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_林逸涛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李文丽【摘要】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emission generated by construction wastes in the city is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estimates, construction wastes genera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demolition have several million tons every year,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how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for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s to achiev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problem that we must solve.%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建筑垃圾的产生的排放日益增加,据有关部门估算,建筑施工、装修.拆迁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都有数亿吨,其浪费之大,危害之险,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有效途径,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15【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途径【作者】李文丽【作者单位】许昌学院,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92.31 建筑垃圾的来源及主要成分建筑垃圾的来源可以分为新建建筑产生的垃圾、装修时产生的垃圾以及拆迁时产生的垃圾。
建筑工地废弃物管理与再利用策略

建筑工地废弃物管理与再利用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地废弃物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废弃物的产生不仅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与破坏,还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建筑工地废弃物管理与再利用策略的研究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地废弃物的管理与再利用策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分类与管理1. 论述废弃物的种类并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钢铁、木材、沙土等。
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实施再利用策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引入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建筑工地废弃物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及时清理与处理。
例如,使用无人机巡查建筑工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废弃物的分类与计量,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建筑工地废弃物不是垃圾,而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可以考虑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将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并加以合理利用。
如将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再生骨料,用于新的建筑工程。
二、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再利用策略1.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阶段,应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选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 采用拆除与再利用技术对于需要拆除的建筑物,在执行过程中应采用拆除与再利用技术,尽可能保留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避免大量废弃物的产生。
这一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推动建筑工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推动建筑工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例如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废物焚烧发电技术等,并将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4. 建立废弃物再利用的市场机制建立废弃物再利用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和生产。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废弃物再利用行动,形成废弃物再利用的良好循环。
总结:建筑工地废弃物管理与再利用策略是当前研究与推广的热点领域。
建筑垃圾回用的方案

建筑垃圾回用的方案目前全球建筑业产生的大量垃圾已成为环境和资源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建筑垃圾回用的方案,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一些建筑垃圾回用的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和优势进行评估。
首先,建筑垃圾回用的一个重要方案是回收再利用。
这意味着将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将可以再次使用的材料分离出来。
例如,砖头、混凝土和钢筋可以被回收并用于新建筑的建设。
这种方案可以减少对原始材料的需求,节约资源,并且还能够降低排放的温室气体。
其次,可以通过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来降低废弃物的数量。
一种方法是将废弃建筑材料进行破碎和粉碎处理,然后用于道路基层的填充材料。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对土地的占用,并且还能够提供坚固耐用的基础材料。
此外,建筑垃圾回用的方案还可以包括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方法。
通过热解或气化等技术,可以将废弃建筑材料转化为燃气或燃料,用于发电或供热。
这种方案不仅可以解决废弃物处理的问题,还可以为能源供应做出贡献。
除了上述方案,还有一些创新的建筑垃圾回用方案值得探索。
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的方法。
通过将废弃材料与新材料进行混合,可以制造出具有更好性能的复合材料。
这种方案具有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建筑品质等优势。
然而,实施建筑垃圾回用方案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建立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回用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需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和应用范围。
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推动建筑垃圾回用的普及和推广。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回用是解决建筑业废弃物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回收再利用、再利用、能源转化和创新材料制造等方案,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建筑发展。
然而,要实现建筑垃圾回用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创新,共同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探究

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探究
邱振业;罗耀新;林上保
【期刊名称】《广东建材》
【年(卷),期】2016(32)1
【摘要】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旧建筑拆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建设需求,我国大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式进行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现状以及再生利用的意义,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对废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今后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的发展进行探索.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邱振业;罗耀新;林上保
【作者单位】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履行机理与体系构建 [J], 郭汉丁;张印贤;王毅林
2.分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及产业发展 [J], 张荣芳
3.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J], 张岚;邓颖兰;孙杨;赵迪斐
4.建筑废弃物的多元化再生利用 [J], 钟恩;蔡庆军;李天隆;郑少星;常亮
5.地震损毁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新标准意义重大——浅议《地震损毁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实心砖》四川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烂尾楼建筑废弃物的二次有效利用研究

第42卷第10期2017年10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42 No. 10Oct.2017文章编号:1674 -6139 (2017) 10 - 0020 -04城市烂尾楼建筑废弃物的二次有效利用研究俞键,陈彦昇,吕龙,卜炸玮,林海威,马程伟,林煌超(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〇0)摘要:城市烂尾楼拆除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形象,但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又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烂尾楼建筑废弃物有效处理及二次利用的方法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及废弃物破损理论,设计了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方法,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设备将废弃物破碎后再进行筛分处理,详尽分析了影响废弃物再生的各项工艺因素,提高废弃物再生骨料的性能,实现对烂尾楼建筑废弃物的二次有效利用。
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研究性能稳定、可靠、可以降低烂尾楼拆除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烂尾楼;建筑废弃物;二次有效利用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wo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Waste in Urban Uncomple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Yu Jian,Chen Yansheng,Lv Long,Bu Weiwei,Lin Haiwei,Ma Chengwei,Lin Hu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500 , China)Abstract:City unfinished building demolition will help enhanc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city , but after the demol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will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inished building waste and two utilization method researches. The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waste ory ,design a construction w aste recycling process , recycling equipment will waste crushing after screening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ocess factors of recycling waste , ance of recycled waste , the unfinished building waste two times 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le ,and can reduce the demolition cost of uncompleted residential flats. It has certain popularization value.Key words : uncompleted residential flats ;construction waste ;two effective use刖目城市烂尾楼是由于开发商不知去向、资金短缺、债务纠纷及法律诉讼等原因,导致无法继续进行的 房地产工程[1]。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模式与主体行为演变规律

