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意象语言分析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意境和意象是文学创作中两个常用的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传达作品的深层含义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尽管意境和意象都与情感和想象有关,但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意境是指通过语言和表达手法创造出的一种具有特定情感和氛围的空间感受。
具体来说,意境是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等语言元素的组合来传达作品中的情感、意义和思想,给读者带来一种感性的体验。
意境常常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方式来营造,利用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物体或场景的细节,从而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投射,作家可以在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出特定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与此不同的是,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和思想。
意象通常利用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有限的形象和符号来传递更广泛、更深层的意义。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景观、动作或情感,其背后蕴含着更加抽象和普遍的意义。
例如,黑暗的夜晚通常被用作寂寞和无助的意象,红色的玫瑰可以象征爱情和热情,这些意象不仅代表着单纯的感官体验,更寓意着深层次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表达。
通过选取和组合适当的意象,作家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出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使作品的意义更加丰富和深邃。
此外,意境和意象在创作中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意境主要起到情感传递和情绪渲染的作用,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气氛来影响读者的情感和思维。
意境可以让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绪,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而意象则更多地起到意义传达和思想表达的作用,它通过呈现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启发读者思考,引发对作品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索。
意象往往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和线索,它们可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维,引发对作品主题和意义的思考和解读。
总而言之,意境和意象虽然在创作中关注的是情感和想象,但在形式、功能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意境主要通过语言和描写手法创造出一种情感丰富的空间感受,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意象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传递更加抽象和深层的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和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追思。
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更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引人深思。
一、意象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包括大江、浪花、乱石、惊涛、雪、故垒等。
这些意象构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大江的东流和浪花的淘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千古风流人物,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花淘尽,暗示了英雄的命运和功绩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用赤壁的陡峭、惊险和浪花比喻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这种描绘使人感受到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体会到历史的惊涛骇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他特别缅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
周瑜是古代英雄的代表,他的才情和胆略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处,诗人通过对周瑜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这些意象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浪花淘尽”则象征着英雄人物的命运和功绩终将被历史遗忘。
而“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则象征着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二、意境分析壮丽与雄浑: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壮丽而雄浑的画面。
大江的东流、浪花的淘尽、乱石的穿空、惊涛的拍岸等景象,都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敬仰。
豪放与悲凉:词中的语言豪放而激昂,诗人以赤壁为舞台,缅怀古代英雄,思考历史和现实。
这种豪放与悲凉的交织,使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深度。
诗人的豪放体现在他对赤壁的生动描绘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上;而悲凉则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无情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上。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周瑜的追思,表达出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形象的塑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其中,意象与意境是诗歌中最为重要且具有深度的元素之一。
本文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并探讨它们对于诗歌的表达与传达的作用。
意象是指诗歌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它可以是视觉上的形象,也可以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形象。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一句“床前明月光”,这一意象通过描绘月光照射在床前的景象,给人以安静、宁静的感觉。
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意象感受到诗人在静夜中的孤独和思考,进而对诗歌产生共鸣。
同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一种意象的运用,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境则是指诗歌中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所创造出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它是通过意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形成的,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意境可以是欢快明亮的,也可以是忧郁沉闷的,还可以是神秘幽远的。
不同的意境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意境。
通过描绘戍鼓声和雁声,诗人表达了对身在边塞的舍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军民的艰辛和孤独。
又如,北岛的《波》中的“我用所有的波浪,拥抱你的孤独”创造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通过波浪与孤独的对应,表达了对爱人的关怀和陪伴。
意象与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更是对读者情感和思考的引导。
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传递给读者,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意象与意境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在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运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 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画面 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雄阔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 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5
前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主题)。
21
巩固训练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境) 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情)
浮云: 1.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 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水: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使人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并探讨它们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山水意象与闲适意境山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象征着美好愿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景色,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情,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舒缓了生活中的压力。
二、花鸟意象与婉约意境花鸟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出婉约的意境。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婉约的画面,使人沉浸在其中,感受细腻而柔美的情感。
三、孤独意象与寂寥意境孤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描绘孤独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感觉。
四、情感意象与激情意境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激情的冲击。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描绘兄弟分别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而动人的感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山水意象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在花鸟意象中感受到婉约与柔美,在孤独意象中感受到寂寥与深沉,在情感意象中感受到激情与动人。
