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
1、药物止血 ▪ 2、器械止血
1、呕血与黑便情况。 2、神志变化、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 3、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 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每小 时尿量。 4、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 5、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 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监护。
▪ 三腔二囊管,TIPS、内镜下止血
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 ◆ 4.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破裂等。
实用文档
8
三、临床表现
▪ 1.呕血、黑粪、便血 ▪ 2.失血性周围 ▪ 循环衰竭 ▪ 3.氮质血症 ▪ 4.发热 ▪ 5.血象
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 现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 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 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 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它 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
<100mmHg <80mmHg
90~120次 /min
>120次/ min
减少,<20ml/h <20ml/h
实用文档
12
三、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
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 氮质血症 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酸氮开始 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 天后恢复正常。 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 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 血或出血未停止。
实用文档
11
三、临床表现
2.失血性周围循环竭 ——出血量估计
临床表现 轻度出血 中度出血
10~20% 20~29%
重度出血 > 30%
症状
血压 脉搏 尿量
头晕、 无力 等症状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分析王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

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完全知情并自愿的情况下,采取随机的方式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内科护理,对实验组50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并给予内科护理,以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为具体指标,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同时搭配合理的内科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0)06-0120-02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上消化道出血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十二指肠溃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存在着急性胃粘膜出血、胃溃疡、胃癌等病症,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1]。

上消化道出血不仅仅会引起患者恐慌,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病发时患者会出现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此外,无论是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还是发热,亦或是氮质血症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有研究认为[2],对患者给予中西医治疗同时搭配系统化的内科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据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

在此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做出如下报道。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急症。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应激性溃疡等。

临床可根据病史、X线钡餐造影、胃镜、B超检查等,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

社区医生遇到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患者时,在积极分析判断可能的病因时,应同时进行治疗,以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或已有休克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生命。

本文特从中西医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方案一般治疗方案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对于呕血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吸入气管发生窒息;已有休克或老年患者应给予吸氧;有呕血或出血量大或考虑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者应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

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

补充血容量方案首先可输入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代用品,以及与体液等渗的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右旋糖酐24小时内≤1000ml,以免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加重出血倾向。

对于失血过多者或已出现休克表现者,当血红蛋白6时,才有利于诱导血小板向出血部位聚集,以促进凝血块的形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外,pH>6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丧失,使凝血块中的纤维蛋白不再发生溶解,使已形成的凝血块不再被消化、破坏,从而可更好地达到止血的目的。

②生长抑素:研究证实,生长抑素有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因此,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满意的疗效。

常用的制剂有两种,即14肽的生长抑素(施他宁)及8肽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善宁)。

生长抑素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疾病所致的出血亦有效。

基层医院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难点及对策

基层医院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难点及对策

治疗 , 出现循环衰竭 时可危及生命 。老年 患者 随着 年龄增 张,病情叙述不清 ;缺乏典型病史 、症状 隐匿 ,如老年人溃 如 加 , 并其他疾病 、 合 服用 非甾体类 消炎 药物 ( AI S 、便秘 疡病很少发生节律性上腹痛 、夜间痛及反酸等症状 ;大部分 NS D )
等因素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 的危险 陛… 。临床表现为 出血量 多 患者 因突然大 出血而未行 胃镜、钡餐透视等检查 ,且 同时存 而严 重,不易停止 ,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基层 医院由 在两种可以造成上消化道大 出血的疾 病等因素对诊断带来困
1 2病 因及 构成 见表 1 . 。
表 1 1 老年 人上 消化 道 出血 患 者的病 因构 成 2例 6
识更加缺乏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实践 中应不断扩大 自 己的知识面 ,多 了解一些少见病及 罕见病 的基 本知识 ,丰富
自己的诊 疗经验。
2 12 急诊 胃镜检查 不够 重视 急诊 胃镜检查 是病 因诊断最 ..
维普资讯
, 蒜 层 周 地
O e81 g l 1 珏噩nal
基层 医院 老 年 人上 消 化 道 出血 诊 治 中的 难 点及 对 策
张剑 静 刘瑞 定 王 世 峰 ( 省岱山 一人民医院 360) 浙江 县第 1 0 2
上 消化道 出血 是临床常见急症之 一,应 迅速诊 断、积极 老年人反应迟钝 ,或发生大量呕血 、便血后情绪异 常紧
黏膜保护剂及急诊 胃镜下注射治疗等综合治疗) ,占6 .8 2 1 3 对病情 的严重程度估 计不足 有些 医生对 失血 量判断 7 2 %; ..
转上级 医院治疗 1 例 ,占l . 1 放弃治疗 1 例 ,占8 6 %; 缺乏经验 ,这是 由于忽视症状 和体征 ,仅凭早期 的实验 室检 8 1 1%; 4 .4 查轻率作出判断造成 的。须知一些大出血患者早 期由于血液 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 等代偿机 制 ,血红蛋 白测定 、红 细胞 计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目的:探索及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护理;临床效果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入选标准:①均有急性呕血、黑便病史,且常伴有头晕、心悸、晕厥、多汗及乏力等临床表现[1];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3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47.27±12.39)岁。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48.06±14.3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主要包括:①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及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时,通过心电血压监护仪监测。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方案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方案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方案是什么“消化道”这个词想必大家听起来并不陌生,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结构之一,从人体口腔开始,一直到肛门为止,这部分的长度大约在7~9米之间,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和小肠这几大部分。

