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11 GFCI 2012-3 中文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卷(第56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0题)1.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三大部分中,处于核心作用的是( ),其他活动都围绕和服务这一核心活动。
A.基金的市场营销B.基金的会计核算C.基金的投资管理D.基金的后台管理2.在纽约上市的外资股被称为( )。
A.H股B.N股C.S股D.L股3.按照中国香港法律的规定,港币大部分由( )几家发钞银行发行。
①中国银行(香港)②花旗银行③汇丰银行④渣打银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 )。
Ⅰ、风险规避Ⅱ、风险控制Ⅲ、风险分散Ⅳ、风险补偿与准备金A.ⅠB.ⅡC.Ⅰ、Ⅱ、ⅢD.Ⅰ、Ⅱ、Ⅲ、Ⅳ5.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按照板块不同,可以划分为( )。
①高级上市②标准上市③普通上市④高成长板块上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中国证监会制定了统一适用于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境外机构突出主营业务,规范下设机构,限制返程投资,并给予现有机构( )个月过渡期以达到法规要求。
A.36B.24C.18D.12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由( )组成。
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③证券交易所④行业协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8.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性的价格决定(利率),将货币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主体或部门,使这些部门能够获得更多生产要素,从而提高了全社会的产出,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这反映了金融市场重要性的( )。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下行风险加大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内容提要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慢,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
美日经济温和增长,欧元区逐渐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趋缓。
年初欧债危机略有缓和,但4月以来,受希腊等国政局变动和西班牙银行危机加剧等影响,危机重现升级态势,成为影响全球金融稳定和持续复苏的主要风险点。
二季度以来,原油、铁矿石、铜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
受此影响,全球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总体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预计全年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
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
IMF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3.5%,低于2011年的3.9%。
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4%,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增长5.7%。
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2.5%,其中发达国家增速为1.4%,发展中国家放缓至5.3%。
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减速等影响,全球贸易将持续萎缩。
IMF预计今年全球贸易量增幅将从2011年的5.8%收窄至4%,远低于2010年的12.9%。
美国:房地产市场现复苏迹象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增长。
在欧元区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形势下,美国经济向好成为提振国际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增长 1.9%,增速同比提高 1.5个百分点。
私人消费支出增长2.7%,为近5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
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和东亚汽车供应链恢复,汽车消费需求逐步释放,1~5月销售额同比上升9%。
房地产市场现复苏迹象,房价止跌且略有回升。
一季度住宅投资按年率增长19.4%,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1~4月新屋开工量和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24%和14.9%。
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一季度贷款违约率已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美国通胀压力缓解。
5月整体通胀率降至1.7%,自去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2%,但核心通胀率仍处2.3%高位。
欧元区:经济步入衰退区间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已步入衰退区间。
2023年证券从业之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证券从业之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期限一般为()年,以()年为主。
A.1~3;3B.3~10;5C.3~20;10D.10~20;10【答案】 C2、(2018年真题)下列金融衍生工具中,属于货币衍生工具的是()。
A.股票期货B.股票指数期权C.远期外汇合约D.利率互换【答案】 C3、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三名。
A.上海B.香港C.深圳D.北京【答案】 B4、债券的必要回报率等于( )。
A.实际无风险收益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和B.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C.实际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D.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和【答案】 B5、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其中,场内市场包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6、如果某可转换债券面额为1500元,规定其转换价格为30元,则转换比例为()。
A.20B.30C.40D.50【答案】 D7、下列关于风险管理相应概念,说法正确的有( )。
A.Ⅰ、ⅢB.Ⅰ、Ⅱ、ⅢC.Ⅲ、ⅣD.Ⅰ、Ⅱ、Ⅳ【答案】 B8、我国境内将推出(),即在我国境内发行的代表境外或者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证券市场上某种股票的权益类证券。
A.GDRB.IDRC.TDRD.CDR【答案】 D9、根据《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指引》规定,证券公司以受托管理资金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的,应当选择适当的客户开展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的资产管理业务,审慎进行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投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约定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的目的、比例限制、估值方法、信息披露、风险控制、责任承担等事项B.在《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实施前,证券公司已签署的资产管理合同未约定可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的,仍可继续投资股指期货、国债期货C.拟变更合同投资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应当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及有关规定取得客户、资产托管机构同意并履行有关报批或报备手续D.证券公司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约定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流动性应急处理机制,包括应急触发条件、保证金补充机制、损失责任承担等【答案】 B10、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值包括()。
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

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作者:薛莉清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4期据财经网站Insider Monkey最新报告,全球最富裕国家排行榜出炉。
新加坡以其2023年人均GDP+PPP估值高达157354美元(约215512新元),成为榜单上的全球最富裕国家。
全球最富裕国家新加坡到底有什么独特魅力?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是哪些因素促使新加坡取得今天的成就?未来新加坡又会朝什么方向和模式发展?与中国在未来的经贸领域将有哪些新的合作增长点?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成汉平教授。
《领导文萃》:谈起新加坡,有这样一组数据,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时,人均GDP是日本的60%、美国的15%。
令人惊奇的是,新加坡人均GDP 2010年超越日本,2011年超越美国,2023年更是从“亚洲四小龙”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富裕国家,并囊括了多项全球或亚洲第一。
