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业街与地铁联通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商业街与地铁联通设计

地下商业街与地铁联通设计

地铁3号线清江路站
拟建地下通道商业街,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清江路与哈尔滨路交汇附近,沿哈尔滨路东西方向设置。地下通道商业街西连清江路站2号口,东连和达• 中心城。
基地周边环境——与规划控制线的关系
规划四号路
24m 7m
青岛之星汽车服务 有限公司用地
青岛市机动车驾驶 适性检测中心用地
用地红线
和达•中心城用地
24m
7m
和达•中心城
8.5m
10m
道路红线
占用道路红 线内约4.5m
占用道路红 线内约2.5m
道路红线
哈尔滨路
★占地情况 1、地下通道商业街沿哈尔滨路东西向设置,基本位于哈尔滨路路北绿化带内。 2、地下通道商业街西连青岛地铁清江路站2号口,北接青岛机动车适性检测中心用地,穿越规划四号路,到达和达•中心城地下空间。 3、地下通道商业街不占用周边地块用地;西段占用道路红线约4.5m,中段占用道路红线约2.5m,并跨越规划四号路。地下商业街占用道路红线 占地面积合计约1000㎡。
地下管线现状
★管线情况 1、现状管线——哈尔滨路下方管线较密集,由南向北依次为给水管、雨水管、电信管、电力管、给水管,共计5根。 2、规划管线——哈尔滨路下方管线:低压燃气管、污水管、电力管、中水管、雨水暗渠,共计5根。规划四号线下方管线自西向东依次为: 电信管、低压燃气管 、中压燃 气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热力管,共计8根; 3、因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上方有现状及规划管线,且管线埋置深度较深; 同时地面亭位置对既有部分管线有影响,故需要对局部管线进行改移。 ★现状管线 哈尔滨路下方管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给水管、雨水管、电信管、电力管、给水管共计5根。 ★规划管线 四号线下方管线自西向东依次为: 电信管、低压燃气管 、中压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热力管,共计8根;哈尔滨路下方:低压燃气管、污水管、电力管、 中水管、雨水暗渠,共计5根。

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相结合的防火设计方案

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相结合的防火设计方案

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相结合的防火设计方案发表时间:2020-11-05T15:01:07.35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作者:高若飞[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导致城市地面空间可占用率不断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

高若飞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导致城市地面空间可占用率不断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

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缓解了城市的工作、居住、商业等职能。

现今,由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产生地下自然形成空间与周边建筑相接合的形式日趋成熟。

其中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结合的形式较为常见,但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紧凑,车站客流量大,若出现突发性灾害,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确保车站与地下商业的消防安全和功能使用,需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口。

本文主要阐述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结合的防火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和使用地下空间面积也在扩大,为解决城市化问题带来帮助,需要将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相结合,比如环境、交通等。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地铁车站地下商业建筑结合尚未完善,且由于人流量较大、空间密闭,导致一但发生火灾可能无法及时扑灭。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建筑需要相结合,以此强化防火布置,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为群众提供安全的生活保障。

一、阐述灾难情况下地下车站与地下建筑结合特征(一)疏散条件困难现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产生地下自然形成空间与周边建筑相接合的形式日趋成熟,而地下建筑中人群主要通过安全通道及安全出口进行疏散,模式较为单一。

又因缺乏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在火灾中产生的烟雾会阻碍人群视线及呼吸,不利于人群的疏散。

(二)易发生重大灾害地下车站与地下商业结合的设备用房布置较为集中且管线密集,并且地下商业建筑较车站不同,因其使用性质需使用电磁炉等设备,在人员疏忽或者维护不当等情况下,易发生重大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公众财产损失。

谈城市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工程设计

谈城市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工程设计

山 西建筑SHANXI ARCHSECTURE第47卷第7期2 0 2 7 年 7 月Vol. 07 No. 1Jaii. 2027• 11 ••规戈U •建筑•文章编号:1006-0823 (2221) 01-6011-02谈城市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工程设计蔡昊(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47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其与周边地下商业建筑的连通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的几种形式,对连通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并建议从制度入手规范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工程的建设,节约社会资源,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和商业生态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连通,设计,管理中图分类号:TU994.197 文献标识码:A0引言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17— 2019)》,2005年以来我国城市地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运营里程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 3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达5 761.4 km,轨道交通客运量持续攀升,全年共完成客运量 214. 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5. 7亿人次,增长14%⑴。

地 铁作为一种大运量公共交通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融 合与发展,成为了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生命线。

城市地铁站同时也是客流的爆发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选择将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站连通。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 问题日益严重,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的政策持续出台,城市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设计越来越值得思考和 重视。