医学上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是指位于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下消化道是指位于空肠以下的部分。

人吃五谷杂粮就免不了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出现各种消化道系统方面的问题。

就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人体的食道,当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症状时,就将这种症状称为上消化道出血。

通常情况下,医学上将该病大致分为三类:急性大出血,慢性隐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可以多加了解,本篇文章将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护理与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这些方面进行科普。

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胃溃疡出血,因此,患者要积极治疗胃溃疡出血,才能有效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由肝脏病变引起胃部血管静脉曲张,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一些胃癌和胃炎患者也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二、症状一些人群可能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了解甚少,上面讲了该病的病因,接下来就简单说说出现该病时的一些症状,希望能对患者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患者出现呕血和黑便时,很可能就患上了上消化道出血症,这种症状与出血的量和出血的速度有关,在出血量比较少,血流的速度缓慢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呕血现象,患者也不容易觉察到。

但是当出现血流速度过快,血流量比较大时,患者就会出现呕血,情况危急的还会出现头晕,全身发冷,四肢无力,昏厥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当人体上消化道出现大量失血时就会排出黑便,如果当血流量较大,在体内停留时间比较短,这时大便会呈现暗红色。

除了这两种常见症状以外,还会有一些并发症,比如发热和贫血。

当机体失血到一定程度,无疑会造成人体失血性贫血,如果一旦贫血严重,则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甚至出现昏厥等现象,病情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危及生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探讨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

结合组38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正常西医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探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结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中西医结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来源于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出血[1]。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较快,稍有不慎便会危及生命[2]。

及时有效地止血,能够扭转病情,减少意外发生,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护理人员应该与医务人员合作,共同抢救患者,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治愈打好基础。

我院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发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效果佳,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 年6月~2015 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患者均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结合组和对照组。

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18~67 岁,平均(38.5±12.8)岁;病种:有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等疾病,均无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疾病。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均给予常规处理,根据患者病情放静脉通路,止血、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的西医护理方法。

让患者绝对卧床,护理人员要清理患者呼吸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并采取吸氧、保暖、禁食等其他措施。

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探讨

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探讨

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探讨摘要】上消化道是指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系统,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饮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常常会因为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害患者的生命。

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53-02一、上消化道道出血的原因1.平时饮食,当导致上胃肠道疾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平日饮食不当,导致上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冷热不均、饥饱失时,都会导致脾胃受伤,从而导致燥热内生,灼伤血络引起吐血、便血之症。

比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大多有饮食不注意,饥饱失常、冷热不调或者是过多吃油腻、太甜、辛辣食物及吃生冷食物的习惯。

如果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影响胃的功能,损伤胃粘膜的防御屏障,使胃粘膜产生病变。

产生一系列的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和空肠疾病像食管炎、食管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等疾病。

2. 静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道出血静门脉高压也会导致上消化道道出血。

静门脉高压主要病状有: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比如,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二、上消化道道出血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病人在治疗和恢复病情过程中重要的部分。

医护人员应该善于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找出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时中医护理的问题和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取中医护理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结果: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到9天。

痊愈37例,占74%,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结论:使用中医方法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可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护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问题;方法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上消化道出血是从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来源的出血,属于血症的范畴。

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疾病中属于极其常见的急重症,一般起病突然且疾病的发展迅速。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另外还有肝硬化时门脉高压所导致食管静脉的曲张进而静脉破裂。

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理论上主要是由于肝火犯胃或者脾不统血。

此病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情绪不安,口吐鲜血,排黑便,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此病抢救时的关键是止血迅速有效,除了紧急止血,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保障。

