AE 与平面1A BD 21530+【答案】ACD 【分析】对于A 、B 、C 、D 四个选项,需要对各个选项一一验证. 选项A :由2211||5AE AA A E =+=1||1A E =,分析得E 的轨迹为圆;选项B :由AC DBF ⊥,而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 选项C :由E 的轨迹为圆,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可分析得min ||EF d r =-; 选项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最值. 【详解】 对于A:2211||5AE AA A E =+=221|25A E +=1||1A E =,即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故A 正确;对于B: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C ⊥BD ,又AC DF ⊥,且BD ∩DF=D ,所以AC DBF ⊥,所以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故B 错误;对于C:在平面1111D C B A 内,1A 到直线11B D 的距离为2,d=当点E ,F 落在11A C 上时,min ||21EF =-;故C 正确; 对于D:建立如图示的坐标系,则()()()()10,0,0,2,0,0,0,0,2,0,2,0A B A D因为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可设()cos ,sin ,2E θθ 所以()()()1cos ,sin ,2,2,0,2,2,2,0,AE A B BD θθ==-=-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有1·220·220n BD x y n A B x z ⎧=-+=⎪⎨=-=⎪⎩ 不妨令x =1,则()1,1,1n =, 设AE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为α,则:2|||sin|cos,|||||n AEn AEn AEπθα⎛⎫++⎪====⨯当且仅当4πθ=时,sinα15=,故D正确故选:CD【点睛】多项选择题是2020年高考新题型,需要要对选项一一验证.3.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中,AC=11CC=,点D为BC中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111122A D AB AC AA=+-B.三棱锥11D AB C-的体积为6C.1AB BC⊥且1//AB平面11AC DD.ABC内到直线AC、1BB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答案】ABD【分析】A .根据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进行计算并判断;B.根据1111D AB C A DB CV V--=,然后计算出对应三棱锥的高AD和底面积11DB CS,由此求解出三棱锥的体积;C.先假设1AB BC⊥,然后推出矛盾;取AB中点E,根据四点共面判断1AB//平面11AC D是否成立;D.将问题转化为“ABC内到直线AC和点B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然后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A.()11111111222A D A A AD AD AA AB AC AA AB AC AA=+=-=+-=+-,故正确;B.1111D AB C ADB CV V--=,因为D为BC中点且AB AC=,所以AD BC⊥,又因为1BB⊥平面ABC,所以1BBAD⊥且1BB BC B=,所以AD⊥平面11DB C,又因为AD===11111122DB CS BB B C=⨯⨯=,所以1111111133226D AB C A DB C DB CV V AD S--==⨯⨯=⋅=,故正确;C .假设1AB BC ⊥成立,又因为1BB ⊥平面ABC ,所以1BB BC ⊥且111BB AB B =,所以BC ⊥平面1ABB ,所以BC AB ⊥,显然与几何体为正三棱柱矛盾,所以1AB BC ⊥不成立;取AB 中点E ,连接11,,ED EA AB ,如下图所示:因为,D E 为,BC AB 中点,所以//DE AC ,且11//AC A C ,所以11//DE AC ,所以11,,,D E A C 四点共面,又因为1A E 与1AB 相交,所以1AB //平面11AC D 显然不成立,故错误;D .“ABC 内到直线AC 、1BB 的距离相等的点”即为“ABC 内到直线AC 和点B 的距离相等的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满足要求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正确; 故选:ABD.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空间中三棱锥的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得到三棱锥的高和底面积,然后用公式进行计算;(2)等体积法:待求三棱锥的高和底面积不易求出,采用替换顶点位置的方法,使其求解高和底面积更容易,由此求解出三棱锥的体积.4.已知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分别沿着AB 、BC 、CD 、DA 把ABF 、BCG 、CDH △、DAE △向上折起,使得每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都与平面ABCD 垂直,再顺次连接EFGH ,得到一个如图2所示的多面体,则( )A .AEF 是正三角形B .平面AEF ⊥平面CGHC .直线CG 与平面AEF 2D .当2AB =时,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83【答案】AC 【分析】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证明出OH ⊥平面ABCD ,然后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EF ,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判断BC 选项的正误,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 在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则1122CH GH EH DH ===,O 为CD 的中点,OH CD ∴⊥,平面CDH ⊥平面ABCD ,平面CDH 平面ABCD CD =,OH ⊂平面CDH ,OH ∴⊥平面ABCD ,在图1中,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220a a >,可得四边形ABCD 的边长为2a , 在图1中,ADE 和AB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45BAF DAE ∠=∠=, 90BAD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a 的正方形,O 、M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则//OC BM 且OC BM =,且90OCB ∠=,所以,四边形OCBM 为矩形,所以,OM C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A a a -、()2,,0B a a 、()0,,0C a 、()0,,0D a -、(),,E a a a -、()2,0,F a a 、(),,G a a a 、()0,0,H a .对于A 选项,由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2AE AF EF a ===,所以,AEF 是正三角形,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0,AE a a =-,()0,,AF a a =,由111100m AE ax az m AF ay az ⎧⋅=-+=⎪⎨⋅=+=⎪⎩,取11z =,则11x =,11y =-,则()1,1,1m =-, 设平面CGH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0,CG a a =,()0,,CH a a =-,由222200n CG ax az n CH ay az ⎧⋅=+=⎪⎨⋅=-+=⎪⎩,取21z =-,可得21x =,21y =-,则()1,1,1n =--, ()22111110m n ⋅=+--⨯=≠,所以,平面AEF 与平面CGH 不垂直,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6cos ,23CG m CG m a CG m⋅<>===⨯⋅, 设直线CG 与平面AEF 所成角为θ,则sin 63θ=,23cos 1sin θθ=-=,所以,sin tan 2cos θθθ==,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以ABCD 为底面,以OH 为高将几何体ABCD EFGH -补成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E 、F 、G 、H 分别为11A D 、11A B 、11B C 、11C D 的中点,因为2AB =,即1a =,则1OH =,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2214V =⨯=,11211111113326A A EF A EF V S AA -=⋅=⨯⨯⨯=△,因此,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111044463ABCD EFGH A A EF V V V --=-=-⨯=, D 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方法点睛: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h ,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θ满足sin hlθ=(l 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θ的正弦值为sin cos ,a n θ=<>.5.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棱AB 、1CC 的中点,1MB P 的顶点P 在棱1CC 与棱11C D 上运动,有以下四个命题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平面1MB P 1ND ⊥ B .平面1MB P ⊥平面11ND AC .1MB P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定值 D .1MB P 在侧面11D C CD 上射影图形是三角形 【答案】BC 【分析】取N 与P 重合,结合勾股定理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分点P 在棱1CC 、11C D 上运动两种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取点P 与点1C 重合,判断1MB P 在侧面11D C CD 上射影图形形状,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对于A 选项,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如下图所示:当点P 与点N 重合时, 若1ND ⊥平面1MB P ,1B N ⊂平面1MB P ,则11ND B N ⊥,由勾股定理可得2211115D N C N C D =+=,同理可得15B N =,1122B D =,2221111B N D N B D ∴+≠,则1ND 与1B N 不垂直,假设不成立,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取1BB 的中点E ,连接1A E 、EN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BB CC ,且E 、N 分别为1BB 、1CC 的中点, 则11//B E C N 且11B E C N =,所以,四边形11B ENC 为平行四边形,则11//EN B C 且11EN B C =,1111//A D B C 且1111A D B C =,所以,11//A D EN 且11A D EN =,所以,四边形11A EN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11//A E D N ,111A B BB =,1B E BM =,11190A B E B BM ∠=∠=,所以,111Rt A B E Rt B BM ≅△△,所以,111B A E BB M ∠=∠,所以,111111190A EB BB M A EB B A E ∠+∠=∠+∠=,190B FE ∴∠=,所以,11B M A E ⊥,11A D ⊥平面11AA B B ,1B M ⊂平面11AA B B ,111B M A D ∴⊥, 1111A D A E A =,11A D 、1A E ⊂平面11ND A ,1MB ∴⊥平面11ND A ,1MB ⊂平面1MB P ,所以,平面1MB P ⊥平面11ND A ,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若点P 在棱1CC 上运动时,1MB P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为MBC △, 此时,射影图形的面积为21224MBCa a S a =⋅=△; 若点P 在棱11C D 上运动时,设点P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点为G ,则G CD ∈, 且点G 到AB 的距离为a ,1MB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为MB ,则1MB P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为MBG △,且21224MBGa a S a =⋅⋅=△.综上所述,1MB P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定值,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当点P 与1C 重合时,P 、1B 两点在平面11D C CD 上的射影重合, 此时,1MB P 在侧面11D C CD 上的射影不构成三角形,D 选项错误. 故选:BC.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假设面面垂直成立,然后利用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即为所证的线面垂直,组织论据证明即可.6.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所有棱长均为4,点M 是侧棱P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P C 重合),若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将该四棱锥分成两部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截面的形状可能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B .