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与意象

合集下载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的概念
象: 物 万象更新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 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 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 是物; 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一)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 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画面)。诗歌 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 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 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 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 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 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所以品味 意境一定要借助意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三、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情景交融,讲究的是感情“不着一 字”,诗歌“尽得风流”。借景抒情,一 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乐景写乐情,或 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 衬,后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 面的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 水到渠成。
四、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意象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动着自己 的清辉光芒,然而时有一根丝线会将零星 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挂夺目漂亮 的项链。丝线这个意象,就成为了诗歌的 线索。这条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 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 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 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 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 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 情语。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一、意象1.定义:诗歌中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客观事物2.常见意象:往往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象征性、比喻性、描述性】例:明月——思乡怀人杨柳——离别梧桐、清秋——感伤、悲秋流水——时间流逝菊花——隐逸、高洁杜鹃——思归在把握常意象含义的共性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具体诗句去分析(共性+个性)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乡念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年老迟暮3.意象叠加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妙处。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分析:赏析“写法上的妙处”要针对这一首、这一句的具体特点。

首联正是用了“意象叠加”的方式,将“细草”“微风”“岸”“危樯”“夜”“独舟”六个意象并列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表意完整的“意象群”。

答案:我们借助想象,脑海中出现一幅图景。

孤独如舟,这正是诗人杜甫晚年漂泊无依、凄清孤苦的人生写照。

“意象叠加”凸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孤独清冷的意境。

二、意境1.定义: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一般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2.3.例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赏析本诗首联营造的意境。

分析:先从发现意象入手,江边繁茂的林木,绚烂的落日与周遭的云霞,构成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画面。

这幅画面从天到地,视野开阔:红的红,绿的绿,色彩鲜明:构成开阔明丽之境。

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感到身心舒畅,不自觉地引发愉悦感,与下面诗句中的“渺然”“自得”一致,从而领悟这正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营造所要抒发的情感。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1.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氖围。

(2)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3)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氖围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渡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2)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一、意象与意境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⒈ 含蓄性。

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物寄情思。

⒉ 特定性。

在不同的诗人笔端,特定的意象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⒊ 丰富性。

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

同样是美酒,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诗歌主题与意向①送别诗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⑥行旅诗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⑧咏物诗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四、“柳”的特定意象⒈ 抒写离愁别恨。

“柳.留.惜别.依依不舍”。

⒉ 倔强的弱者形象。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枝弱不胜雪。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

“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

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

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

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意象意境

意象意境

四、意象与意境(一)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

②知音。

③离情。

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

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

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

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诗歌鉴赏之意境和意象

诗歌鉴赏之意境和意象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意境: 由意想构成或营造出来的一种氛围或境界。
诗歌鉴赏
PA#43;象(客观事物) 在诗歌中承载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体。
常见的意象:
#2022
寒蝉
月亮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叫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为此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

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大家比较熟悉的组合意象诗有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组合了千山、飞鸟、万径、行人、孤舟、渔翁、寒江、大雪八个意象,塑造了一个孤独傲然的渔翁形象。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意象,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中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特点大体上分作两类: 慷慨悲壮 雄浑壮阔 悲壮苍凉 恬淡自然 幽深宁静 孤独冷寂
情与景的融合方式之一:融情于景
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一切景语皆 情语。
例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 四句景物描写中满含对春天生机的赞美。
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与景的融合方式之二:情景交融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 下,这一景物或这一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 色彩。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花容、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在感时恨别的 诗人看来,是“溅泪”、“惊心”。
情与景的融合方式之三:情在景略
表面看来,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相反。 直抒胸臆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二、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 的氛围特点,或幽深宁静,或萧瑟衰败,或生机勃勃, 或孤独冷寂,或恬淡自然,或慷慨悲壮,或雄浑壮阔, 或悲壮苍凉等等
(思考不同题材诗歌的典型意境)
(3)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情与物的结合体,主观意
境与意象 与客观统一的产物。
异: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
与全篇对应。 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 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 的
例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闲愁像一川无际的如烟青草,似满城狂 飞乱舞的飞絮,若梅子黄时连绵不断的 雨水那么多。
鉴赏意象
[命题形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 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简略步骤] 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意象要根
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 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意义和感情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 (2)概括形象特点; (3)揭示作者情感。
意境与意象
东风破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没听过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烟草”“风絮”“雨”三个形象意象 的叠加来描述闲愁的感觉,形成了一个 凄清迷茫的意境
•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诗句中有四个意象:烟、水、月、沙 •它们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朦 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 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四个意象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画面凄美 而迷蒙,构成了一种意境:幽缈凄清,衬托 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 很沉默
情:离愁 / 意象:月、酒、东流水、琵琶、古道、漫草 手法:拟人、对比
意象: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物象(名)/ 修饰成分(形、副、动)
❖ 意象: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 *物象(名)/ 修饰成分(形、副、动)
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意境
[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简略步骤]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 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1)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两个要点:一、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物象 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主父西游困不归,
柳 家人折断门前柳。
万条垂下绿丝绦
倚得东风势便狂
抒发感情
离愁别绪 思念
怜惜春天 厌恶小人得势
意象: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物象(名)/ 修饰成分(形、副、动)
诗词鉴赏第一步
体会意境
意境与意象的区分
意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诗中的生活图景 和谐统一形成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