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粪污危害及其处理利用
规模猪场粪污的就地综合循环利用

规模猪场粪污的就地综合循环利用目前,许多猪场并没有重视粪污的处理工作,大量的粪污堆积对猪场附近以及对周围的环境和生活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转狂需要研究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让其产生更高的价值,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1 规模猪场粪污产生原因当前养殖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有以下方面,固体废弃物污染、气体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对我国的耕地资源以及其他牲畜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分清污染种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
1.1 氮、磷的污染猪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其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含量最多,原因是猪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和磷元素,不能在猪体内完全吸收,有相当一部分氮元素和磷元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有60%以上的氮元素和磷元素被排出体外,将这些元素直接流入到周围的水体或土壤中,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影响是造成水体的富养化,不利于水生动物植物生长。
1.2 铜、锌的污染铜元素和锌元素也是生猪日粮中的营养成分。
能促使猪的生长和繁殖,但饲料中的铜不能完全被猪吸收,有一部分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利于种植业和农业的发展。
1.3 砷和硒的污染砷是猪生长的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元素。
由于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畜禽机体代谢有良好的作用,并能加速骨骼生长,刺激骨骼造血机能,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等,所以砷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砷对猪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197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
中国营养学会也于1988 年把硒列为必需营养元素。
目前,猪饲料中硒的添加量已经达到0.30~0.50 mg/kg。
关于猪对硒的吸收效率、排泄量、对环境的危害等,至今还缺少详细的研究,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长期蓄积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
1.4 异味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养殖粪污的发酵或大范围堆积会产生异味和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污染周围的空气,会危害养殖人员以及粪污处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

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猪场粪污治理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场粪污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给周边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猪场粪污现状分析。
猪场粪污主要包括粪便和尿液,含有大量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带来臭气、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
当前,猪场粪污处理存在以下问题,排放量大、处理不及时、污染严重、资源未充分利用等。
二、猪场粪污治理目标。
1. 减少粪便和尿液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 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 保障周边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
1. 粪污收集与储存,建立合理的粪污收集系统,将粪便和尿液集中收集并进行储存,减少直接排放。
2. 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采用生物发酵、沼气发酵等技术,将粪污进行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和沼气等资源产品。
3. 粪污运输与利用,建立粪污运输通道,将处理后的有机肥料运输到农田进行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沼气利用于猪场生活用气和生产用气。
4. 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根据猪场规模和粪污产生量,建设相应规模的粪污处理设施,确保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猪场粪污处理和利用行为,鼓励猪场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粪污处理。
2. 技术支持与培训,向猪场提供粪污处理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提高猪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水平。
3. 监督检查与评估,建立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猪场粪污处理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猪场粪污治理实施方案的效益。
1. 减少粪污排放,改善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减少臭气扰民;2. 生产有机肥料和沼气等资源产品,增加农业生产效益;3. 降低猪场粪污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 提高猪场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对猪场的认可度。
畜牧养殖粪污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牧养殖粪污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牧养殖粪污是指由于人类养殖动物而产生的粪便及其引发的污染问题。
这些粪便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氨气、硫化氢、甲烷等,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对于畜牧养殖粪污的治理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畜牧养殖粪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粪便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会渗入土壤中,并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
这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产品含有有害物质。
2.水源污染:畜牧养殖粪便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雨水和水渠等途径流入水源,导致水质污染,给水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特别是在养殖密集区,由于粪便的大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容易引发水华等问题。
3.大气污染:畜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会进入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
这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对于畜牧养殖粪污的治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1.粪便处理技术的改进:发展高效环保的粪便处理技术,如生物转化处理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等,能够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压力。