1城市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的连通方式1.1 通道式连通通过地下通道直接连通是一种常见的连接形式,适用于一对一的地下空间连接,通过地下通道内的楼扶梯或坡 道衔接高差,将地铁站出入口和地下商业空间连接起来。

通常来说这类通道的转折不宜过多,宜控制在两个以内,弯折角不小于90。

,且宜设计成弧形2,应设置明显的导向系 统以引导客流的有序组织。

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

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
城市规划·FORUM
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
张申亮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6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生 活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城市商业建筑与轨道交通有了发 展,这是人的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内在功 能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 也使得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捷的交通 方式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商业建筑在发展过程中 也正在不断突破自身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并且融入轨道 交通中。因而,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 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的。 关键词 :地下轨道 ;大型商业 ;空间模式
参考文献 [1]、莫茜茜、叶强,轨道交通节点与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10 月 . [2]、莫茜茜,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 模式,湖南大学,2010 年 01 月 . [3]、张珩,体验经济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节点空间的优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2015 年 06 月 . [4]、王宇宁,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城市空间的发展变革与响 应策略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天津大学,2013 年 12 月 . [5]、 郭 亭 亭, 城 市 商 业 空 间 与 轨 道 交 通 站 点 过 渡 空 间 的 研 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长安大学,2015 年 06 月 .
一、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的相互作用 1、轨道交通促进商业建筑的发展 城市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
了商业区的发展,轨道交通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为市区带来 大量的人流,能够促进商业活动的开展,增加市中心的职能。 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时等特点,能够使居住在它周围的居民 快速的到达商业区。在欧美等国家,通常都是把轨道交通与商 业建筑、地下空间相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新旧城区在开发中, 建设成不同的地下综合体,是当前城市化象征代表性建筑类型 之一。但是,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有轨道交通经验城 市中,地铁建设与商业区建设早期都是区分来的,只是最近几 年来中来才充分的发挥了轨道交通在商业区开发中的作用。最 近几年来,随着拟建地铁城市商业区的城市越来越多,出现的 问题也越来越多 :商业建筑比较密集并且周围高层建筑较多, 交通混乱,这样轨道交通的产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与商业建筑 有着相应的矛盾。

金融中心购物广场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金融中心购物广场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金融中心购物广场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购物广场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是社会经济和城市文明的产物。

我国购物广场增速较快,各地购物广场如雨后春笋。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交通作为最有效、最便捷的交通手段也得以快速的建设和利用。

据统计,至13年5月,中国地铁运营里程2518公里,在建里程2975公里。

由于消费者需快速及便捷的消费方式,所以通过与地铁站直接相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会引导许多乘客直接进入周围的购物广场以满足便捷的需求。

同时购物广场通过对地铁人流的导入,最终以实现追求利益的目的。

这种购物广场与地铁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节约用地,避免地上交通的影响,也为传统的购物广场带来新的商机。

这也使商业空间与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研究范围为因地铁交通的引入对于购物广场地下商业空间影响,主要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例的研究,对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进行研究。

本文的“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为从出地铁站的地下通道开始,进入购物广场地下商业部分的空间(并不包含地铁站域的空间)。

这个空间不仅给许多地铁交通的乘客们提供更丰富的边界和选择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便捷的购物空间。

所以研究此空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为沈阳华府新天地项目金融中心购物广场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
业空间设计研究,通过实例调研,参考相关设计理论,总结设计时可供借鉴的经验,用来指导本文案例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包括交通组织设计、空间序列设计、空间环境设计。

并根据实际的应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相关设计提供经验及依据。

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接驳的提前设计思考

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接驳的提前设计思考

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接驳的提前设计思考摘要: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各种城市功能的衔接整合是实现集约型城市的关键,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因为发展空间的限制,交通、城市商业都在向地下发展。

地铁和商业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做好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的接驳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铁站,商业街设计,地铁经济引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地铁建设的高潮。

现如今地铁在承载着城市交通的功能外,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不但要在地铁乘车站预留商业的接口,而且地铁站周边的房地产商业街也要想办法与地铁实行一体化建设。

为了促进地铁站和房地产商业街一体化的良好发展,就非常有必要从建筑设计的方向提前设计思考。

一、地铁乘车站与房地产商业街连接空间设计实行地铁乘车站与商业街的接驳,连接空间承担着空间连通、空间界定及空间转换的功能。

地铁站和商业街的空间差别要求连接空间要具备两个空间的界面功能同时,还应有过渡功能,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地铁站与商业街保持各自空间功能的同时又能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地铁与商业的连接空间,根据工程实施的要求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几种主要型式:通道式,街道式,枢纽式,开放式。

