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

合集下载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邓良伟转载:20:38:20作者文章来源:2010-9-16邓良伟1,陈子爱1,袁心飞2,周文龙3(1.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旺昌县农业局,四川广元628200;3.重庆市潼南县环境保护局,重庆402660)对于规模化猪场粪污,除资源化利用外,还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以及生物法进行处理;要达到排放标准,国内外公认的最经济的手段是生物法。

生物法又分:①厌氧处理;②好氧处理;③自然生态处理三大类。

①厌氧处理有: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厌氧滤池(AF)、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厌氧挡板反应器(ABR)、厌氧复合反应器(UB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工艺技术。

②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氧化沟、序批式反应器(SBR)、膜生物法(MBR)等工艺方法。

③自然生态处理:可采用土地处理系统、氧化塘以及人工湿地等。

面对种类繁多的处理工艺,养殖场业主以及政府管理者等非废水处理专业人士往往无所适从。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处理工艺技术在大的方向进行归纳分类,为养殖场业主选择粪污处理方法以及决策管理部门对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政策定位提供参考。

透过不同工艺技术的表象,从本质上看,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可总结为3种模式:①沼气(厌氧)-还田模式;②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③和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

以这3种模式为基础,根据规模化猪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饲养规模,可以对粪污处理模式做出适当选择与准确定位。

1沼气(厌氧)-还田模式1.1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适用范围畜禽粪污或沼液还田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经济的处置方法,可以在不外排污染的情况下,充分循环利用粪污中有用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分散户养殖方式的畜禽粪污处理均是采用这种方法。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及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及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及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现状的发展,由规模化养猪场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有关猪场粪污水的处理达标排放问题。

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及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向集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可是,由于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的粪污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试验目的我镇现有规模化养猪场3家(年存栏6000头以上),养猪大户3家(年存栏1000头以上),公司加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有6户。

通过对项目区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小区)目前所采取的粪便等污物无害化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索适合我镇不同规模养猪场粪便等污物无害化处理的最佳模式。

二、粪便处理模式1.干法清粪+ 污水收集模式。

无条件建设沼气池的,采取将粪便及时清出的措施,使粪便不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

粪便堆积发酵、污水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实现污物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排放标准。

此模式适用于存栏生猪100 头以下的散养户。

2.种养结合+小型沼气池的立体生态模式。

建造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园等进行再利用,使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猪- 沼- 果、猪- 沼- 鱼、猪- 沼- 菜”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的多层次的利用,把粪便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零”排放。

实践证明,这种立体种养模式,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肥料,不仅使耕地得到保护,果(菜、鱼)业得到促进,农民得到洁净能源,而且每头猪多收入30 元左右。

此模式适用于生猪存栏100~1000 头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3.中型沼气池模式。

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粪污处理模式

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粪污处理模式

今日畜牧兽医57摘要: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逐渐形成了从散养模式向集约化养殖的过渡,促进了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益的产生,但与此同时,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对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制约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运用新的粪污处理技术,探究粪污处理模式是养殖工作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基于此,文章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粪污处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生猪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模式;问题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若是对养殖产生的污水或粪便没有及时处理或是处理妥善,会对养殖场以及周边区域造成一定污染,并且造成一定的损失。

当前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粪污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做好这些问题分析,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 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1.1 设备陈旧落后规模化养殖场在养殖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都是将盈利作为主要的生产目标,很多养殖场由于思想意识不到位以及思想意识薄弱,忽视了设备的建设工作,很多设备比较落后,例如饮水设备。

这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引用后缺乏专门的排水管道,导致污水量剧增;还有的养殖场缺乏沼气池、粪便发酵处理等基础设施,粪污随意排放的情况依然存在,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1]。

1.2 资金投入不当不同地域间的生猪养殖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因为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其需要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对养殖场进行建设、对各种疾病进行及时处理、引进优良的品种等方面,只有极少数养殖场将资金运用于粪污处理方面,资金投入比例严重不均,很多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一直受到忽视,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1.3 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由于当前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颁布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逐渐关闭和搬迁。

