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

1、呕血与黑便情况。 2、神志变化、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 3、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 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每小 时尿量。 4、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 5、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 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监护。
▪ 三腔二囊管,TIPS、内镜下止血
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 ◆ 4.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破裂等。
实用文档
8
三、临床表现
▪ 1.呕血、黑粪、便血 ▪ 2.失血性周围 ▪ 循环衰竭 ▪ 3.氮质血症 ▪ 4.发热 ▪ 5.血象
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 现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 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 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 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它 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
<100mmHg <80mmHg
90~120次 /min
>120次/ min
减少,<20ml/h <20ml/h
实用文档
12
三、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
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 氮质血症 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酸氮开始 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 天后恢复正常。 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 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 血或出血未停止。
实用文档
11
三、临床表现
2.失血性周围循环竭 ——出血量估计
临床表现 轻度出血 中度出血
10~20% 20~29%
重度出血 > 30%
症状
血压 脉搏 尿量
头晕、 无力 等症状 — —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6dcbbd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7.png)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急症。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应激性溃疡等。
临床可根据病史、X线钡餐造影、胃镜、B超检查等,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
社区医生遇到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患者时,在积极分析判断可能的病因时,应同时进行治疗,以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或已有休克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生命。
本文特从中西医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方案一般治疗方案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对于呕血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吸入气管发生窒息;已有休克或老年患者应给予吸氧;有呕血或出血量大或考虑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者应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
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
补充血容量方案首先可输入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代用品,以及与体液等渗的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右旋糖酐24小时内≤1000ml,以免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加重出血倾向。
对于失血过多者或已出现休克表现者,当血红蛋白6时,才有利于诱导血小板向出血部位聚集,以促进凝血块的形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外,pH>6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丧失,使凝血块中的纤维蛋白不再发生溶解,使已形成的凝血块不再被消化、破坏,从而可更好地达到止血的目的。
②生长抑素:研究证实,生长抑素有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因此,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满意的疗效。
常用的制剂有两种,即14肽的生长抑素(施他宁)及8肽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善宁)。
生长抑素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疾病所致的出血亦有效。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目的:探索及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护理;临床效果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入选标准:①均有急性呕血、黑便病史,且常伴有头晕、心悸、晕厥、多汗及乏力等临床表现[1];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3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47.27±12.39)岁。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48.06±14.3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主要包括:①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及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时,通过心电血压监护仪监测。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方案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方案是什么“消化道”这个词想必大家听起来并不陌生,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结构之一,从人体口腔开始,一直到肛门为止,这部分的长度大约在7~9米之间,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和小肠这几大部分。
医学上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是指位于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下消化道是指位于空肠以下的部分。
