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
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是介绍,欢迎阅读,仅供参考!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及文化底蕴,迎接市文艺汇演,本学期将继续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
训练对象:校合唱队员。
训练目的:1、通过严格的气息训练,不同的发声曲来规范学生的声音。
2、发声与歌曲的有机结合。
3、良好的舞台表演,有效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良好的精神面貌。
训练方法及过程:训练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遵照循序渐进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声音感觉。
努力做到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
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 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如叹气放松练习、打嘟噜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
(二)重视发声训练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
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训练内容:本学期,合唱队将排练《乡间的小路》、《我爱米兰》、《共同长大》等。
排练时间:每周二、三早自习总之,我们将努力完善教学,尽我们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充满校园。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1、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
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能保护儿童幼嫩的发声器官,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但轻声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唱。
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歌唱做好准备。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缺乏经验的教师,容易在解决音质问题之前,首先考虑解决音量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2、培养儿童用头声歌唱。
所谓的头声歌唱是指以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称为“向前的发声〞方法。
这种唱法可以纠正儿童过去养成的不良发声习惯,防止他们把声音闷在喉咙里,可以使声音“向前方流出来〞。
学习向前发声,可以借助Wu和Lu音的发声练习来进行,Wu和Lu音的发音动力在于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不用向前的头声是很难发出这些音的。
3、在儿童自然音域范围内进行训练。
训练儿童歌唱时,有的教师往往急于扩展音域,发声练习时常常过分注重扩展音域的练习,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为了获得美好的童声,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内进行练习,然后在把这种稳定的声音扩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
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受了过分偏重大音域训练的儿童,往往会把高音的“挤〞和低音“过松〞的毛病带到歌唱当中去。
4、歌唱的呼吸。
有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优美动听的音质后,还应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做到正确地发声和正确地呼吸齐头并进。
过多的深奥的声乐理论,儿童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用“延长的气息唱〞是让儿童养成正确呼吸习惯的有效方法。
因为唱一个乐句常比说一句话的时间长得多,加之有音高上的要求,歌唱时需要比说话更多、更长的气息,仅依靠孩子习惯的较浅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
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到达提高延长气息能力的目的。
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转载)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样,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肺活量小,声带柔嫩,不能经受和成年人一样的活动量,如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变,影响儿童的发育。
所以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姿势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要求学生站立时要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
坐着的时候,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好像有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给呼吸、发声器官营造一种畅通无阻的工作状态。
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不只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
二、呼吸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
任何一个学声乐的人都要从呼吸开始,否则就谈不上声音的统一和平衡。
合唱的呼吸训练是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呼吸是胸部的扩张,引起肺部的膨胀,空气经过口、鼻、喉、气管等通道流入肺部,这叫做吸气。
人的生命所需要的空气就是通过这一吸一呼,不间断地吸进和排出。
歌唱的呼吸也是这个原理,不过因为发出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区别,需要歌唱者掌握一种特殊的气息控制,气息吸进要快、深、多,呼出则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控制,做到慢、稳、匀。
歌唱呼吸训练有以下几种:急吸慢呼、急吸急呼、慢吸慢呼、慢吸急呼。
做吸气训练时可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联想,如吸气时像闻花香,用吸管喝饮料等。
三、共鸣训练时,要教会少年儿童使用头腔共鸣,扩大头声,增加假声。
因为用头声唱歌,既声音柔美,而且还省力,能减轻声带的负担。
头声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像打哈欠一样打开口腔,气息支持逐渐加强就会改善发虚音量小的声音现象。
共鸣时可以通过发声器官的调节,多用混合共鸣,以保持童声甜美、清脆的音色。
但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我们还要注意他们的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不当给他们的声带造成伤害:1至7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4至7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音域为一个八度;7至11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自然用声的音乐为十度。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
童声合唱是指一群少年儿童在一起歌唱同一首歌曲。
由于其独特的声线和和谐的唱腔,童声合唱在各类音乐表演中备受欢迎。
然而,要想让童声合唱变得完美无瑕,仅靠儿童歌者的天赋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充分的训练。
那么,该如何训练童声合唱呢?