单纯的西医护理的远期效果较差,中医护理有西医护理所不能及之处,亦有一定缺陷。

本片回顾性分析中医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范围为35到46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29 例,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5 例,酗酒或者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等所致的出血患者6 例。

1.2 方法
进行病情观察,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型并辩证给药护理。

进行相应的饮食、情志、生活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处理
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表示都用均数±标准差(x-±s),只有P<0.05时才认为有统计学的意义。

2 实验结果
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到9天。

痊愈37例,占74%,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3 讨论
3.1 方法
3.1.1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没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特
别是测量血压脉搏。

观察大便和呕吐物的性质、颜色等。

观察患者气色,如果有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血压降低以及呼吸急促等,一般是因为气随血脱而休克,要及时抢救。

观察患者的神情,若表情淡漠等,要及时止血与补血。

观察患者的舌,如果舌干少津,一般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要及时获得患者身体情况。

3.1.2 分型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虚、实两类。

其中实证主要是热证,虚证是阴虚有热或脾虚不统血,后者无热。

应注意以下区别。

(1)胃热炽盛型。

临床症状主要以呕血为实热证,临床上脘腹胀满,呕血呈红色或者暗紫色,口臭、便秘或大便发黑,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护理时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之内,保证治疗与休息,室内温度可以稍微低一些。

患者出血多时可暂时禁食和热水。

呕血少时可遵医嘱给予泻心汤。

中等量的出血可用白芨粉3 g和三七粉1.5 g调服,服药以后30分钟内不进食饮水。

便血的患者可用地榆、侧柏叶、生地各10 g煎水饮用。

血止后给患者温凉清淡的流质饮食,应少食多餐,促进愈合。

(2)肝火犯胃型。

临床症状中呕血也是实热证,表现为呕鲜红血或紫暗血,暴吐口苦,心烦不宁,脉弦数,舌质红绛。

肝火旺,横逆犯胃,使胃络损伤出现呕血。

护理要点
是呕血暴吐,绝对卧床休息并头偏向一边。

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大出血时应遵照医嘱,迅速补充血容量。

若呕血不止,可针刺合谷、足三里、内关等以祛火止血。

护理工作者应劝患者心情平静,室内应光线暗一些。

如果出现出血初止而腹痛加剧,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则显示气随血脱,可以使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并应该做输血抢救的准备。

出血停止以后遵照医嘱用龙胆泻肝汤口服,来凉血止血防复发。

食道静脉曲张进而破裂出血的患者,在急性期应该禁食,并尽量避免粗糙坚硬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饮食注意细嚼慢咽。

(3)脾不统血型。

临床症状以呕血为虚证,表现为呕血不止且时轻时重,血色暗淡,患者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脉细弱、舌质淡。

患者脾气亏虚,呕血绵绵不停。

护理时要注意要多加休息,不能太过疲劳。

如果气损及阳要加强保暖。

饮食上主要给患者提供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粥以及鸡蛋羹等既有营养又方便食用的流质食物。

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如穴合谷、足三里、内关、脾俞、涌泉、梁门等。

出血停止以后,遵照医嘱给患者归脾汤加炮姜炭仙鹤草口服,以固涩、温经、止血。

3.1.3 健康教育宣传
向患者和家属讲述本病相关知识,是他们对本病有所了解,对于护理过程意义重大。

护理工作人员教会患者和他们
的家属对出血的早期征象识别,对病情观察仔细,这样有利于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和值班的护士以及医生联系。

告知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提高其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其不过度劳累,防治疾病的复发。

3.1.4 情志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可由情志不畅进一步引起肝气郁结,进而气郁化火,肝火犯胃。

因此对患者情志的护理十分重要。

针对患者情绪的波动和躁动不安,护理工作者应耐心安慰,护理时要注意动作不能过重,消除患者的不安与烦躁。

3.1.5 生活护理
要耐心对待患者,喂药时动作要轻。

患者处于急性出血期时,切勿让患者独自去厕所,最好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中药食疗和治疗相结合,如让患者吃些枸杞蒸蛋等。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非常急,因此要时刻注意观察,细心护理,使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3.2 问题
(1)中医护理中个体差异的表现较大,需要护理工作者时刻警惕。

(2)对患者的分型有一定难度,切记综合分析,防治错治错护。

(3)中医护理相对起效较慢,对于急性出血有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西医护理。

参考文献
[1]姚春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988-1989.
[2]赵淑蓉.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151-152.
[3]罗美文.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28-129.
[4]张永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 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155-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