环境污染问题是生猪养殖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当前相关部门对生猪养殖和粪污处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养殖场养殖工作的进行也需要兼顾环保工作,但是当前很多养殖场该方面的工作落实的并不到位。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ppt 79页)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ppt 79页)
因此,可见国家对于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重 视,粪污无害化处理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持续 发展的主瓶颈之一。
一、概述
1、国内畜禽粪污产生情况及应对措施 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肉、蛋生产国,禽 肉、猪肉、鸡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0 年 全国畜牧业收入占全部农业总收入超过33%全国生猪 存栏4.6亿头,牛存栏1亿头,羊存栏2.8亿只,家禽存栏 53.5亿只,全国现有猪、牛、鸡三大类畜禽规模化养 殖场约400 万处。畜产品产量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近10 倍。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和固体粪便的总称。 3 、畜禽养殖污水
指冲洗畜禽养殖粪污及清洗动物身体、饲养场地、器具 等所产生的污水。 4 、堆肥
将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 使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过 程。
二、常见术语和定义
5、厌氧消化 利用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状态下,将有
七、粪污无害化处理常见工艺技术
五、 粪污处理区建设
2、粪污处理区布局 粪污处理区的设置及设施按照NY/T
682(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设 计。粪污处理区按常年主导风向设置在 养殖场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与 生产区之间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六、粪污的收集与贮存
1 粪污收集 目前我国集约化养殖场采用的清粪工艺主
无害化处理技术
西安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一、概述
2012年农业部畜牧业工作要点指出:大力推进 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 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 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畜禽标准化生产提出的“六化”其中主要一点 就是粪污处理无害化,在标准化验收打分中所 占分值较高,并且往往是一些规模场的弱项。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7年34卷第03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邵 蕾1,孔凡克1,杨守军1,罗 星1,鞠鑫鑫2,董仁杰1*(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2. 山东中农三月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670)2016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3 504万头,生猪出栏68 502万头[1],年产粪污估计约20亿t,包括固相(粪便和垫料)和液相(主要包括尿液、冲洗水等)。

养猪粪污含水量约80%~85%,有一定的黏结性,并且含有大肠杆菌、蛔虫卵等病原菌[2,3];养猪过程中添加的促生长剂(铜、锌等)和抗生素也会随粪污排出[4,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就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讲话,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养猪粪污的处理和利用指明了方向。

养猪场粪污处理的技术路线见图1。

1 养猪场原粪水直接处理-常规厌氧发酵针对养猪场大量存在的水冲粪和水泡粪等粪污收集方法获得的高含水量(超过90%)粪污(又称“粪水”),目前许多养殖场通过常规厌氧发酵降解有机物和回收能源,降低后续处理的负荷。

常规厌氧发酵追求高的沼气产量,滞留期长因而需要较大的处理设施,通常适用于中等及以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并配套沼气利用,如制备生物燃气和发电等[6]。

厌氧反应器通常包括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和厌氧折流反应器(ABR)。

全混式反应器应采用中温发酵,总固体浓度宜保持在5%以上,滞留时间长于30 d。

厌氧折流反应器也应采用中温发酵,总固体浓度宜保持在5%以下,滞留时间约20 d,不需搅拌装置,结构简单,投资较少。

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措施

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措施

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措施一、粪便的处理1.沼气法:固体废物粪便可利用沼气池产生沼气。

此法可以处理大量的粪便、污水,使再生能源得以循环利用,且最适用于阴雨天多、晒干较繁重的地区。

这也是当前发展环保、循环、生态精品农业的工业第一种重要途径。

2.腐熟堆肥法:粪便经腐熟处理后外观呈暗褐色,松软无臭。

3.烘干法: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改用烘干法较理想。

首先对粪便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化学成分烘干后,添加其他织成成分制成有机复合肥,液体可掺入部分其他化肥制成液体出售,或直接用泵送到菜地、果园用作肥料。