首先,对于小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
只有当孩子感到自信时,他们才会有勇气去歌唱,而不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害怕歌唱。
因此,教师应该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鼓励,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正确拼读歌词,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歌曲。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每一句歌词的语音、语调、重音等来加以解释。
再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器乐相伴演奏的方式教小孩子们。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师弹奏乐器时学习每一句歌词,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记住歌词,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音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各种训练方式,以提高孩子们的唱功。
例如,可以要求孩子们先独唱歌词,然后再进行合唱,从而使孩子们得以熟练掌握歌词,可以更加熟练地演唱,使童声合唱更加完美。
最后,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课堂游戏的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对合唱的兴趣。
在上课期间,可以让孩子们成团把歌唱。
例如,孩子们可以一起站立,交叉伸手,把合唱的歌词唱出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可以在乐趣中学习歌唱,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默契感和团结协作
精神。
总而言之,训练童声合唱不仅需要对音乐有较高的要求,更需要耐心、细心以及责任感。
只有在适当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们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唱出完美无瑕的童声合唱。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特开展童声合唱训练。
训练对象:学校合唱团成员
训练目标:
规范学生发声,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能力。
训练方法: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训练方法包括:
叹气放松练习,体会胸腹式呼吸。
打嘟噜练习,加强呼吸肌力量。
闻花香练习,改善呼吸控制。
(二)发声训练
根据学生的发声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提升声音稳定某。
某跳有力的唱法训练,增强声音穿透力。
(三)发音训练
注重咬字吐字清晰准确,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
结合发声训练,练习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
朗读歌词,提高发音咬字的标准。
(四)音准训练
训练内容:排练选定曲目,如《乡间的小路》、《我爱米兰》、《共同长大》等。
训练时间:每周二、三早自习
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注重实效,注重训练过程中的效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系统的训练,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响彻校园,为学校增添光彩。
最佳合唱训练方法「童声」

最佳合唱训练方法「童声」最佳合唱训练方法「童声」为了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躁、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和谐、平衡和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这个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下面我将根据多年的合唱训练经验从方法和内容方面谈几点体会。
下面是介绍,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
虽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合唱的用声上却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男、女、高、低各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
既要有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既要有群体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又要有各种对比的默契感……一、歌唱的呼吸训练歌唱时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
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把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动作,让大家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二、声音的训练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声部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
要想找到合唱共鸣位置,首先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第一:基本母音训练:训练儿童发声时可以从a或o母音练习开始。
要求在说话状态上有意识地打开口腔。
唱a或o音时咽部好象含着一个小乒乓球似的感觉。
唱其他母音时,咽部的感觉基本保持不变,在a母音基础上调整舌部的办法形成开放式的e母音,进而在e母音上调整上、下颚形成明亮而圆润的i母音,同时要注意每个母音转换时要圆润、连贯、自如放松,不能有上下台阶的感觉。
论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论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余璐摘要: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
.童声合唱是合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具有清脆、稚嫩和甜美的音色,听起来很悦耳。
童声合唱在训练过程中,要声音集中、靠拢、统一。
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关键词:合唱艺术童声合唱声音训练(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河南信阳464000)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
它是集体共同发出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
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乐感、听音能力、掌握声音和谐与均衡的能力。
童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童声具有清脆、稚嫩和甜美的音色,听起来很悦耳。
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
第二个要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
合唱讲求的是共性,而不要其个性。
在训练过程中,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一.气息的训练训练首先要从呼吸着手,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而优美的音质音准无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呼吸训练主要是要解决两个向题:吸气及控制。