这些数据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问: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谈到新加坡的成就人们首先会提及它的地理位置,这是为什么?请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究竟有何战略意义?成汉平:第一,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所处的十字路口具有“咽喉”式战略意义。
这也是世界大国垂青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从地图上看,新加坡是许多国际重要海上航线必经之处,因为它坐落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交通的“十字路口”,直接扼住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是众多远洋船舶中转经停的国家;它也是泛亚铁路东盟通道的起点,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
无论从经济、贸易还是军事、政治而言,都具有亚洲联通世界之十字中心的地理位置之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新加坡是国际运输中心的天然深水良港,这决定着新加坡早期的炼油、造船的工业形态和重心。
新加坡处于国际海上航线的中心,拥有世界最优良的港湾之一,往来船舶补充燃油、停靠修理等的需求量和市场都很大。
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谢国忠)关于未来近几年的通胀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
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
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
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
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
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
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
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
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
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
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
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
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
IFC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2012

。这个风险和影响识别过程应考虑温室
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适应机遇,以及潜在的跨界影响,比如空气污染,国际水能产生影响的已被明确识别的物理元素、方面和设施时,环境和社会风险和影
响的识别应在项目的整个影响范围内展开。项目的影响范围可包括: 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1)项目
ii
绩效标准 1
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评估和管理
2012 年 1 月 1 日
简介
1. 《绩效标准 1》强调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对其环境和社会绩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一个有效的
环境和社会管理系统(ESMS )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由管理层发起并提供支持, 其中涉及客户、员工、直接受该项目影响的当地社区(以下简称“受影响的社区”)以及其他利益相 关者 的参与。ESMS管理系统是基于企业现有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核查和行动”等各个要素, 以结构化、有组织的方式,持续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 与影响 。一个与项目的性质与规模相匹配的良 好的ESMS管理系统可以促进稳定、可持续的环境和社会绩效,并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效益。
《绩效标准》中“客户”一词泛指负责所资助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方,或融资接受方,取决于项目结构和融资类型。 “项目”一词的定义见“绩效标准 1”。
1
1
i
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
2012 年 1 月 1 日
合理的新设施一般是能够达到这些水平和标准的。对国际金融公司(IFC)资助的项目,在现有设施中 采用《EHS 指南》可能包括确立具体设施地点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适当的时间表。在环境评 估过程中,可能会建议替代(更高或更低)绩效水平或衡量标准,如果这些水平和标准对国际金融公 司(IFC)来说可以接受的话,将成为具体项目或地点的要求。《EHS 通用指南》包含可能适用于所 有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的交叉领域信息。通用指南应与相关的行业指南一起来使用。《EHS 指南》可能会不时更新。 7. 如果东道国的法规与《EHS 指南》中所述的绩效水平和衡量标准不一致,项目应采用其中较为严 格的标准。如果在具体项目的情况下,更适合采用较为宽松的绩效水平或衡量标准,则应详细地说明 采用替代标准的理由,并将其作为具体地点环境评估的一部分。这种理由应该表明,选择该替代标准 可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8. 一套八册对应每项《绩效标准》的《指导手册》,加上《金融中介机构解释手册》,对《绩效标 准》及参考材料中包含的要求以及可持续性良好惯例提供指导,帮助客户提高项目绩效。这些指导手 册/解释手册可能会不时更新。
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试题

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试题1、单选题我国草原资源保护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_____。
A:草原资源的分布不均,开发力度不够B:过度垦殖和放牧导致草原破坏和退化C:管理者对草原开发利用保护意识不高D:政府对草原的科学开发利用程度不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我国草原资源保护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度垦殖和放牧导致草原破坏和退化。
故本题选B。
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公、检、法三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受理刑事案件,属于刑事诉讼管辖中的_____。
A:审判管辖B:立案管辖C:级别管辖D:地域管辖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立案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即公、检、法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立案管辖所要解决的是哪类刑事案件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中的哪一个机关立案受理的问题。
故本题答案选B。
第2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_____。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少占用耕地。
故本题答案B。
第3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某县公安局民警李某在饭店宴请战友时,与饭店经理王某发生冲突,并将饭店的彩电砸坏,饭店向李某多次索赔无果。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饭店可直接要求县公安局赔偿损失B:饭店可直接向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C:饭店应向法院直接起诉李某,要求赔偿损失D:饭店应向法院直接起诉县公安局,要求赔偿损失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李某到饭店宴请战友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与其所在单位县公安局无关,因此,李某与饭店发生的纠纷为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离岸金融中心有三大条件

离岸金融中心有三大条件泽西与上海,同样与海有深厚的渊源,同样抱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不同的是,泽西是离岸的英属小岛,上海是在岸的大都市;作为金融中心,泽西久负盛名,上海后生可畏。
近日,时值泽西成为金融中心50周年之际,泽西政府首席部长特瑞·乐苏尔和泽西财经事务发展局首席执行官杰夫·库克一行(GeoffCook)来到上海。
库克就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等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上海金融报》:在英国智库Z/YenGroup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泽西排名第23位,也是离岸金融中心的第1位。
泽西凭借的优势是什么?能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库克:泽西一直在GFCI中排在离岸中心的第一名,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的认可。
泽西是被经合组织“白名单”认可的行政管辖区,已经与中国等国家签署了税务信息共享协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泽西列为“最高级别”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二十国集团(G20)和欧盟的金融中心并列。
泽西有近13000名专业人士,他们尤其擅长银行、信托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泽西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中国。
首先,许多国际上的大公司在泽西成立控股公司,将其作为上市工具,便于其资金流入中国,帮助中国经济发展。
其次,泽西能帮助中国公司“走出去”。
目前,中国有65家公司在伦敦上市,其中注册在泽西的有16家,约占1/4。
第三,中国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速度都十分惊人,泽西能帮助中国富人投资海外市场。
