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A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模拟卷子教案

初中化学模拟卷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足够数量的化学模拟卷子。
2. 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准备PPT或教学板书。
三、教学安排
1. 引入:介绍化学模拟卷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分发化学模拟卷子,并告知考试时间。
3. 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4. 收卷,老师检查卷子并给予反馈。
5. 结束:总结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评估方式
1. 模拟卷子的成绩。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思考学生在模拟卷子中的表现,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2. 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和探究,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理综模拟化学试卷讲评学案

理综化学试卷讲评学案今日记背:1、N2H4__________________,N2H+5________________。
2、(1)1∶1的Na2CO3、NaHCO3溶液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的CH3COOH、CH3COONa溶液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二元弱碱的电离、二元弱碱盐的水解【变式1】已知NH3·H2O为一元弱碱,N2H4·2H2O 为二元弱碱,N2H4·2H2O在水溶液中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N2H4·2H2O N2H5·H2O++ OH-,则可溶性盐盐酸肼(N2H6Cl2)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2016·全国卷Ⅱ,26(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 w=1.0×10-14)。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联氨是一种二元弱碱,N2H4 + H2O N2H5+ + OH-,K b1; N2H5+ + H2O N2H62+ + OH-,K b2。
某25o C的联氨水溶液中N2H4、N2H5+、N2H62+三者各自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b1的数量级为10-9B.在N2H5Cl溶液中c(OH-)>c(H+)C.等物质的量的N2H6. Cl 2和N2H5Cl混合溶液中δ(N2H62+)<δ[N2H5+]D.δ(N2H62+)=δ[N2H5+]时溶液显中性【归纳总结】二、实验装置中某仪器作用的分析方法【变式1】(2018哈三中二模)【变式2】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产品,无色无味,微溶于醇、溶于水。
物理化学习题讲评课教案--通用00

物理化学习题讲评课教案--通用001. 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为物理化研究题讲评课的教学设计,适用于通用班级。
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化研究题中的难点和疑惑,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和解题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知识点。
- 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与团队协作的意识。
3. 教学内容本次讲评课将以物理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题为主要内容,涵盖以下知识点:1.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3.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4. 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通过观察一幅图片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研究目标介绍(3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并告诉他们将通过讲解和解题来达到这些目标。
步骤三:研究内容展示(2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将研究内容呈现给学生,包括理论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或实验来说明和巩固学生的理解。
步骤四:学生互动(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或两两合作,在指导下解答几道相关的研究题。
教师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研究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5. 课堂评价与作业布置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选择进行小组或全班的问答评价,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题,并在下节课时进行讲评。
6. 教学资源和评估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PPT、教材和题集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研究内容。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解题准确性、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7. 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本次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
2024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A B C 三组

深圳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A组(物理)试题(现考现评—学生用)考场号: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_考核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核时间:5分钟)生活中的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那么放大的实像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实验器材光具座1个、凸透镜1个、凹透镜1个、光源1个、光屏1个。
二、实验步骤1.在实验台上放好光具座,选择合适的透镜,正确安装光源、透镜、光屏;2.进行实验操作,在光屏上得到完整且清晰的放大实像....;3.连续进行三次实验,在光屏上都得到完整且清晰的放大实像....,分别读出物距、像距,并轻声清晰地汇报给监考老师。
三、实验态度及时整理器材,举手示意实验完毕,签字确认分数后安静地离开考场。