截面和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π C .当1PM =时,截面的面积为52D .当2PM =时,记被截面分成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分别为()1212,>V V V V ,则123=V V 【答案】BCD 【分析】点M 是侧棱PC 上的一个动点,根据其不同位置,对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选项中,如图,连接BD ,当M 是PC 中点时,2MC =,由题意知三角形PDC 与三角形PBC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所以DM PC ⊥,BM BC ⊥,又DM ,BM 在面MBD 内,且相交,所以PC ⊥平面PBD ,三角形MBD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此时是三角形,点M 向下移动时,2MC <,如图,仍是三角形;若点M 由中点位置向上移动,2MC >,在平面PDC 内作EM PC ⊥,交PD 于E ,在平面PBC 内作FM PC ⊥交PB 于F ,平面MEF 交平面PAD 于EG ,交PAB 于FH ,即交平面ABCD 于GH ,则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此时是五边形; 故截面的形状可能为三角形、五边形,A 错误;B 选项中,因为截面总与PC 垂直,所以不同位置的截面均平行,截面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定值,不妨取M 是中点,连接AC ,BD ,MB ,MD ,设AC ,BD 交点是N ,连接PN ,由题意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菱形,BD AC ⊥,因为MB =MD ,所以MN BD ⊥,故MNC ∠是截面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角,过点M 作MQ AC ⊥,垂足Q.在三角形PAC中,MN =2,2,故在直角三角形MNQ 中,2cos 2NQ MNC MN ∠==,故4MNC π∠=,故B 正确;C 选项中,当PM =1时,M 是PC 中点,如图,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依题意,直角三角形PME 中,2cos PMPE EPM==∠,故E 为PD 的中点,同理,F是PB 的中点,则EF 是三角形PBD 的中位线,1222EF BD ==G ,H 分别在,AD AB 的中点上,证明如下,当G ,H ,也是中点时,1//,2GH BD GH BD =,有//,22GH EF GH EF ==EFHG 是平行四边形.依题意,三角形PAC 中4,42PA PC AC ===,故PA PC ⊥,故PC GE ⊥,易见,正四棱锥中BD ⊥平面PAC ,故BD PC ⊥,GH PC ∴⊥,因为 ,GE GH 均在平面EFHG 内,且相交,所以PC ⊥平面EFHG ,故此时平面EFHG 和平面MEF 即同一平面.又BD ⊥平面PAC ,有GH ⊥面平面PAC ,GH GM ⊥,根据对称性有GH GE ⊥,四边形EFHG 是矩形. 即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平面图如下:依题意,22GH EF ==,2EG FG ==,三角形高为()()22321h =-=,面积是122122⨯⨯=,四边形面积是22242⨯=,故截面面积是52. 故C 正确;D 选项中,若PM =2,看B 选项中的图可知,21124M BCD P BCD P ABCD V V V V ---===,故剩余部分134P ABCD V V -=,所以123=V V ,故D 正确.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棱锥的截面问题,考查了二面角、体积等计算问题,属于难题.7.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边CD 上异于点C ,D 的动点,将ADE 沿AE 翻折成SAE △,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点E 和某一翻折位置,使得SB SE ⊥ B .存在点E 和某一翻折位置,使得//AE 平面SBCC .存在点E 和某一翻折位置,使得直线S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D .存在点E 和某一翻折位置,使得二面角S AB C --的大小为60° 【答案】ACD 【分析】依次判断每个选项:当SE CE ⊥时,⊥SE SB ,A 正确,//AE 平面SBC ,则//AE CB ,这与已知矛盾,故B 错误,取二面角D AE B --的平面角为α,取4=AD ,计算得到2cos 3α=,C 正确,取二面角D AE B --的平面角为60︒,计算得到tan θ=,故D 正确,得到答案. 【详解】当SE CE ⊥时,SE AB ⊥,SE SA ⊥,故SE ⊥平面SAB ,故⊥SE SB ,A 正确; 若//AE 平面SBC ,因AE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SBC BC =,则//AE CB ,这与已知矛盾,故B 错误;如图所示:DF AE ⊥交BC 于F ,交AE 于G ,S 在平面ABCE 的投影O 在GF 上, 连接BO ,故SBO ∠为直线S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取二面角D AE B --的平面角为α,取4=AD ,3DE =,故5AE DF ==,1CE BF ==,125DG =,12cos 5OG α=,故只需满足12sin 5SO OB α==, 在OFB △中,根据余弦定理:2221213121312sin 1cos 2cos cos 55555OFB ααα⎛⎫⎛⎫⎛⎫=+---∠ ⎪ ⎪ ⎪⎝⎭⎝⎭⎝⎭,解得2cos 3α=,故C 正确; 过O 作OMAB ⊥交AB 于M ,则SMO ∠为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取二面角D AE B --的平面角为60︒,故只需满足22DG GO OM ==,设OAG OAM θ∠=∠=,84ππθ<<,则22DAG πθ∠=-,tan tan 22DG OGAG πθθ==⎛⎫- ⎪⎝⎭,化简得到2tan tan 21θθ=,解得tan 5θ=,验证满足,故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夹角,二面角,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推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8.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3AB =12AD AA ==,,,P Q R 分别是11,,AB BB AC 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 ,存在点Q 使得1D P CQ ⊥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 ,存在点R 使得1D R CQ ⊥ C .当1AR A C ⊥时,1AR D R ⊥D .当113AC A R =时,1//D R 平面1BDC 【答案】ABD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142D P CQ b ⋅=-,()12222D R CQ b λλ⋅=--,134AR D R ⋅=-,10D R n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0P a ,0,23a ⎡∈⎣,()2,23,Q b ,[]0,2b ∈,设11A R AC λ=,得到()22,23,22R λλλ--,[]0,1λ∈. ()12,,2P a D -=,()2,0,CQ b =,142D P CQ b ⋅=-,当2b =时,1D P CQ ⊥,A 正确;()122,23,2D R λλλ=--,()12222D R CQ b λλ⋅=--,取22bλ=+时,1D R CQ ⊥,B 正确; 1AR A C ⊥,则()()12,23,222,23,2212440AR AC λλλλλλ⋅=--⋅--=-+-+=, 14λ=,此时11333313,,,,022224AR D R ⎛⎫⎛⎫⋅=-⋅-=-≠ ⎪ ⎪ ⎪ ⎪⎝⎭⎝⎭,C 错误; 113AC A R =,则4234,,333R ⎛⎫ ⎪ ⎪⎝⎭,14232,,333D R ⎛⎫=- ⎪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n BD n DC ⎧⋅=⎪⎨⋅=⎪⎩,解得()3,1,3n =-,故10D R n ⋅=,故1//D R 平面1BDC ,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线线垂直,线面平行,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推断能力.9.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点,满足//DE BC 且AD ACλ=,(()01λ∈,),将ADE 沿直线DE 折到A DE '△的位置.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在边A E '上存在点F ,使得在翻折过程中,满足//BF 平面A CD 'B .存在102λ∈⎛⎫⎪⎝⎭,,使得在翻折过程中的某个位置,满足平面A BC '⊥平面BCDEC .若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104A B '=D .在翻折过程中,四棱锥A BCDE '-体积的最大值记为()f λ,()f λ的最大值为23【答案】ABC 【分析】对于A.在边A E '上点F ,在A D '上取一点N ,使得//FN ED ,在ED 上取一点H ,使得//NH EF ,作//HG BE 交BC 于点G ,即可判断出结论.对于B ,102λ∈⎛⎫⎪⎝⎭,,在翻折过程中,点A '在底面BCDE 的射影不可能在交线BC 上,即可判断出结论. 对于C ,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取ED 的中点M ,可得AM ⊥平面BCDE .可得22A B AM BM '=+,结合余弦定理即可得出.对于D.在翻折过程中,取平面AED ⊥平面BCDE ,四棱锥A BCDE '-体积()3133BCDE f S λλλλ=⋅⋅=-,()01λ∈,,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详解】对于A.在边A E '上点F ,在A D '上取一点N ,使得//FN ED ,在ED 上取一点H ,使得//NH EF ,作//HG BE 交BC 于点G ,如图所示,则可得FN 平行且等于BG ,即四边形BGNF 为平行四边形, ∴//NG BE ,而GN 始终与平面ACD 相交,因此在边A E '上不存在点F ,使得在翻折过程中,满足//BF 平面A CD ',A 不正确.对于B ,102λ∈⎛⎫⎪⎝⎭,,在翻折过程中,点A '在底面BCDE 的射影不可能在交线BC 上,因此不满足平面A BC '⊥平面BCDE ,因此B 不正确. 对于C.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取ED 的中点M ,如图所示:可得AM ⊥平面BCDE , 则22223111010()1()21cos12022224A B AM BM '=+=++-⨯⨯⨯︒=≠,因此C 不正确;对于D.在翻折过程中,取平面AED ⊥平面BCDE ,四棱锥A BCDE '-体积()3133BCDE f S λλλλ=⋅⋅=-,()01λ∈,,()213f λλ'=-,可得3λ=时,函数()f λ取得最大值()312313f λ⎛⎫=-=⎪⎝⎭,因此D 正确. 综上所述,不成立的为ABC. 故选: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运动的观点理解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四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余弦定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考查了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10.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分别是棱AA ',CC '的中点,过直线EF 的平面分别与棱BB ',DD '交于点M ,N ,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 .0MN EF ⋅=B .ME NE =C .四边形MENF 的面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2:3D .四棱锥A MENF -与多面体ABCD EMFN -体积之比为1:3 【答案】ABD 【分析】证明EF ⊥平面BDD B '',进而得EF MN ⊥,即可得A 选项正确;证明四边形MENF 为菱形即可得B 选项正确;由菱形性质得四边形MENF 的面积12S MN EF =⋅,再分别讨论MN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即可;根据割补法求解体积即可. 【详解】对于A 选项,如图,连接BD ,B D '',MN .由题易得EF BD ⊥,EFBB '⊥,BD BB B '⋂=,所以EF ⊥平面BDD B '',又MN ⊂平面BDD B '',所以EF MN ⊥,因此0MN EF ⋅=,故A 正确.对于B 选项,由正方体性质得:平面''//BCC B 平面''ADD A ,平面''BCC B 平面EMFN MF =,平面''ADD A 平面EMFN EN =, 所以//MF EN ,同理得//ME NF ,又EF MN ⊥,所以四边形MENF 为菱形, 因此ME NE =,故B 正确.对于C 选项,由B 易得四边形MENF 的面积12S MN EF =⋅, 所以当点M ,N 分别为BB ',DD '的中点时,四边形MENF 的面积S 最小,此时MN EF ==,即面积S 的最小值为1;当点M ,N 分别与点B (或点B '),D (或D )重合时,四边形MENF 的面积S 最大,此时MN =,即面积S 的最大值为2所以四边形MENF 的面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2C 不正确. 对于D 选项,四棱锥A MENF -的体积11113346M AEF N AEF AEF V V V DB S --=+=⋅==△; 因为E ,F 分别是AA ',CC '的中点,所以BM D N '=,DN B M '=,于是被截面MENF 平分的两个多面体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因此多面体ABCD EMFN -的体积21122ABCD A B C D V V ''''-==正方体,所以四棱锥A MENF -与多面体ABCD EMFN -体积之比为1:3,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与向量的综合、截面面积的最值、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思维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证明四边形MENF 为菱形,利用割补法将四棱锥A MENF -的体积转化为三棱锥M AEF - 和N AEF -的体积之和,将多面体ABCD EMFN -的体积转化为正方体的体积的一半求解.。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高中《立体几何》大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立体几何》大题(附答案解析)