环节。在此产业链构有效的循环利用,另
外,物质循环使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细分,其价值属性
主要表现为:对建筑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处置,使废弃
物转化为再生资源逆向回流,通过建筑废弃物的再生
利用创造出新的经济收益,实现了价值的回流。这种
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建材使用、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则是以企业为主体, 政府为支撑,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通过在建筑的生产和拆除过程中对副产品(建筑废弃 物)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建筑废弃物残值的开 发,建立“回收一加工一再利用”的产业关联,实现资源 价值转移最大化的产业链条叫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 产业链有效运行的核心是由建筑废弃物从产生到实 现再生利用过程中各相关企业的集合。
图1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构成关系
传统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典型的“原材料一生
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来讲,上游企业(建筑承包企业)
产r用”的开放型线性链条形式,即围绕某一种产品
对下游企业(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的资源的充分
来实现流水线式的价值传递,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考
供应对下游企业(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来讲也很
境污染,其意义不仅在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过程中
的经济价值,而且上升到了社会环境价值 层面O 1.2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模式分析
产业链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强调的是产业链整体 下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及组织结构关系,其存在和发展
------ »表示产业链内部循环 ------ »表示政府对产业链内部的协调
构成3个基本维度的概念。在产业链运行过程中,企业
或产品是产业链构成的关键节点,产业链节点以经济 利益为驱动,通过买卖交易等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产 业链条叫对产业链的不同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从产 品角度出发,把产业链等同于价值链;从关系角度出 发,把产业链视作产业联系和企业间关系的表达;从 组织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链是通过分工促进生产率提 高的一种组织形式。
建筑公司环保管理体系对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探索与创新

建筑公司环保管理体系对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探索与创新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建筑废弃物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建筑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建筑公司承担着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的责任。
本文旨在探索建筑公司在环保管理体系方面对建筑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一、了解建筑废弃物的特点与分类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质。
了解建筑废弃物的特点与分类,是建筑公司进行废弃物处理工作的基础。
建筑废弃物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物、可再利用物等几类。
建筑公司需要根据废弃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
二、建筑公司环保管理体系的构建建筑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来进行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作。
这意味着要建立与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流程和标准,并确保员工能够遵守这些标准。
此外,建筑公司还应该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环保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和法规。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建筑公司才能有效地处理建筑废弃物。
三、探索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回收为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公司应该积极探索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回收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可回收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并与回收公司合作,进行再利用。
例如,废弃的钢筋可以进行再加工,用于新的建筑项目。
另一种方法是将可再利用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例如再生混凝土等。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创新,建筑公司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降低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采用环保技术进行废弃物处理环保技术在建筑废弃物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公司可以采用一些环保技术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采用先进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减少对水、土地和空气的污染。
此外,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废弃物处理设备和技术,提高废弃物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在建筑废弃物处理中,建筑公司应该积极参与建设循环利用体系。
建筑公司环保措施下的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实践