由于香港和英联邦的历史渊源,泽西已有几十年向港资企业提供基金管理服务的经验,现在也有了一定的服务中国内地企业的经验。
泽西可以让买卖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如果中国企业与交易对手直接交易,可能会遇到种种税收问题,交易本身可能会受到欧盟审查。
但如果通过在泽西的控股公司或信托交易,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公司注册地在泽西而非伦敦。
以赴伦敦上市为例,注册在泽西的公司与英国公司在伦敦上市的门槛是完全一样的,泽西之所以有此待遇,也是因为和英国关系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金融中心信息网
/
GFCI 11 摘要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基于两组相互独立的数据——特征性指标(外 部指数) 和金融专业人士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为全球 77 个金融中心进行分类、 评分和排名。首期 GFCI 于 2007 年 3 月发布,其后每六个月更新一次。随着网 络调查参与者以及相关数据的增多,我们可以籍此追踪全球金融形势以及金融 专业人士对金融时局判断的不断变化,尤其是 2007 年和 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 之后的变化。此次发布的是第 11 期 GFCI。 特征指标( instrumental factors) 。先前的研究表明,影响金融中心竞争力 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涵盖面广泛的五类竞争力指标,即人才 (People) 、商业环境(Business Environment) 、市场发展程度(Market Access) 、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总体竞争力( General Competitiveness) 。一个金融中 心有关这些方面表现的数据来源于外部的公开评价。例如,公开公正的商业环境 指标由贪腐印象指数、不透明指数等特征指标得出。 GFCI 11 中总共用了 80 个 指标,其中 37 个指标在 GFCI 9 后进行过更新,另外还有 5 个新加入的指标。 金融中心评价( financial centers assessments ) 。这些评价来自于对那些国 际金融服务专业人士的网络问卷调查。受访者被要求对他们熟悉的金融中心给 予评分,同时回答一系列有关他们对金融中心竞争力看法的问题。总体而言, GFCI 11 的计算采用了来自全球 1778 名金融专业人士的 26853 份对有关金融中 心的评价结果。其中,相对较早的评价结果将被相应降低权重。 我们在附录中提供了 GFCI 具体的计算方法。GFCI 通过 “因子评价模型” (factor assessment model)对全部特性指标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计 算,最终得出 77 个金融中心的 GFCI 得分和排名。 第 11 期 GFCI(GFCI 11)的主要结论如下: � 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得分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已经暂停。香港、新加坡、 东 京、上海、北京、台北和深圳的得分均出现下滑。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得 分下滑的趋势尤甚,上海下降 37 分,北京则下降 11 分。香港也下降了 16 分,这样使得它与伦敦的差距拉大到 27 分。我们认为,这(次得分 下滑)对于亚洲地区来说,不过是长期增长趋势中的一个小插曲。受访
金融中心信息网
/
第十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11 中文翻译稿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二〇一二年三月
1
金融中心信息网
/
目 录
GFCI 11 摘要........................................................................................................ 1 10 竞争力的主要领域 .............................................................................................. ..............................................................................................10 12 金融中心分类...................................................................................................... ......................................................................................................12 15 欧洲金融中心...................................................................................................... ......................................................................................................15 19 亚洲太平洋金融中心.......................................................................................... ..........................................................................................19 21 北美金融中心...................................................................................................... ......................................................................................................21 24 中东非洲金融中心 .............................................................................................. ..............................................................................................24 27 离岸金融中心...................................................................................................... ......................................................................................................27 30 行业分类指数...................................................................................................... ......................................................................................................30 31 竞争力分类指数.................................................................................................. ..................................................................................................31 32 机构规模.............................................................................................................. ..............................................................................................................32 33 声誉...................................................................................................................... ......................................................................................................................33 35 稳定性.................................................................................................................. ..................................................................................................................35 37 附录...................................................................................................................... ......................................................................................................................37 37 1、问卷调查情况........................................................................................ ........................................................................................37 39 2、受访者情况............................................................................................ ............................................................................................39 3、评价方法................................................................................................ 40 ................................................................................................40 44 4. 工具因素.................................................................................................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