《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1.(2009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60。

(I )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ΙΙ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2.(2009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 ⊥AC,D 、E 分别为AA 1、B 1C 的中点,DE ⊥平面BCC 1(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C 为60°,求B 1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ACBA 1B 1C 1DE3.(2009浙江卷)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22AC BC EB DC ====,120ACB ∠=,,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I )证明://PQ 平面ACD ;(II )求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4.(2009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ABCD ⊥底面,点E 在棱PB 上.(Ⅰ)求证:平面AEC PDB ⊥平面;(Ⅱ)当PD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5.(2009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4PA AD ==,2AB =.以BD 的中点O 为球心、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M .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 (2)求直线PC 与平面ABM 所成的角; (3)求点O 到平面ABM 的距离.6.(2009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 (I )求证:EF BCE ⊥平面;(II )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求证: PM ∥BCE 平面 (III )求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 理)1.( 2009 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底面ABCD,AD2 ,DCo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ABM=60。

(I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求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2.( 2009 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DE ⊥平面 BCC 1(Ⅰ)证明: AB=AC 的角的大小ABC-A 1B1C1中, AB ⊥ AC,D 、E 分别为 AA 1、 B1C 的中点,(Ⅱ)设二面角A-BD-C 为 60°,求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A 1 C1B1D EACB3. ( 2009浙江卷)如图,DC平面ABC,EB / / DC,AC BC EB 2DC 2 ,ACB 120o, P,Q 分别为 AE ,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 平面ACD;(II)求AD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4.( 2009 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 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AEC 平面 PDB ;(Ⅱ)当 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5.( 2009 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ABCD,PA AD 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 M .(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3)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PMA DOBC6(.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 FA FE , AEF 45 (I)求证: EF 平面 BCE ;( II )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求证: PM ∥平面BCE ( III )求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点P在侧面ABC的射影为O,.∴该三棱锥的体积.故选:B.【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2.(本小题满分12分)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为中点.【解析】(1)先证明AB⊥AC,然后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能写出各点坐标,由共线可得D(λ,0,1),所以,即DF⊥AE;(2)通过计算,面DEF的法向量为可写成,=(3,1+2λ,2(1-λ)),又面ABC的法向量=(0,0,1),令,解出λ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且,即:(2)假设存在,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或(舍)当点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方法点晴】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应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3.已知正四棱锥中,,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B.C.D.【答案】C【解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则,则,,所以四棱锥的体积,,由得,所以体积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当时,体积有最大值,故选C.【考点】1.多面体体积;2.导数与函数最值.【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多面体体积公式、导数与函数等知识,属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的两大核心思路:一是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二是建立目标函数的数学思想,选择合理的变量,利用导数、基本不等式或配方法求其最值.4.设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考点】球的表面积公式.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答案】【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高为,底面为矩形,长宽分别为,因此体积为【考点】三视图6.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B.若C.若D.若【答案】C【解析】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所以A选项不正确;两个平面内存在两条平行的直线时,两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所以B选项不正确;,又,,所以C选项正确;若,则或,所以D不正确.故D正确.【考点】1线面位置关系;2面面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重要字眼“真命题”,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7.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C【解析】对①,因为直线平面,∥,则,又直线,所以,①对;对②,与的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②错;对③,因为直线平面,∥,所以,又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③对;对④,与可以平行或相交,④错,所以选C.本题可借助于长方体去判定.【考点】1.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或长方体作为载体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8.利用一个球体毛坯切削后得到一个四棱锥P—ABCD,其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值应为()A.B.C.D.【答案】D【解析】若使得球体毛坯体积最小,则四棱锥各顶点应都在球上,由题意,将四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则转化为求长方体外接球体积,长方体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直径,体对角线长为,所以球的半径为,体积为.【考点】多面体的外接球.9.(2007•山东)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利用三视图的作图法则,对选项判断,A的三视图相同,圆锥,四棱锥的两个三视图相同,棱台都不相同,推出选项即可.解: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而三棱台的三视图各不相同,圆锥和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10.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为正方形,俯视图是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体积为;表面积为【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如图为四棱锥,是正方体的一部分,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一半减去,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表面积为【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1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根据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形状是一个长为,宽为,高为的长方体挖去一个直径为高为的圆柱,该几何体的体积为,选A.【考点】1、三视图;2、组合体的体积.12.如图是一建筑物的三视图(单位:米),现需将其外壁用油漆刷一遍,若每平方米用漆千克,则共需油漆的总量为()A.千克B.千克C.千克D.千克【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可间房由底部长宽高分别为的长方体与底面半径.母线长分别为圆锥体组合而成,所以其可刷漆的表面积为,则需要漆的总量为千克,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若=(2,﹣1,0),=(3,﹣4,7),且(λ+)⊥,则λ的值是()A.0B.1C.﹣2D.2【答案】C【解析】利用(λ+)⊥⇔即可得出.解:∵=λ(2,﹣1,0)+(3,﹣4,7)=(3+2λ,﹣4﹣λ,7),(λ+)⊥,∴,∴2(3+2λ)﹣(﹣4﹣λ)+0=0,解得λ=﹣2.故选C.【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B⊥AD,AB⊥PA,BC=2AB=2AD=4BE,平面PAB⊥平面ABCD,(Ⅰ)求证:平面PED⊥平面PAC;(Ⅱ)若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出PA⊥平面ABCD,从而得到AB、AD、AP两两垂直,因此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坐标系o﹣xyz,得A、D、E、C、P的坐标,进而得到、、的坐标.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算出且,从而证出DE⊥AC且DE⊥AP,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出ED⊥平面PAC,从而得到平面PED⊥平面PAC;(II)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算出、夹角的余弦,即可得到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由此建立关于θ的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到λ=2.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零的方法,建立方程组算出=(1,﹣1,﹣1)是平面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结合平面PAC的法向量,算出、的夹角余弦,再结合图形加以观察即可得到二面角A ﹣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Ⅰ)∵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AB⊥PA∴PA⊥平面ABCD结合AB⊥AD,可得分别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可得A(0,0,0)D(0,2,0),E(2,1,0),C(2,4,0),P(0,0,λ)(λ>0)∴,,得,,∴DE⊥AC且DE⊥AP,∵AC、AP是平面PAC内的相交直线,∴ED⊥平面PAC.∵ED⊂平面PED∴平面PED⊥平面PAC(Ⅱ)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设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θ,则,解之得λ=±2∵λ>0,∴λ=2,可得P的坐标为(0,0,2)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x0,y,z),,由,,得到,令x0=1,可得y=z=﹣1,得=(1,﹣1,﹣1)∴cos<,由图形可得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是锐角,∴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15.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则正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解析】∵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可得底面中心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为,∵正三棱锥侧棱长为,∴正三棱锥的高,所以三棱锥的体积.所以答案应填:.【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16.在等腰梯形中,,,,是的中点,将梯形绕旋转,得到(如图).(I)求证:;(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I)由题意容易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可证得,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平面,从而证得;(II)易证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I)证明:,是的中点,.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II)解:平面,同理平面.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证明及空间向量的应用.1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上底面A1B1C1D1内一动点,则三棱锥P-ABC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的面积的比为.【答案】【解析】因为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 正视图和侧视图三角形的底边长都是正方体的棱长,高都是到底面的距离(都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相等,即比值为,故答案为.【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三角形面积公式.18.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平行四边形,高为的棱柱,体积为,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体积.19.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O′C′=2,则原图形OABC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矩形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所以根据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知原图形是底边长为的平行四边形,其高是,因此面积是,故答案为.【考点】1、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由正方体截取两个角得到,如图所示,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21.如图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梯形,且,平面,是中点,.(Ⅰ)求证:平面;(Ⅱ)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答案】(I)证明见解析;(II).【解析】(I)取的中点,连结,证得,从而证得平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即可证明平面;(II)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出平面和向量,即可利用向量所成的角,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试题解析:(Ⅰ)证明:取的中点,连结,如图所示.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因为点是中点,所以,且.又因为,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平面.(Ⅱ)解:设点O,G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则,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因为,由(Ⅰ)知,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故两两垂直,可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设平面的法向量,则所以取,则,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因为,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22.如图,在三棱台中,平面平面,,BE=EF=FC=1,BC=2,AC=3.(Ⅰ)求证:BF⊥平面ACFD;(Ⅱ)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Ⅰ)先证,再证,进而可证平面;(Ⅱ)方法一: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中计算,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方法二: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而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Ⅰ)延长,,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因此.