4.组合处理法: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合计组合使用,优势互补。

如用太阳能溶化锂离子水分到一定程度,再用烘干法、膨化法、微波法、热喷法等,既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可生产出更优质肥料。

5.合理规划养殖场:一般以远离居民学生公寓、在下风方向为宜;同时在规格大小、排粪量、处理设施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

二、污水净化如冲洗圈舍其后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一般都要经过植物吸收利用,土地的固定吸附,微生物的作用,使废水变成清水。

1.种植水生饲料。

利用有机废水种植水葫芦、薄绿萍等水生饲料,其中水葫芦耐高浓度粪水,细绿萍耐中分压粪水,高浓度有机粪水在水葫芦池中经7至8天可达到离子化净化。

2.灌溉农作物。

将初步净化利用的水作为灌溉水,经过植被微生物农作物和农作物的分解吸收、土地的吸附固定,从而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3.循环利用。

净化后的水,可以部分排回鱼蟹池中。

4.回归江河溪流。

净化的水如经检测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就可排入江河溪流。

湘潭市规模猪场粪污处理模式与建议

湘潭市规模猪场粪污处理模式与建议

湘潭市规模猪场粪污处理模式与建议
一、粪污处理方式
1、深度沼气发酵法:对猪粪进行深度厌氧发酵,把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的替代物。

2、过滤-膜分离-过程:采用微孔膜分离技术,筛选猪粪中的有用成分,把有用成份保留,将油脂、氨等有毒物质从猪粪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生物处理法: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使猪粪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消耗、吸收,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建议
1、鼓励发展新技术:加快技术进步,比如发展新型粪污处理技术,提高处理率,减少污染。

2、加强环保意识:及时建立环境意识培训制度,让用户对环境保护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3、科学定额:根据湘潭市的环境情况,完善粪污处理的定额。

制定可行的处理措施,改善环境污染水平。

4、加强监督:加强环境监测,评估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

各大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处理模式

各大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处理模式

各大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处理模式某镇现有规模化养猪场3家(年存栏6000头以上),养猪大户3家(年存栏1000头以上),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6户。

通过对项目区不同规模养猪场(小区)目前所采取的粪便等污物无害化处理模式的调研,探索出了适合该镇各大规模养猪场粪便等污物无害化处理的四种模式。

一、粪便处理模式1.干法清粪+污水收集模式适用规模:存栏生猪100头以下的散养户。

无条件建设沼气池的,采取将粪便及时清出的措施,使粪便不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

粪便堆积发酵、污水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实现污物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排放标准。

2.种养结合+小型沼气池的立体生态模式适用规模:存栏生猪100~1000头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造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园等进行再利用,使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的多层次的利用,把粪便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零”排放。

实践证明,这种立体种养模式,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肥料,不仅使耕地得到保护,果(菜、鱼)业得到促进,农民得到洁净能源,而且每头猪多收入30元左右。

3.中型沼气池模式适用规模:存栏生猪1000~3000头的规模养殖场。

以处理集约化规模养殖场猪粪便污水,回收利用沼气新能源,并将沼渣和沼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

根据猪粪便污水特点,结合场区条件和已有(或新建)的设施,污水采用“污水收集→固液分离→水解酸化→厌氧消化→沉淀过滤→沼液贮池→田间喷灌”的处理工艺,其中主体处理单元为厌氧与好氧两级生化处理。

4.大型沼气发电模式适用规模:存栏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2010-9-16 20:38:20 文章来源:转载作者:邓良伟邓良伟1,陈子爱1,袁心飞2,周文龙3(1.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旺昌县农业局,四川广元628200;3.重庆市潼南县环境保护局,重庆402660)对于规模化猪场粪污,除资源化利用外,还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以及生物法进行处理;要达到排放标准,国内外公认的最经济的手段是生物法。

