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第一课——音乐的情绪
一年级音乐第一课

一年级音乐第一课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大脑发展。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将在音乐课上探索音乐的魅力,学习如何欣赏和表达音乐。
第一部分:音乐的基础知识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音乐由音符组成。
音符有不同的持续时间,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等。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音符,我们可以在演奏乐器或唱歌时掌握正确的节奏。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音高的概念。
音高指的是音符的高低音调,通过乐谱上的音符位置可以判断音符的音高。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会向我们展示如何识别和表达不同的音高。
第二部分:音乐的表达方式音乐是一种语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课上,老师会给我们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让我们聆听并分辨出其中表达的情感。
除了聆听音乐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课上,老师会带领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第三部分:欣赏和评价音乐除了学习如何表达音乐外,我们也需要学会欣赏并评价音乐。
在音乐课上,老师会教我们如何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我们将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以及不同风格的特点。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价音乐。
我们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原因,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语:音乐是一门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学科,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审美情趣。
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中,我们将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探索音乐的表达方式以及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
让我们一起享受音乐的魅力,开启音乐之旅!。
《音乐作品鉴赏》重点知识点梳理

《音乐作品鉴赏》第一章重点知识点梳理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音乐构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和声、旋律和主题。
这些基本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能够表情达意的音乐。
一、音乐鉴赏的能力:对音乐音响的辨(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别能力(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二、音乐的起源鸟鸣说、语言学说、劳动学说三、音乐的要素1、音高:指各种不同高低的乐音,即音的高度。
由发音体震动的频率(震动的次数)所决定,频率次数多则“音高”,频率次数少则“音低”。
音乐中的音高一般以钢琴音域的5个八度为限2、不同音高对人们情绪的影响高音使人情绪高涨(具有明亮、清脆、尖锐的特性,使人有单薄、紧张之感)中音使人有相对平静的感觉(使人感到松弛、舒畅)低音使人情绪压抑(使人感到沉重阴暗)1、音色:音的色彩,也称音质或音品,决定于泛音的数量和强度。
大体可分为乐器音色与人声音色两大类。
2、乐器音色西洋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现代电声乐器(不同乐器和它们的不同音色特征的鉴别能力;更好地鉴赏作曲家在使用乐器和乐器组合时的表现目的)3、人声音色童声、男声、女声(高音、中音、低音)1、节奏:音与音在进行中连续或间断时间长短的现象。
在节拍的基础上,由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多样化的形态2、节拍: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周期地反复单拍子——每一个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复拍子——每一个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一个以上的次强拍3、节奏与节拍的区别:节奏具有多样性,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的音组织形成灵活的、千变万化的形式;节拍具有均匀性,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1、旋律: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所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称曲调。
2、旋律线的类型(1)波浪式(大波浪、小波浪)(2)直线上升式(3)直线下降式(4)水平式3、影响旋律的因素(1)受到时值、音高、和声、节奏节拍的影响(2)演奏方式的影响圆滑的、连续的演奏/演唱给人抒情、连贯的感觉;短促、分离的演奏/演唱给人欢快的、跳跃的感觉1、和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说课稿

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二、说教学对象.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说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聆听”。
本单元欣赏作品有《一杯美酒》、《轻骑兵序曲》。
《一杯美酒》是众多新疆民歌中的代表作品,不论是在旋律的发展还是节奏的律动,都展现出新疆民歌的特色面貌。
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掌握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音乐情感及情绪以及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主要讲解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的相关概念,了解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承担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2、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实践音乐活动,探究、实践音乐要素的表现方式,初步分析音乐作品,从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音乐情绪,理解其音乐语言。
(2)了解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的相关概念。
(2)了解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
难点:听《一杯美酒》《轻骑兵序曲》说出音乐要素及语言特点。
二、说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渴望成长和提升,思维活跃国语基础薄弱理解困难)三、教法学法1.说教法1、想一想2、听一听3、动一动4、融合小组交流讨论步骤:学案导入、自主思考、动手练习、再次欣赏、展示点评、知识总结、巩固过关2.说学法注重培养三种能力:自主思考、动手练习、知识总结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课件展示孔子名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引出完美的人生从音乐开始,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呢?音乐指的是什么?(二)音乐知识1.什么是音乐?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也离不开音乐,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音乐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PPT归纳总结。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1课:音乐与人生(共18张PPT)