又因为,,,所以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则.所以平面.(Ⅱ)方法一:过点作于Q,连结.因为平面,所以,则平面,所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得.在中,,,得.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方法二:如图,延长,,相交于一点,则为等边三角形.取的中点,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以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的方向为,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由,得,取.于是,.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线面垂直,二面角.【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23.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B.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C.c与a、b都相交D.c与a、b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求解.解:由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知:对于B,c可以与a、b都相交,交点为不同点即可,故B不正确;对于C,a∥c,b∩c=A,满足题意,故C不正确;对于D,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所以a,b平行,与异面矛盾,故D不正确;对于A,由B,C、D的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160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和一个四棱锥组合的组合体,其中直三棱柱的底面为左视图,高为,故体积.四棱锥的底面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高为,所以体积,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属于中档题.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时若所给的几何体为柱体椎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求解;(2)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组合体,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 (3)求以三视图为背景的几何体的体积时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25.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为()A.1.2B.1.6C.1.8D.2.4【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即,解得,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2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m3A.4+B.4+C.6+D.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半圆柱与一个直三棱柱的组合体,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高为;直三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高为.∴.故本题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7.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若正方体边长为1,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_.【答案】;【解析】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考点】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点为棱的中点.(1)证明:;(2)若为棱上一点,满足,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求得,,可得,即可证结论;(2)先根据确定的位置,在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可证平面一个的法向量为,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即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依题意,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由为棱的中点,得.向量,,故.所以.(2)向量,,,.由点在棱上,设,.故.由,得,因此,,解得.即.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可得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的法向量,则.易知,二面角是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考点】1、空间直线垂直的判定;2、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9.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且,点是的中点, 交于点.(1)求证:平面;(2)当时,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垂直的证明与寻找,往往从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另一是结合平几条件,如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得(2)求三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高,即线面垂直.由(1)得平面,因此,这样只需在对应三角形中求出对应边即可.试题解析:(1)底面,面,又因为是的中点, 面由已知平面.(2)平面,平面,而,又又平面而.【考点】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三棱锥体积【思想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30.过球表面上一点引三条长度相等的弦,且两两夹角都为60°,若球半径为,求弦的长度___________.【答案】【解析】依题意可知,这是一个正四面体的外接球. 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即.【考点】球的内接几何体.【思路点晴】对棱相等的三棱锥,设三对棱长分别为,如下图所示三棱锥,请同学们推导其外接球半径公式,特别地,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2.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3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表示,左侧是一个底面半径为,高为半个圆锥,几何体的右侧是一个底面为底边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三棱锥,其中三棱锥的高为,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D.【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32.已知直线与平面平行,是直线上的一定点,平面内的动点满足:与直线成.那么点轨迹是()A.两直线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答案】C【解析】题意画图如下,是直线上的定点,有一平面与直线平行,平面内的动点满足的连线与成角,因为空间中过与成角的直线组成两个相对顶点的圆锥,即为平行于圆锥轴的平面,点可理解为是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点,所以点的轨迹为双曲线,故选C.【考点】1、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圆锥曲线的定义.33.三棱锥内接于球,,当三棱锥的三个侧面积和最大时,球的体积为.【答案】【解析】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时取得最大值,所以当两两垂直时,侧面积和取得最大值.此时,由于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可以补形为正方体,三棱锥的外接球即正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故求的体积为.【考点】几何体的外接球.【思路点晴】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棱长分别为,则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 .34.如图,在直三棱柱中,,过的中点作平面的垂线,交平面于,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B.C.D.【答案】C【解析】连接,则,由直三棱柱得,因此,因此为的中点,过作于,则为与平面所成角, ,选C.【考点】线面角3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是直角梯形,(1)在上确定一点,使得平面,并求的值;(2)在(1)条件下,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解析】(1)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线线平行,再根据平行得相似,即得比例关系:取。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已知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PD=AB,M是PA的中点,则二面角M-DC-A的大小为()A.B.C.D.【答案】C【解析】∵底面,∴而底面是正方形,∴∴面,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是中点∴,即二面角的大小为,故选C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B【解析】略3.(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8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平面,点在线段上,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与面垂直,即证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根据已知的线与面垂直,得到线性垂直,得证;(2)法一:根据前问所证,平面,易证底面是正方形,所以可以根据三垂线定理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设的交点为,过点作于点,连,易证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直角三角形内求得角;法二:以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向量法,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解:(1)证明:∵,∴.同理由,可证得.又,∴.(2)解法一:设的交点为,过点作于点,连易证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1)知为正方形,在中,,二面角的大小为解法二:分别以射线,,为轴,轴,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知,又,∴.故矩形为正方形,∴.∴.∴.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取,得.∵,∴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所以.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由图知,则二面角的大小为【考点】1.线与面垂直的判定;2.二面角的计算;3.几何法与向量法求二面角.4.已知矩形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且,则棱锥的体积为.【答案】【解析】设,那么平面,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所以四棱锥的体积是.【考点】1.球与几何体;2.体积的计算5.(本小题12分)已知三棱柱中,底面,,,分别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3)求三棱锥A-BCB的体积.1【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1)欲证//平面,AB中点G,连DG,CG,只需证明是平行四边形,∥即可;(2)证明面面垂直采用证明线面垂直,通过证明因为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所以可证得;(3)转化顶点所求三棱锥的体积为,即可求得试题解析:(I)取AB中点G,连DG,CG,在三棱柱中,底面ABC ,是矩形.∵D,E分别为AB1,CC1的中点,∴,是平行四边形,∥∵GC平面ABC,平面ABC,∴DE//平面ABC .(II)三棱柱中,底面ABC,∴中点,又,∴(III)由(II)得,在,,【考点】1.证明线面平行;2.证明面面垂直;3.求体积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A.B.C.D.【答案】A【解析】由空间距离公式可知:【考点】空间两点间距离7.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给出下列结论: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答案】A【解析】若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不一定平行,所以命题•错误;若两个平面平行,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或异面,所以命题‚错误;若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直线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不一定垂直,所以命题ƒ错误;若两个平面垂直,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垂直或异面,所以命题④错误;【考点】直线与直线、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命题判断.8.已知,,则的最小值.【答案】【解析】,因此当时取最小值【考点】空间向量模9.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A.圆柱B.圆锥C.球D.圆台【答案】C【解析】圆柱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圆锥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圆台的截面可以是梯形,值有球的截面都是圆,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截面图形.10.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为原正方体的顶点,则在原来的正方体中()A.B.C.与所成的角为D.与相交【答案】C【解析】把展开图还原为立体图形,如下图正方体,可见与是异面直线,它们甩成的角为60°.【考点】多面体的展开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1.在三棱锥中,已知,则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答案】【解析】设中点为,由于,则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因此是三棱锥外接球的直径,由题意,是等边三角形,,所以,.【考点】几何体与外接球,球的表面积.【名师】解决球与其他几何体的切、接问题,关键在于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相关元素的关系和数量关系,选准最佳角度作出截面(要使这个截面尽可能多地包含球、几何体的各种元素以及体现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目的.12.如图,在体积为2的三棱锥侧棱AB、AC、AD上分别取点E、F、G使,记O为三平面BCG、CDE、DBF的交点,则三棱锥的体积等于()A. B. C. D.【答案】D【解析】为了便于解析,可设三棱锥为正三棱锥,为正三棱锥的高;为正三棱锥有高,因为底面相同,则它们的体积比为高之比,已知三棱锥的体积为2,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1),由题意可知,且,所以由平行得到,所以,(面BCG所在的平面图如左下角简图),同理,,则,所以,那么,亦即,设,那么,则,而,所以,则,所以,所以,又,所以,(2),且,所以:(3),由(2)×(3)得到:代入到(1)得到:三棱锥的体积就是.【考点】1.简单几何体体积;2.三角形相似比的应用.【方法点晴】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比在求简单几何体体积中应用方面的内容,属于中高档题.根据题意可借助正三棱锥(或正四面体)模型来帮助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所求三棱锥体积的高与原三棱锥的高往往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当然这两个高的比值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需要借助这两高与垂线之间的比值进行转换,在此过程中多次使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从而问题可得解决.13.如图,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平面,.(1)求证:BD⊥平面PAC;(2)求二面角P—CD—B的大小;(3)求点C到平面PBD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450(3)【解析】(1)要证明BD⊥平面PAC,只需证BD垂直于平面PAC两条相交直线即可,由ABCD为正方形,可得BD⊥AC,易得PA⊥平面ABCD,可得BD⊥PA ,结论得证.(2)由PA⊥面ABCD可得AD为PD在平面ABCD的射影,又CD⊥AD,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CD⊥PD,可得∠PDA为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易得∠PDA=450.(3)由,求得点C到平面PBD的距离试题解析:(1)在Rt△BAD中,AD=2,BD=,∴AB=2,ABCD为正方形,因此BD⊥AC.∵PA⊥平面ABCD,BDÌ平面ABCD,∴BD⊥PA .又∵PA∩AC=A∴BD⊥平面PAC.(2)由PA⊥面ABCD,知AD为PD在平面ABCD的射影,又CD⊥AD,∴CD⊥PD,知∠PDA为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又∵PA=AD,∴∠PDA=450.(3)∵PA=AB=AD=2,∴PB=PD=BD=,设C到面PBD的距离为d,由,有,即,得【考点】线面垂直,二面角及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一般模式是首先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考虑使用综合几何方法进行证明),然后是与空间角有关的问题,综合几何方法和空间向量方法都可以,但使用综合几何方法要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图中要伴随着相关的证明,对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使用空间向量方法就是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按照空间角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也就是把几何问题完全代数化了,这种方法对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解题中可根据情况灵活选用.14.