2.畜禽养殖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和环境监测机制,严格限制养殖密度,提高粪便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同时进行畜禽与农作物的有机结合,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粪便的排放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环境质量。
4.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养殖业的粪便处理进行严格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养殖业的环境友好化发展。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粪污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其治理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进粪便处理技术、规范养殖场管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畜牧养殖粪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猪肉养殖业的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猪肉养殖业的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猪肉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便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猪粪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猪肉养殖业的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猪粪污染环境的问题猪粪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一方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气,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粪便中的有机物还会引发细菌滋生,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2. 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粪便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具备很高的农业价值,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有机肥料。
此外,粪便中的生物质也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发挥经济效益。
3. 粪便处理技术的选择目前,粪便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厌氧消化和生物智能培养等方法。
堆肥是将粪便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后进行堆积发酵,利用自然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
厌氧消化则是在封闭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分解为甲烷等可燃气体,用于发电或供热。
生物智能培养则是利用微生物的能力将粪便中的养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肥料或生物能源。
4. 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案例一些先进的养殖场已经开始实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措施。
例如,有些养殖场将粪便与秸秆等材料进行堆肥,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还有一些养殖场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将粪便转化为甲烷,用于养殖区域的供热和发电。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表明,粪便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5.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为了推动猪粪的资源化利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例如,对采用环保技术进行粪便处理的养殖场给予补贴奖励。
此外,还应加大对粪便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只有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创新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猪肉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猪肉养殖业的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猪场粪污的现状与问题 (2)1.2 沼气发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1.3 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 (4)二、猪场粪污的特性分析 (5)2.1 猪场粪污的成分与性质 (6)2.2 猪场粪污的营养价值 (7)2.3 猪场粪污的污染途径与危害 (7)三、厌氧发酵的基本原理 (8)3.1 厌氧发酵的定义与分类 (9)3.2 厌氧发酵的过程与产物 (10)3.3 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 (12)四、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13)4.1 发酵工艺的选择与设计 (15)4.1.1 厌氧发酵池的设计与建设 (16)4.1.2 发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17)4.2 发酵原料的选择与配比 (19)4.2.1 发酵原料的种类与来源 (20)4.2.2 发酵原料的配比与优化 (21)4.3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22)4.3.1 发酵温度的控制与调节 (23)4.3.2 发酵pH值的调整与优化 (24)4.4 发酵产物的利用与处理 (26)4.4.1 发酵产物的种类与性质 (27)4.4.2 发酵产物的利用方式与效果 (28)五、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 (29)5.1 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31)5.2 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32)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3)6.1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4)6.2 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36)七、结论 (37)7.1 研究成果总结 (38)7.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9)一、内容描述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将猪场产生的粪便和尿液进行高效处理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厌氧消化过程,将猪场粪污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液体肥料和固体残渣等可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猪场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猪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原理、设备、操作流程、工艺参数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猪场粪污处理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猪场粪污处理技术措施

国畜禽业中种2019.04作者简介:程远方(1972.1-),男,湖南省祁东县人,大学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猪场技术管理工作。
猪场粪污处理技术措施程远方(湖南省祁东县种畜场421600)摘要:本文提出要从加强源头控制,采取末端治理等几个方面着手,采取干湿分离堆积发酵,沼气工程等方式加以处理,保证环境和效益的共赢。
