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最新规划地图
IVMS4200 PCNVR 操作手册

前言
iVMS-4200 PCNVR
操作手册
UD.6L0102C0288A01
iVMS-4200 PCNVR 用户手册
前言
前言
非常感谢您购买我公司的产品,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或需要请随时联系我们。
适用型号
本手册适用于iVMS-4200 PCNVR软件。
声明
本手册可能包含技术上不准确的地方、或与产品功能及操作不相符的地方、或印刷错误。我司将根据产
0100031030419ivms4200pcnvr用户手册目录目录前言i图目录iv表目录viii1简介111简介112运行环境12运行和使用221用户登录222向导功能223软件界面介绍624软件性能83监控点导入931添加监控点932删除监控点1233远程配置134监控点配置1441图像设置1442图报警输入2262移动侦测2563遮挡报警2864视频丢失3065pir报警3266无线报警3467呼救报警3668异常387io设置4171报警输入4172报警输出428用户管理439磁盘管理4510系统配置46101系统信息47102基本参数47103保存路径48104网络设置48105键盘和摇杆52106报警声音53107电子邮件5311其他功能55111自动启动55112导入和导出配置文件55113辅屏显示56114打开本地文件56ivms4200pcnvr用户手册目录115日志搜索56116软键盘57117语言5812主预览59121默认视图预览60122自定义视图预览60123预览控制611231预览码流选择611232声音控制611233电子放大61124本地录像和抓图621241手动录像621242抓图62125其他功能631251语音对讲631252语音广播631253io控制641254监控点状态6513云台控制66131云台参数设置66132云台控制661333d定位67134预置点67135轨迹68136巡航6814回放70141录像检索70142回放控制73143同步回放75144即时回放7515电子地图78151地图添加78152热点添加81153热区添加82154地图预览8316浏览器访问85161浏览器登录85162ip通道配置85163预览87164硬盘管理88165录像配置88166回放90167日志9117常见问题解决方法93ivms4200pcnvr用户手册目录图目录图21自动登陆对话框2图22进入向导界面2图23磁盘管理界面3图24监控点导入界面3图25添加监控点界面4图26添加通道界面4图27修改网络参数界面5图28录像计划配置界面5图29完成向导界面6图210软件界面6图31监控点导入界面9图32添加通道对话框9图33修改网络参数对话框10图34ip域名添加界面10图35ip段添加界面11图36i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专业:风景园林硕士硕士生:王立峰指导老师:吴雪萍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落后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直接制约了城市正常运行和影响了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为此,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设施来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
目前在西安市城市雨水自然收集面积越来越少,除自然山水和人工水系外,只剩下了城市绿地,而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设施的应用势在必行。
本论文研究海绵城市技术设施在西安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就是要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消纳更多的城市雨水,从而指导西安市新建道路绿化建设,缓解雨水排放压力、平衡城市道路生态环境。
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阐述了相关理论概念,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应用现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方法与内容。
然后仔细剖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国外几大雨洪管理理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西安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自然条件分析,构建了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组合系统。
具体分为: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控制目标、技术设施选择;并通过对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的特点分析,最终提出了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设施组合系统。
最后以西安市建材北路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应用为例,针对西安市的道路绿地特点,优化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设施组合系统,达到道路景观效果与雨水处理有机结合的生态效果。
关键词:道路绿地;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Sponge City Green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Xiaan Urban RoadSpecial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Graduate Student: wang li fengTutor: Professor Wu Xueping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lagging urban rainwater management system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restri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ities and affect the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system. To this end, China proposes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whose idea is using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technology to control rainwater runoff. At present, the natural col lection area for urban rainwater in Xi’an is less and less. Besides natural landscape and artificial water system, there is only urban green space. Since road greenbelt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technology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urban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in the road greenbelt of Xi'a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urban road greenbelt’ functions,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technology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used to guide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road greenbelts in Xi’an, thereby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rainwater discharge and balancing the urban road ecological environment.