生物法又分:①厌氧处理;②好氧处理;③自然生态处理三大类。

①厌氧处理有: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厌氧滤池(AF)、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厌氧挡板反应器(ABR)、厌氧复合反应器(UB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工艺技术。

②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氧化沟、序批式反应器(SBR)、膜生物法(MBR)等工艺方法。

③自然生态处理:可采用土地处理系统、氧化塘以及人工湿地等。

面对种类繁多的处理工艺,养殖场业主以及政府管理者等非废水处理专业人士往往无所适从。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处理工艺技术在大的方向进行归纳分类,为养殖场业主选择粪污处理方法以及决策管理部门对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政策定位提供参考。

透过不同工艺技术的表象,从本质上看,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可总结为3种模式:①沼气(厌氧)-还田模式;②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③和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

以这3种模式为基础,根据规模化猪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饲养规模,可以对粪污处理模式做出适当选择与准确定位。

1沼气(厌氧)-还田模式1.1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适用范围畜禽粪污或沼液还田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经济的处置方法,可以在不外排污染的情况下,充分循环利用粪污中有用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分散户养殖方式的畜禽粪污处理均是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经济比较落后、土地宽广的规模化猪场。

养猪场周围必须要有足够的农田消纳沼液。

要求猪场养殖规模不大,一般出栏规模在2万头以下,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冲洗水量少。

1.2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工艺流程沼气(厌氧)-还田模式工艺流程如图1。

1.3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关键要真正达到营养物质还田利用、污染物零排放,必须解决好4个关键问题。

1.3.1第1个关键:猪场周围要有足够的土地也就是要考虑周围土地的承载力。

一些欧美国家就土地对厌氧消化残余物(沼渣沼液)的承载力有明确的规定(表1)。

我国上海、北京以及江苏等地也对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土地承载能力,见表2。

表1一些国家有关土地对厌氧消化残余物营养物质承载力的规定国家氮每公顷年最大负荷/kg 需要的储存时间/月强制的施用季节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瑞典英国法国美国1002003年前:牛210~230、猪140~170;2003年后:牛170、猪140170~500基于畜禽数量250~500150第1年450,以后280693~66~1042月28日—10月25日2月1日—收获2月1日—12月1日2月1日—12月1日12表2我国部分地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上海江苏北京粮食作物:每年每公顷11.25 t猪粪当量;蔬菜作物:每年每公顷22.5 t猪粪当量;经济林:每年每公顷15 t猪粪当量。

大田:氮40 kg/亩,五氧化二磷18 kg/亩;大棚:氮80 kg/亩,五氧化二磷32 kg/亩。

粪肥2~3 t/亩1.3.2第2个关键:沼渣沼液的经济运输距离。

厦门大学曾悦等以福建为例,研究了粪肥的经济运输距离,认为猪粪的经济运输距离为13.3 km、鸡粪43.9 km、牛粪5.2 km。

而丹麦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运输距离一般在10 km以内。

规模化猪场冲洗水量大约是猪粪的10倍。

因此,可以推测,规模化猪场粪污厌氧处理后沼渣沼液的经济运输距离在2 km以内。

1.3.3第3个关键:沼渣沼液的储存。

必须要有足够容积的储存池来贮存暂时没有施用的沼渣沼液,不能向水体排放废水。

一些欧美国家要求的粪肥或沼渣沼液储存时间见表1。

1.3.4第4个关键:沼渣沼液还田利用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沼渣沼液作肥料还田利用的标准。

环保部门往往套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要求:对于水作,化学耗氧量(COD)<200 mg/L,生化需氧量(BOD5)<80 mg/L,凯氏氮<12 mg/L,总磷(以磷计)<5.0 mg/L;对于旱作,COD<300 mg/L,BOD5<150 mg/L,凯氏氮<30 mg/L,总磷(以磷计)<10.0 mg/L。