我们不必要对他们象成年人一样讲解什么胸式腹式,而应该用生动自然的形象比喻来体会,要求体会自然呼吸中的一些呼吸状态,比如平躺着的呼吸。
呼气时要求大家象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这些练习在集休训练时可采用"S.来进行,一般程序为自然呼吸、一然后吐气,缓吸・…急吐,急吸・…缓吐,但关键是在训练之中要大力引导借用想象,不能以太多理论讲解,一切以自然为主。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关于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一个好的童声合唱队伍,在演唱作品时,声音听起来亮而不尖,圆而不暗,高音强而不噪,低音弱而不虚。
下面是介绍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科学的发声方法,能迅速提高歌唱的调控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
在训练中,教师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状态。
一、姿势,不论是站姿坐姿,还是训练演出,都要求有坚实的脚跟,全身放松,略有含胸拔背之势,使发声器官保持在自然通畅的歌唱状态,以便随时灵活地做出歌唱的一系列动作。
坐姿时不要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上身自然直立微微前倾,两手心向上放淤大腿之上。
二、呼吸,众所周知,歌唱是靠气息冲击配合的声带来发出声音的,气息是歌唱的支柱,没有好的气息运用就没有好的歌唱。
在童声呼吸的训练中,应着重反复练习较深的胸腹式呼吸。
吸气时口鼻并用,以腹腰膨胀为主,吸入的气息量足,但不能过于太多,吸气过饱过深反到会使各器官变得僵硬,使发声不灵活并影响音准。
呼气歌唱时,要控制气息流量,吐气均匀、漫长、集中,有气柱感,作到快吸稳吐。
歌唱呼吸运用自如后,在训练中,呼吸要与作品情绪想结合,把呼吸和气口变为歌唱情绪的需要。
合唱,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与秩序,它要求合唱队中的每一个合唱队员,每一个合唱声部都必须容入合唱及合唱队这个整体中去。
要求合唱队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精心配合,准确修饰声音,并在长期训练的基础上达到心灵与感觉的默契。
这不仅是衡量混合声音的合唱及相同声音的合唱,也是衡量童声合唱声乐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一类的合唱,包括童声合唱都是注重集体成员的共性,不准许有个别音质、音色在合唱队里出现。
在童声中出现的各色音质,如“公鸭嗓”的声音,必须通过集体打开声音的练习,让这样的声音与众声靠拢,使声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般童声合唱队的情况,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视谱水平不高,缺乏较专业的合唱训练,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声练习及正确运用气息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
湖滨路小学朱娜娜
唱歌必须自然地进行。
美好的声音的产生就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美和经过严格的训练。
------(英国)声乐教育家金.帕默尔
童声是美丽的,纯洁的,是世界上其它声音所无法比拟的或取代的。
因此,在童声训练中,首先应着重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美,让声音有“漂流感”,脆嫩、稚气、明亮、甜美是童声的特色。
歌唱的口形应该在咬词所需要的基础上加以轻微的“竖立感”,不可“咧”着唱或“横”着唱。
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声音位置过于靠后,将会失去童声脆嫩、甜美等可贵的特色,使声音成人化。
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位置过分靠前,又容易产生不悦耳的“白声”,在集体音响中难以靠拢。
那么,如何在童声训练中,既保持童声的明亮甜美的特色又使声音统一和谐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一、注意三个不同声区的特点
歌唱要求:
在高声区,即#C以上,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唱。
虽然#C2的高度一般少儿都能用真声唱,但从此音(或略低)起,可以揉进少量的假声,并随着声音的升高适当增加声音中假声成分,这样在过渡到较高声区的演唱时,声音就会自然、连贯、统一。
在中声区则要用比较“竖”的声音歌唱,或者叫用“微微含着”的声音歌唱。
这种声音经过了硬、软口盖的反射,并且有下方气息的控制。
在低声区be以下,要求声音不压、不撑。
压,就是指压低声音的位置;撑,指歌唱时撑大喉咙。
尽量用自然、舒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用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歌唱,这是低音高唱的原理。
二、什么是高位置,如何获得高位置?
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是歌声安放在嗅觉区打开的地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
在生活中,由这个山头唱往另一山头的“打山歌”,以及向着远方呼喊都是具有高位置的声音。
高位置的声音必须经过训练或预习才能得到。
首先,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气息与声音的位置),努力感觉它。
通常闭口哼唱向上冲击嗅觉区,就是对高位置声音的寻
找与感觉;其次,要正确的歌唱姿势与振奋的精神;再则,要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比如用“扬眉、打呵欠似的口腔动作”、“闻花香似的打开嗅觉区”以及“唱给远方的人听”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合唱队员们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三、高声区真假声音结合的训练
第一步,先出现“虚闷感”音色,在声音缺乏力度的情况下,适当向上扩大音域,靠拢集体的音响。
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之后,声音便会有进步。
第二步,有训练的假声音量并不少,音色并不暗,关键在如何努力充实、丰满高声区中的假声成分。
1、气息不可上浮,吸气不可耸肩,让气息更深,并注意适当增强气息压力。
2、适当地增大口腔容积,即口腔扩充。
尽量多用咽腔上部的共鸣(口腔、鼻腔、头腔),坚持在歌唱时,口腔有适量的“空含感”。
2、坚持声音的高位置。
音越高假声成分越要多,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经过这样长期努力训练,反复琢磨体会之后,就可能做到高声区含有假声成分而不虚,用微声歌唱时,声音不会懈。
四、必须高度重视声音的气息控制。
气息的正确控制是童声训练的生命线。
一般说来,连音的悠长声音的歌唱,对于体会气息的控制是最为有效。
因此,在练习气息的运用时,应多选择一些具有这方面特点的练声曲和歌曲。
五、关于“半声”、“虚假声”与“直声”、“自然声”的运用。
运用“半声”、“虚假声”进行声音训练,使我们很容易找到高位置与头声,宜于在合唱中训练声音的和谐和靠拢,可以说是训练合唱声音靠拢的速成法。
用“半声”、“虚假声”来训练声音力度、速度、音色等的变化,往往能增加声音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
但是,完全用“半声”、“虚假声”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合适的。
“半声”、“虚假声”的唱法,一般声音位置比较靠后,更为关闭,因此它有不可克服的弱点,缺乏童声的甜美音色。
听来更为成人化,缺乏孩子们歌声中生动、活泼的想象力,降低了童声的光彩与热情。
至于“直声”、“自然声”,虽然童声色彩较浓,但是音域狭窄(到e2已十分吃力),声音灵敏度低(指各种技术变化:强、弱、快、慢等而言),因而表现力较差。
总之,用一种声音方法或音色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适合的。
我们应根据不同曲目的不同形象、感情需要、不同的声音训练的需要,安排相应的音色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