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explain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concepts,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clarifie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After that,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several major concepts of rainwater and flood manage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are deeply analyz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Xi'an a combined system of urban road green space and sponge city measures is constructed This combined system of measures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nvolves: The general idea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greenbelt in Xi'an; the goal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greenbelt in Xi'an; the principles in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ies and facilities of urba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Xi'an; proposing the combined system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by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oad greenbelt in Xi'an.Finally, taking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s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of Xi'an Jian Cai North Road as an example, this work designs a complete system of technical facilities by count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greenbelt in Xi'an, and this system achieves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road landscape effect and rainwater treatments.Key words: Road Green Space; Sponge City; Low Impact Development;Technical facility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城市雨水问题日益突出 (1)1.1.2城市内涝频发道路积水严重 (1)1.1.3国家重视海绵城市建设 (2)1.2相关理论概念解读 (2)1.2.1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2)1.2.2 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概念与内涵 (3)1.2.3城市道路绿地概念 (3)1.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应用现状 (5)1.3.1国外研究的应用现状 (5)1.3.2 国内研究的应用现状 (6)1.3.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9)1.4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内容 (9)1.4.1研究目的 (9)1.4.2研究意义 (10)1.4.3 研究方法 (10)1.4.4研究内容 (11)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1)1.5.1论文创新点 (11)1.5.2技术路线 (12)第2章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研究 (13)2.1 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 (13)2.1.1 海绵城市建设 (13)2.1.2 低影响开发(LID) (14)2.1.3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 (15)2.2 海绵城市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 (15)2.2.1海绵城市建设与美国最佳管理措施(BMPs) (16)2.2.2海绵城市建设与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 (17)2.2.3海绵城市建设与澳大利亚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17)I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海绵城市建设与道路绿地系统的关系 (17)2.3.1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的关系 (17)2.3.2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道路绿地的关系 (18)2.4海绵城市建设采用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设施 (18)2.5本章小结 (19)第3章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 (20)3.1西安市的自然概况 (20)3.1.1地理位置 (20)3.1.2气候条件 (20)3.1.3地形地貌 (20)3.1.4地质结构条件 (21)3.1.5经济概况 (22)3.2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现状 (22)3.2.1西安市城市绿地总体情况 (22)3.2.2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总体布局 (23)3.2.3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与管理情况 (23)3.2.4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雨水处理现状分析 (23)3.3西安市道路绿地系统海绵城市技术设施应用影响因素 (24)3.3.1水文气象条件 (24)3.3.2地质条件 (25)3.3.3绿地空间条件 (25)3.4本章小结 (25)第4章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组合系统 (27)4.1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27)4.1.1总体思路 (27)4.1.2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系统典型流程 (27)4.1.3建设原则 (28)4.2控制目标 (29)4.2.1道路绿带和交通岛绿地 (29)4.2.2广场、停车场绿地 (30)4.2.3自重型湿陷性黄土区的道路绿地 (31)II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技术设施选择 (31)4.3.1技术设施选用 (31)4.3.2渗透技术 (32)4.3.3储存技术 (34)4.3.4调节措施 (34)4.3.5传输技术 (35)4.3.6截污净化技术 (35)4.4技术设施组合系统 (36)4.4.1优化城市道路断面 (36)4.4.2 道路绿带技术设施组合系统 (40)4.4.3交通岛绿地 (43)4.4.4广场、停车场绿地 (44)4.5 植物配置选择 (44)4.5.1 城市道路雨水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5)4.5.2植物配置选择原则 (46)4.5.3技术设施组合系统植物选择 (47)4.6城市道路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注意事项 (50)4.7本章小结 (50)第5章西安市建材北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实例分析 (51)5.1基地现状条件分析 (51)5.1.1项目概况 (51)5.1.2周边环境分析 (51)5.1.3气候、地质条件 (51)5.1.4道路断面及路面排水分析 (52)5.1.5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及现状分析结论 (53)5.2建设控制目标 (53)5.2.1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54)5.2.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调蓄容积 (54)5.2.3设施占用绿地比例 (54)5.2.4建设控制目标 (54)5.3 技术措施选择及组合系统 (54)III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1技术措施选择 (54)5.3.2设施组合系统 (56)5.4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内容 (57)5.4.1植物试点 (57)5.4.2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试点 (57)5.4.3透水铺装材料透水性对道路结构的影响测试 (58)5.4.4初期雨水两种处理方式的净化能力测试 (58)5.5设施组合效果 (58)5.5.1测算结果 (58)5.5.2 生态社会效应 (58)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6.1 结论 (61)6.2展望 (61)致谢 (62)参考文献 (63)附录 (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8)IV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城市雨水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速度过快,加之很多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合理,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
西安高新区商业综合体设计实践

西安高新区商业综合体设计实践Xi'an High-tech Zone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 Practice■王丽■Wang Li[摘要] 本文以西安高新区哈佛时代项目工程概况与定位、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及空间组织、建筑单体设计要点介绍为主线,结合作者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提出论文研究成果及实用性,从而为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哈佛时代建筑设计商业综合体[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ocation,layout, building form and spac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onomerdesign of Harvard Era Project of Xi'an High-tech Zoneas the main line to introdu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project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racticalpap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is kindproject.[Keywords] Harvard Era, architecture design, commercial complex西安高新区哈佛时代项目是由西安“海科重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致力于打造西安高新区首个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商务、办公、居住等全方位体验于一体的“休闲生活体验之都”,它是功能复合、相互作用的高度集约型开发性商业综合体,势必成为高新区重要的拉动消费力量。
本文作为实际项目的总结性研究,对于西安市综合体建筑开发建设、建筑设计方法都有指导性的意义。
2、《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二版)

目次 第一部分 总 则 ............................................................................................1 第二部分 规划编制 ........................................................................................2
设用地规划8第三部分建设用地规划9第五章居住用地10第六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第一节行政办公设施用地12第二节文化设施用地12第三节教育科研用地14第四节体育用地16第五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6第六节社会福利用地19第七节文物古迹用地20第七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0第一节商业用地20第二节商务用地21第三节娱乐康体用地21第四节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21第八章绿地与广场用地22第一节公园绿地22第二节防护绿地23第三节广场用地24第九章工业用地24第十章物流仓储用地25第十一章环卫设施用地26第第第第十四二部章分安第第第第十四二部章分安全建全建设筑施工用程地规划27第十三章消防安全28第十四章面积计算29第十五章建筑高度30第十六章建筑间距30第十七章建筑退让32第一节后退用地边界32第二节后退道路红线33第三节后退其他界线34第十八章配建停车设施35第十九章配建过街设施36第二十章配建人防工程36第第第第二五十部一分章第第第第二五十部一分章地道地道下路空交间通利规用划36第二十二章城市道路37第二十三章交通站场39第一节公共交通车站39第二节社会停车场40第第第第二六十部四分章第第第第二六十部四分章地市地市铁政