人吃五谷杂粮就免不了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出现各种消化道系统方面的问题。
就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人体的食道,当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症状时,就将这种症状称为上消化道出血。
通常情况下,医学上将该病大致分为三类:急性大出血,慢性隐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可以多加了解,本篇文章将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护理与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这些方面进行科普。
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胃溃疡出血,因此,患者要积极治疗胃溃疡出血,才能有效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由肝脏病变引起胃部血管静脉曲张,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一些胃癌和胃炎患者也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二、症状一些人群可能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了解甚少,上面讲了该病的病因,接下来就简单说说出现该病时的一些症状,希望能对患者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患者出现呕血和黑便时,很可能就患上了上消化道出血症,这种症状与出血的量和出血的速度有关,在出血量比较少,血流的速度缓慢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呕血现象,患者也不容易觉察到。
但是当出现血流速度过快,血流量比较大时,患者就会出现呕血,情况危急的还会出现头晕,全身发冷,四肢无力,昏厥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当人体上消化道出现大量失血时就会排出黑便,如果当血流量较大,在体内停留时间比较短,这时大便会呈现暗红色。
除了这两种常见症状以外,还会有一些并发症,比如发热和贫血。
当机体失血到一定程度,无疑会造成人体失血性贫血,如果一旦贫血严重,则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甚至出现昏厥等现象,病情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危及生命。
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探讨

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探讨摘要】上消化道是指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系统,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饮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常常会因为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害患者的生命。
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53-02一、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1.平时饮食,当导致上胃肠道疾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平日饮食不当,导致上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冷热不均、饥饱失时,都会导致脾胃受伤,从而导致燥热内生,灼伤血络引起吐血、便血之症。
比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大多有饮食不注意,饥饱失常、冷热不调或者是过多吃油腻、太甜、辛辣食物及吃生冷食物的习惯。
如果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影响胃的功能,损伤胃粘膜的防御屏障,使胃粘膜产生病变。
产生一系列的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和空肠疾病像食管炎、食管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等疾病。
2. 静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道出血静门脉高压也会导致上消化道道出血。
静门脉高压主要病状有: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比如,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二、上消化道道出血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病人在治疗和恢复病情过程中重要的部分。
医护人员应该善于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找出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调养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调养要点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呕血、黑便是其常见临床症状,其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日饮食不当。
健康教育一、饮食指导1.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日常饮食应当注意什么?日常饮食对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预后有很大关系,故应引起重视,应注意以下5点。
(1)饮食要有节制,吃坂定时足量,细嚼慢咽,不同时看电视报纸等引起注意力分散。
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的病人,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
(2)食物要容易消化,并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热量的食物有稀饭、细面条、软米饭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瘦肉、豆制品等。
(3)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不吃较硬的食物,如坚果类,以免损伤胃肠黏膜,引起出血。
(4)对于病情较轻、出血量小的病人而言,不需要禁食。
但进食的种类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且食物不能过热。
如豆浆、稀米汤、面条等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较小,可以食用。
(5)如果病人出现的是大出血、幽门梗阻、呕吐频繁,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则应立即禁食,去医院就诊。
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以喝牛奶吗?怎么喝可起到预防出血的效果?经常喝牛奶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因酸性胃液销蚀胃壁,损伤血管所致,为防止晚间胃酸分泌高峰期分泌过多胃酸,临睡时喝杯热牛奶,可保护胃黏膜并中和胃酸,并可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的胃出血。
3.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酒、烟、浓茶、咖啡可以饮用、吸食吗?经常饮用烈性酒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禁饮。