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其解析;(2)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解析】(1)首先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得,然后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再由三点共线即可求出点坐标,最后计算并验证其是否为0即可得出所证的答案;(2)首先设出面的法向量为,然后由即可得出,又因为面的法向量,再由公式即可得出的值,进而得出点的坐标,即可得出所求的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设且,即,则,∵,所以;…6分(2)结论: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理由如下: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解得或(舍),所以当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2、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15.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的半圆面,则该圆锥的高为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设圆锥母线为,底面圆的半径,圆锥侧面积,所以,又半圆面积,所以,,故,所以答案应填:.【考点】1、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2、圆锥轴截面性质.16.已知一个高度不限的直三棱柱,,点是侧棱上一点,过作平面截三棱柱得截面,给出下列结论:①是直角三角形;②是等边三角形;③四面体为在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其中有不可能成立的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在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直三棱柱中,数形结合,作图求解,①和②找出一个例子即可证明其存在性,③需分类讨论,利用直三棱柱的性质以及底面三边长AB=4,BC=5,CA=6条件判断.如图,做直三棱柱ABC-A1B1C1,AB=4,BC=5,CA=6,(1)不妨取AD=6,AE=10,DE=8,则△ADE是直角三角形,①可能成立;(2)不妨令AD=AE=DE=a(a>6),则△ADE是等边三角形,②可能成立;(3)假设四面体APDE为在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当A为直角顶点时,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PA⊥底面ABC,则 E,D分别与C,B重合,此时,∠EAD不是直角,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当P为直角顶点时,可得PD∥AB,PE∥AC,由等角定理知则∠EPD不可能是直角,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当E或D点为直角顶点时,不妨选E为直角顶点,则DE⊥EP,DE⊥EA,EP∩EA═A,EP⊂平面,EA⊂平面,则平面与平面垂直,则直三棱柱中,可证∠AC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ACB═90°,与题意矛盾,假设不成立.综上③错误.故选:C.【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17.如图,在直三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且.(1)求三棱锥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答案】(1);(2).【解析】(1)从图形可以看出,三棱锥中,平面,所以三棱锥的体积比较容易求,利用等积法即可求出三棱锥的体积;(2)连接,由条件知,所以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解三角形知.试题解析:(1)(2)连接,由条件知,所以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在中,,所以,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考点】1、三棱锥的体积;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等积法.18.若向量,,则A.B.C.D.【答案】D【解析】因为向量,,所以,排除B;,所以,应选D.,A错,如果则存在实数使,显然不成立,所以答案为D.【考点】向量的有关运算.19.在直三棱柱中,,,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答案】C【解析】在直三棱柱中,,可以证得,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在中,,因此【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半圆柱与一个三棱锥组成的,其直观图如下: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A.【考点】1.三视图;2.几何体的体积.21.教室内有一根直尺,无论怎样放置,在地面上总有这样的直线,它与直尺所在直线()A.垂直B.异面C.平行D.相交【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直尺所在直线与地面垂直时,则地面上的所有直线都与直尺垂直,则底面上存在直线与直尺所在直线垂直;②当直尺所在直线若与地面不垂直时,则直尺所在的直线必在地面上有一条投影线,在平面中一定存在与此投影线垂直的直线,由三垂线定理知,与投影垂直的直线一定与此斜线垂直,则得到地面上总有直线与直尺所在的直线垂直.∴教室内有一直尺,无论怎样放置,在地面总有这样的直线与直尺所在直线垂直.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2. (2015秋•淮南期末)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答案】.【解析】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由此能求出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 解:∵正方体棱长为1,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R=,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V=()3=.故答案为:.【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23.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FD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取的中点,连接,,那么异面直线所成角就是,根据勾股定理,,,所以,故选B .【考点】异面直线所成角2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BC=4,AA 1=4,AB=5,点D 是AB 的中点.(1)求证:AC ⊥BC 1;(2)求证:AC 1∥平面CDB 1. 【答案】见解析【解析】(1)利用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证明CC 1⊥AC ,利用AB 2=AC 2+BC 2,说明AC ⊥CB ,证明AC ⊥平面C 1CB 1B ,推出AC ⊥BC 1.(2)设CB 1∩BC 1=E ,说明E 为C 1B 的中点,说明AC 1∥DE ,然后证明AC 1∥平面CDB 1. 解:(1)∵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 ∴CC 1⊥平面ABC ,AC ⊂平面ABC , ∴CC 1⊥AC∵AC=3,BC=4,AB=5, ∴AB 2=AC 2+BC 2,∴AC ⊥CB 又C 1C∩CB=C ,∴AC ⊥平面C 1CB 1B ,又BC 1⊂平面C 1CB 1B , ∴AC ⊥BC 1(2)设CB1∩BC1=E,∵C1CBB1为平行四边形,∴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中点,∴AC1∥DE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5.如图,在直三棱锥中,底面是正三角形,点是中点,.(1)求三棱锥的体积;(2)证明:.【答案】(1);(2)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于平面为直棱柱的侧面,所以可以考虑变换顶点,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性质定理作,则面,由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其体积;(2)要证明线线垂直可考虑证线面平行,取的中点,连接,由于底面是正三角形,,可证得,在平面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证得,所以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证得.试题解析:(1)过作,直三棱柱中面,,面,是高,(2)取的中点,连接底面是正三角形,矩形中,,中面.【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及棱锥的体积.26.如图,四边形和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分别为的中点,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解析】由两两垂直,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所以,其中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所以;又向量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又,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考点】空间向量的运算及空间角的求解.27.平行六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的长为2,且,则的长为 .【答案】【解析】由题意得,在平行六面体中,因为,,,且,所以,所以.【考点】空间向量的运算.28.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1C和C1D与底面A1B1C1D1所成的角分别为60°和45°,则异面直线B1C和C1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长方体的高为1,根据B1C和C1D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0和450,分别求出各线段的长,将C1D平移到B1A,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AB1C为异面直线B1C和DC1所成角,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此角即可.解:设长方体的高为1,连接B1A、B1C、AC∵B1C和C1D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0和450,∴∠B1CB=60°,∠C1DC=45°∴C1D=,B1C=,BC=,CD=1则AC=∵C1D∥B1A∴∠AB1C为异面直线B1C和DC1所成角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B1C=故选A【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29.已知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的半圆,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答案】【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解得,根据勾股定理,圆锥的高等于,所以圆锥的体积.【考点】旋转体的体积30.已知A、B、C三点不共线,若点M与A、B、C四点共面, 对平面ABC外一点O,给出下列表达式:其中x,y是实数,则【答案】【解析】A、B、C三点不共线,点M与A、B、C四点共面,则对平面ABC外一点O,满足,所以,所以【考点】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31.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A.1B.2C.3D.4【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6,8;三棱柱高为12.得到的最大球为直角三角形的内切球,其半径为,选B.【考点】三视图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中的曲线是两个同心的半圆组成的半圆环,侧视图是直角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考点】三视图.3.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从该几何体的实心外接球中挖去该几何体,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注: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A.133B.100C.66D.16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3,搞为8的圆柱.其外接球时半径为5的球.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表面积的和,即.故选D.【考点】多面体及与其外接球的关系及几何体表面积计算问题.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五面体,其中内接于圆,是圆的直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平面.(1)证明:;(2)若,,且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试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再转化为证明(由直径可证)与(由平面可证);(2)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并确定的长,进而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是圆的直径,,又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又平面,(2)设,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如图所示则,,,由(Ⅰ)可得,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条件得,,即不妨令,则,,.又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考点】1、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二面角;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除要有应用空间向量的意识外,关键是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坐标系选取不当,计算量就会增大.总之树立用数解形的观念,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考虑以特殊点为坐标原点(如中点、正方体的顶点),特殊直线(如有两两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来建立.5.如图,在多面体中,为菱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若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取中点,连接,可证,先证,即可证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由空间向量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取AB的中点M,连结GM,MC,G为BF的中点,所以GM //FA,又EC面ABCD, FA面ABCD,∵CE//AF,∴CE//GM,∵面CEGM面ABCD=CM,EG// 面ABCD,∴EG//CM,∵在正三角形ABC中,CM AB,又AF CM∴EG AB, EG AF,∴EG面ABF.(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2,则B()E(0,1,1) F(0,-1,2)=(0,-2,1),=(,-1,-1),=(,1, 1),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令,则,∴=()同理,可求平面DEF的法向量 =(-)设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求二面角,则通过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间接求解.此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正确求出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三棱锥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棱的长为.【答案】.【解析】由已知三视图可知,平面,且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在中,,边上的高为,所以.在中,由可得,故应填.【考点】1、三视图.【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中档题.其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其一是不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的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即不能准确找出该几何体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导致出现错误;其二是计算不仔细,导致结果出现错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三视图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7.在三棱锥中,平面为侧棱上的一点,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B.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C.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D.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C【解析】∵平面,∴,又,∴平面,∴,又由三视图可得在中,为的中点,∴平面.又平面.故.故选:C.【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3.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侧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C【解析】题设三视图是下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中的尺寸,知其体积为,故选C.【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9.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B1C⊥AB,侧面BCC1B1为菱形.求证:(Ⅰ)DE∥平面ABC1;(Ⅱ)B1C⊥DE.