建筑公司环保措施下的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实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行环保措施,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建筑公司作为建筑项目的承包商和实施者,正承担着推动环保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建筑公司的环保措施中,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取得实践成果。
本文将介绍建筑公司在环保措施下实施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实践经验。
1. 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砖瓦、混凝土、木材等。
为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筑公司采取了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措施。
首先,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分开处理。
可回收的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再生建材或者用于其他工程。
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则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填埋或者焚烧。
通过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公司有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回收利用水资源在建筑施工和日常办公中,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水的浪费问题常常被忽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筑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
一方面,建筑公司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建筑施工等。
另一方面,建筑公司引入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清洗工具等。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筑公司不仅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还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压力。
3. 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建筑施工过程中耗能量巨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建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首先,建筑公司在施工现场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机械,降低能源的消耗。
其次,建筑公司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公司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建筑公司在环保措施下,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将资源的生产、利用和再利用环节无缝连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建筑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废弃物回收、再生建材生产等活动,将资源的再利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N EWA BL E RESOU RCES A N D RECY CL IN G ECON OM Y 2009V ol.2.No.8作者简介:林逸涛(1975-),男,广东揭西人,公共管理硕士,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循环办)科长。
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林逸涛(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广东深圳518172)摘要: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实行简单填埋,不仅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耗费政府大量财力。
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创新招标方式,公开出让特许经营权,引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综合再利用的一些做法,同时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912(2009)08-0032-03为实现对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特别是涉及到循环经济领域,政府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行业,将企业的商业赢利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促进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深圳市龙岗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1推动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建设的意义1.1实现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建筑废弃物存在诸多危害,简单填埋、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空气质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破坏市容市貌、恶化城市环境卫生、增加安全隐患。
通过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能够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实现“变废为宝”,让建筑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高效、持久利用,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充分认识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重大战略来考虑,早重视、早策划、早利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政府主导推进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工作的重大突破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自主创新、循环经济”是深圳未来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是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必然要求,对以工业为主导的龙岗区更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大有可为且必须有所为的领域。
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坪地年丰、平湖永安、横岗西坑等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原始填埋的方式,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变污染为环保,做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1.3建设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既是大发展、大建设的需要,也是龙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再生利用2009年\第2卷\第8期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有98%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积极探索将废弃物变为一种新资源,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新兴产业,美国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已达70%,日本甚至已高达95%。
与国内其他地方类似,在此之前,深圳市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除了自发的建设工程回填利用和填海外,均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全市现有的3个较大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已经超负荷运转。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龙岗区处于大建设、大规模拆迁时期,大运场馆建设、地铁三号线、五号线、厦深铁路等重大项目上马,大规模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将产生总量约1250万m 3的建筑废弃物,平均每年产生250万m 3(约375万t )。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深圳市龙岗区积极探索通过转让政府特许经营权实现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机制与运作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2深圳市龙岗区建设建筑废弃物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做法2.1市场化建设一是公开招投标、市场化运作,高标准运行建设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
深圳市龙岗区通过社会招标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公开、公平、择优、高效的原则,招投标各项工作内容与流程非常严谨,整个项目由专人策划、政府协调、专家评判,并在评分环节首次引入了全量化标准,采用专家现场打分、当场公布等方式,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招投标的影响。
量化评分表在投标会提前半个小时发放给竞标企业,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同时使竞标企业在投标时有的放矢。
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确定项目经营企业。
二是设置了保证金等一系列限制性条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龙岗区会同律师事务所共同拟订了龙岗区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特许经营合同,对项目建设单位和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做出了科学的界定,将项目建设单位的资质与实力作为准入门槛在合同中做出硬性规定,明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的年处理能力与转化率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严格规定企业在限定期限内建成投产。
同时在合同中设置了履约保证金条款,这样一方面可以结合监管方采用定期或非定期地监督检察等方式,有效避免项目建设单位变相套地、转让项目等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敦促项目建设单位定期投产,严格履行合同相关义务。
三是全程引入监督,确保公正公开。
龙岗区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从启动、运作、招投标到最终签约,一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与沟通,着力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
通过媒体对几次项目协调会的跟踪报道,让社会了解此次项目推进的全过程。
在招投标方案制定以后,及时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公示,吸引社会上优质企业参与竞标。
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全程引入媒体、纪委及检察院的监督,评标专家在评标当天纪检人员的监督下随机抽签产生。
所有投标资料全部都在纪委和检察院的监督下现场封存与开封,评标会全程录像,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招投标会结束后又立即将招投标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反复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无缝隙服务一是多部门联动,高效推进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前期工作。
针对项目建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龙岗区通过组织召开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协调会,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一起商讨方式统筹推进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并及时制定和落实相关方案措施。
区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通力配合,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为加快项目建设投产营造了良好氛围。
如坪地年丰项目选址确定后,各部门集中办理规划、用地、报建、审批、环评等手续,项目从启动到成功签约仅用了60天的时间。
通过超常规的运作方式实现了政府效能的倍增。
二是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和投产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项目经营企业确定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督促企业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建设,对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项目建成投产后,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建设与施工单位将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运送到特定处理场所进行回收再利用。
通过这些使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达到了有机的结合。
2.3科学化运营一是投资规模化。
龙岗区坪地年丰项目的经营企业实力雄厚,厂区占地面积5万m 2,累计总投资达到6000多万元,年处理能力为100万t ;平湖永安项目累计总投资达到4000多万元,年处理能力为70万t 。
以上两个项目都建立了从回收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到再生产品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二是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在处理过程中,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型先进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建筑废弃物经破碎、骨料分类后生成高品质的再生细粉骨料再进行分类利用,实现建筑废弃物最大化地利用,综合转化率达98%以上。
三是生产过程的环保性。
整个建筑废弃物处理均在封闭模块中进行,大大减轻了粉尘污染。
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REN EWA BL E RESOU RCES A N D RECY CL IN G ECON OM Y 2009V ol.2.No.8Probe into the operating mode ofconstruction wastes reutilization projectLIN Yitao(Development and Reform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 ,Shenzhen 518172,China )Abstract:The 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waste is a hard nut to crack dur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Deficient landfillmight not only creat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huge capital losses,but also expend a large amount of man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s.An innovative bid invitation which is adopted by Shenzhen Longgang government was presented,including granting publicly concessionary right of administration and applying advance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and circulating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s.Also,another two issu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One is the healthily developing way of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ize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s which ensuring retrieve and recycle.The other i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how to combine outstanding economy and social performa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economy.Keywords:circular economy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收稿日期2009-05-07)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噪声源进行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