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启迪了读者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滋养。
因此,古代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略到诗词之美。
意象意境分析

信 过 求咏。松如来:表李现白自《诚实己赠对书高侍风御亮黄节裳的》赞:美“何和愿追君 : 学 权 直 寒 要 高的 洁长像贵 ,三人 的松送, 松国品。松柏,李《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人质柏有白慎。刘那本写勿桢样性诗作《,守信用。坚规桃。赠贞劝李”从他。诗,弟人”,在》以任韦希:此何黄望“句裳他情岂勉一做况不励向一下为 诚 信 ?罹堂谄个保弟媚正凝持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
诚信 体 主 能有化 李几, 煜多的从愁而《增虞?强美恰诚实诗似人的一》表江词达春中效水的果向诗东句。流:如南“ ”何唐问 ,后君 将 : 愁 一 的 长 无 情 深绪幅 故 时江 形度,喻生 都 无象,《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为觉动 金 刻化因一得的陵不,此江自画在,可该己春面翻以站句,守信用。的水:波确在遂愁词涌切城。成情人浪地楼读流简此感上。着传直刻受眺这它千跟仿到望样,古这佛作浩把令的江回者荡抽人名水到感东象想为 诚 信 ?句一了情流的象样他的的愁出。,
境
》
12
———
·
高 考 专
考 题
辅
试 导
古 代
说 诗
歌
明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境
(四)通感诚性意诚象 即的①用艺鉴通术赏感感形觉古象。代使如诗情白歌具居体易的化的形,《象从琵而琶、获行语得》言一中、种写新琵奇琶 实 信: 何 高出表亢刀达激枪技烈鸣的”巧声,;响这:声响“是银瓶在乍声破息水乐浆止迸之后,突铁然骑爆突
象征性意象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 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文学课教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文学课教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教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导语:欢迎大家来到本节文学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的核心元素,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一、意象:诗歌的灵魂意象是诗歌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它是通过作者的艺术表达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意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和感受具象化,使诗歌具有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1.1意象的类型意象可以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和触觉意象等多种类型。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可以塑造出诗歌中的丰富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歌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样感官体验。
1.2意象的功能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诗歌中的灵魂所在。
它可以凸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
二、意境:诗歌的情感共鸣意境是诗歌通过意象创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或艺术境界。
它是通过对意象的组合和运用,使读者在感性上和理性上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2.1意境的生成意境的生成离不开作者的用词技巧和表达手法。
通过音韵、押韵、修辞手法等诗歌特有的语言技巧,作者可以在读者的心灵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意境,使其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考。
2.2意境的作用意境是诗歌中最重要的情感传达方式,它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共鸣。
通过意境的营造,诗歌可以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产生对诗歌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三、例诗欣赏:感受意象与意境的魅力通过具体的诗歌欣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意象与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和魅力。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以下两首诗歌,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利用意象与意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
3.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1)《宿》描写了哪些意象? (2)《从》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久经沙场、英勇善战、意志坚强的将军。
古
——
代
诗形
歌象
鉴 赏
( 意 象
)
诗歌的分类(按题材)
1.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征战诗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等) 3.赠友送别诗 (李白《赠汪伦》、王维《渭》) 4.怀古咏史诗 (苏轼、辛弃疾、陆游、杜甫等 5.思妇闺怨诗 (王昌龄《闺怨》) 6.羁旅行役诗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7.论禅说理诗 (苏轼、朱熹等) 8.思乡怀人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1、幽冷 清幽 宁静 静谧 闲适 恬静 2、苍凉 雄浑 苍茫 辽阔 高远 壮阔 深远 3、萧瑟 凄凉 暗淡 萧条 荒凉 冷寂 4、空灵 空明 灵动 澄澈
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
的意境(或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无故人”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 笔法。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就不 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
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的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画面; (3)点明意境的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江苏卷)
李益
心氛 情围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孤清 单冷 、、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三、意象的特点
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 如:流水(愁多、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
例: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 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
什么是意象?
❖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事物? ❖ 这些物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先 ❖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想 到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
• 啼鸟:欢快的气氛
想
• 风雨:无情的风雨
到
•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结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一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方法指津: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 物(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意象) 象
事(诗歌中所写的事)
二、意象的概念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 艺术形象,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 情的形象。(客观之“象”,主 观之“意”)是作者内在思想情 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诗歌中浸染 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又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 等。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 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一、意境的概念
诗人的主观情感和 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 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 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二、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1、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 定意义的意境。
2、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 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三、意与境交融的方式
1、情随境生(触景生情)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代诗歌鉴赏 —意境 意象 语言
前置作业:
( 天净沙 秋思 冷 马致远
鹿柴
王维
( 宁
落 枯藤老树昏鸦
空山不见人,静
、 小桥流水人家
但闻人语响。、
衰 古道西风瘦马
返影入深林,清
败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复照青苔上。幽 )
1、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鹿柴》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常见意象
送别类意象 思乡类意象 愁苦类意象 抒怀类意象 爱情类意象 战争类意象 闲适类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 后的思念
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 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柳因其缠绵柔长的 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 ”,
寂幽 寞静
问:第三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六、意境小结:
意境
从意象入手, 剖析作者情感。
作业: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从军行
孟浩然
李白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下
意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补充:一些固定内涵的意象
梅 竹 松 荷 兰 菊 琴瑟
月 星 柳 鸿雁 寒蝉 杜康 杜鹃
《阳关三叠》 《折杨柳》 高山流水 夕阳、西风、残照
鸿鹄、骏马、大鹏 桃花 杨花
2、内涵的丰富性
(1)同一意象,不同内涵 如:云(白云/黑云/青云/闲云/孤云)
两个黄鹂鸣翠柳 隔叶黄鹂空好音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2)同一内涵,不同意象 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