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2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和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追思。
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更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引人深思。
一、意象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包括大江、浪花、乱石、惊涛、雪、故垒等。
这些意象构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大江的东流和浪花的淘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千古风流人物,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花淘尽,暗示了英雄的命运和功绩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用赤壁的陡峭、惊险和浪花比喻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这种描绘使人感受到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体会到历史的惊涛骇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他特别缅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
周瑜是古代英雄的代表,他的才情和胆略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处,诗人通过对周瑜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这些意象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浪花淘尽”则象征着英雄人物的命运和功绩终将被历史遗忘。
而“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则象征着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二、意境分析壮丽与雄浑: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壮丽而雄浑的画面。
大江的东流、浪花的淘尽、乱石的穿空、惊涛的拍岸等景象,都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敬仰。
豪放与悲凉:词中的语言豪放而激昂,诗人以赤壁为舞台,缅怀古代英雄,思考历史和现实。
这种豪放与悲凉的交织,使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深度。
诗人的豪放体现在他对赤壁的生动描绘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上;而悲凉则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无情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上。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周瑜的追思,表达出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 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5
前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主题)。
21
巩固训练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境) 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情)
浮云: 1.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 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水: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鉴赏作品的意象、意境、画面

•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 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 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 •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 【答案】:(1)流水 白云
寂寞沙洲冷(周传雄)
•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 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 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 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 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 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 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 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登岳阳楼
• • •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日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 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 定了: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 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 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 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形象:意象和意境教学目标:1、积累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分析意象意境的基本方法。
3、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意象意境的基本方法。
2、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精讲点拨一、知识点指津(一)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认知理解意象和意境例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例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
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景图。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方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剖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剖析1. 引言《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集,被誉为宋代文人高逸之作。
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剖析,探讨作者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
2. 意象分析2.1 自然意象《古诗十九首》中常常运用自然意象,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季节等元素,塑造出独特而生动的形象。
2.1.1 山水景色作者以卓越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柳宗元运用了丰富的山水意象来表现楼阁巍峨壮丽之景。
2.1.2 花草植物古诗中常常出现各种花草植物形象,如《静夜思》中的月下松柏,《春江花月夜》中的牡丹等。
这些花草植物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视觉效果,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2.2 形式意象《古诗十九首》中还经常利用形式意象,通过描绘事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表达思想与感情。
2.2.1 建筑物许多古诗运用建筑物形象,如《静夜思》中的庐舍,《登鹳雀楼》中的楼阁等。
这些建筑物既作为景观存在,又承载着作者对生活、人情、历史等方面思考的寓意。
2.2.2 色彩和光影古诗十九首中经常运用色彩和光影意象来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
比如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巧妙地利用色彩和光影描述了春江之美。
3. 意境剖析3.1 审美享受通过精致而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生活等元素的包容,古诗十九首营造出一种优雅而高尚的审美情趣。
读者在欣赏这些意象时会被带入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感受纯粹的审美享受。
3.2 情感表达《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仅是描绘物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意象来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这些意象通常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让读者共鸣,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3.3 思想寄托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与意境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寄托。
例如,在《诉衷情·春晓》中,柳永以春天的到来形容了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4. 结论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借助自然、形式等丰富而具体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深入人心的艺术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摩更注重 精神的追求, 他要拉着爱人 飞往更高处同 看宇宙的奥妙, 但陆小曼却宁 愿蜷缩万丈红 尘,志摩爱她 只能随她坠落。
陆小曼
张幼仪
十六岁时的林徽音
蜜月中和陆小曼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 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 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 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 的气氛。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林徽音
林徽音缺少的是狂放 激情的能量,当一切 都被理性的思维耙梳 过之后,生命只剩余 灰而非火焰。徐志摩 是火焰,他以自身为 中心向外延烧,凡与 他交会者无不立即发 生变化。徽音爱这激 越的能量,然而火焰 炙人,徽音不能焚身 相随,便只能选择逃 开了。
我将于茫茫人
海中访我灵魂
唯一之伴侣,得
之,我幸,不得,
我命!如此而
已!
─
─徐自摩
张幼仪
幼仪没有说过她爱志
摩,即便她仍是他的 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 出一个爱字。于是她 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 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 的——爱即是承担、 即是责任。如果从这 个角度来看,幼仪对 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 也最完整的。诚如她 所言,三个女人之中 她最爱志摩。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 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恋子”,“青”即 “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 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 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 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 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常见意象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 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 《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 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 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 彪》) 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 中》)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进一步明确意象、意境的概念,
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3、会解答诗歌中一些关于意象、意
境及思想感情的习题。
知人论世:
作者及背景简介
笔名云中鹤、南湖、 诗哲,新月诗派代表诗人, 曾留学美、英。“唯爱而 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 的写照。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 虎集》《云游集》。
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 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 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 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 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 之情。
漫 溯( sù ) 笙 箫(shēng xiāo )
一、意象:是作者在诗中 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 的人、事、景、物等诸要 素。
《再别康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什么意境?展现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1、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潭水、青草、 星辉、夏虫等自然景物。
2、哀而不伤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 剑桥大学的热爱之情。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莲
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 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928年作者故地 重游,11月6日,在归 途的南中国海上,吟 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可以说“康桥情结” 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 诗文当中,而《再别 康桥》无疑是其中最 优秀的一篇。
河 畔( pàn ) 青 荇( xìng ) 揉 碎( róu ) 长 篙( gāo )
斑 斓( lán )
荡 漾( yàng ) 榆 荫( yú ) 浮 藻( zǎ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