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

一、病种诊疗方案的现状评估1.1 病种诊疗方案的现行标准:回顾目前的病种诊疗方案,了解各病种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

1.2 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各医疗机构对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1.3 病种诊疗方案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当前病种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标准不一致、实施不规范等。

二、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与指标2.1 评估方法的选择:介绍常用的病种诊疗方案评估方法,如临床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估等,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2.2 评估指标的确定:确定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关键指标,如疗效指标、安全指标、经济指标等,以全面评估方案的优劣。

2.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三、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3.1 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病种诊疗方案管理制度,明确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流程,确保方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2 多学科协作: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病种诊疗的整体效果。

3.3 信息化支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病种诊疗方案的电子化管理和共享,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准确性。

四、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4.1 方案实施的监测与评估: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2 持续改进与更新: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更新病种诊疗方案,提高方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3 效果评估与总结:对优化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病种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

正文内容: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1.1 临床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当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和问题,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

1.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结合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现有诊疗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1.3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当前诊疗方案的评价,发现患者需求与现有方案的不匹配之处。

2.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2.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2 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结合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进展,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3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提高诊疗方案的综合效果。

2.4 优化医疗流程:通过优化医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优化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

2.5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 总结在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中,我们需要从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个角度出发。

通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加强团队合作、优化医疗流程和加强患者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诊疗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技术进展。

总结: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现有方案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引言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患者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范围、方法和预期效果。

二、目的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是评估当前医疗机构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三、范围本次评估及优化方案主要针对2023年医疗机构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优势病种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

四、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医疗机构2023年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相关数据,包括方案制定依据、目标、流程、指标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当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出当前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如流程不合理、指标不明确等。

4. 优化方案制定: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流程、明确指标、完善培训等。

5. 优化方案实施:将制定的优化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6. 效果评估: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采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和治疗结果数据,评估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五、预期效果通过对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优化诊疗方案,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2.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通过合理调整诊疗方案,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4. 提高医疗机构声誉: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六、结论通过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1. 引言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治疗,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非仅仅消除症状。

在许多病种中,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总结。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在高血压的诊疗中有独到的优势。

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主要与肝火上升、肾阴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医的治疗主要包括针灸、中药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2.1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冲”、“内关”等,针灸时可选择用毫针、芒针等进行刺激。

针灸治疗可以舒缓肝火、调节肾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2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天麻钩藤饮、降压片等。

这些中药方剂通过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途径来有效降低血压。

中药治疗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2.3 饮食调理中医对于饮食的调理也非常重视。

高血压患者应少食盐、少吃高脂肪、高糖等食物。

中医推荐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杂粮、海鲜等富含钾、镁、纤维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通过整体调理,改善患者体质、调节内分泌功能等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

3.1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二便泰胶囊、蔓草胶囊等。

这些中药方剂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等途径来治疗糖尿病。

3.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热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中医还提倡患者多食用蔬菜、粗粮、高纤维食物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的一种特殊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内脏功能来调整体质。

中医认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体质的失衡有关,通过气功调理可以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对糖尿病的抵抗力。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的诊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临床需求。
研究目的
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 系统总结和分析。
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 参考和指导,促进中 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和 应用。
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在 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 适用性。
02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定义
优势病种是指在一定地区、一 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医治 疗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疗效 较好的一类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 分析报告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引言 • 优势病种介绍 • 中医诊疗方案 • 临床疗效评估 • 总结分析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性疾病方面。
临床实践认可度
选择那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 可,且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更具有实践基础。
优势病种特点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较大
优势病种通常病情较为复杂,可能涉 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病变,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
优势病种通常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 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 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了
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制定中医诊疗方案时需
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病种诊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步骤和预期效果。

二、目的本次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是针对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提高病种诊疗方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步骤1. 数据采集首先,我们将采集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相关的数据,包括临床数据、患者反馈数据、医生意见等。

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当前的病种诊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问题分析在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重点关注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药物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

3. 专家评估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预评估工作。

专家将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4. 优化方案制定根据问题分析和专家评估的结果,我们将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将包括诊断标准的修订、治疗方案的调整、药物选择的优化等内容。

我们将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5. 方案实施优化方案制定完成后,我们将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新的病种诊疗方案。

同时,我们将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评估及优化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病种诊疗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2. 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3. 优化药物选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患者的药物负担;4.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5.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江县中医医院
普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4)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4)
(一)难点分析: (4)
(二)应对措施: (4)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5)
一.诊断 (5)
二、中医治疗: (5)
(一)辨证论治: (5)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
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二)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辅以中药辨证论治,治法: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为法。

方药: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9 枳实6 厚朴6 丹皮9
当归9 丹参9 木香3 白术9
茯苓9 莱菔子9 败酱草6
术后待有肛门排气后,允许进食即可每日一剂,连用3日至5日。

(三)疗效评估: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积分法
1.痊愈:腹胀腹痛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

2.显效:腹胀腹痛消失,食欲欠佳或腹胀腹痛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适。

3.有效:腹胀腹痛减轻,食欲改善。

4.无效:腹胀腹痛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难点分析:
我科收治的阑尾炎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二)应对措施:
加强中药辨证施治,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

对病情较重患者使用宽肠理气汤等加减,连用时间因人而异。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诊断
(1)、有内痔、外痔或混合痔出血史。

(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一)外治法
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
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
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
苦参25g 芒硝30g 花椒20g 五倍子20g
元胡20g 苍术15g 侧柏叶15g 冰片5g
艾叶30g 乳香10g 没药10g (水煎坐盆)
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
1、风伤肠络证:
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
2、湿热下注证:
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
3、气滞血淤证:
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
4、脾虚气陷证:
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
5、大肠实热证:
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槐角丸
6、阴虚肠燥证:
症候:头昏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形体消瘦,大便秘结,便时肛门疼痛,痔核下脱,滴血,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无力等。

治法:养阴润燥。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二)特色疗法
绝大多数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创面明显疼痛,于是常于术
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
苦参25g 芒硝30g 花椒20g 五倍子20g
元胡20g 苍术15g 侧柏叶15g 冰片5g
艾叶30g 乳香10g 没药10g (水煎坐盆)
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连续数日。

(三)疗效评估: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明显减轻,尤其是术后专科换药时疼痛明显减轻。

有效:术后患者创面疼痛较前减轻,尤其是术后专科换药时疼痛减轻。

无效: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无减轻,尤其是术后专科换药时疼痛无减轻。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医辨证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药辨证施治有待加强。

(一)加入依据中医体质辨证的饮食健康指导。

(二)加强中药辨证施治,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