关键词:猪场;粪污处理;技术措施1猪场粪污处理不良的危害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走高,肉蛋奶类的食品消费也快速增长,促使国内禽畜养殖数量不断增多,饲养规模日益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养殖方式的落后在粪污处理方面表现出处理效果与效率低下,环境保护压力制约相应提高,容易造成以下危害。
1.1污染土壤、空气在生猪养殖生产过程中,生猪排泄物、冲洗养殖场地所排出的污水、生猪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气体排放都是对当地土壤及空气的污染源[1]。
生猪排泄物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传染病的病菌,同时,饲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物会通过生猪排出体外,随着排泄物随意处理深入至土壤中,对当地土壤造成污染。
1.2污染水源生猪养殖场缺失配套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使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当地水循环中,或流入农田、渗入土壤之中,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剧增,氧容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种被污染的水源一旦用于农田灌溉,由于氨氮含量过高造成烧苗、农作物倒伏、晚熟、产量下降或绝收;进入水库后使富营养植物大量生长,威胁水库中的生态平衡;进入地下水层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其丧失饮用价值。
1.3传播疾病生猪养殖技术落后使养殖过程中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不能达到目的,寄生虫卵与病菌通过生猪粪便、皮毛、肉蛋奶、排出的污水、被污染的土壤甚至是空气向生活区域传播,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布病等,一旦在人口密集区域爆发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极大,很可能造成身体机能的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1]。
2猪场粪污处理技术为了避免因粪污处理不利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许多生猪养殖场纷纷采用粪污处理技术,在不使粪污污染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同时对其进行利用,已迎合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猪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处理措施

养猪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处理措施一、猪场对环境的污染一是大气污染。
猪的粪尿排泄量很大,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物,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胺、硫醇、苯酸、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等恶臭物质,环境污染猪舍和大气环境,可引起人、畜呼吸道疾病,影响人、畜健康。
二是水源和水污染。
猪场粪尿不经处理任意排放而污染地面水、土壤和地下水。
一些病源微生物、多毛在水和土壤中长期生存和生存繁殖,易引发疫病传传播。
二、科学处理和利用粪尿一是用作肥料。
粪尿最佳利用融资途径是作肥料还田,既可改良土壤,又可不断提高作物产量,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魏爽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农牧结合。
一般粪便经自然堆肥蒸煮或高温处理后就可用作脂料。
二是生产沼气。
修建沼气池装入粪污经厌气微生物分解含碳有机物产生。
可用于照明、作燃料等。
沼渣液还可用作肥料。
三是合理处理过程粪水和污水。
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地面水把废水经沉淀、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达到排放或利用要求。
三、对猪场环境保护一是绿化。
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净化场区环境,降低场区噪声。
同时可调节场内温湿度,有利于夏季防暑,冬季阻挡风沙,有利于防寒二是搞好水源防护抓好和水体净化。
既要防止周围污染物污染水源,又要防止猪场粪污等对水源水源造成污染,病猪隔离舍、化粪池、堆肥场远离水源,粪污做到无害化水源并注意排放时防止流进或渗进饮水处理。
另外猪场还需要改善和的一些地方:改善猪舍空气。
将粪尿分开进行处理,采用机械化的通风模式,利用空气对流与负压换气的通风原理将室内空气迅速抽走,将其排出室外,同时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进行空气更换,让空气流动起来。
加强对粪污排放的处理。
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低效闲置的土地兴建养殖场,并要躲开生活水源。
场地侧近设计合理坡度,确保排水顺畅。
同时,应选择与农田、林地或梅山较近的地方,以利于配套技术及时得到利用。
减少养殖中的马雷科排放量。
对予以养猪的工艺流程作出科学设计,加强对猪舍内小生态环境改善,降低单位产量的粪污排放。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工作总结一、引言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随着其快速发展,养殖粪污的处理和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养殖粪污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畜禽养殖粪污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养殖粪污的危害、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养殖粪污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二、养殖粪污的危害养殖粪污主要由畜禽排泄物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此外,养殖粪污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养殖粪污的利用方式肥料化利用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
通过堆肥发酵等处理方式,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提高肥效。
能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可以将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供暖等。
沼渣、沼液也可以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
饲料化利用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畜禽粪便可以作为饲料资源进行利用。
例如,鸡粪经过干燥、杀菌、发酵等处理后,可以作为饲料补充蛋白质和营养元素。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技术难题目前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如何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等问题仍需解决。
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政府对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
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技术推广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宣传教育不到位目前社会各界对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的认知度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宣传教育。
养殖户对粪污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未来展望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未来应加强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处理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Swine Industry
2016年第7期
收稿日期:2016-05-31
猪场粪污危害及其处理利用
侯立军1郭佳伟2
(1廊坊市畜牧站,河北廊坊065000;