长期嗜酒,对肝脏的损害也较大,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极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烟叶中的有害成分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易使消化道黏膜发炎,造成幽门及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胆汁及胃内容物反流,加重病情。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上消化 道 出血 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赵 淑蓉
(庄浪县中医医院 ,甘肃 庄浪 744600)
摘 要 :目的 探讨上 消化道 出血的 中医辨证施 护措施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 分析上 消化道 出血病人的 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和
方法。结果 在上消化道 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 中,针 对不同分型 、不 同病人 、不同临床表现采取辨证施护 ,能够提 高治愈 率 ,
首先 ,因呕血 与咯血 均经 口出 ,应 根据 出血 的先兆 加 以鉴 别 。一般来说 ,咯血之血色鲜红 ,常混有泡沫痰涎 ,咯血之前多 有咳嗽 、喉痒 、胸 闷等症状 。较严重的 咳嗽之后 ,可有数天痰 中
带血。而呕血之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 ,呕血之前多有 胃脘 不适或 胃痛、恶心等症状。呕血之后无痰中带血 ,但大便多呈黑 色 。 l临床资料
48例均 为我 院内科 2009年 6月一 2012年 6月住 院治疗 的上消化道 出血病人 。其中男 性 39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67 岁 ,平均年龄 51岁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24例 ,肝硬化导致 的食 管 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病人 12例 ,大量 喝酒或长期服用如 强的松或解热 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 、消炎痛 、芬必得 )等引起 出 血的病人 12例。 2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病 因 、分 型及 辨 证 施护
(3)护理要点 :宜将病人安置在抢救 室内 ,以保证及时 的治 疗和休息 ,病室温度可低些 ,清静 凉爽,使 病人感到舒适盟。呕血 量 多时取头低脚高位 ,头偏 向一侧 ,防止血液流 入呼吸道 引起 窒息或 吸人性肺炎。对病人要 关心照顾 ,呕血后及时给予淡银 花甘草水或生理盐水 漱 口,并保持 口腔 清洁 。呕血时护士要镇 定 ,抢救措施要及 时 ,要 陪伴病人 ,协助生 活护理 ,劝导病人情 绪 安定 ,卧床休息 ,不要太 惊惶 ,从 而消 除病人 的紧张恐 惧心 理 。病人出血量多时可暂禁食 及热水 。呕血量少时遵医嘱予以 口服温凉的泻心汤【 域 生大黄汤达 到泻火 、凉血止血 、化瘀的 目 的 。也可给 白芨粉 3 g,用适 量温开水冲服或藕节炭 5—6个水 煎服。中等量出血可给予三七 粉 1.5 g,白芨粉 3 g,调服 ,服药后 半小时 内勿进食饮水 。 便血者可 给生 地、地榆 、侧柏叶各 10 g 煎水代 茶冷饮 。血止后给予温凉清淡流届漱 食 ,如绿豆百合粥、鲜 萝 卜汁 、梨汁等滋阴降火、清热生津的食品 ,以免血热妄行更致呕 血不止 ,宜少食多餐,因进食可 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 针刺辅 助止 血时 宜用泻 法 ,不可 用灸 法 、熏蒸 法 、热 敷等温热 性疗 法 。 2.2 肝 火 犯 胃型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护理

1、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 性 2、出血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3、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 升高,如持续升高,提示出血未 停止; 4、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可达 10-20Ⅹ109/L;血止后2-3天恢 复正常.
四、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护理
四病区 王亚瑜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
一
定义 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健康指导
二 四
病因 辅助检查
三 五
七
六
中医辨证施护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出 血
中 消 化 道
出下 血消 化 道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出 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 属这一范围 。 上消化道大出血: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 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二、病因
◆ ◆ ◆ ◆ ◆ ◆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 消化性溃疡(常见)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见) 胃癌(常见) 胆道出血 胰腺疾病 全身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血管性疾病、风湿性 疾病、应激相关胃粘膜损伤
二、病因
◆ 1.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
异物、食管损伤等。
◆ 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
临床表现 轻度出血
10~20% 中度出血 ຫໍສະໝຸດ 0~29% 重度出血 > 30%
症状
头晕、 无力 等症状 — — 开始减少
冷汗、四肢厥冷、 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 心慌、脉搏增快 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 、烦躁、口渴 <100mmHg 90~120次/min 减少,<20ml/h 吸急促、明显口渴,淡漠。 <80mmHg >120次/ min <20ml/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时中医护理的问题和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0 例采取中医护理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结果: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到9天。
痊愈
37 例,占74%,显效9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
结论:使用中医方法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可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护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问题;方法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上消化道出血是从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来源的出血,属于血症的范畴。