——与傅聪的对话
导入新课
钢琴是他的终身“情人”; 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
音乐与人生
——与傅聪的对话
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 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 才真正懂得音乐!
傅聪简介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 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 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 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 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这些内容体现了这篇访谈的现实针 对性价值。
傅聪说:“真正的音乐家总是惺惺相惜的”, 请结合文本,分析他所说的“惺惺相惜”是什 么意思?
2.采访的对象身份特殊、见 解独特、深刻。
3.采访者抓住要害,提问层 层深入。
访谈阅读特别注意
1.通读全文,把握话题。 2.将访问者的文字和访谈对象的文字 分开阅读。整体把握访问者提了哪些 问题,访谈对象是如何回答的。 3.精读访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 对象的关键回答。 4.着重关注访问者的提问技巧和访谈 对象的答问技。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 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 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 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 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 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 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 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 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 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 意见和建议。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傅聪哪些基本情况?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上篇: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二节音乐情感及情绪》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 音乐鉴赏《上篇: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二节音乐情感及情绪》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准确感知并分辨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与情绪,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1.2 艺术表现:理解音乐情感与情绪的传达方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或肢体语言描述音乐所引发的个人感受,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导入教师行为:•播放一段情感鲜明的音乐片段(如欢快的舞曲与悲伤的抒情曲交替),不透露曲目信息,让学生闭眼聆听。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哪些不同的情感或情绪?请尝试用一两个词来形容。
”学生活动:•闭眼聆听音乐,沉浸于音乐氛围之中。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欢快”、“悲伤”、“平静”等词汇被提及。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接的音乐体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引出本课主题——音乐情感及情绪的感知。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样化的感受分享,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概念讲解:简要介绍音乐情感与情绪的基本概念,强调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传达情感。
•分段聆听:选取几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如古典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分段播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其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每听完一段,教师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你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感知到的?”•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共同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情感表达的特点和方式。
•分享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用语言或结合肢体语言分享他们的分析成果和个人感受。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在分段聆听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尝试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
•分享展示时,自信表达,用生动的语言和/或肢体语言展现对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分段聆听、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等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情感与情绪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表达个人感受。
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歌唱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表达的艺术形式,情绪在歌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歌手通过情感的传达,能够打动观众,让歌曲更加有感染力。
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让歌曲更深层次地触动人心。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并分析情绪对歌唱表现的关键影响。
情绪在歌唱中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当歌手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时,便能够让歌曲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当歌手表演悲伤的歌曲时,如果能够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悲伤情感,观众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而如果歌手无法传达出相应的情感,那么歌曲便会失去其原本的表现力。
情绪能够让歌曲的表现力更加突出,更容易打动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类型的歌曲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比如在悲伤的歌曲中,情绪需要表现出悲伤和忧伤;在欢快的歌曲中,情绪需要表现出喜悦和轻松。
歌手需要根据歌曲的特点和情感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表现,使之更符合歌曲的表达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让歌手更加准确地表现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让歌曲更加生动有力。
在实际的歌唱表演过程中,歌手也需要注意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歌手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在表演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情感相契合,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歌手需要不断地进行情感演练,培养自己表达情感的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歌手需要在表演中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各种技巧来增强自己的情感表现,让情感更加直观地传递给观众。
初级音乐分析知识点总结