畜禽粪污处理后沼液基本上达不到这个要求。

如果经过处理后达到此要求,估计农户也不会利用了,因为氮、磷等营养物质都被去除了。

尽管新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取消了氮、磷指标的要求,但是将有机物指标提高了:对于水作,COD<150 mg/L,BOD5<60 mg/L;对于旱作,COD<200 mg/L,BOD5<100 mg/L,这两个标准比《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还要严格,沼液也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如果能达到这些标准,也就能达标排放了。

因此沼液还田利用仍然存在法律障碍。

1.4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优缺点沼气(厌氧)-还田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1)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2)可以减少化肥施用,增加土壤肥力;3)耗能低,无需专人管理;运转费用低。

但是,沼气(厌氧)-还田模式也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有大量土地利用沼渣沼液,出栏万头猪场至少需要1 000亩土地消纳沼渣沼液,因此受条件限制,适应性不强;2)雨季以及非用肥季节还必须考虑沼渣沼液的出路;3)存在着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4)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连续过量施用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5)恶臭以及降解过程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对大气构成威胁。

2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2.1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适用范围猪场粪污经过厌氧消化(沼气发酵)处理后,再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后处理。

这种模式适用于离城市较远,经济欠发达,气温较高,土地宽广,地价较低、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粪污自然处理系统的地区。

养殖场饲养规模不能太大,对于猪场而言,一般年出栏在5万头以下为宜,以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冲洗水量中等。

2.2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工艺流程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如图2。

2.3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关键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主要利用氧化塘的藻菌共生体系以及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的植物、微生物净化粪污中的污染物。

由于生物生长代谢受温度影响很大,其处理能力在冬季或寒冷地区较差,不能保证处理效果。

因此,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关键问题是越冬。

表3显示了某规模化猪场采用厌氧-自然处理模式处理猪场粪污在不同季节的出水水质。

表3厌氧-自然处理模式处理某规模化猪场粪污的处理效果指标夏季秋季冬季标准允许排放浓度*pH悬浮物(/mg·L-1)化学耗氧量(/mg·L-1)生化需氧量(/mg·L-1)氨态氮(/mg·L-1)亚硝态氮(/mg·L-1)硝态氮(/mg·L-1)6.84221004.41.321.121.504.797.628026711.017.20.0575.3088.57.629033031.01490.471.601886~9200400150802.08 7.16 11.5 8.0总氮(/mg·L-1)总磷(/mg·L-1)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从表3可以看出,夏季、秋季的处理出水均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但是在冬天,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指标能达到排放标准,而氨态氮、总磷离达标还有一定距离,说明冬季的处理效果不稳定。

2.4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优缺点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1)运行管理费用低,能耗少;2)污泥量少,不需要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3)没有复杂的设备,管理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无噪音。

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土地占用量较大;2)处理效果易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3)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3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3.1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适用范围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处理(沼气发酵)、好氧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及沼气净化、贮存与利用等部分组成。

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要求较高的构筑物,其设计、运转均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执行。

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适用于地处大城市近郊、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

采用这种模式的猪场规模较大,养猪场一般出栏在5万头以上,当地劳动力价格昂贵,主要使用水冲清粪,冲洗水量大。

3.2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工艺流程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如图3。

3.3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关键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关键问题在于:猪场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直接处理厌氧消化液的去除效果很差。

笔者曾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直接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差。

从表4可知,COD仅去除率8.31%,NH3-N去除率78.67%;出水COD、NH3-N均很高,分别为1 169 mg/L、158 mg/L。

表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直接处理厌氧消化液的去除效果项目进水(/mg·L-1)出水(/mg·L-1)去除率/%化学耗氧量(COD)氨态氮(NH3-N)1 275±180741±35.21 169±135158±46.28.3178.67为了证明试验的可靠性,也与其他研究者采用SBR直接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研究者采用厌氧-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小试结果见表5。

试验发现,猪场废水经过厌氧消化后,再利用SBR工艺进行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硝化作用易导致处理系统酸化,致使SBR出水pH降至6.0左右,有时甚至低于5.0,造成反应器工作不稳定。

随着试验的推进,后期处理效果持续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