【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Ⅰ)取AA1的中点F,连DF,FE,根据中点易证线线平行,从而平面DEF∥平面ABC1,又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Ⅱ)在菱形中B1C⊥BC1,又B1C⊥AB,易证B1C⊥平面ABC1,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B1C⊥平面DEF,从而证明B1C⊥DE.试题解析:(Ⅰ)如图,取AA1的中点F,连DF,FE.又因为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所以DF∥AC1,EF∥AB.因为DF平面ABC1,AC1平面ABC1,故DF∥平面ABC1.同理,EF∥平面ABC1.因为DF,EF为平面D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DEF∥平面ABC1.因为DE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C1.(Ⅱ)因为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为菱形,故B1C⊥BC1.……9分又B1C⊥AB,且AB,BC1为平面ABC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1C⊥平面ABC1.而平面DEF∥平面ABC1,所以B1C⊥平面DEF,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4、三角形中位线.【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得线线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构造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是最常用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A:或者,异面,故A错误;B: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错误;C:正确;D:或,故D错误,故选C.【考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和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B.若,,且,则C.若,,则D.若,,且,则【答案】D【解析】A.若,,则,错,有可能;B.若,,且,则,错,有可能;C.若,,则,错,有可能,或异面;D.若,,且,则,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作出平面的垂线,即得斜线的射影,找出角,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线面角的正弦.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点作,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又∵,∴,,∴.即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遵循作—证(指)—求—答的解题步骤,应当结合条件和前面证明的结论找到平面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有了平面的垂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过直线上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射影,找到线面角后解直角三角形得解.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S-ABC,其中D为AC中点,且SD垂直平面ABC,BD垂直AC,则球心在SD上,设球半径为R,则外接球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由多面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并画出其直观图.2.三视图中“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数据.14.已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点是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过作球的截面,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半径最小,所以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有最小值.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截面面积为【考点】1、多面体的外接球;2、球的截面圆性质.【方法点睛】“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①“切”的处理:解决与球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②“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15.(2015•金家庄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②AB∥CE;③VB﹣ACE的体积是a2;④平面ABC⊥平面ADC;⑤直线EA与平面ADB所成角为30°.其中正确的有.(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由于BC∥DE,则∠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②AB和CE是异面直线;③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VB ﹣ACE的体积;④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⑤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解:由题意,AB=BC,AE=a,AD⊥平面BCDE,AD=a,AC= a①由于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a,BC=a,AC=a,∴BC⊥AC,∴tan∠ABC=,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②错误.③VB﹣ACE的体积是S△BCE×AD=×a3=,故③正确;(4)∵AD⊥平面BCDE,BC⊂平面BCDE,∴AD⊥BC,∵BC⊥CD,AD∩CD=D,∴BC⊥平面ADC,∵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④正确;⑤连接CE交BD于F,则EF⊥BD,∵平面ABD⊥平面BDE,∴EF⊥平面ABD,连接F,则∠EAF为直线AE与平面ABD所成角,在△AFE中,EF=,AE=a,∴sin∠EAF==,则∠EAF=30°,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④⑤【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答案】.【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所以.【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7.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把三棱柱补成底面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以为高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所以该球的表面积是;故填.【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8.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可以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三棱台,②四棱台,③五棱台,④圆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规则可知,该几何体可能为四棱台或圆台,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只是给出了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从而可得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四棱台或圆台.19.在直三棱柱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设.(1) 求的值;(2)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 (2)【解析】(1)由BC ∥B 1C 1可得∠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从而∠A 1BC =60°,再由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即可求得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的面积, 又可得平面,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试题解析:(1)∵BC ∥B 1C 1,∴∠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即∠A 1BC =60°,又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 ∴;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 即:, △的面积,又平面,所以,所以.【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已知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且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解析】(1)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列出关于的方程可求;(2)设岀平面的法向量为,根据,进而得到,从而求出,向量的坐标可以求出,从而可根据向量夹角余弦的公式求出,从而得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从而,则由,解得(舍去)或. (2)易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且,所以,不妨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易得,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 1、空间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利用向量求直线和平面说成角的正弦.21.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证明,往往需结合平面几何条件,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2)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多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再由平面得,即,从而得平面试题解析:(1)设,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由(1)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方法二)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所以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2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下面为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柱体的一半、上面是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体的一半,所以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圆柱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23.已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球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的中点为的外心,连接,则,又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上的每一点到距离相等,因此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是外接球球心,其半径也是外接球半径,所以球半径,求体积为,故选C.【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2、面面垂直及球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及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本题是根据方法④直接找出球心并求出半径进而得到求体积的.24.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与交于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证明线线垂直,本题中,由于是中点,因此有,而与垂直,从而与平面垂直,结论得证;(2)要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虑三棱锥,的面积易求(为面积的一半),另外由(1)的结论,此三棱锥以为底时,是高,体积易求,从而所求距离易得.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故,又为正方形,故故,故(2)连接交于点,连接,则交线为,又,故,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故为的中点,又,故为三棱锥的高又故,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断,点到平面的距离.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2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红线部分,是一个棱长为的正四面体,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2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解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Ⅲ)存在,.【解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可求出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假设存在,根据A,P,M三点共线,设,根据BM∥平面PCD,即(为平面PCD的法向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试题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Ⅲ)设是棱上一点,则存在使得.因此点.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当且仅当,即,解得.所以在棱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考点】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名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2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点分别为和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三棱锥的表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线面平行,一般先证线线平行,考虑到,是中点,因此取的中点,可证得且,从而得平行四边形,因此有,最终得线面平行;(2)要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必须求得它的各个面的面积,由平面,得,三角形和的面积可求,由题设又可证,这样就有,另两个面的面积又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作FM∥CD交PC于M.∵点F为PD中点,∴. ∴,∴AEMF为平行四边形,∴AF∥EM,∵,∴直线AF平面PEC.(2)连结可知,,由此;;;;因此三棱锥的表面积.【考点】线面平行的判断,多面体的表面积.30.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在线段上,且,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A.1B.C.D.与点的位置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是定值,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因此点平面的距离是.所以三棱锥的体积,应选B.【考点】三棱锥体积的运算.31.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和分别是和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2)借助题设条件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证明:设,连接,在中,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的一半,又因为,所以,所以.【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棱锥公式的运用.32.如图,在三棱柱中,,,,在底面的射影为的中点,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依题意有,,故平面.根据分析有,故平面;(2)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由题意得: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平面.由分别为的中点,得且,从而且,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作,且,连结.由,,得,由,,得与全等.由,得,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方法二: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即,可取.由,即,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从左往右为半个圆锥,一个圆柱,一个半圆,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34.如图,在四棱柱中,底面,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点),平面与平面交于.(1)证明:;(2)证明:平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线垂直,一般可证线面垂直,观察题中垂直条件,平面,则有,题中又有,从而有平面,因此结论得证;(2)要证线面平行,就是要证线线平行,直线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此要得平行,就要有线面平行,而这由可得平面,从而,结论得证.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在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交于,所以,因为,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证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格式整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 理)1.( 2009 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底面ABCD,AD 2 ,DC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ABM=60。