初级音乐分析知识点总结1. 音乐元素音乐分析的首要任务是了解音乐元素,包括和声、旋律、节奏、音色等。
和声是由不同音符组成的和谐音乐结构,它包括和弦、和弦进行、和声学理论等内容。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旋律,通过不同音符的排列组合形成。
节奏是音乐中的节奏感和节奏结构,包括节拍、拍子、小节等概念。
音色是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品质和特点,是音乐中传达情感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2. 音乐结构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组织和排列。
音乐结构可以分为乐曲形式、曲式和段式结构,通过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整个音乐作品的布局和发展。
3. 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是指特定时期、地域或作曲家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
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通过音乐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4. 曲式分析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了解曲式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常见的曲式包括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小步舞曲式等,对这些曲式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发展。
5. 和声分析和声分析是对音乐中和声关系和和声进行的分析,了解和声的变化和演变规律。
和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中的和声关系和和声进行的搭配和组合。
6. 旋律分析旋律分析是对音乐中不同旋律的构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了解旋律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式。
旋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变化和表现方式。
7. 节奏分析节奏分析是对音乐中的节奏感和节奏结构进行分析,了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节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8. 音乐史音乐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了解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通过了解音乐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总之,音乐分析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元素、结构、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各位对音乐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第一课——音乐的情绪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通过对比不同情绪的音乐,初步分析音乐各要素对音乐情绪的表现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聆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音乐情绪的成因。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设情景引导聆听音乐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聆听音乐。
可能有同学会说:聆听音乐,我们天天听了。
我们用MP3下载聆听音乐,我们用手机上网聆听音乐,你听过我们这么多音乐吗?你这个老师,不知天高地厚。
是的,可能是你们说的一样,但是我问你,你听的是什么音乐呢?流行音乐?很好,你听明白了吗?我敢说,你肯定没听明白。
为什么呢?这是我的经验作出的判断。
前一周我做了一个实验,我的女儿很早就做完作业,用MP3听着什么,我过去,他说别打扰他,他正在享受音乐。
我说,让我听一下好么?我听了一段,我问他,这个音乐的节拍是什么?音乐里包含了什么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是通过哪些音乐元素表现出来的?音乐前段与后段有什么区别?他答不上来。
昨天我路过音响器材店,店面打着一个很大的标语——律动你的生活。
音乐很强,我们也听听。
(播放迪斯高音乐《阿拉伯之夜》)这时我的手机也响了,我的手机铃声是一段音乐,我想同学们的手机也有音乐铃声吧。
我们也来听听。
(播放古典音乐《弦乐-小夜曲》)因为接听电话,我躲到音响器材店的旁边的文具用品店,文具用品店里也在放音乐,我们也听听(播放民间音乐《马桑树儿搭灯台》);3个音乐在我耳朵里转啊转,谁能告诉我这3个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1、流行音乐通常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流行音乐是一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
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
如《大中国》、《掌声响起来》等。
2、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创作技术复杂多样、所能承载的内涵厚重的音乐,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区别明显。
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3、民间音乐,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国际民间音乐协会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所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堂,我和大家一起完成的是聆听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目的就一个:让同学们能听明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只有懂了,才有可能喜欢它;只有喜欢了,才能把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介绍给你的朋友,你的家人。
让你的感受去感染整个社会,你就会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的传承者。
可能有一天,你会对你的儿子女儿说,嗨,听听这个音乐吧,比你听的摇滚好听多了。
【用语言创设情景,学生欣赏三种音乐兴致都很高,也很认真】
二、对比感受情绪分析表现情绪的原因:
1、有学生要给我说话了:让我们喜欢古典音乐,你得花功夫,我们可不一定能听懂,也不一定会喜欢。
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首先我们来感受音乐的情绪。
播放《江河水》
我看到很多同学表现出悲伤。
请问:谁让你伤心了?音乐的哪个要素让你伤心了?出示黑板【音乐的基本要素:音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其他】
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
音乐的情绪是什么呢?热烈、欢腾……刚才都是悲伤凄凉,一下子变化成热烈欢快,跨度确实比较大,
是哪个音乐要素很明显的让你感到这样的情绪呢?
播放《茉莉花》(萨克斯版)
这音乐的情绪又是什么呢?抒情、休闲,经过大喜大悲之后,我们终于感悟到了悠闲,是哪个音乐要素很明显的让你感到这样的情绪呢?
现在看来,是不是节奏紧凑、速度快、旋律上扬的音乐就给我们“喜”之类的情绪,节奏凝重、速度慢、旋律下沉的音乐给我们“哀”之类的情绪,而节奏速度力度适中、旋律平的音乐就给我们“平和”之类的情绪呢?由此,我们能不能运用音符12356创作三个乐句,分别带给我们这三种情绪呢?
(学生创作)
小结:有人说旋律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声是音乐的血肉。
看来确实有些道理。
【选择情绪反应明显的音乐进行对比欣赏,】
2、其实影响音乐情绪的还有很多,我们来聆听这首《少女的祈祷》,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新的乐段出现时我都作了记号显示出来,同学们,看你们能不能听出各乐段之间的变化。
学生回答:音色(演奏的乐器)、旋律、力度发生了变化。
老师点出音乐知识——变奏、变奏曲。
我们再次仔细的聆听主题音乐与第四变奏音乐,重点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小结:变奏是一种音乐的创作手法,它的运用肯定会给音乐情绪带来变化。
《少女的祈祷》主题音乐进行一系列的变奏后,最后引领音乐从平淡随意的情绪演变为热烈的情绪。
3、还有一些歌曲乐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老师演唱《越来越好》最后的反复部分,一次升调。
你听出了变化吗?情绪上有变化吗?
学生回答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耳朵太厉害了,听出了很多平常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变化。
这是另一种音乐创作手法——转调,转调的每次运用,肯定也会给音乐情绪带来变化。
三、再次聆听音乐启发多层联想
在一次睡眠中,我做了一个梦,我听到了这样一段音乐,但是我怎么也记忆不起是哪个场景听到的。
你们帮我联想联想。
(播放音乐《春节序曲》)
(学生回答)
小结:音乐作品能为我们带来情感体验,使我们产生联想和想象。
但是,奇妙的是——不同的音乐作品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
;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会各有不同;同一个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时候欣赏
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尝试聆听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证实了这些由古今音乐家们创作、演唱、演奏的音乐,只要我们去听,我们就能听懂。
音乐能唤起我们的情感反应,能开发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智商。
我们为什么不去欣赏音乐呢?所以让我们走入古典音乐的殿堂、热爱一切美好的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