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疾病中属于极其常见的急重症,一般起病突然且疾病的发展迅速。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另外还有肝硬化时门脉高压所导致食管静脉的曲张进而静脉破裂。
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理论上主要是由于肝火犯胃或者脾不统血。
此病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情绪不安,口吐鲜血,排黑便,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此病抢救时的关键是止血迅速有效,除了紧急止血,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保障。
单纯的西医护理的远期效果较差,中医护理有西医护理所不能及之处,亦有一定缺陷。
本片回顾性分析中医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5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范围为35 到46 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29 例,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5 例,酗酒或者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等所致的出血患者6 例。
1.2 方法进行病情观察,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型并辩证给药护理。
进行相应的饮食、情志、生活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处理
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表示都用均数±标准差(x- ± s),只有P<0.05 时才认为有统计学的意义。
2 实验结果
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 到9 天。
痊愈37 例,占74%,显效9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 。
3 讨论
3.1 方法
3.1.1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没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特
别是测量血压脉搏。
观察大便和呕吐物的性质、颜色等。
观
察患者气色,如果有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血压降低以及呼
吸急促等,一般是因为气随血脱而休克,要及时抢救。
观察
患者的神情,若表情淡漠等,要及时止血与补血。
观察患者
的舌,如果舌干少津,一般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要及时获得患者身体情况。
3.1.2 分型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虚、实两类。
其中实证主要是热证,虚证是阴虚有热或脾虚不统血,后者无热。
应注意以下区别。
(1)胃热炽盛型。
临床症状主要以呕血为实热证,临床上脘腹胀满,呕血呈红色或者暗紫色,口臭、便秘或大便发黑,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护理时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之内,保证治疗与休息,室内温度可以稍微低一些。
患者出血多时可暂时禁食和热水。
呕血少时可遵医嘱给予泻心汤。
中等量的出血可用白芨粉3 g和三七粉1.5 g调服,服药以后
30 分钟内不进食饮水。
便血的患者可用地榆、侧柏叶、生地各10 g 煎水饮用。
血止后给患者温凉清淡的流质饮食,应少食多餐,促进愈合。
(2)肝火犯胃型。
临床症状中呕血也是实热证,表现为呕鲜红血或紫暗血,暴吐口苦,心烦不宁,脉弦数,舌质红绛。
肝火旺,横逆犯胃,使胃络损伤出现呕血。
护理要点是呕血暴吐,绝对卧床休息并头偏向一边。
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大出血时应遵照医嘱,迅速补充血容量。
若呕血不止,可针刺合谷、足三里、内关等以祛火止血。
护理工作者应劝患者心情平静,室内应光线暗一些。
如果出现出血初止而腹痛加剧,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则显
示气随血脱,可以使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并应该做输血抢救的准备。
出血停止以后遵照医嘱用龙胆泻肝汤口服,来凉血止血防复发。
食道静脉曲张进而破裂出血的患者,在急性期应该禁食,并尽量避免粗糙坚硬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饮食注意细嚼慢咽。
(3)脾不统血型。
临床症状以呕血为虚证,表现为呕血不止且时轻时重,血色暗淡,患者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脉细弱、舌质淡。
患者脾气亏虚,呕血绵绵不停。
护理时要注意要多加休息,不能太过疲劳。
如果气损及阳要加强保暖。
饮食上主要给患者提供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粥以及鸡蛋羹等既有营养又方便食用的流质食物。
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如穴合谷、足三里、内关、脾俞、涌泉、梁门等。
出血停止以后,遵照医嘱给患者归脾汤加炮姜炭仙鹤草口服,以固涩、温经、止血。
3.1.3 健康教育宣传向患者和家属讲述本病相关知识,是他们对本病有所了解,对于护理过程意义重大。
护理工作人员教会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对出血的早期征象识别,对病情观察仔细,这样有利于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和值班的护士以及医生联系。
告知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提高其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其不过度劳累,防治疾病的复发。
3.1.4 情志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可由情志不畅进一步引起肝气郁结,进而气郁化火,肝火犯胃。
因此对患者情志的护理十分重要。
针对患者情绪的波动和躁动不安,护理工作者应耐心安慰,护理时要注意动作不能过重,消除患者的不安与烦躁。
3.1.5 生活护理要耐心对待患者,喂药时动作要轻。
患者处于急
性出血期时,切勿让患者独自去厕所,最好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中药食疗和治疗相结合,如让患者吃些枸杞蒸蛋等。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非常急,因此要时刻注意观察,细心护理,使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3.2 问题
(1)中医护理中个体差异的表现较大,需要护理工作者时刻警惕。
(2)对患者的分型有一定难度,切记综合分析,防治错治错护。
(3)中医护理相对起效较慢,对于急性出血有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西医护理。
参考文献
[1] 姚春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
中医急症,201 3,22(1 1):1988-1989.
[2] 赵淑蓉.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J].卫生职
业教育,2013,31(14):151-152.
[3] 罗美文.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
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 128-129.
[4] 张永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
理用药杂志,2013,6(2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