(I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求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2.( 2009 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1C1中, AB ⊥ AC,D 、E 分别为 AA 1、 B1C 的中点,DE ⊥平面 BCC 1(Ⅰ)证明: AB=AC(Ⅱ)设二面角A-BD-C 为 60°,求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A 1C1 B1D EAC B3. ( 2009浙江卷)如图, DC平面 ABC, EB//DC , AC BC EB 2DC 2,ACB120 , P,Q 分别为 AE ,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 平面ACD;(II)求AD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WORD 格式整理 ..4.( 2009 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AEC平面PD B;(Ⅱ)当 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5.( 2009 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ABCD,PA AD 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点 M .(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3)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PMA DOBC6(.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FA FE, AEF45 (I)求证: EF平面 BCE ;( II)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求证: PM ∥平面BCE ( III)求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

.WORD 格式整理 ..7.( 2009 湖北卷文)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 ABCD,SD= AD= a, 点 E 是SD上的点,且DE=a(0<≦ 1).( Ⅰ ) 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 BE:( Ⅱ ) 若二面角C-AE-D 的大小为600C,求的值。

8(. 2009 湖南卷)如图 3,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AB =4,AA17 ,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且DE A1E.(Ⅰ)证明:平面A1 DE平面ACC1A1;(Ⅱ)求直线AD和平面 A1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9(.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FA FE , AEF 45( I )求证:EF平面BCE;(II )设线段CD、AE的中点分别为P、M,求证: PM ∥平面BCE(III )求二面角F BD A的大小。

10. ( 2009 重庆卷文)如题(18 )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 AB ∥ DC ,BAD,2 CD AD 2 ,四边形 ABFE 为平行四边形,FA平面ABCD,FC3, ED7 .求:(Ⅰ)直线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Ⅱ)二面角 F AD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11.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DAB =60°,AB =2AD ,PD⊥底面ABCD .(1)证明: PA⊥ BD;(2)设 PD = AD,求二面角 A- PB- C 的余弦值.12(本小题满分12 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AC BD ,垂足为 H,PH 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1)证明: PE BC( 2)若APB=ADB=60 °,求直线PA 与平面 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1、【解析】( I )解法一:作MN ∥ SD 交 CD 于N,作 NE AB 交 AB 于E,连 ME、NB,则MN面ABCD,ME AB,NE AD2设 MN x ,则 NC EB x ,在 RT MEB 中,MBE 60ME3x 。