1.通道式。

通道式连接空间,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空间之间用通道连接,这种形式中地铁站与商业区域明确分开,交通导向明确,人流通行顺畅。

在解决地铁站与商业街建设周期不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通道式连接空间较为有利。

但是通道式也存在着与商业街协调困难,功能单一,空间设计单调呆板的缺点,不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

在通道式连接空间设计中需要克服其缺陷,加强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处理。

随着地铁与商业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此连接模式常作为其他类型连接空间的补充。

2.街道式。

街道式是通道式的延伸,以通道为起点。

扩展连接空间作为交通走廊,形成贯穿或部分贯穿商业空间的连接空间,从而扩大商业的展示面。

街道式连接空间以交通为主,既满足通行需求,又不知不觉中将人们带入商业建筑中。

地铁站与地下商业街连接空间优化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

地铁站与地下商业街连接空间优化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

地铁站与地下商业街连接空间优化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
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
王东坡;周思齐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

伴随着TOD模式的开发,越来越多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直接相连。

该连接空间不仅承担着疏散人流的作用,也能为地下商业区提供客流量。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通过文献归纳、问卷调查、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连接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需求之间的矛盾,总结出连接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王东坡;周思齐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性的地铁站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以青岛市地铁站为例2.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3.基于仿真技术的人口密集地下空间消防应急疏散建模及优化研究——以成都春熙路地铁站为例4.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及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学号 2208521313007学位论文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与实践Integrativ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underground railway transit stationcombined with commercial space赵越指导教师姓名赵可昕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类别建筑学工程硕士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年级 2013 论文答辩时间 2017 年 6 月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北京建筑大学 2017 年 6 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同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空间资源利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

社会发展呼吁商业空间和城市轨道交通要紧密联系,有机一体。

城市轨道交通的庞大客流量可为商业带来巨大商机,同时商业的丰富性和完善性大大吸引客流,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发展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开发模式使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绿色环保出行等多发面发展。

商业空间和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联系将会越来约紧密,因此对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必要性越来约突显出来。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研究。

对商业空间、轨道交通站点及一体化衔接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并阐述了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对北京轨道交通现状及轨道交通商业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后,归纳提炼了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的类型。