A组试题评分标准(现考现评—教师用)学校:考号:实验台号:A组(物理)实验考核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评分要点分值得分1组装器材会选择凸透镜做实验(1分)会依次安装光源、凸透镜、光屏(1分)2分2获取证据会点燃蜡烛(或启动F型光源)(1分)将光源、凸透镜、光屏靠在一起,调整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1分)移动光源、光屏,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放大的像(1分)能微调光源、光屏使光屏上的像至清晰(1分)4分能连续三次操作,在光屏上都得到完整且清晰的放大实像,并将三次所读取的物距、像距依次轻声清晰告诉监考老师(每组数据正确得1分)3分3实验态度能及时整理器材,能和监考老师文明礼貌交流,实验结束后,安静地离开考场(1分)1分合计10分说明:实验操作考试时只向考生提供试题,不提供本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签名:学生确认分数签名:深圳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B组(物理)试题(现考现评—学生用)考场号: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_考核题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核时间:5分钟)潜水至一定深度时,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如何呢?继续深潜,液体压强又会如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微小压强计1套、盛有适量水的透明桶1个、彩色标记贴纸若干。
物理化学相平衡:模拟试卷A

物理化学第五章模拟试卷A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 2 分二级相变服从的基本方程为: ( )(A )克拉贝龙方程 (B )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C )爱伦菲斯方程 (D )以上三个方程均可用2. 2 分恒沸混合物在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自由度为: ( )(A)0 (B)1 (C)2 (D)33. 2 分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
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4. 2 分某气体服从状态方程pV p nRT ()1-=β,β为与气体性质和温度有关的常数。
根据相图和相律可知,该气体在气相区、气液共存区、临界点时的自由度分别为:( )(A)3,2,1 (B)3,1,0(C)2,1,0 (D)2,1,15. 2 分某体系存在 C (s ),H 2O (g ),CO (g ),CO 2(g ),H 2(g ) 五种物质,相互建立了下述三个平衡: H 2O (g ) + C (s ) H 2(g ) + CO (g ) CO 2(g ) + H 2(g ) H 2O (g ) + CO (g )CO 2(g ) + C (s ) 2CO (g )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C 为: ( )(A) C =3(B) C =2(C) C =1(D) C =46. 2 分对二级相变而言,则 ( )(A )∆相变H =0,∆相变V <0 (B )∆相变H <0,∆相变V =0 (C )∆相变H <0,∆相变V <0 (D )∆相变H =0,∆相变V =07. 2 分NaCl 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的自由度是: ( )(A) 1(B) 2(C) 3(D) 48. 2 分组分A和B可以形成四种稳定化合物:A2B,AB,AB2,AB3,设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有相合熔点。
初中化学实验模拟授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模拟授课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技术及安全常识
一、实验名称:观察金属活动性
二、实验目的:了解不同金属在酸中的活动性,学习金属活动性序列的知识。
三、实验材料:
1. 锌片、铜片、铁片各一块
2. 稀盐酸
3.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
四、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放入锌片、铜片、铁片各一块
2. 用试管架将试管固定好
3. 分别往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4. 观察每个试管内的变化,记录下所发生的反应
五、实验问题:
1. 不同金属在酸中的活动性如何?活动性高的金属会发生什么变化?
2. 金属活动性序列的概念是什么?如何根据实验结果排出金属活动性序列?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及其他器材
2. 注意稀盐酸的使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实验时注意安全眼镜及实验服的穿戴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了解了不同金属在酸中的活动性差异。
实
验结果也说明了金属活动性序列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排出金属的活动性序列,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验提供了基础。
八、课堂作业:
1. 请列出铁、锌、铜的活动性序列,并解释为何这样排列
2. 如果用铝片替代锌片进行此实验,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解释原因。
初中化学实验试题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试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2. 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处理等。
3. 化学实验试题分析:试题类型、解题思路、常见错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2. 提问学生对化学实验试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5分钟)1. 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演示试剂的取用技巧,如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
3. 介绍溶液的配制步骤,如准确称量、溶解、转移等。
三、讲解化学实验原理(15分钟)1. 讲解反应原理,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解释实验现象,如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等。
3. 演示数据处理方法,如准确测量、记录、分析等。
四、分析化学实验试题(15分钟)1. 介绍化学实验试题的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操作题等。
2. 讲解解题思路,如先分析实验目的、原理,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推理。
3. 分析常见错误,如操作不当、数据处理错误、实验现象解释错误等。
五、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解答化学实验试题,培养解题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提出疑问。