①依据最新颁行规范、文件进行更新。 ②依据遗漏的文件进行增补。 ③结合西安市当地情况进行修改。 ④对依据前沿理论制定的部分内容酌情进行删减。 2015 年底,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设计, 提倡城市修补,推进“多规合一” ;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建设海绵城市等一系列新的 要求。为此,我们对试行的《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巩固完善、删 减、修正。2016 年 5 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与试行版的内容逐条比对,以新旧对照的 方式再次征询意见无异议后,最终形成本次正式成果。 该《规定》以全程管控、优化供给、统一标准、突显特色为技术路径,以强化 规划编制、优化用地供给、弱化建设强度、量化配套设施、细化建筑间距、润化城 市肌理为原则,共完成了六个部分的编制,其中: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以引导建设用地规模有序发展为目的,界定各 级地方政府所组织编制的法定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第二部分:建设用地技术规定。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优化供给为目 的,提出各类、各级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控要求。着重细化居住用地配建。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技术规定。以营建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对场地消防、面 积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退让、人防工程、停车配建的要素等提出了更为科学、详 尽的要求。 第四部分:道路工程技术规定。以调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为目的,对路网、设 施做出了更为优化的规定。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开发区, 规划, 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
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
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
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
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秦渡镇规划方案公示

秦渡镇规划方案公示引言秦渡镇是我国的一个美丽的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由于人们对城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秦渡镇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秦渡镇政府制定了一项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此,秦渡镇政府向全体市民公布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为市民提供相关信息和解释。
规划方案秦渡镇规划方案是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求进行制定的。
秦渡镇政府在制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自然环境、历史遗迹、文化活动、市民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因素。
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区开发为加强秦渡镇的城市化建设,政府将加大对城区的开发力度。
定期进行城市更新与改造,通过建设公共设施和住宅等,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将优先考虑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
道路交通秦渡镇的道路交通将会得到优化和提升。
政府将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交通的网络,并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也将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步行街和文化广场,丰富市民的出行方式和娱乐设施。
环保与绿化秦渡镇政府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
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排污等环保问题的监测和治理。
同时,政府也将大力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完善生态环境。
这样,不仅能够使城市更加美丽,而且也有益于市民的身心健康,增强市民的生命质量。
规划方案公示为更好地美化秦渡镇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秦渡镇政府特向公众公示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政府欢迎本地居民对规划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制定一份符合市民需求的最终方案。
公示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公示地点:秦渡镇政府大楼公示方式:在政府大厅张贴公示布告,并在政府官网上进行公示。
结论秦渡镇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
秦渡镇政府将加大对城市化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力争每一位市民都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在规划方案公示期间,政府欢迎市民对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
为城市增添亮点——中交二公局西安高新区科研办公楼建筑设计

为城市增添亮点——中交二公局西安高新区科研办公楼建筑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中交二公局西安高新区科研办公楼设计,分析了在低造价、低能耗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基地现状,解决企业运营的高效性与企业不同诉求的矛盾;分析了如何进化传统企业办公的空间模式,解决企业标志性与城市融入度的矛盾;分析了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及智能化建筑的特点,从而体现工程科研企业的内涵。
关键词:办公建筑、绿色建筑、黄金比例一、项目概况中交二公局西安高新科研办公楼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团结南路与科技六路十字西北角如图1所示。
图 1 沿街外景照基地南北长136.6米,东西宽67.35米,用地面积9138平方米,仅南侧临路。
项目总建筑面积49269平方米。
其中主楼建筑面积30971平方米,地上23层;辅楼建筑面积5677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两层为大底盘车库。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综合办公、科研会议、档案管理、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科研办公大楼。
二、设计目标中交二公局高新办公楼追求科研企业的严谨性和高效性,追求简洁而挺拔的体量感带给城市的天际之美,追求建筑空间流线高效化和空间功能的合理化,力求运用充满激情的建筑语汇体现科研行业人的内外兼修的精髓,力求在实现企业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设计特点1.总体规划设计:沿基地的四周设置消防环路,在北侧设置“剪刀式”坡道,使得车辆流畅、快速的进入停车区。
主楼呈“一字型”布置在基地的最南端,从内部与辅楼之间围合出景观内院,从外部保证了城市主要方向的建筑形象,合理的解决了基地狭长、短边临路的难题,最大化的利用了基地现有条件如图2所示。
图 1 总平面图2.建筑设计主要特点:图 1 建筑主楼比例分析图沿城市主干道的建筑立面遵循黄金比例如图3所示,纯粹的石材、铝板与玻璃的碰撞,在传统的三段式设计手法之上,运用竖向线条,在屋顶沿建筑物外圈利用钢结构局部高出6米,使得不足百米的建筑物在仅有的沿街面上体现的更为挺拔和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