在 RT MNE 中由ME2NE 2MN 23x2x221 SD M 为侧棱SC的中点 M.解得 x 1 ,从而 MN2解法二 :过M作CD的平行线 .(II )分析一:利用三垂线定理求解。

在新教材中弱化了三垂线定理。

这两年高考中求二面角也基本上不用三垂线定理的方法求作二面角。

过M作MJ∥CD交SD于J,作SH AJ交AJ于H,作HK AM 交AM 于K,则JM ∥CD,JM面 SAD,面 SAD 面 MBA , SH 面 AMB SKH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 .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 B 作 BF AM交AM于点F,则点 F 为AM的中点,取SA的中点G,连GF,易证 GF AM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解法二、分别以 DA 、 DC 、 DS 为 x 、 y 、 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2,0,0), B(2,2,0), C( 0,0,2), S( 0,0,2) 。

zSMCyDABx(Ⅰ)设 M (0, a, b)( a0,b 0) ,则BA (0, 2,0), BM ( 2, a 2,b), SM (0,a,b2) ,.WORD 格式整理 ..SC (0,2, 2) ,由题得1cos BA, BM2,即SM // SC2(a2)12(a2)2b222解之个方程组得 a 1,b1即 M (0,1,1)2a2(b2)所以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法 2:设SM MC ,则M(0,2,2), MB(2,2, 2 )1111又 AB(0,2,0),MB , AB 60o故 MB AB| MB | | AB | cos60o,即42(2) 2(2)2,解得1,111所以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Ⅱ)由(Ⅰ)得M (0,1,1), MA( 2 ,1,1) ,又 AS(2,0,2), AB(0,2,0) ,设 n1( x1 , y1 , z1 ), n2( x2 , y2 ,z2 ) 分别是平面 SAM 、 MAB 的法向量,则n1MA 0n2MA 0,即2 x1y1z10 2 x2y2 z20n1AS 0且n1AB 0 2 x1 2z10且2 y20分别令x1 x2 2 得 z11, y11, y20, z2 2 ,即n1 (2,1,1), n2(2,0,2) ,∴ cos n1 , n22026 263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arccos6。

3. WORD 格式整理 ..2、解法一:(Ⅰ)取 BC 中点 F ,连接 EF ,则 EF1 B 1B ,从而 EF DA 。

2连接 AF ,则 ADEF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F//DE 。

又 DE ⊥平面 BCC 1 ,故 AF ⊥平面 BCC 1 ,从而 AF ⊥ BC ,即 AF 为 B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AB=AC 。

(Ⅱ)作 AG ⊥ BD ,垂足为 G ,连接 CG 。

由三垂线定理知CG ⊥ BD ,故∠ AGC 为二面角 A-BD-C 的平面角。

由题设知,∠ 0.AGC=60 .设 AC=2,则 AG=2。

又 AB=2, BC=2 ,故 AF= 2 。

3由 AB AD AG BD 得2AD=2. AD 2 22 ,解得 AD= 2 。

3故 AD=AF 。

又 AD ⊥ AF ,所以四边形 ADEF 为正方形。

因为 BC ⊥ AF , BC ⊥ AD , AF ∩AD=A ,故 BC ⊥平面 DEF ,因此平面 BCD ⊥平面 DEF 。

连接 AE 、 DF ,设 AE ∩ DF=H ,则 EH ⊥ DF , EH ⊥平面 BCD 。

连接 CH ,则∠ ECH 为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

因 ADEF 为正方形, AD= 2 ,故 EH=1,又 EC=1B 1C =2,2所以∠ ECH=30,即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为 30 . 解法二:(Ⅰ)以 A 为坐标原点,射线 AB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A — xyz 。

设 B ( 1,0,0),C ( 0,b ,0),D ( 0,0,c ),则 B 1( 1,0,2c ),E( 1 , b, c ) ..WORD 格式整理 ..于是 DE =(1,b,0), BC =(-1,b,0).由D E⊥平面BCC1知DE⊥BC, DE BC =0,求得22b=1 ,所以AB=AC 。

(Ⅱ)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AN (x, y, z), 则 AN BC 0, AN BD0.又 BC =(-1,1,0),x y0BD =(-1,0,c),故x cz0令 x=1, 则 y=1, z= 1, AN =(1,1,1).c c又平面 ABD 的法向量AC=(0,1,0)由二面角 A BD C 为60°知,AN ,AC =60°,故 AN AC AN AC1 cos60 °,求得 c2于是 AN (1,1, 2),CB1(1, 1,2)cos AN,CB1AN CB11,AN CB12AN,CB160 °所以 B1 C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3、(Ⅰ)证明:连接DP ,CQ,在 ABE 中,P,Q分别是AE, AB的中点,所以PQ //1BE,2又DC//1BE ,所以PQ // DC,又 PQ平面 ACD ,DC平面 ACD ,所以PQ //平面 ACD 2(Ⅱ)在ABC 中,AC BC2, AQ BQ ,所以 CQ AB而 DC平面 ABC ,EB // DC,所以EB平面 ABC而 EB平面 ABE ,所以平面 ABE平面 ABC ,所以CQ平面 ABE 由(Ⅰ)知四边形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P // CQ.WORD 格式整理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是DAP在 Rt APD 中, AD AC2DC 22212 5 ,DP CQ 2sin CAQ 1 DP15所以sin DAP55AD4、【解法 1】(Ⅰ)∵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 BD ,∵ PD底面ABCD,∴PD⊥AC ,∴ AC ⊥平面 PDB,∴平面 AEC平面 PDB .(Ⅱ)设 AC∩BD=O ,连接 OE,由(Ⅰ)知 AC⊥平面 PDB 于 O,∴∠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O, E 分别为 DB 、 PB 的中点,∴ OE//PD ,OE 1底面 ABCD ,PD ,又∵ PD2∴OE⊥底面 ABCD , OE⊥ AO ,12在 Rt△ AOE 中,OE PD AB AO ,2 2∴AOE 45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解法 2】如图,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 AB a, PD h,则 A a,0,0, B a, a,0 , C 0,a,0, D0,0,0 , P0,0, h ,(Ⅰ)∵ AC a, a,0 , DP0,0, h , DB a, a,0 ,∴AC DP0, AC DB0 ,∴AC ⊥ DP, AC ⊥DB ,∴ AC ⊥平面 PDB ,∴平面 AEC平面 PDB .(Ⅱ)当 PD 2 AB 且E为PB的中点时, P 0,0, 2a , E 1a,1a,2a ,222.WORD 格式整理 ..由(Ⅰ)知 AC ⊥平面 PDB 于 O ,∴∠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EA1a,1a,2a , EO0,0,2 a ,2222∴ cosAEOEA EO2 ,EA EO2∴ AOE 45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多面体 ABCDEF 的体积为 V E — ABC D + V E — BCF= 2 25、解:方法(一) :( 1)证:依题设,M在以BD为直径的球面上,则BM⊥PD .因为PA⊥平面ABCD,则PA⊥AB,又AB⊥AD,所以AB⊥平面PAD, 则AB⊥PD, 因此有PD⊥平面ABM,所以平面ABM⊥平面PCD .z(2) 设平面ABM与PC交于点N, 因为AB∥CD, 所以APB∥平面PCD,则AB∥MN∥CD,M由( 1)知,PD⊥平面ABM,则 MN 是 PN 在平面ABM 上的射影,AN Dy所以 P N MPC与平面 ABM所成的角,就是且PNMPCDtan PNMtanPD 2 2PCDDC所求角为 arctan22OBxC( 3)因为 O 是 BD 的中点,则 O 点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 D 点到平面 ABM 距离的一半,由( 1)知,PD⊥平面ABM于M ,则 |DM| 就是 D 点到平面 ABM 距离 .因为在 Rt △PAD 中, PA AD 4 , PD AM ,所以 M 为 PD 中点, DM2 2 ,则 O 点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