2.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学生反思自己在化学实验和解答试题中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能理解化学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3. 学生能独立解答化学实验试题,分析问题能力强。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化学实验试题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
初中化学模拟试卷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化学模拟试卷讲义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试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学内容:1.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2. 简答题和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3. 实验题的分析和解答。
4. 针对模拟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试卷分析(20分钟)1. 对模拟试卷的整体进行分析,了解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2. 分析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解题方法讲解(40分钟)1.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题方法:a.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b. 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c. 确定正确答案。
2. 简答题和计算题的解题技巧:a.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
b. 分析问题,列出解题步骤。
c. 按照步骤进行计算或解答。
3. 实验题的分析和解答:a. 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b.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学生自主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2.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试卷分析(20分钟)1. 对模拟试卷的整体进行分析,了解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2. 分析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解题方法讲解(40分钟)1. 简答题和计算题的解题技巧:a.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
b. 分析问题,列出解题步骤。
c. 按照步骤进行计算或解答。
2. 实验题的分析和解答:a. 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b.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学生自主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模拟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计算题。
2.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试卷讲评和总结(20分钟)1. 对模拟试卷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A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A/yuanxisz/HUAXUE/phych em/wlhxgzlxt/wlhxgzlxt.htm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 2 分在差热分析实验中, 当使用WXC-200的双笔记录仪同时记录加热时的升温曲线和差热曲线时, 若已知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既有吸热效应也有放热效应, 则差热曲线的基线应调在: ( )(A) 记录仪量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B) 记录仪的左端位置(C) 记录仪的中间位置(D) 记录仪的右端位置2. 2 分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 试样为10 ml, 中和作用的热效应引起试样的温度改变不到1℃, 根据这样的实验对象, 宜选择的测温元件是: ( )(A) 贝克曼温度计(B) 0.1℃间隔的精密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3. 2 分在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 用缓冲瓶稳定体系的压力, 则调节体系压力的活塞的正确安装位置是: ( )(A) 体系与缓冲瓶之间 (B) 体系与 U 型压力计之间(C) 缓冲瓶与抽气泵之间 (C) 以上三种位置均不对4. 2 分若H2流速为F H2, N2流速为F N2, 总流速为F T, 大气压力为p A, 则N2的分压为:( )(A) p=FFNH22·p A (B) p=FFNT2·p A(C) p=FFHN22·p A (D) p=FF FNT H22·pA5. 2 分测温滴定实验中, 当用NaOH来滴定H3BO3时, 随着NaOH加入记录仪就记录整个过程的温度变化。
严格地说, 与这温度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中和热(B) 中和热和稀释热的总效应(C) 中和热、稀释热、解离热的总效应(D) 中和热和解离热的总效应6. 2 分以等压法测NH2COONH4分解反应的分解压力的实验中, 在298 K时,若测得的分压力较理论值为小, 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 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 )(A) 恒温浴的实际温度较298 K为低(B) NH2COONH4试剂吸潮(C) 盛NH2COONH4的小球内空气未抽净(D) 分解平衡常未建立7. 2 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钢瓶颜色分别是: ( )(A) N2瓶蓝色, H2瓶黑色, O2瓶绿色(B) N2瓶黑色, H2瓶绿色, O2瓶蓝色(C) N2瓶绿色, H2瓶黑色, O2瓶蓝色(D) N2瓶黑色, H2瓶蓝色, O2瓶绿色8. 2 分H2O2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中, 待反应进行了两分钟以后, 才开始收集生成的氧气并测量其体积,这是为了: ( )(A) 赶走反应容器中的空气(B) 使反应溶液溶解氧气达到饱和(C) 使反应液混合均匀(D) 使反应达到平稳地进行9. 2 分丙酮溴化反应是: ( )(A) 复杂反应 (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 (D) 简单反应*. 2 分用全浸式温度计进行测温的实验中, 为校正测量误差, 措施之一是进行露茎校正,△T(露茎)=K·n[t(观)-t(环)], 式中n是露茎高度, 它是指露于被测物之外的:( )(A) 厘米表示的水银柱高度(B) 以温度差值表示的水银柱高度(C) 毫米表示的水银柱高度(D) 环境温度的读数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11. 2 分旋转真空活塞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操作。