以北京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为例,对与商业结合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如一体化站点布局与城市重点规划功能区不匹配,站点一体化程度不高,现有技术设施限制及过渡空间产权、实施主体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影响地下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因素。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了对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同时从规划、技术、产权实施主体等方面总结提出了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四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3号线清江路站
拟建地下通道商业街,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清江路与哈尔滨路交汇附近,沿哈尔滨路东西方向设置。地下通道商业街西连清江路站2号口,东连和达• 中心城。
基地周边环境——与规划控制线的关系
规划四号路
24m 7m
青岛之星汽车服务 有限公司用地
青岛市机动车驾驶 适性检测中心用地
用地红线
和达•中心城用地
车站主体砼浇筑段 车展主体砼浇筑段 清江路站3号出入口
基地周边环境——与和达•中心城的关系
拟建地下通道与和达•中心城地下1F连接口
和达•中心城位于青岛市新市北区,北靠台柳路,南临哈尔 滨路主干道,东至福州北路,西接规划四号路。用地52095.5平方 米。 拟建地下通道商业街与和达•中心城地下一层商业部分连接。
24m
7m
和达•中心城
8.5m
10m
道路红线
占用道路红 线内约4.5m
占用道路红 线内约2.5m
道路红线
哈尔滨路
★占地情况 1、地下通道商业街沿哈尔滨路东西向设置,基本位于哈尔滨路路北绿化带内。 2、地下通道商业街西连青岛地铁清江路站2号口,北接青岛机动车适性检测中心用地,穿越规划四号路,到达和达•中心城地下空间。 3、地下通道商业街不占用周边地块用地;西段占用道路红线约4.5m,中段占用道路红线约2.5m,并跨越规划四号路。地下商业街占用道路红线 占地面积合计约1000㎡。
5m
道路交通分析
现状公交站点 规划公交站点
1m
4m
哈尔滨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东端为莱钢立交上桥口,地下通道施工期间需占用哈尔滨路北侧4m宽人行道,剩余1m宽人行道供行人通行,不 影响哈尔滨路机动车通行;二期施工期间需占用公交车候车亭,候车点需临时向东改移,建议一次性改移至规划的公交站点位置。
与地铁集团对接情况
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停车位 商铺个数 商铺总面积 出入口 无障碍电梯 倾斜式自动人行坡道 3837.6 3786 40 30 1134 4 1 1 ㎡ ㎡ 辆 个 ㎡ 个 座 座
设计概念
地铁通道商业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应;实现共享客 流,实现立体联动发展。
1、地铁是一条地下“黄金通道”,不仅舒缓了紧张的交通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沿线楼盘的升值以及交通的便利。
新都心核心商务区项目与地铁连通工程
规划方案
一 项目背景
二 总体规划设计
三 建筑设计 四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基地周边环境——总体环境
和达•中心城
和达•中心城
青岛市机动车驾 驶适性检测中心 莱钢立交桥 青岛之星汽车 服务有限公司 地下通道商业街
地下通道商业街
哈尔滨路
地铁3号线清江路站
总之,设置从清江路站至新都心商务区和达中心城项目的地铁通道,增加地铁通道商业种类,充分利用开放的地铁通道, 形成规模的地下空间商业系统,不仅对城市建设和区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加快新都心商务区发展的步伐和整个 区域商业体的发展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地分析
规 划 四 号 路
青岛之星汽车服务 有限公司用地 青岛市机动车驾驶 适性检测中心用地
2、地铁四通八达、运行快速的地铁使无法搬运的土地实现了时间意义上的“转移”借助地铁,城市周边的人们可以大大压 缩路途中耗用的时间。 3、铁车站都是一个吸附力巨大的“中心体”,其周围会逐步形成公交、商业、娱乐、餐饮等各种配套设施,由此进一步提 升该地段的居住价值。
4、地铁开通后在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改变城市格局。
52m
地下商业街用 地红线
现状道路红线
莱钢立交桥
8m 5m
15m
基地周边环境——与地铁M3清江路站的关系
清江路站2号出入口和3号出 入口通过站厅联通,具备地下过 街功能。 目前2号口明挖段已完成开挖 初支6m;暗挖段已完成开挖初支 27.721m。
清江路站2号出入口
已施工明挖段 已施工暗挖段
哈尔滨路
2号口
现状道路红线
无障碍电梯
哈尔滨路
莱钢立交桥上桥口
地下通道商业街共设4个紧急疏散口(设置有地面亭)。 1、2号紧急疏散口位于青岛市机动车驾驶适性检测中心门口绿地内; 3号紧急疏散口位于规划四号路与哈尔滨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绿地内; 4号紧急疏散口位于和达•中心城西北角商业出入口附近的绿地内,无障碍电梯井与 其合建; 地下通道商业街风亭考虑与紧急疏散口结合设置,或者设置于道路绿化带内地面厅 出入口处设置小集散广场,并做地面铺装。 该工程性质为地下建筑。该地下通道商业街沿哈尔滨路东西向设置,大部分位于哈 尔滨路路北绿化带内,北接青岛机动车适性检测中心用地,东临规划四号路,连接 青岛地铁清江路站2号口与和达•中心城地下空间,地下通道商业街总建筑面积 4016.6㎡。
远期道路红线
用地红线
10m
道路红线
40m
哈尔滨路
1、哈尔滨路道路红线宽40m,路中是30m宽的双向6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两侧是各5m宽的人行道。道路红线距离青岛市机动车驾驶适性检测中心用地 红线约10m。 东端为莱钢立交桥上桥口,黑龙江路局部加宽至52m,道路红线距离和达•中心城用地红线15m; 2、规划四号路南北走向,道路红线24m宽,此路尚处规划建设中。道路红线距离和达•中心城用地红线约7m。 3、地面建筑均设于道路红线外的绿化内,建成后对地面交通无影响。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设计
鸟瞰图
1号口
2号口
3号口
4号口
地上平面关系图
1号口
2号口
1、2号口整体效果图
3号口
3、4号口整体效果图
4号口
1号口
2号口
3号口
4号口
总平面
规划四号路
青岛之星汽车服务 有限公司
青岛市机动车驾驶 适性检测中心
用地红线
4号口
和达•中心城用地红线来自3号口远期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
1号口
项目建设的意义
和达中心城项目临青岛地铁M3号线清江路站距离约200米,在地铁清江路站设置地铁通道直通新都心商务区和达中心城项目,在城市建设 和区域规划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1利用地铁沿线地下空间资源,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业。为乘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2实现人车立体分流,更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3有利于拉动新都心核心商务区的发展,加快商务区成熟步伐。 4有效缓解青岛行车难、停车难的城市交通问题。
可研文件编制过程中,与地铁集团进行了多次对接,并根据地铁集 团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 目前方案已征得地铁集团规划处及总工办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