2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养殖场粪污成为当今畜牧业发展的难题,本文基于此对粪污的主要危害、常见的处理及利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猪场粪污;危害;处理;利用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6)07-0076-02
随着畜禽业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渐加剧,尤其是粪便污染,由于养殖场对粪污治理不重视且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堆积、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影响了人类健康,因此规模化猪场的粪污治理刻不容缓。
1猪场粪污的危害
猪场产生粪尿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有害气体、氮、磷等,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1.1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粪污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到河流中,虽然水体对粪便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含量超过水体净化能力时,就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造成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河流、湖泊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加剧污染。
同时粪便中的污水可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NO 2-和NO 3-浓度升高。
1.2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粪便产生释放的臭气和有害气体,恶臭主要由有机物无氧分解产生,碳水化合物无氧分解成甲烷、有机酸
和醇类,含氮化合物无氧分解成氨、硫化氢、乙烯醇、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
氨气、硫化氢等均可刺激猪的上呼吸道黏膜,浓度高时造成猪中毒死亡。
未经处理的粪尿一部分氮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氮含量,严重的可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另外,畜禽粪便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含硫化合物,这些物质都是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3污染土壤
近年来,养殖场为提高效益,在猪饲料中添加大量的铜、锌及各种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未被动物吸收利用的随其排泄物排出体外,畜禽粪便又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农田;长此以往,导致磷、铜、锌等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同时,粪便中盐分含量较高,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盐碱化,且可导致有机质累积,造成土壤板结。
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未及时处理,可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
2粪污的处理
2.1污水处理
2.1.1氧化塘处理法
此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76
2016年第7期
物的活动来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猪场根据排放量的多少,利用适当面积的氧化塘,通过沉淀和净化达标后再排放。
一般分为厌氧塘处理、曝氧塘处理、好氧塘植物消化、兼性塘处理等。
厌氧生物处理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气,降低污水中COD、BOD含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化利用,其处理费用低于好氧处理,是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2.1.2人工湿地法
此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湿地对水进行净化的方法,它由水生植物、碎石煤屑床、微生物等构成,利用植物、基质和微生物进行净化。
通过沉淀、吸附、阻隔、微生物同化分解、硝化、反硝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物质[1]。
人工湿地法投资较少,能耗少,运行管理费用较低,不需要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且便于管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但此法土地占用量较大,处理效果容易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建于地下的厌氧系统出泥困难,且维修不便,并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2.2粪便处理
2.2.1高温快速干燥法
此法是将粪便装入干燥机,在500℃的高温下经数十秒钟,将粪便中水分降到13%以下。
此法快速干燥,不受天气影响,去臭、灭菌、杀虫效果明显,但养分损失大、成本高。
2.2.2腐熟堆肥法
堆肥技术是将粪便和含有菌种的垫料混合堆积起来,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使有机物降解,转化成腐殖质;同时通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腐熟后再经热风干燥便成为无害的优质有机肥料[2],添加菌种发酵的猪粪与自然发酵的猪粪相比,其中的虫卵、大肠杆菌含量及臭味大大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腐熟堆肥法是目前处理粪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粪污的利用
3.1用作肥料
粪便经过有氧发酵或高温干燥后制成无公害高效有机肥,是减轻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最经济有效
的措施。
随着养殖场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禽粪便
也日益集中,大型机肥加工厂逐渐建立,一般的加工方
法有有氧发酵法、快速烘干法、微波法、膨化法等。
3.2用作饲料
粪便内含粗蛋白、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经高温高
压灭菌和脱臭,可用于养鱼及其他养殖业的生产;或可
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粉状饲料。
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粪
便中剩余的养分,另一方面减少粪便对生态环境的污
染,做到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粪便中往往含有
大量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矿物质、药物等,需要合理
加工,谨慎使用。
3.3用作燃料
将粪便堆积在沼气池内,粪污中的有机物、碳水化
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经过厌氧菌分解转化为沼气,沼气
可以用作燃料,沼渣、沼液用于种植业肥料,实现循环
利用,是目前规模猪场粪便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
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和北方冬季效果不佳。
4小结
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的转型,畜牧业逐渐走向新常
态,低碳、生态养殖成为趋势,建立畜禽粪污处理利用
系统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粪污处理是
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实行科学化管理、无害化处理和
有效利用,故提出新型的粪污处理方案,建立更加合理
可行的粪污处理工艺,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汪善锋,陈安国,汪海峰.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2004,25(1):49-54.
[2]陈明忠,翁骏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福
建农业科学,2006(3):59-61.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77
China Swine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