12. 2 分界面移动法是直接测定溶液中离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 分以补偿法用电位差计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电位差计上的接触按钮键(其作用是使标准化或测量电路呈通路或断路)只能瞬间接通。
若接通时间长将引起电极_________ ,其后果是。
14. 2 分测定20─60℃范围某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估计其数值在5.33─61.33 kPa之间, 压力测量若用两开口的 U 形管水银压力计, 则管长不能小于__________; 若改用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 U 形管水银压力计, 则管长不能小于______________。
15. 2 分测定反应的阿累尼乌斯活化能需要测定 ,然后由。
求得阿氏活化能。
16. 2 分用 pH 计测定溶液的 pH 时,所用的参比电极是 _______,测定电极是_______。
在仪器定位时,必须使用 _________ 溶液。
17. 2 分25℃,101325 Pa 下,苯-乙醇-水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如图所示。
在组成为 D 的苯-乙醇混合液中滴加水,到体系混浊刚刚消失。
此时体系的组成点在图中______位置。
体系组成为 E 时,分为两相,一相组成点为 F,则另一相的组成在________位置。
(均请在图上标出,空格内填写所标出符号)18. 2 分福廷式气压计的刻度是以温度等于_______℃, 纬度________海平面的高度为标准的,所以气压计上直接读出的数值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正后才正确。
19. 2 分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的对应关系测温的,这种温度计的最大优点是。
三、计算题 ( 共 1题 5分 )20. 5 分在某物理化学实验中, 需要测量该实验电路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降E, 以算出该电路中的电流I, 计算所用公式为I=E/R。
今欲使电流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 0.03 mA, 若所用电阻为 4000 , R两端的电压降约为 8 V, 试决定电阻R和电压降E的测量误差不能大于多少?四、问答题 ( 共 7题 55分 )21. 10 分说明用什么物理量才能比较物质本身的吸光性能、旋光性能、折光性能和导电性能(指电解质)的大小,并说明每一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2. 10 分最大气泡压力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时,某同学发现,当毛细管管端不是刚刚与液面相接触,而是插入液面一小段距离时,测得的△h偏高。
因而该同学在讨论中说毛细管管端插入液体内部,将使测得的表面张力值偏高,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23. 10 分用乌氏粘度计(三管)和奥氏粘度计(二管)测定液体的粘度时,操作要求有何不同 ? 为何有此不同的要求?它们在测定液体的粘度时需要什么条件?24. 10 分在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的实验中,在水溶液中,甲酸被溴氧化的反应机理经研究确认可用下式表示:HCOO-+ Br2─→ CO2+ HBr + Br- (1)在该反应体系中又同时存在以下二个平衡:HCOOH = H+ + HCOO-………… (2) K aBr-+ Br2= Br3- (3)问 (A) 请导出反应 (1) 完整的速率方程式(B) 请问应控制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得到如下简化了的反应速率方程- d[Br2] / d t = k [HCOOH][Br2]25. 5 分在量热实验中(例如溶解热的测定)经常要用电能对量热计进行能当量的标定, 请绘出电能测量线路, 并加以说明。
26. 5 分欲用溶液法测定溴苯的偶极矩,现查得溴苯、苯、乙醇、环己烷、四氯化碳、水上述物质中,哪些可选作溶剂?何种溶剂为最佳?选择溶剂应考虑哪些因素?27. 5 分在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装置中,要使用电位差计及检流计,当选用电位差计的型号及检流计的型号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 2 分[答] (C)2. 2 分[答] (D)3. 2 分[答] (C)4. 2 分[答] (B)5. 2 分[答] (C)6. 2 分[答] (C)7. 2 分[答] (B)8. 2 分[答] (B)9. 2 分[答] (A)*. 2 分[答] (B)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11. 2 分[答] 双手12. 2 分[答] 移动速率(或淌度) 13. 2 分[答] 极化现象产生;测定电池体系离开平衡状态,测得的电动势值不正确。
14. 2 分[答] 720 mm (1分)460 mm (1分)15. 2 分[答]除温度T外,其它条件相同时测不同T时之反应速率常数,ln k~ 1/T作图,直线斜率 = -Ea/R16. 2 分[答] 饱和甘汞电极;玻璃电极;标准缓冲溶液17. 2 分[答] 如图 :18. 2 分[答] 0℃ ; 45° (1分)仪器误差, 温度, 高度, 纬度等 (1分)19. 2 分[答]电阻与温度灵敏度高,便于自动控制三、计算题 ( 共 1题 5分 )20. 5 分[答] 根据误差传递公式电压降测量误差:∆V ≤0.03×10-3/[2│∂I/∂E│]=0.03×10-3/(2×1/R)=0.06 V (2分) 电阻测量误差:∆R≤0.03×10-3/ (2│∂I/∂R│)=0.03×10-3/( 2 ×E / R2)=30 Ω (3分)四、问答题 ( 共 7题 55分 )21. 10 分[答]吸光性能:K = D/Lc, 波长一定,单位溶液厚度,单位浓度该物质的吸光度(2分)旋光性能:用比旋光度 [α]D20= (10×α)/Lc,20℃时,以钠光 D 线作光源,旋光管长 10 cm c = 1 g·cm-3 之旋光度 (3分)折光性能:用折光率 [n]D20, 20℃,以钠光 D 线作光源测定折光率 (2分) 导电性能:用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将∧m- c作图外推至c = 0 时之∧m。
(3分)22. 10 分[答]已知标样 S 及未知样 X,则γx/γs= △h x/△h s影响γx值的因素与△h之测定值, X, S 样的密度及毛细管端插入深浅等众多因素有关。
23. 10 分[答]奥氏计要求每一测定所取的液体体积相同,乌氏计无此限制。
(3分) 原因是:乌氏计有侧管与大气相通,液体下落时,在大气压一定时,阻力一定,与流体量无关,即流经 AB 两刻度的时间只与粘度有关;奥氏计流体下落时,与另一管中残留的液体相连,量不同阻力不同,只有固定粘度计中液体总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流经刻度 A、B 的时间才只与时间有关。
(3分)除上述条件尚要求:据n1/n2 = t1/t2(1) 要求所取试液与对照的液体密度相近;(2) 同温、同一支粘度计;(3) 由刻度 A 到 B 流经的时间足够长。
(4分)24. 10 分[答](a) K a= [H+][HCOO-]/[HCOOH] , Br2的分析总浓度 [Br2]a = [Br2]+[Br3-]K t= [Br3-]/[Br-][Br2]则 -d[Br2]/d t = k1[HCOO-][Br2]= k1×(K a[HCOOH][Br2]a)/[H+](1+K t[Br-]) (6分)(b) 保持 [H+] 一定(缓冲溶液或过量)及 [Br-] 一定(大大过量),使-d[Br2]/d t = k'[HCOO-][Br2]k' = k1K a/[H+](1+K t[Br-]) (4分)25. 5 分[答] 如下图, 由晶体管稳压器 P 输出的直流电经滑线电阻 R 加在电加热器 H 上,(R 用来调节电流强度),加热器 H 的电流和电压分别由电流表 A、电压表 E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