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姓名:李建

学号: 1215124188

分数: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现代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的,金融自由早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传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深化阶段,金融监管趋向于政府直接管制,强制力对利率进行严管,结果反而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引发银行体系危机、金融萧条,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本文主要从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原因、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监管,方法及措施等方面,对银行的监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举措。建议侧重中国银行业,目的在于实现好金融监管的安全与效率兼顾。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风险;金融监管

一、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金融监管

(一)现实原因:金融危机频发

2008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此次危机在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和不足。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螺旋式复苏过程中再度面临减速风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再度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在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速趋于降低。

警惕金融过度自由化。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经济获得了较快增长,但同时货币名义利率迅速上升,银行存款的上升远远低于贷款的上升,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放贷,不惜降低贷款发放标准,为投机性活动提供贷款的比重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1]

(二)银行存在信用风险

银行事实上是一个信心游戏。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

就整个市场而言,会有信息方面的问题,出借人对于借用人了解很少;也有动机的问题,看借用人是否愿意付高利息,而不是判断借用人是否有能力付利息,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银行面临中介风险问题。

我国自2010年以来,信贷资产总体质量上升,各机构不良贷款走向有所分化。但经济增速趋缓可能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风险并未完全消除。[2]

(三)银行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这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网络,银行业比其他产业更加脆弱和

容易被传染;银行业较高的杠杆率,资产配置的不透明,加剧了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银行之间的拆借使它们的财务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使得银行的支付困难产生交叉影响。银行经营失败涉及的相关利益者众多,发生较快,相关利益者众多,发生较快,银行业存在着较高的脆弱性和传染性;一旦金融恐慌引发挤兑,很容易出现连锁的技术性破产。[3]

(四)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变动而可能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它存在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中。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客户提取到期负债及新增贷款、合理融资等需求,或者无法以正常的成本来满足这些需求的风险。

现代银行的结构非常繁杂,有:政府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企业性银行、合作银行等。银行提供了长期贷款,同时允许储户立即拿到钱,所以这个体系本身就内涵了不均衡或流通性风险。储户储蓄,理论上银行说什么时候取钱都可以,但同时银行也把钱借给别人,借期也很长,而储户却想要短期拿钱。现代金融学理论所追求的无套利市场并不会真实存在。[3]

(五)经营与操作风险

银行等金融机构用储户的钱作风险贷款,存在巨大经营风险。银行一直在寻找释放资金的新方式,最受欢迎的便是证券化。把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些资产转嫁给一些投资者。证券化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工具从抵押贷款到汽车贷款,再到信用卡贷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意应用。购买证券产品,是今天就拿到明天的收入,诱惑巨大,实则脆弱不堪。银行业经营风险与银行的主观因素和市场运行状态相关,其可能的损失及其程度无法精确测算,是不可完全预知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它们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业务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还有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竞争扩张的趋势,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令人怵目惊心的例子。

(六)行业竞争风险

银行之间竞争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收入,但是,银行在投资、放贷等市场经济活动中,竞争者的预期利益目标并不是总能实现的,可能会使竞争者面临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在市场竞争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必然会有某些竞争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承受竞争的损失。银行会因为竞争的加剧原因而蒙受经济损失,形成经营风险。

现在批发银行、投资银行或小额金融机构的区分逐渐消失。银行可以在按揭市场上进行竞争,采用企业的运作方式获得资金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风险并存。就我国而言,市场准入风险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大了风险度。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境业务发展也加剧了竞争风险。

(七)信息不对称风险

银行交易中的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银行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它们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银行,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银行,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同时银行拥有的信息不完全批露,它们对了解不充分,储户对银行也了解得很少。

银行广泛投资,资金投入到了不够可靠的投资体系也带来了问题,这种情况下,银行变得短视只追求短期利益。这一切必将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甚至被推向崩溃边缘。

(八)金融创新风险

银行融资渠道变化,欧美各国在危机之前,为刺激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低利率的市场环境,银行业更加依赖批发融资市场,如商业票据、可交易存单及其他货币市场产品,也更多依赖同业拆借市场以加快负债经营。资本市场产品波动性高,周期性强,大幅增加风险传播。

复杂新型产品的使用加剧风险管理难度。过去10年间,信用衍生产品和其他结构性产品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发展迅猛。新产品在交易双方和市场间重新分配和转移风险,其广泛使用也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

对数理模型过度依赖恶化了风险效应。西方的银行业历史上,曾出现过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上证券化产品增速惊人。有大量的投资者出现,想要进行投资。银行寻找其他方式来释放资金,便发明出更复杂的证券化债务。担保债务凭证是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债券组合,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成功转移。却引发了低价信用流动愈发频繁,带来恶性循环。

我国逐渐推进利率放开政策,也是一种创新。然而,回看历史上的金融创新,新的自由市场手段,曾一度撤销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一举措短期内使金融市场很高效。后来的非互助化和惟利是图却是危险的。

二、银行业风险存在的原因

世界经济和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落后性。

银行是通过放贷获得收入的,金融爆炸导致更多的资金从生产领域流向金融领域,继续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于是,很容易产生泡沫。所有的银行都相互连接,容易引发系统风险问题,银行体系一块出了问题,整个都会崩盘。

我们国家数年来,上市银行利润动辄百分之几十的增幅,让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羡慕不已。银行利润超额增长的根源是息差。当来自央行的有形之手导致息差收窄,即便是创出天量的信贷,也无法缓解银行利润下跌的趋势。央行赋予银行在制定基准存贷款利率方面更多的灵活性,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释放出竞争方面的压力。这些竞争已经开始导致它们的利润率下降,银行业风险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